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训练12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测试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测试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填空题1.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通常以 作为单位,若每一个原子的直径10-10m ,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4nm ,这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紧挨排列成一列的长度。

2.如图11—5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3.小明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错将被测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并移动游码,则他所测出的物体的质量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此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如图11—6所示,则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g 。

4.在如图11—7所示中盒装纯牛奶的质量是______g ;牛奶喝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牛奶的密度为kg/m3。

(ρ牛奶=1.02g/㎝3)5. 将一铝块和一钢块分别置于天平左右两盘中,这时天平刚好平衡,则铝块和钢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6. 能装满500g 水的瓶子,_______(填“能”或“不能”)装下500g 的酒精。

7. 质量为450g 的水结冰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__m 3。

(ρ冰=0.9g/㎝3)图11—4图11—5250mLl 图11—7图11—68. 底面积为100cm 2的圆柱形容器最多能装下3.84kg 酱油,这个容器的高度是________ m 。

(酱油密度为1.28 ×103kg/m 3) 9. 分别由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为1:3,则其密度之比为________。

. 10.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一种未知液体密度的正确操作情境。

其中负责记录表格和填写实验数据的同学有三项没填完,请你帮他填上。

11. 标尺上每一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大?游码读数时应以哪一侧为准(左、右)?下图游码读数为___克二、选择题1.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 .夸克还可以再分5gmL40 1020 30B.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C.宇宙是由无数个数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星系组成的D.在描述星际距离时,一般用光年作单位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重约0.1NB.某一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5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3.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被“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4.据悉,“嫦娥一号”舱体首次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特点的铝锂合金板材。

九年级物理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8 19 20 答案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2.(2011甘肃兰州)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3.托盘天平横梁上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A.相当于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C.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D.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4. 09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5.质量为1.5×105毫克的物体可能是A.一头牛B.一只老母鸡C.一本书D.一头大象6.一满瓶水结成冰,瓶子胀破了,是因为水结冰时A.体积增大了B.质量增大了C.体积和质量都增大了D.体积增大了,质量减小了7.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8.“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A.某原子的半径 B.一枚硬币的厚度C.一根铅笔芯的直径 D.地球的半径9.一只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实心铅球,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质量和密度10.下列说法中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被“神七”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11.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12.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为(已知空气密度为1.293/m kg )A.几克 B.几百克C.几千克 D.几百千克13.人的密度与水大致相同,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他身体的体积大约是A.0.0053m B.0.00053m C.0.053m D.0.53m 1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各装了半杯水,把相同质量的小铜块、小铁块和小铝块(铝铁铜ρρρ〉〉)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中(水均不溢出),结果水上涨最多的是 A.放入铜块的杯子 B.放入铁块的杯子C.放入铝块的杯子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5.一个只能装600g 水的瓶子,若用它来装酒精,则瓶内酒精的质量是A.小于600g B.大于600gC.等于600g D.无法判断16.现有不规则形状的两物体A、B,其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5∶2,则A、B的密度之比为A. 5∶6 B.6∶5C.10∶3 D.3∶1017.如图1所示的易拉罐“可乐”是许多中学生喜欢的饮料,下列与“可乐”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罐体用铝合金制作,是利用铝合金的延展性好B.“可乐”饮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得多C.所装“可乐”质量约为260g图1D.罐上标有回收标志,是提醒人们节约资源18.关于密度公式ρ=V m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19.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20.已知水在4℃以上时,热胀冷缩,0℃~4℃之间是热缩冷胀,则给0℃的水加热升到10℃过程中,水的密度将A.持续变大 B.持续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21.(2011山东滨州)小刚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

多彩的物质世界(12节)

多彩的物质世界(12节)

物质的组成与质量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物质由___________组成,分子由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___________运动.2、〔2007·大连〕图1是氢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原子核是图中的__(填“A”或“B”),原子核带__电。

.第2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3、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

