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笔记样本

合集下载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doc第一章园林树木:指城市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以及相关景观中以观赏和防护功能为主的各类木木植物的总称。

包括?裸了植物和被了植物中的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木。

园林树木栽培:狭义:从苗木出圃(或挖掘)开始肓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的栽培世间活动。

广义:园林树木栽培包括茁木培冇,定植移栽,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树体支撑加固,树洞修补及树木各种灾害的防治等。

园林树木栽培(Aboriculture):是关于园林树木繁殖、种卅i养护与管理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研究内容:以园林树木为硏究对象,硏究园林树木生长发育习性、弓I种驯化、繁殖、栽植、养护管理技艺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我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其丰富;原产我国的乔灌木树种有7500余种,其屮不少属活化石如:银杏、水杉、水松、金钱松、鹅掌楸、银杉等等;有些种经长期栽培选冇、变异众多,如梅花有200多品种、杜鹃花有600余品种;有些树种被卅界各地引种, 在园林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水杉是冃前世界上引种栽培最广的树种冃前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树种并不很多,仅占10%1、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技术;2、研究和发掘园林绿化种质资源、引种驯化栽培的技术体系;3、研究园林树木栽培的立地条件及其控制技术;特殊立地环境下的栽培养护技术体系;4、研究园林树木生态配置、整形修剪、营养管理以及安全性管理等理论和技术;5、研究各类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管理的关键技术。

园林树木栽培的特点园林树木栽培不同于一般的造林绿化:造林相对比较粗放,用少数树种进行大面积栽植,可形成纯林或混交林;园林上,种植每一棵树都需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多采用大苗甚至幼树,讲求景观构图;耍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树制宜、细致种卅i、精心管护,才能收到布置景观的预期效果。

林树木栽培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主干专业课Z—,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是以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气彖学、遗传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树木病虫害学、市场营销学等众多学科为基础所面临的挑战由于城市绿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高标准要求,使得园林生产经营而临着巨人挑战:栽植苗木规格加人、外调量人,导致园林树木栽培及养护成木增加,绿化效果降低;园林树木配置、造型等不能满足绿化耍求;景观效果日趋重视,在树种规划、选择和配置上,存在绿”有余而“彩”不够的局而;需进一步加强园林树木的养护、安全性管理、古树名木保护;发展非公有制园林绿化事业。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重点(1)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重点(1)

名词解释:1.萌芽力::树木母枝上叶芽的萌发能力,称为萌芽力,常用萌芽数占该枝芽总数的百分率(萌芽率)来表示。

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2.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早熟性芽”。

如月季、米兰、茉莉等。

晚熟性芽:当年形成的芽,需经一定的低温时期来解除休眠,到第二年才能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晚熟性芽”。

如银杏、广玉兰、毛白杨。

3.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的差异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4.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弱状态时,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力,称为“芽的潜伏力”。

5.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它部位的生长占有优势的地位称为“顶端优势”。

(或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顶端优势”)叶幕: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的总体,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6.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简称“干性”。

层性: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这种现象称为“树木的层性”,简称“层性”。

7.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8.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9.无融合生殖:指不经过精卵细胞结合而在胚珠中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10. 环境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园林树木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2.温度三基点:是指某一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温度。

3.生物学零度:在综合外界条件影响下,能使树木萌芽的日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4.主导因子:对某一树种,甚至树木的某一生长发育阶段而言,常常有1~2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就叫“主导因子”。

5.土壤肥力:指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反映。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2011年下期,2009级园林)园艺林学学院舒常庆第一章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又叫大周期、大发育周期或世代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严格来说是从合子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结果,直到树体衰老更新死亡的整个时期。

第一节树木的个体发育一、树木个体发育的概念1.个体:独立生长的单株树木。

有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

无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年龄(母体年龄+时间年龄)2.个体发育:单株树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

