C15初中地理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拓展资源2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学情评估 附答案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学情评估地理七年级上册(J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 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A. “沧海桑田”的变化B.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C.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D.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2. 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八万里”是指地球的()A. 表面积B. 平均半径C. 赤道周长D. 极半径3. 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经线和纬线长度都相等B.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 经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圈都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4. 读经纬网图(图1-1),B点的地理坐标是()图1-1A. (0°,180°)B. (5°N,0°)C. (0°,0°)D. (5°S,0°)5. 下列关于经纬度符号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东经用“S”表示B. 西经用“E”表示C. 北纬用“N”表示D. 南纬用“W”表示读经纬网图(图1-2),完成6~8题。
图1-26. 图中C地的地理坐标是()A. (20°N,30°W)B. (10°S,10°E)C. (20°N,30°E)D. (10°N,60°E)7. 图中A、B、C、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的是()A. A地B. B地C. C地D. D地8. 图中A地位于B地的()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南方向9. 读图1-3,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图1-3A. A地的经纬度是(60°N,90°E)B. 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③④C. 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①D. ④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向读图1-4,回答10~11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附答案)学校班别姓名座号分数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相应的答案栏中。
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地球仪上的纬线A、都是半圆B、都是相等的C、纬线呈南北方向D、纬线不是真实存在的2.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A.我们的家庭B.我们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整个地球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A、大地是运动的B、大陆在不断漂移C、地球是一个球体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4.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5.有关经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经线都是圆形状B.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C.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D.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 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7. 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A. 地球上没有极昼现象B. 地球上有极昼现象,更替周期为一年C.地球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D. 地球表面昼夜的温差比现在小8.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是春耕大忙了,这是由于我国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D、地形差异大9.暑假你如果从天津坐船到海南岛,依次经过我国哪些海域A、黄海、南海、东海B、东海、南海、黄海C、黄海、渤海、东海D、黄海、东海、南海10. 本初子午线是A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1.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12.我国的少数民族有A、54个B、55个C、56个D、57个13.关于右图1-1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14.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A. 顺时针方向B. 逆时针方向C. 自东向西D. 自西向东1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16.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A、汉族和珞巴族B、壮族和珞巴族C、壮族和赫哲族D、汉族和高山族17、那达慕大会是牧民们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它是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A、藏族B、蒙古族C、哈萨克族D、维吾尔族18.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19.与我国陆地上相邻的一组国家是A、俄罗斯、日本B、印度、越南C、菲律宾、尼泊尔D、泰国、马来西亚20.右图1-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二、填空题(20分)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
七年级上地理资源与评价答案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基础过关】1.C 2.D 3.B 4.D 5.A 6.B 7.A 8.C 9.D 10.C 11.B【能力提升】一、(略)二、1.A(30°N,150°E) B(60°N,30°W) C(0°,90°W) 2.东北东北3.北极 4.南三、1.160°W,10°S 2.不属于 3.小于 【拓展延伸】1.从西向东2.布宜诺斯艾利斯堪培拉雅加达达累斯萨拉姆3.布宜诺斯艾利斯旧金山4.5.(略)经度纬度地名地名经度纬度0°51°N伦敦旧金山122°W37°N116°E40°N北京雅加达107°E6°S58°W35°S布宜诺斯艾利斯孟买73°E19°N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太阳自西向东倾斜的保持不变一年 2.不透明一半昼半球夜半球二、选择题1.D 2.A 3.A 4.D 5.C 6.C 7.B 8.C 9.C 【能力提升】一、(注意:此图bd位置调换)1.自转赤道 2.赤道南回归线 3.(题中A换a)北回归线夏至日昼长夜短4.B二、1.北寒带南温带热带 2.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 3.冬季夏季12月22日前后【拓展延伸】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昼夜交替还会存在,不过那时的1天就等于如今的1年,黑夜和白天各自将长达半年之久。