4、完成下列单位间的换算25mg=__________㎏ 6.8t=__________g 350㎏=________t 5.4g=__________mg5、一铁块的质量为85g,当把它砸成铁片时,它的质量__________85g;当把它投入炼钢炉熔化成铁水时,它的质量__________85g;把这个铁块带到月球上时,它的质量__________85g(请选填"大于"、"小于"及"等于").6、汤姆逊发现电子后,为什么说原子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答:因为。

7、2000多年前,我国的庄子说过:“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假设:取1m长的木杆,每天截取一半,第二天截取剩下的一半里的一半……这样截取一百天,剩下的木杆长度为:m;如果我们把这个长度与分子、原子核、夸克的直径比较,你对庄子的上述言论的理解是:。

8、如图所示,测量一堆小螺母的总质量g,如这堆小螺母共有80只,那么每只小螺母的质量是g。

9、如图是学生天平,它与托盘天平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指针在横梁的下方,所以如果测量之前指针偏向右,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

10、关于质量,虽然单位是Kg,但应该用以下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质量不变”性: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保持其各自性质的组成,分子越多,“物质的量”——即就越大;所以,本质上,质量即某种物质含有的分子数,而“数目”与、、、等无关,除非分子数目减少,才会变小,比如液体的蒸发、固体的磨损等。

【初三物理试题精选】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试题精选】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C.夸克、中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2、可能是()
A.一只大象的质量B.一个小学生的质量
C.一只兔子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B.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C.气体容易压缩,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引力大的缘故
D.1kg的铁锤所含的物质比1kg的塑料锤所含的物质要多得多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体积和密度均不变
C.把铁球加热,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把一铁块锉成圆柱体,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5、小明同学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形状B.体积
C.质量D.密度。