3.树木个体发育与1、2年生植物的差别:多个年发育周期后才开始结实;多次结实(例外: 大部分竹子一次开花);阶段发育周期长(寿命长)。

4.研究树木个体发育的意义: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时期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

二、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一)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1.有性繁殖树发育阶段的划分⑴胚胎阶段(种子阶段):合子→种子萌发前(胚的成熟→种子成熟→种子休眠)。

⑵幼年阶段: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形态构造建成,并具有开花潜能时为止。

果树上称为―童期‖。

⑶成熟阶段:具有开花潜能→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

⑷衰老阶段: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衰老死亡。

衰老过程也可称老化过程。

在成熟时后,衰老就贯穿始终。

2.树木发育阶段(空间)分区贾思勰(544):用梨树不同部位的枝条嫁接繁殖的植株,开始结果的年限不同。

Knight(1795):成年实生树顶部成年区的枝条繁殖后,无刺,次年即开花;基部幼年区的枝条繁殖后,刺多,次年不开花,开花结果年龄较晚。

(1)阶段发育的特点。

局限性: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树木的细胞要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只限于生长点,且只能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顺序性: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不可逆性:一旦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不能回到原来的阶段。

“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2)分区方法。

通常以花芽开始出现的部位(严格说来应以生理成熟状态)作为幼年阶段过渡的标志。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景观学等多个领域,专注于研究园林中树木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以及园林应用等方面。

园林树木学旨在通过对树木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1. 园林树木的分类与系统演化- 探讨园林树木的分类体系,研究科、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 分析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历史。

2. 园林树木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研究园林树木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过程。

- 了解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运输等生理机制。

3.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周期- 研究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

- 分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激素调控。

4. 园林树木的繁殖技术- 探讨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的方法。

- 研究提高园林树木繁殖成活率和遗传稳定性的技术。

5. 园林树木的栽培与管理- 研究园林树木的栽培基质、栽植技术、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等。

- 探讨树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健康管理。

6. 园林树木的景观应用- 研究园林树木在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和应用技巧。

- 分析树木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三、园林树木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 直接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 使用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观察。

2. 实验法- 设计实验来测试树木的生长反应、繁殖效果等。

-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在研究中的应用。

3. 调查法- 对特定地区的园林树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

- 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4. 比较法- 对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比较分析。

- 研究其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

5. 数量分析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树木生长数据、繁殖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分析。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第一部分绪论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中国地大物博,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960万km2,地形、地貌复杂,有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盆地,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多样而复杂,特别是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使中国很多植物免受第四季冰川的侵袭(如银杉、水杉、秃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从而为园林绿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树木──观赏树木──花卉──园林树木──适于各种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园林树木学──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园林树木学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3部分。

园林树木在园林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园林均离不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园林中的主体,其它一切设施和建筑都是为其服务的。

园林树木学对我们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树种配置)、绿化施工、园林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园林工作均必须学好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呢?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欲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必须学好与此有关的基础学科,如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等。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多实践(观察、记载、归纳),善于吸收和总结中外园林史中成功的经验。

园林树木学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种和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广泛,树种的拉丁学名又难于记忆等,因此初学者都感到有些困难。

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活的树木和标本,观察时作重点笔记,抓住树种的主要特征,对相似种类进行比较,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树种,在理解中记忆,同时学会利用树木的冬态特征来鉴定树种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树种的拉丁学名最好能了解其词意,然后再去记忆。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 复习

园林树木栽培学 复习

树木栽培学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起,经过幼年生长、开花结果、衰老直至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反映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是树木生命活动的总周期。

园林树木的年周期:一年中所经历的生活周期。

生长发育过程总体表现为“慢-快-慢”的S形曲线式生长规律。

根据树高加速生长期出现的早晚,可分为速生树种、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

实生树的个体发育阶段:1.胚胎阶段: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到胚具有发芽能力以种子形态存在时至2.幼年阶段3.成熟阶段:具有开花潜能,可通过发育的年循环而反复多次地开花结实4.衰老阶段:树木经过多年的开花结实后,出现衰老和死亡的现象多年生实生树树体发育阶段,表现为:“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