假如地球自转轴垂直于公转轨道面,那么,我们将不知四季,太阳永远直射在赤道上,而中纬度的居民也会永远过着如春似秋的日子.假如地球自转轴躺在公转轨道面上,那么,地球上就不会有寒带和热带的区分,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被太阳直射的机会.第三节地图【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比例尺图例 2.海拔海拔 3.绿色蓝色二、选择题1. B 2.C 3.D 4. C 5. D 6. C 7.B 8.A 【能力提升】一、1.100米 2.盆地 山谷 鞍部 山脊 3.AE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4.1000米 5.500米 6.西南二、1.东北 2.500 3.西南 东北 4.甲 甲地为山脊地形三、1.乙 甲 2.东南 3(备:在图中标注比例尺1:1250000) 40千米 4.(略)【拓展延伸】(略)第一单元检测一、填空题1.纬线 垂直 递减 2.经线 南北两极 赤道 20°W 和160°E3.西 30°E 4.(45°E ,60°N ) (25°N ,180°) (70°S ,45°W )二、选择题1.D 2.B 3.B 4.A 5.B 6.D 7.A 8.B 9.D 10.B 11.B 12.D 13.B 14.B 15.D 16.C 17.B 18.B三、综合题(一)1.90°E 60°N 2.① ④ 3.北寒带 北温带 4.正北 西北5.(略)(二)1.1:50000 2.E A 3.230米 西北 东南 4.900米 5.D(三)1.40°E 西北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指南针、北极星、树叶的疏密状况等2.B 3.B 4.B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北半球 南半球 汪洋 陆地2.亚洲 亚欧大陆 格陵兰岛 北美洲二、选择题1.A 2 .A 3. D 4. B 5. B 6. D 7 .C 8 . D 9 .C 10 .B 11. C12. D 13 .A 14. D 【能力提升】一、1.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大洋州 ⑤南极洲 ⑥北美洲 ⑦南美洲2.⑧太平洋 ⑨大西洋 ⑩印度洋 北冰洋3. 北极 南极○11○12○134. A 西半球 B 东半球二、1.A 南美洲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大洋州2. A D C 白色人种 A 基督教三、1.略 2. A 南美洲 B 非洲 C 大洋州 D 南极洲 3.E 大西洋 F 印度洋G 太平洋4.G A四、1. 台湾 南海 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 2. 亚洲 非洲 30五、自西向东的顺序是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拓展延伸】一、1.北美洲 2.北半球和西半球 3.经度大约跨160个度数,纬度跨80个度数4.北回归线和北极圈5.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二、1.略2.略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基础过关】一、填空题 1.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因素 2.德国魏格纳3.岩石 6 运动内部比较活跃二、选择题1.C 2.C 3.A 4.A 5.B 6.D 7.A 8.A 9.B 10.C 11.D【能力提升】一、1.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E 美洲板块F 南极洲板块2.火山,地震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3.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5.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6.略二、1.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 2.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三、1.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堂达标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堂达标训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堂达标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2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今年6月9日一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峰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位置处于图中()A. aB. bC. cD. d2.读图“两极地区示意图”: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期间,太阳直射点()A.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C.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3.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
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该观察站可能位于()A. 日本B. 挪威C. 南极洲 D. 巴西4.北京时间2021年5月5日6时32分夏威夷群岛发生了6.9级地震,并伴随着火山喷发读图“夏威夷群岛局部图”:地震发生时,夏威夷群岛(西十区)的区时是()A. 5日12时32分B. 4日12时32分C. 5日0时32分D. 4日0时32分5.2021年1月31日晚,“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在夜空中上演。
结合图1“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中国天气网发布)和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本次月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在图2中所示的()A. ①段B. ②段C. ③段D. ④段6.北京时间(东八区)2021 年5月21日5时28分,成先生在西昌卫星发发射中心观看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鹊桥”号成功发射升空。
我国在莫斯科(东三区)的留学生收看卫星发射的直播时,正是当地的()A. 日出前后B. 正午前后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7.美国时间5月31日19点,NBA总决赛在金州(加利福尼亚州昵称)勇士主场拉开帷幕,湖南球迷收看直播比赛是6月1日9点,造成比赛收看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 五带划分B. 地球自转C. 地球公转 D. 四季变化8.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A. 昼夜等长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9.结合“演示地球的自转图”,我们在演示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B. 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D.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10.读图“光照图”,图中O为北极点,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下列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华北平原旱情严重②正是考察南极的最佳季节③松花江水明显上涨④塔里木河进入汛期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二、填空题:11.2021年3月22-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月22日当地时间11时55分,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莫斯科(东三区).此时北京(东八区)时间约为3月22日______时55分.(2)坦桑尼亚的首都在一年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3)刚果共和国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4)习主席此次访问的四个国家中,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出访的四个国家中有三个国家都位于______洲.