【免费下载】九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第十一章

【免费下载】九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第十一章
10.(1)200 次 (2)1200kg 解析:(1)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一次所需水的质 量为 1.0×103kg/m3×15×10-3m3=5kg,1000kg 的水可供冲洗的次数为
1000kg 5kg =200(次) (2)该家庭每月节水的质量为(9×10-3m3-5×10-3m3)
×1.0×103kg/m3×10×30=1200kg。
1.C 2.D 3.B 4.D 5.长度 小于 抗菌(或杀菌,或超塑延 展性) 6.气态 流动性 课后巩固
1.分子 2.电子 有 3.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物体是 可分的,而且可以无限地分下去 4.D 5.D 6.D 7.A 8.大 9.B 中考链接
1.病毒 分子 质子 2.D
1.体积 质量 密度 2.水 硫酸 酒精 3. 4.6 4. 1.67×103 5.C 6.C 课后巩固
1.增大 不变 减小 2. 50 5×10-2 3. 8 kg 0.8×103 kg/m3 解 析:ρ=0.8×103 kg/m3=0.8 kg/L m=ρV=0.8 kg/L×10 L=8 kg。 4. 3.74
m 120 g 1.C 解析:酒精的体积 V=ρ=0.8 g/cm3=150 cm3=150 mL,应选
C。 2.C 3.A 4.C 5. 66 60 1.1 6.左 2.6×103 解析:调节 天平横梁平衡时,应遵循“右偏左调”的法则;小石块的质量 m=52g,根据两 个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数及排液法测小石块体积的原理可知,小石块的体积 V=40mL-20mL=20mL,则小石块的密度
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6. 124
课后巩固
1.大 小 移动游码 2. 58.4 3.C 4.A 5.D 6.A 天平放
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0”刻线处 C 测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加砝码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3.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例1】(2008·钦州)如图11-1-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图11-1-1【解题思路点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电子绕核高速旋转.【参考答案】 A知识点2: 微观粒子大小的比较.【例2】(2008·昆明)对下列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核、质子B.原子核、分子、质子C.质子、原子核、分子D.分子、质子、原子核【解题思路点拨】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微观世界尺度从大到小可按: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的隶属关系来记.【参考答案】 A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成都)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解题思路点拨】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电子在周围绕核高速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中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等微观粒子,由于空间尺度太小,凭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能凭电子显微镜等高科技手段,才能观察到.可见,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参考答案】 C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C ).A.原子和电子组成的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2.(2009·上海)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A).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3.(2008·无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D.分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B.液体也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C.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D.只要是物质,就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5.物质在凝固时,体积一般会( B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6.关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规则B.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完全没有规则C.气态的物质的分子受到力的很大的约束D.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的分子排列是一样的7.(2008·三明)在“地球、夸克、原子、米粒”的物质世界中.尺度最小的是(C).A.地球B.原子C.夸克D.米粒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D.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是差不多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9.(2008·海南)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B).A.年B.光年C.纳米D.千米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都变小B.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都变大C.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不变D.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一般体积不变1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10-10米.1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13.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长度在0.1 nm到100 nm 的科学技术.14.如图11-1-2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图11-1-2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15.(2008·上海)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16.(2008·温州)如图11-1-3所示,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图11-1-317.(2008·徐州)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B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1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就是最精细的结构C.液态物质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D.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们对宇宙天体和微观粒子的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度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压缩B.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具有流动性C.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一定变大D.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20.(2008·南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21.(2008·义乌)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22. 情景:用肉眼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可以发现它们的结构十分紧密.可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内部组成,发现分子间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紧挨着,而显得比较稀松.问题: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是否有距离呢? 猜想: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探究:(1)用量筒分别量取50cm 3的水和酒精. (2)将水倒入酒精中,发现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 cm 3.结论:根据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3.情景一:夏天,小明为了解热,自己制作冰棒.当他将制好的冰棒连同冰棒模从冰箱内取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 现象:原来与冰棒模口齐平的水结冰后,竟然向外“鼓”起来了.情景二:小红擅长用蜡塑像.可每次将熔化的蜡水倒进模型中冷却后,原来与模口齐平的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问题:物质的温度降低后,体积增大还是缩小? 猜想:甲:水结冰时膨胀了,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增大.乙:蜡水凝固时向内凹进,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缩小.丙:有的物质降温体积缩小,有的物质降温时体积增大.由小明和小红的经历,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更支持谁的看法?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将水、食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了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交流:(1)除了_____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_____.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变____. 【参考答案】 丙,水结冰体积增大而蜡水凝固成蜡体积却缩小;水,缩小;小.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中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大小关系从大到小排列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2.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微粒称为分子.分子的尺度极小,通常以10-10m 作单位来量度.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分子,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3.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电子在周围绕核高速旋转,就像行星绕太阳周转一样.4.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在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表列出分子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下的微观结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等离子态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其实物质还有第四种状态,那就是等离子态.等离子态又叫做物质的第四态,它是气体,不过其原子失去电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因为两者的量相等因此又叫做等离子态,它可导电而且受磁场影响,热气体中,因为原子高速碰撞而造成电离现象,形成等离子态.分子受热时分裂成原子状态的过程称为离解.若进一步提高温度,原子的外层电子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带电的离子,这个过程称电离.发生电离(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的气体称之为等离子体(或等离子态).等离子体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气体.由于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等离子体的净电荷等于零.等离子态与固、液、气三态相比无论在组成上还是在性质上均有本质区别.首先,气体通常是不导电的,等离子体则是一种导电流体.其次,组成粒子间的作用力不同.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净的电磁力,而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并由此导致带电粒子群的种种特有的集体运动.另外,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系,等离子体的运动行为明显的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和约束.第二节质量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比它大的常用单位有t;比它小的常用单位有g和mg .一头大象的质量为6×103kg= 6 t;一枚硬币的质量为6×10-3kg= 6 g= 6×103 mg.3.把一块钢锭压成钢板,质量不变;把这块钢板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一瓶矿泉水冷冻后结成冰,质量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使用前应注意: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填“能”或“不能”)5.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天平)平衡.若横梁的左臂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左旋动,若横梁的右臂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右旋动.(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必要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C.