无性繁殖树的概念: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选取树体上一定部位的枝条、根段、芽和叶等,通过扦插和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培育出的独立植株。

无性繁殖树的发育特性:取决于母树的发育阶段和部位,不但有成熟和衰老阶段,而且也可能有幼年阶段。

树木的年生长周期:指树木每年都有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即树木的年生长周期,简称年周期。

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及特点:1.休眠转入生长期:树液流动,芽膨大,叶初展,抗寒能力减弱,遇突然降温,易发生寒害或冻害2.生长期:经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过程。

生长期是园林树木的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发挥的最好的时期3.生长转入休眠期:养分的转化,贮藏阶段,不当的管理手段或不良环境,会影响休眠期的正常转入。

4.休眠期:抗性强,生命活动较微弱、缓慢。

常绿树木的年周期特点: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2.落叶期多数在新叶萌发期落叶。

3.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多次抽梢,果实发育期长等。

4.无自然休眠期,但会因高温或低温而被迫休眠。

园林树木自然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南林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重点大全.doc

南林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重点大全.doc

一.名词解释1•适地适树:把树木栽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原则在园林树木选择上的具体化。

也就是使树种生态习性与园林栽植地的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树木生长健壮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3.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育过程屮由于枝条内部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它们大小、饱满程度以及其他特性的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4.光的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牛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5.断根缩坨:对移植较难成活或规格较人的树木,在移植前2・3年,于树木的四周一定范围内预先挖掘、切断根系,预留丄球,回填原土,促牛须根,养护待植。

一般每年只预留土球周长的1 /3〜1/2,这一过程称为断根缩坨。

二填空1.树木的干性和层性2.树木的物候期:园林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冇过程屮,随着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如水热状况等)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和胜利上产生与Z相适应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如萌芽、抽枝、开花、结实、落叶、休眠等,称为年生长发育周期,简称年周期。

园林树木物候变化的3个特点:顺序性、重叠性、演变性。

3.园林树木的排水方法:明沟排水、喑道排水、地而排水。

4.树木的修枝方法:截、疏、放、伤、变。

三选择1.马尾松是没有向心更新的树种2丄要的吸收跟集屮在20-30cm的土层屮3.垂柳既耐旱又耐湿的植物4.银杏是单轴分枝5.同一树上同时出现开花、落叶、萌芽为重叠性6.休眠期进行修剪的方式为冬剪7•大叶黄杨叩能抗SO2,又能抗CL2四.判断五.简答1 •在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对树木造成伤害,应该采用什么保护措施?答:1.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种植抗寒力强的树种、晶种和粘木,在小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种植边缘树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越冬防寒的工作量,同时注意栽植防护林和设置风障,改善小气候条件,预防和减轻冻害。

园林树木栽培学(树木栽植)

园林树木栽培学(树木栽植)

四、苗木装运、假植
1 、装、运、卸和假植苗木的各环节均应保护好苗 木,轻拿、轻放,必须保证根系和土球的完好,严 禁散坨。
2 、装运裸根或带土小苗,应将根系或土球朝车 厢两边并按顺序码放整齐,车厢底部加垫软材料。
3、 长途运输应特别注意保持根部湿润,一般可 采取沾泥浆、喷保湿剂和用苫布遮盖等方法。
4 、装2米以上的带土球苗木,应将土球放稳、固定 好,不使其在车内滚动,土球朝车头,树冠拢好。 土球一般不得超过三层,以免压坏土球。
6 、自然式种植,定点放线应按设计意图保持自 然,自然式树丛用白灰线标明范围,其位置和形 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挖穴
(1)位置要准确; (2)规格要适当;
(3)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应分开堆放于穴边,穴 的上、下口大小应一致;
(4)在斜坡上挖穴应先将斜坡整成一个小平台, 然后在平台上挖穴。穴的深度以坡的下沿口开始 计算;
4)、应采取带土球移植。 5)、各工序必须紧凑,尽量缩短暴露时间,随掘、 随运、随栽、随浇水。 6)、夏季移植后可采取搭荫棚、喷雾、降温、喷 保水剂等措施。
花卉种植的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独立花坛,应由中心向外的顺序种植。
2、坡式花坛,应由上向下种植。 3、高矮不同品种的花苗混植时,应按先矮后高的 顺序种植。
2、移植:苗木栽植到一地点后,生长地段时间后仍需移走的栽植。
3、定植:按设计要求树木栽种后不再移动的栽植。 4、假植:短时间或临源自将苗(树)木的根系埋在湿润土中,防止
失水的操作过程。
施工准备与临时设施工程
场地平整工程
施工测量放线
给水工程
绿
排水工程