三、综合题:12.图为某同学演两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圆形球体d.规则球体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看的离c.日全食d.水往低处上涌3.地球上的0°经线和0°纬线相比()a.刚好成正比b.0°经线较长c.0°纬线较长d.0°纬线的长度大约是0°经线的两倍4.地球上最久的纬线圈就是()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5.本初子午线就是指()a.赤道b.0°经线c.180°经线d.20°w经线6.习惯上分割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就是()a.20°w,160°e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0°经线和180°经线7.地球进动的方向就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8.一架飞机从北极点附近的岛屿上启程一直往南飞,它将可以()a.返回出发点b.到达南极点c.停留在赤道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9.以下关于经纬线的观点,恰当的就是()a.纬线长度都相等b.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c.地球仪上经线存有360条d.所有经线长度都不成正比10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1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就是()a.回归线b.赤道c.极圈d.本初子午线12.在地理上以字母则表示经纬度,习惯上以s则表示()a.东经b.西经c.南纬d.北纬13.以下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进动导致的就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14.地球太阳的周期就是()a.一年b.一天c.一月d.一季15.中纬度就是指()a.0°~30°b.23.5°~66.5°c.30°~60°d.60°~90°16.地球上最小纬线圈的长度为()a.40000米b.40000千米c.80000米d.48000千米17.南半球的冬季就是()a.9、10、11月b.6、7、8月c.3、4、5月d.1、2、12月18.在6月22日这一天()a.阳光照射在北回归线上b.南半球就是夏季c.春分日d.冬至日19.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20.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a.北极圈b.南极圈c.北回归线d.南回归线21.在地球上的寒带地区()a.全年寒冷b.存有极昼极夜现象c.四季分野d.无阳光照射现象22.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d.南温带第ⅱ卷非选择题23.读图,提问以下问题。
C15初中地理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案例解析4作业评讲指导

作业评讲指导作业评讲课与新授课、复习课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类型。
作业评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充分备课,仔细批阅,认真总结讲授新课要备课,复习旧课要备课,作业讲评更需要精心准备。
一是备好作业内容。
如执教老师在讲评中指出该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属于地理知识中的哪一部分?习题考查了什么地理能力等等。
二是对作业进行统计分析,如本次作业中的易错题、难题,分析统计各题的错误率,准确地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讲评时有目的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确定讲评的重点与难点,切忌面面俱到,更忌讳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四是选好配套的巩固性练习题,如变式题、延伸题、拓展题等。
注意在总结出错的原因时要具体,如是知识性错误还是逻辑性错误,还是策略性错误还是心理性错误等。
二、合作互补,调动积极性讲评课可采用互动式、启发式,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首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自我和相互评价。
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和互评,是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自我反思过程,可以帮助其及时巩固所考查知识,训练分析问题和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合作互补这一环节在小组内重点交流做标记题目,由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由会做的同学进行讲解,展示思路。
本环节学生们要充分发动,组长起到带头领导作用,在这个阶段由学生给学生讲解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组内都不会或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有争议的题目就由组长记录并反馈给老师,也可与其他组间进行适当交流。
三、突出“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环境要素的载体,是地理知识体系的空间再现。
用好用活地图,不仅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
七年级上地理资源与评价(人教版)答案

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3教材助读一、1.球体,麦哲伦,赤道2.6371,4万,5.1亿4二、1.形状,比例2.颜色,符号,文字3.地轴,南极,北极5质疑探究6探究一:71.麦哲伦船队成功绕地球航行一周2.月食3.站在海岸边看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看到船身4.站得高,看得远5.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8探究二: 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有着其内在规律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肤浅的、主观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2.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要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3.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
9当堂检测 1.B 2.B 3.D 4.D10基础训练题 1.A 2.D 3.C11综合训练题 1.C 2.B 3.D 4.A12拓展训练题地球仪是标准的球体,而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理事物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度和经纬网;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实际上地球却没有这个地轴。
