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与社区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申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申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申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这些变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40年前,人民衣食无忧仍是一种奢望,而今天,多数家庭都能享受到相对富裕的生活。

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满足温饱,更追求品质和个性化。

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在有品质、有特色的商品上,这也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使居民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在教育领域,改革开放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农村地区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4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承担起子女的大学学费。

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兴起也为更多有学习渴望的人提供了机会。

这些变化使得更多的居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了整体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医疗领域,改革开放使得医疗资源更加普及和优质化。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居民对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强,更加注重预防保健,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

40年前,在疾病面前,很多家庭都束手无策,而今天,医疗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居民的寿命。

在文化、娱乐领域,改革开放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和娱乐选择。

40年前,文化生活单一、匮乏,而今天,各种文艺演出、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享受的机会。

电影、音乐、游戏等娱乐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让居民有更多的娱乐方式选择,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4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居民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医疗、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保障,经济地位得到提升。

改革开放30年三水社会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三水社会状况

改革开放30周年与三水的社会发展摘要:三水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很大。

改革开放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三水的发展。

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三水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三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作提纲:1、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2、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教育事业的发展3、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文: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改革开放30年来,三水区政府致力于倾听民意,改善民生。

尤其是近年以来,为了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至2008年三水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真正惠及全区的人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为了方便三水人民就医,从2003年开始,三水在各个城市社区以及村庄分布密集的地方建立了医疗服务站,在这些医疗服务站中,居民凭借身份证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体系带来的优惠。

以前在一些大医院中看个小病,例如感冒、发烧的都要花费超过100元,但是现在有了医疗保障,这些看病的花费减少了一大半,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三水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是以构建和谐三水,幸福三水为出发点的民生工程。

三水区现有区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区妇幼保健院、区职业防治所、区疾病控制中心4所公立医院;10个镇级医院(其中1间公立,2间实行了托管、7间改制民营医院);公有卫生站28个;民营医院、诊所57间。

居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院业务得到拓展,服务效率得到提高。

完善的医疗服务格局为三水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筑建了坚实的实施平台。

在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三水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3年5月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根据最新资料统计,三水社保参保人数为102480人,医保参保人数为288872人,基本覆盖三水常住人口,农村的覆盖率为100%。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通用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通用课件

04
住的变化
住房条件的变化
城市住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民 的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从拥 挤的筒子楼到宽敞的公寓和独立
住宅,居住空间更加舒适。
农村住房
农村住房条件也得到改善,从土坯 房、茅草房到砖瓦房、小楼房,居 住环境逐渐现代化。
住房品质提升
住房品质和装修水平不断提高,居 民对住房的舒适度和美观度要求增 加,促进了家装行业的发展。
改革背景
•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 展。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2
衣的变化
服装款式的变化
款式多样
随着时尚潮流的演变,人们的穿着款 式更加多样,从传统的中山装、旗袍 到现代的西装、牛仔裤、T恤等,满 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出行工具的变化
出行工具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行工具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如高铁 、地铁、共享单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出 行的便捷性和效率。
出行工具智能化
智能化的出行工具如滴滴打车、共享汽车等也逐渐普及, 通过手机APP即可预约出行服务,方便快捷。
出行工具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环保出行工 具,如电动车、自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居住环境的变化
城市规划与绿化
01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绿化和生态环境,城市公园、绿化带等公共
空间增多,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社区建设
02
社区建设逐渐完善,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等配套设
施丰富,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城乡居住环境差异缩小

概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概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概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自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经济成就:1.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从改革开放前的贫穷落后国家成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的大国之一,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量从50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14万亿美元。

2.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

已成为多个行业的全球制造业工厂。

中国是最大的国际货运运输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输出国之一。

3.减贫成效显著:中国将减贫列为发展经济的优先任务之一,减贫成效显著。

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8350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500多万人。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数最多的国家。

4.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缩小: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城市发展落后,乡村贫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通过发行房地产方案,资助小生产策略,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缩小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差距。

社会成就:1.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推进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措施,提高了教育普及率。

目前,中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普及率已经接近100%,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300万,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2.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已经让全民享受到了较为优秀的医疗保健服务。

3.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中国高端科技不断突破,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4.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海外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中医药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名片之一。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之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

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经济增长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在1978年39亿元的基础上,以年均65亿元的增幅快速增长;1985年突破百亿元,达到112亿元;1997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40亿元。

①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发展的成绩更是显著,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2005年新疆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4亿元,是1978年的66.7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0.3%,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9.52%),年均增长速度居全国第11位,是全国12个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的省区之一。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08%提高到2005年的1.43%。

②(二)产业结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化。

1978年,新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9︰46.2︰17.9,1982年产业结构退化为43.1︰35.4︰21.5,此后逐步好转,到1992年,第二产业比重又超过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使新疆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前的准备阶段。

1997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这标志新疆正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③近些年来新疆的工业化程度更是在不断加深。

(三)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都大幅度提高。

2005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82元,比1978年的人均收入119元增加了2363元,增长了19.9倍;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90元,比1978年的人均收入319元增加了7671元,增长了24倍。

“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1.2和1.6个百分点。

④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表现在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及问题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及问题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012级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专业冶金工程学号 ******** 姓名纪雷刚完成时间 2013年08月21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及问题内容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

因为,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

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一、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家乡从前和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家乡即将种植的季节,也是农民大忙的季节。