园林建筑、小品工程

水景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树木生长发育第二节园林树木个体生长发育▪一、根系生长发育▪二、枝条生长与树体骨架形成▪三、叶和叶幕形成▪四、花形成和开花▪五、果实生长发育▪六、园林树木各器官有关性一、根系生长发育▪(一)根系年生长动态▪1、根系生长普通比地上某些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某些,秋季晚于地上某些。

▪2、年生长有高低峰▪(1)高低峰浮现往往与地上某些交错进行▪(2)根系浮现高低峰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关于▪(3)夜间快于白天▪(二)根生命周期▪1、幼年期根系生长速度普通要超过地上某些,逐渐减慢,直至与地上某些生长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2、局部自疏与更新始终发生。

▪自疏(根系)是指须根随着前端生长由基部向根端枯死。

▪3、根系生长有限性和向心更新▪4、根寿命长于地上某些二、枝条生长与树体骨架形成▪(一)芽特性▪1、芽异质性▪(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不同,处在同毕生长枝上不同部位芽在大小,饱满限度乃至性别上差别,这种现象称为芽异质性。

▪(2)芽异质性变化①顶芽比侧芽饱满如云杉、油松、杨树②顶芽自枯,上部芽饱满,基部为扁芽和隐芽如丁香,果树③上、中部芽饱满,基部为隐芽,多数灌木和多数阔叶树。

▪(3)应用利于剪口芽强弱增强或缓和树势,弱芽生长势弱,易潜伏或发弱枝。

因此要抑制树势或增进壮枝分化花芽,只要剪口留瘪芽就能达到目,枝条中部芽常抽生粗壮营养枝,适于做骨干枝或延长枝,壮芽易生壮枝,或转化为花芽,增长花果产量。

▪3、芽早熟性与晚熟性▪(1)晚熟性芽当年形成后,需通过冬季才萌发芽,如丁香、山杏等早春开花树木。

▪(2)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能萌发芽,如珍珠梅,国槐,月季。

▪4、萌芽力与成枝力▪(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比例,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则称萌芽力弱。

▪成枝力:母枝上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枝)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普通只能长1-2条长枝成枝力弱。

▪(2)不同树种萌芽力和成枝力不同▪萌芽力和成枝力强树种:榆、松、枫、杨、柳等。

▪萌芽力和成枝力弱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树种:桃、杏等。

云杉和松树萌芽力和成枝力强弱?不同树种萌芽力和成枝力对比白蜡,臭椿▪(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萌芽力和成枝力强不同▪普通来说,幼年阶段营养生长旺盛,成枝力强,树冠以长枝为主;成年阶段开花结实多(发育旺盛),成枝力弱,树冠以短枝为主。

▪(4)树冠不同部位萌芽力和成枝力强有所差别不同年龄树木萌芽力和成枝力有什么不同?(山桃)(5)萌芽力另一种解释(不定芽萌发能力)▪概念:大多数阔叶树具备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和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

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强弱与部位关于,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栽植和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