菜刀被磨光以后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解题思路点拨】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状态无关.铁水凝固成铁块,虽然状态变了,但质量没变;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虽然位置变了,但质量也没变;铁丝拉长后,虽然形状变了,质量也不会改变.可见选项A、B、D均是错误的.菜刀在磨的过程中,有部分铁被磨掉,所含铁变少,因此质量变小.【参考答案】C知识点2:质量的估测.【例2】(2008·密云)在下列的动物中,质量可能是2kg的是( ).A.一只老母鸡B.一只老鼠C.一匹马D.一只麻雀【解题思路点拨】物理量的估计是同学们学习中比较困难的一种能力,这需要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一定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以斤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可把千克换成我们熟悉的单位(斤、两)来比较.由于1kg=1公斤=2斤,质量为2kg(4斤)的物体可能是一只老母鸡. 【参考答案】A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江苏)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1-2-1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图11-2-1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1-2-1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解题思路点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要将天平水平放置,把游码归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天平平衡.图甲中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重、右端轻,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轻的一端)调节,才能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图中标尺上每大格代表1g ,每小格代表0.2g,游码所对的刻度应以其左端所对刻度线为准,游码所对刻度为2.4g,题中被测物体质量:m=50g+2.4g =52.4g.【参考答案】水平;右;52.4.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一块冰融化成水,它的( A ).A.状态改变,质量不变B.状态不变,质量不变C.状态改变,质量改变D.状态不变,质量改变2.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C ).A.物体的形状B.物体的状态和温度高低C.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D.物体的位置和温度3.质量是100 g的物体可能是( B ).A.一把椅子B.一包方便面C.一只大公鸡D.一支铅笔4.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C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数D.不用天平测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100 g铁比100 g棉花质量大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锈除掉,铁棒的质量不变C.一艘油轮从沙特开往日本,船上装有108kg的原油,平安抵达目的地,在此次运输中,原油的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D.一瓶饮料,宇航员就是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也不变6.(2009·泰安)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D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7.(2008·广安)天平的每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中会发生变化的是(D).A.用摄子取放砝码B.气温升高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砸了一下D.生锈了8.要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B.测一根大头针和一个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量C.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100D.以上三种方法都一样9.“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 3.8t,合 3.8×103 kg= 3.8×106 g;一粒人工合成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 mg,合0.2 g= 2×10-4 kg.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1)成年人的质量:70 kg;(2)一杯水的质量:200 g;(3)一头大象的质量:10 t;(4)一根火柴的质量:70 mg .11.为了测量玻璃杯中盐水的质量,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DCBFAE(写字母).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B.用天平测空的玻璃杯的质量;C.调节天平横梁平衡;D.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算出杯中盐水的质量;F.把盐水倒入空的玻璃杯中.12.对于天平上的平衡螺母和游码这两个可调部件来说,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不能调节游码;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往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13.(2008·包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985( C ).A.tB.kgC.gD.mg14.(2009·自贡)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C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B).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16.(2008·湘西)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B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17.若游码未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调节横梁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其测量值比真实值(A).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确定18.(2009·莆田)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天平.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11-2-2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 零 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翘,应将调零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次测量,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2-2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3.2 Kg.图11-2-219.( 2009·晋江)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图11-2-3甲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平衡螺母 向 左 (填“左”或“右”)旋动.图11-2-3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 63.4 g .图11-2-3用这架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 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 、50g 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 用镊子夹取20g 砝码1个放入右盘中,如果大了再换成10g .20.(2008·苏州)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11-2-4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往应放在右盘) .(3)图11-2-4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22.8 g .图11-2-4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1.有8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7个质量相同,有1个的质量比其他7个大.给你一架用天平,只称两次,你能找出这个小球吗?简述你的方法.【参考答案】 先拿6个出来对半分了称第一次:如果一样重,那就剩的两个称第二次;如果不一样重,就把重的3个分出来选2个称第二次.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状态无关.2.质量常用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t →kg →g →mg ,它们相邻的进率是103.3.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的使用规则可用口诀记忆: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砝两盘盛,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砝游之和是读数,若物砝位置反,读数砝游要相减.4.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有两次平衡:第一次是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第二次是称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之平衡.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半斤八两”的由来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当时为了统一计量而制定了斤两的十六进位制.有的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自然就是八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有意思的是,当时十六两秤叫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作买卖的人要诚实,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直到1959年6月25日,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保留市制.市制原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第三节密度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 .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2.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公式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kg/m3;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 m3 .若m的单位用g,v的单位用cm3,ρ的单位就是g/cm3 .密度的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cm3 = 1×103kg/m3.3.水的密度ρ水= 1.0×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质量为1.0×103 kg .4.由密度公式还可推导出另外两个求质量和体积的公式:m=ρv和v=m/ρ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例1】下表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物质的密度时记录的数据:(1)分析、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分析、比较序号为l、2、3及4、5、6或7、8、9的数据可知:对于同种物质,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物质,是不同的;(3)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分析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数据,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参考答案】(1)1、2、3或4、5、6或7、8、9;(2)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质量跟体积的比值;(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密度.知识点2:密度公式的理解. 【例2】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题思路点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密度相同.该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密度可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来,但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参考答案】C聚焦中考热点:【例3】 ( 2009·荆门)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1-3-1所示,由图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大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图11-3-1【解题思路点拨】根据图像比较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一般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找(画)一条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c于三个点,这三个点的体积相同,比较它们的质量,质量越大的物质,密度越大;二是找(画)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c于三个点,这三个点的质量相同,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越小的物质,密度越大.由此可见,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在b 物质上选任意一个特殊点,可计算出它的密度为1×103kg/m3.【参考答案】 A。