30多年前,农村基本没有条件让孩子上学。

而今,农民也开始进行智力投资,让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学,享受高等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叫人不可思议。

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有时墙壁也会掉土。

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小米饭是等来了客人才吃的,更不用说大米、白面了,根本就没有。

那时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用来给孩子做鞋,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

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

现在,家家住的都是砖瓦结构,屋里装修得是富丽堂皇。

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天天不断,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换新装。

论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年 7月 总第 197期
论 中国城 市社 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陈展
摘要: ,I土区建设是新时期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重更罐豇赫-‘’誊是政治文明般 并口精l剩 奄没的重更
蓉 氛鼠嫡 城枣社 区建设瓯蠢_柱·定的:氖数 趋南 柱一畚巯 的 题 面蟪舔讷i政治舞口缝 ’济l {赍'加强 城 帮
(3)城 市 社 区使 社 区功 能 得 到 强化 。城 市 礼 区 普 遍 开 展 了便 民利 民 服务 、治 安综 合 治 理 、美化 环 境 以 及 各 项 群 众 喜 闻乐 见 的文 娱 活 动 ,尤其 是 着 手 解决 了一 些 群 众急 需 解 决 的 问题 ,因 此 得 到 人 民群 众 的欢 迎 和 支 持 。各 部 门 、各 驻 区单 位 在 社 区 中找 准 定 位 ,从 各 自本 职 T 作 出发 ,向社 区 提 供 了大 量 的人 力 、财 力 、物 力 支 持 。 同 时 ,社 区 建 设 丰 富 了社 区 生 活 ,使 居 民生 活 质 量 提 高 ,社 区凝 聚 力 增 强 ,群 众 自 觉 参 与 社 区 活动 的积 极 性有 所 提 高
稳 定 。 (2)城 市 社 区使城 市 基 层 政权 和群 众 自治 组 织 建 设 得 到 加强 推
进 城市 社 区 建设 ,使社 区腻 委 会干 部 素 质 有 所 提 高 ,工 作 条 件 有 所 改 善 。社 区居 民通 过 民主 选举 、评议 社 区工 作 和参 与社 区事 务 .既 促 进 了 社 区 工作 作风 ,提 高工 作 质 量 和 工作 效 率 ,也 进 一 步 扩 大 了基 层 民 主 ,密 切 了十 群 关 系 。
(3、社 参 蔓j意 识 比较 薄弱 。在 我 国 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居 民 的礼 区 意识 比较 淡 薄 ,礼 区 建设 又是 靠 政 府 自上 而 下 地 推 动 ,社 会 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与社区生活的变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

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何谓“经济全球化”?就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
治,文化上相互往来相互依赖。

30年,中国取得了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的显著成果。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会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

一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经济规模已很庞大,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以及区域、阶层之间分化加大之间的矛盾;三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人民群众政治表达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与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之间的矛盾;五是在西强东弱长期存在,必须与资本主义共处并存、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六是中国实力的稳步增强和其他大国力图维护有利于它们的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之间的矛盾,等等。

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重,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开放。

目前,改革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

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除干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就认真的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精神,现在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百姓生活变化中看出来,科学发展体现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收入水平、教育文化、居住条件、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历程中看出来,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的变化涉及到方方面面,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这里就以水为例吧。

儿时的记忆里,爷爷起床后,就挑起扁担去村头的井旁担水,遇到农活忙的时候,就改到晚上。

吱吱呀呀的扁担声里,爷爷的脸上添了皱纹,头上生出了白发,背也变得微驼,那条扁担陪伴爷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去年,爷爷的扁担退役了,院里的自来水龙头哗哗响着,爷爷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传了好几代的扁担,见证了祖辈辛苦劳作的扁担,立在角落里布满了灰尘。

以前总以为科学发展观很远,很宏观,很政策化,没想到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中,这一点点的变化正是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点点累积
起来就是那个宏大的科学发展观!
今夜的风越吹越凉爽,越吹越让人舒服,中午还酷热难耐,现在却凉爽袭人,变化得真快!可是,这一点也比不上社区生活变化的快。

比如说建筑吧!以前的房子是又破又矮,而且电话没有,电脑没有,电冰箱没有,电视机没有……但现在不一样了,经济发达了,电话、电冰箱、电视机等都有了,房子也变得又高又漂亮了,而且城市变得干净美丽了,高楼大厦亭亭玉立,看上去仿佛是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士兵,站得笔直。

再说说生活吧!社区里人们的家庭条件好了,人们穿得好了,夏天穿着美丽的中裤,漂亮的裙子,冬天穿着时髦的棉袄,春秋穿着好看的衬衫,以前,只能穿些破衣服,人们现在吃得也好了,每天吃鱼吃肉,早上一杯牛奶,一两只鸡蛋,还要几片面包,休息时,有水果,什么苹果、梨、西瓜……真是应有尽有。

可是,最让人感到快乐的还不止这些呢!我们的社区还划出了许多的绿化带,地表披上了地毯般的青青草坪,还稀稀落落地植着月季、桂花,每到金秋时节,总有阵阵清香飘散开来,吸引我们去嬉戏,也放慢了不少行人的步伐. 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可是,我还有一点小小的愿望:像我们住在高楼里,只想着我明天穿什么,要什么,不知道农民伯伯辛不辛苦,累不累,农民伯伯吃的是什么,我希望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出现更多像我们这样的社区,让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环艺2班 20111108217 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