萌芽力强可以在栽植、养护和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树种不能进行修剪和无性更新。

▪5、芽潜伏力▪(1)概念依芽活动状况划分为活动芽、潜伏芽。

▪活动芽:枝条上芽在萌发期,能及时萌动芽,如顶芽、花芽;顶芽如下腋芽,枝条中上部芽。

▪潜伏芽:枝条基部或上部某些付芽在萌发期仍以原状潜伏。

当枝条受到某些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损、失去某些枝叶)或树冠外围枝处在衰老时,能由潜伏芽(隐芽)发生新梢能力称为芽潜伏力,因与它直接与潜伏芽寿命关于,因此也称潜伏芽寿命。

▪(2)意义芽潜伏力强弱关系到树木更新复壮,有些树种芽潜伏力弱,如桃潜伏一年,就失去了萌芽力。

有些树种芽潜伏力强,如仁果类果树、核桃、槐等树种。

这些树种如迂枝条衰老化,通过修剪回缩等办法刺激,可随时长出新枝条来进行复壮更新,不致导致树体空缺。

▪(二)枝茎习性▪1、分枝习性▪(1)总状分枝(单轴分枝)式▪枝顶芽能占优势、延长生长,能形成通直主干(树冠呈塔形或圆柱形),同步依次发生侧枝,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侧枝,这种有明显主轴分枝方式叫“总状分枝式”,如云杉、松(裸子植物),杨树等。

▪(2)合轴分枝式▪特点是顶芽通过一段时间生长后,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而由邻近侧芽代替延长生长,后来又按上述方式分枝生长,这样就形成了曲折主轴(树冠呈圆头形),幼年枝上曲折明显,在较老枝上不明显,如榆、柳、槭、槐、桃、苹果等,大多数被子植物。

▪(3)假二叉分枝式▪具对生芽植物,顶芽枯死或分化为花芽,由其下对生芽同步萌枝生长所代替,形成叉状分枝,后来如此继续,外形上似二叉分枝,如丁香、泡桐、卫茅等。

▪白蜡俩种分枝方式以及萌芽力和成枝力▪2、顶端优势▪(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顶端优势。

▪(2)体现▪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③树种差别。

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矮小呈丛状。

▪④幼树、强树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⑤树干或枝条浮现层性▪受顶端优势作用、新萌发枝条多集中在枝条顶端,构成一年一层向上生长,形成树干或枝条成层分布,这种现象叫层性。

▪(3)意义▪顶端优势强弱是构成树冠骨架重要生物学根据,对研究园林树形及其演变和整形修剪有重要意义。

例如:端优势强树种可形成高大挺拔树干,如新疆杨和针叶树,修剪时要保持端优势,控制竞争枝,避免形成双头数。

顶端优势越弱树种,如灌木,修剪成丛生圆头形;阔叶树中白榆、国槐等,顶端附近侧芽抽生新枝,其生长势往往要超过本来主枝,因而整形修剪要以侧代主,对本来主枝修剪或短剪。

▪(三)枝生长(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年生长量:1年内枝条生长达到粗度和长度。