第十一章_多彩的物质世界(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_多彩的物质世界(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汇总一、复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5)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知识网络a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 、特点: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c 、单位:kg 、g 、mgd 、测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a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b 、特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c 、 公式:ρ=m/vd 、单位:kg /m 3 、 g /cm 3e 、物理意义:a 、构造:横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度盘b 、使用: a 、测固体质量 b 、测液体质量c 、特殊测量a 、测固体密度b 、测液体密度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2、质量计算3、体积计算三、具体知识点(一)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 (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 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

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质 量 和 密 度应用3、测密1、质量2、密度 概念 1、天平 2、测质量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算少法。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第11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精选74题)

第11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精选74题)

备战2012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中考链接分章节九年级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精选74题)一、宇宙和微观世界[2011岳阳]4.关于微观粒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C.原子核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D.只要视力足够好,我们凭肉眼就能直接看到电子(C)25(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

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C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2.(2011上海)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 )A.电子 B.质子C.中子D.核子3.(201l兰州)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B)A.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6.(2011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C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11·怀化)7.以下关于宇宙、分子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组成的C.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空隙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答案:A[2O11昆明]11.190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

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________,它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要点导学】一、知识要点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

纳米科学技术是 尺度内的科学技术,其研究对象是 或单个的 。

2、物质一般以 、 、 的形式存在。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 。

的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 的作用力。

因而具有一定的 和 。

液态物质中,分之没有固定的 ,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 的小。

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 ,具有 性。

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 ,容易被 ,具有 性。

3.物体所含 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有 ( )、 ( )、 ( )。

1t= kg= g= mg 。

4.实验室常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其使用方法是①天平应 放置。

②天平使用前要使 平衡。

③了解砝码盒中的 砝码质量是多少,总质量是多少。

④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 盘。

使用时应注意:①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 ②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不能把 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 中。

5. 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 、 、 的改变而改变。

6.密度的公式为: ,其国际单位是 ,符号为 ;常用单位为( ),1g/cm 3= 水的密度ρ水= kg/m 3,其物理意义是 。

二、要点梳理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

铁锅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 质量:①物体的质量由其自身材料构成情况和体积大小来决定.当构成物质的材料和物体的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