13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14教材助读一、1.赤道,纬线①平行,圆圈②赤道,南北两极③东西2.赤道,0°,90°,0°~30°,30°~60°,60°~90°二、1.纬线,子午线①相等,半圆②南北③南北极点④平分2.格林尼治天文台三、1.赤道 2. 20°W,160°E 质疑探究15探究一:项目纬线经线形状圆半圆指示方向东西南北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相等标度范围0°~90°0°~180°划分度数的起点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值变化规律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度数表示方法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界线赤道(南、北半球)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探究二:问题1: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C15初中地理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案例解析1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案例南通市陈桥中学王亚青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基础题: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盘子C.球体D.圆柱体形2、地球赤道的周长是()A.6378千米B.6357千米C.4万千米D.6371千米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指示方向的正确说法是()A.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C.纬线一定指示东西方向D.经线不一定都指示南北方向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B. 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C(2)A、B、C三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3)A点位于B点的方向。
二、提高题:1、一人站立的地点的南边是南半球,北边是北半球,东边是东半球,西边是西半球。
他站立地点的地理坐标是()A.0°,30°NB. 160°E,0°C.20°W,0°D.180°,23.5°S2、下列地点中,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基础题1、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不停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2、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正确叙述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俯视南极呈逆时针D. 俯视北极呈顺时针3、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现象B.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C.昼夜更替现象D.季节变化现象4、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现象B.太阳的东升西落C.昼夜更替现象D.季节变化现象5、在五带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寒带二、提高题1、“国庆节”时,太阳直射在()A.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 赤道上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D. 回归线上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运用枝形分析方法,提高练习讲评质量汪文达(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410300)练习讲评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
那么,在地理练习讲评中,怎样才能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渗透有效教学的理念呢?又怎样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呢?这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从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来看,成功解题应具备四个最基本的环节,即提取解题信息、形成解题思路、论证解题思路、表述解题结果;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讲评,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讲评中更高效地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将上述两个方面整合起来进行思考,并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一种极其简易也较为有效的方法——枝形分析法。
所谓枝形分析,就是我们可以将解题思维过程用树枝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一个枝形推理图,它直观地反映出推理过程中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达了解题过程的基本逻辑结构。
在练习讲评中,教师若能运用好枝形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剖析解题的推理过程,科学地解拆解题的推理结构,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较为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
一、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高考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位的,但限于目前考试的形式,更加侧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核,突出表现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导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学生在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严密科学的推理对其成功解决问题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枝形分析在发展学生理性分析能力方面的作用。
[例1] 图示为48°N与122°E交汇附近的等高线图。
如果图中所示的谷地有一河流经过,那么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季有凌汛②一年有两个汛期③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④夏季因气温高,山地冰雪大量消融,为一年中径流量最大的时节⑤河水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内陆循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④⑤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解题思维过程有两个基本的推理枝,其枝形推理图如下:推理枝1:经纬度数值→区域(东北地区)→④错误→排除B和D→选择C 推理枝2:山谷走向→河流流向(西北→东南)→①错误→排除A如果不是瞎猜测,在得出答案前,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
在习题讲评中,教师有必要将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维以推理图这种直观、简明的表达方式揭示出来。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讲解思路清晰,学生容易理解;二是通过比照推理简图,学生可以迅速地、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错因或解题时在哪里走了弯路,及时修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三是对学生解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坚持运用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二、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
”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因为它涉及到解题的思考方向和切入点的问题。
一般来说,解题思维的路径选择有三种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情形:一是某些难题解题推理链条较长,思维跨度大,需要学生选择适当的解题路径将条件到结论之间的推理链条连接起来;二是某些习题有多种解法,需要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也即解题路径),以便节省解题时间;三是需要学生领会命题人的意图,选择与命题思路相吻合的解题路径,以便得出正确答案。
通过以下三个例题,来阐述上述观点。
[例2] 图示为华北某地地形图,经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据江苏省试卷分析统计,本题是2000年江、浙、吉高考文综卷中难度很大的一个题目,推理过程共六个步骤,推理跨度大,其枝形推理图是:①读图获取图上信息:乙坡位于北坡(背阴坡)→②乙坡日照较弱→③乙坡气温较低→④乙坡蒸发较少→⑤乙坡土壤水份条件较好→⑥乙坡植物生长较好。
但是,如果我们将该题分解为六个小步子填空题,即①乙坡位于(北)坡,②乙坡日照(较弱),③乙坡气温(较低),④乙坡蒸发(较少),⑤乙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⑥乙坡植物生长(较好),我们可以断言,绝大多数学生能迎刃而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这里面涉及到解题思维的路径选择问题,变成小步子填空题后,学生不需要考虑路径选择问题。
在此,我们可以将学生解题思维过程揭示出来:第一步,形成解题思路的基本图式:条件:乙坡位于北坡(背阴坡)→……→结论:乙坡植物生长较好,省略号部分表示需要学生选择解题思维的路径;第二步:学生根据选择项中的“日照”、“蒸发”、“气温”、“降水”四个关键词的提示进行思考,并弄清楚这几个关键词与条件、结论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理顺第一、二步的思维,形成正确解题的枝形推理图。
[例3]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
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A.东京(东经139.5°) B.香港(东经114°)C.伦敦 D.纽约(西经74°)根据题意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是:①世界各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均在当地时间9:00—17:00之间,②投资者想卖出欧元的时间是从法兰克福当地时间21时开始;本题待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法兰克福当地时间21时时,选项中的各金融市场是否还在营业,如果有两个以上金融市场还在营业,选择一个最靠近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
因此,学生解题时的枝形推理图如下:已知条件①解题思维路径1………………待解决的问题已知条件②解题思维路径n在选择解题思维路径时,受知识水平、思维习惯、智力风格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解题路径往往是不一样的。
解答本题有三个比较常见的思维路径:解法一具体计算并选择。
当法兰克福(东1区)21时时,东京(东九区)当地时间为5时,还未开市;香港(东八区)当地时间为4时,还未开市;伦敦(零时区)当地时间为20时,已闭市;纽约(西五区)当地时间为15时,正在营业。
因此,答案为D。
解法二具体计算并选择。
世界各地时间介于9:00—17:00之间的经度范围为:171.5°W—51.5°W,纽约(74°W)介于其中。
因此,答案为D。
解法三图解法。
1.作以北极为中心的“经度分布示意图”,并标注选项中的四个金融市场(不考虑纬度);2.绘出与8.5°E相对应的经线(171.5°W),这两条经线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当8.5°E为21时时,171.5°W恰好是9时;3.在图上寻找此时的闭市地点,闭市地点与开市地点地方时相差8小时,两地经度相差120°,自171.5°W向东120°即是,具体数值为51.5°W;4.选择:介于171.5°W—51.5°W经度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处在营业中,从图上可以直观看出,只有纽约符合条件。
因此,答案为D。
运用枝形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解题思维路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思维习惯和智力风格的了解。
如喜欢运用解法一的学生,思维严谨但灵活性不够;喜欢运用解法二的学生,宏观思维较好,擅长从整体着手去解决问题;喜欢运用解法三的学生,思维灵活,善于创新。
[例4]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 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 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本题是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Ⅲ中的第36题,限于篇幅,仅以第(3)小题为例来说明如何领会命题意图来选择解题的思维路径。
本小题的参考答案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其实非常简洁,但学生往往答得很多,答案也不得要领,原因何在?从下面的枝形推理简图中比较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学生在解题时只运用了推理枝1,忽视了推理枝2,解题思维路径没有打通,导致答案未能切中题眼。
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忽视推理枝2呢?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领会好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是在题干和第(2)小题的基础上,考查在干旱的风力侵蚀为主的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沙尘暴的发生,也即考查对荒漠化成因的理解;二是发散思维能力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地理学科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忽视了对收敛思维的培养。
其实,发散思维并非创新思维的唯一支柱,发散思维仍然要与收敛思维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三、增强学生反思解题失误的能力和进行知能诊断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反复叮嘱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查漏补缺”,如果没有过硬的、操作性强的措施,“查漏补缺”是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的。
“查漏补缺”的前提条件是“查漏”,学生查找不到“漏”在何处,也就不知道到底应在何处“补缺”了。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管其思维正确与否,枝形推理图是客观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
借助枝形推理图来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能迅速地发现其中的思维错误和知能方面的不足。
如解答例1时,若选择了B选项,根据推理枝1就可发现自己是在哪一步推理上出现了错误;同时,还可以诊断出自己可能在三个方面存在着不足:一是审题能力即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题干中“48°N与122°E交汇附近”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二是空间定位能力不足,虽然将解题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了,但根据“48°N与122°E交汇附近”不能正确判断出所在的区域;三是把握区域特征的能力不强,虽然正确判断出了所在的区域,但对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春季”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知道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地理教师任教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辅导的任务特别重,绝不可能帮助每个学生去“查漏补缺”。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借助枝形推理图来反思解题失误和进行知能诊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