②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密度:①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②在温度、压强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密度总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③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决定,而不是等于构成这种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算术平均值。

4、密度知识的应用①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接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可以利用m =ρV 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②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难以直接测量体积,而能测量质量的物体,利用V =ρm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③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再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构成物体的材料是什么物质。

④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

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

三、实验技能 1.测量质量的方法: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直接测量;液体:m 总-m 瓶) 2.测量体积的方法: (1)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间接测出其体积;(2)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排液法”测体积。

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即ρ固<ρ液 =时,可用“针压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栓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

注意:1mL=1cm 3=10-6m 3, 1 L=1dm 3=10-3m 31. 密度的测量:①原理:ρ=m V②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 和物体体积V ,然后利用公式ρ=m V计算得到ρ。

密度测量的常见方法:(1)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石块、水、细线 步骤: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 1,用细线栓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 2;密度表达式:ρ石=12m V V -① 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步骤: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 ;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栓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 1,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栓在一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 2; 密度表达式:ρ石=12m V V -注意: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

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

② 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步骤: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 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 ;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 2; 密度表达式:ρ石=12m m V-注意:测量液体的密度,通常人们习惯于:先用烧杯称量液体的质量,然后将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由此算出密度。

这种方法的一个弊端是:烧杯里的液体是无法完全倒尽到量筒内,从而造成体积测量的不准确,引起密度较大的误差。

4、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探究实验,质量、体积的都很容易测得。

然而通过这个实验,关键是要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要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是正比关系,可以有三种方法:①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物理量变化时,它们的比值是否保持不变,如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②一个物理量增大到原来两倍、三倍或n 倍,另一个是否也对应地增大到自己原来的两倍、三倍或n 倍。

③运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以这两个物理量为坐标轴,画出图象,看图象是否是正比函数的经过原点的斜线。

【典型例题点评】例1:(05.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 铜的密度是8.9 ×103kg /m 3 ,表示lm 3铜的质量为8. 9 ×103kgD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例2:(05.常州)在澳大利亚南部海滩,发现一群搁浅的鲸鱼,当地居民紧急动员,帮助鲸鱼重返大海.他们用皮尺粗略测算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3m 3,则该头鲸鱼的质量约为 A .3×102kg B .3×103kg C .3×104kg D .3×105kg 例3:(05. 南通)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1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10-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例4、(05.梅州)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10-3(a)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7.9×103kg/m3= g/cm33L= mL;98mg= kg;2、给下列的数据填上恰当的单位。

(1)一只钢笔的质量约为21 ;(2)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 ;(3)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 ;(4)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60 。

3、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9分52秒,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中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们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他们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5、古人称黄河水是“一石水,六斗泥”。

创意中学综合实践小组从黄河中取了2×10-3m3的水,称得质量为2.2kg,由此可知含泥沙的黄河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6、一个钢瓶内氢气的密度为6 kg/m3,若充气球用去了其质量的1/3,则瓶内的剩余氢气的密度为kg/m37、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情况有(1);(2);(3)。

8、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9、5米3的水结成冰时,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5米3的冰化成水时,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千克,体积是__________米3。

(二)选择题1、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2、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一块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一定不变的是A位置 B质量 C重力 D温度3、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4、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3,乙物质的密度为2.5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2.5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A、甲B、乙C、丙D、丁5、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体积减小,密度不变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6、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7、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体积之比是2:5,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5:6B、6:5C、2:15D、15:28、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A、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9、以下四组器材中,能测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是()(1)刻度尺、天平和砝码;(2)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3)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4)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A)(2)(4)(B).(2)(3)(C)(1)(2)(3)(D)(2)(3)(4)(三)实验题、1、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点上;(2)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3)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4)根据估计用手将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5)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并观察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6)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盒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