▪生长势:在一定期间内,枝条加长和加粗生长快慢。

▪生长量和生长势是衡量树木生长强弱和某些生命活动状况惯用指标,也是栽培办法与否得当判断根据之一。

▪1、枝加长生长在一年内生长是S型,即慢—快—慢这一规律生长。

新梢生长划分为三个时期。

▪(1)开始生长期▪①时期:叶芽幼叶伸出芽外,随之节间生长,幼叶分离。

▪②特点:节间短,叶面小,叶脉稀疏,短寿,易枯黄;其叶腋形成芽也多是发育较差潜伏芽。

▪③树木开始生长早晚差别很大,杨柳类、丁香开始生长早,槐、刺槐、核果类次之;而葡萄、合欢、枣等开始生长晚。

▪(2)旺盛生长期▪①时间:从开始生长期之后随着叶片增长不久就进入旺盛生长期。

▪②特点:节间变大,叶大,寿长,含叶绿素多,有很高同化能力,此期叶腋所形成芽较饱满,有些树种在这一段上还能形成腋花芽。

▪③不同树种旺盛生长早晚和持续时间不同。

油松、樟子松高峰是4月中旬和5月初,侧柏在6月初才干达高峰,毛白杨、核桃一年有两次生长高峰,在雨季前生长有所下降。

▪(3)缓慢与停止生长期▪①时期:旺盛生长之后到停止生长。

▪②特点:生长量变小,节间缩短,有些树种叶变小。

新梢自基部而向先端逐渐本质化,最后形成顶芽或自枯而停长。

▪③结束生长差别:▪ a. 树种:,油松、樟子松5月初就停止了高生长(前期生长型);云杉、丁香、臭椿、梓树等停止高生长5、6月;落叶松、杨树、柳树、榆树、刺槐等9、10停止高生长(全期生长型)。

▪ b. 年龄:幼年树结束生长晚,成年树早。

▪ c. 枝所处位置:外围枝比内膛枝晚,但徒长枝最晚▪ d. 土壤条件:干旱、贫瘠、通气不良提前1-2月结束生长,水肥充分或夏季水分过多均能延迟,木质化限度差,在越冬时,这些枝条容易受害。

▪臭椿和梓树开花及生长结束时间▪2、枝加粗生长▪(1)粗生长高峰晚于加长生长,停止也晚;▪(2)夏季生长不不大于秋季,形成年轮;▪(3)加长生长与粗生长是正比;▪(4)每发一次枝,树就增粗一次,有时树木有假年轮;▪(5)形成层停止活动差别①幼树停止晚,老树停止早;②同一树新梢活动开始和停止都较老枝早;③大枝和主枝自上而下逐渐停止,根茎结束最晚;④健康树较受病虫害树活动时期要长。

▪(五)树冠形成▪幼龄期地上芽分枝生长和更新乔木,芽抽枝,离心生长,主干由于顶端优势不断延长,侧芽不断斜生为主枝,主枝不断长出侧枝,在一定年龄时期都以一定方式抽枝,并浮现成层现象(主干、骨干枝)。

▪壮龄期截顶,树变圆钝、而后辽阔,大到最大高度和冠幅。

▪衰老期向心更心,向心枯亡。

▪灌木类中下部芽较饱满,离心生长快,衰老快,长不高大;上部芽较饱满,离心生长慢,衰老慢,较高大。

▪三、叶和叶幕形成▪(一)叶形成▪1、叶片形成叶片是由芽内叶原基发展而成。

▪2、叶片形成大小差别▪(1)全年展叶树种春秋季形成叶片小,夏季形成叶片大。

如新疆杨;封顶早树种,春季形成叶片小,夏季形成叶片大,如丁香。

▪(2)同树种不同枝差别梨和苹果长枝,基部和稍部叶均小,中部叶片大;短枝叶片除基部叶发育都较短外,其他叶片大体接近。

▪(3)叶片光合伙用与叶龄关于即由基部随叶龄增长向上移动,新生叶生理活动最旺盛,常绿树也以当年新叶光合能力为最强。

▪(二)叶幕形成▪1、叶幕是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而言。

▪2、叶幕形成变化▪(1)随种植方式不同▪①单株幼龄树树冠内外均有树叶分布,其树冠形态和体积也是叶幕形态和体积;成年树树叶集中在树冠外围;无主干多呈弯月形叶幕;有主干多呈圆头形;老年多呈钟形或伞形叶幕,依树种而异。

▪②片林片林呈平面形或波浪形;▪(2)随整形方式变化绿篱几何形,呈方形或半圆形,圆形。

架空线路下呈杯形,分层整形呈疏散分层形叶幕。

▪(3)藤本植物叶幕随攀附构筑形体而异。

▪(4)随(落叶树)树种不同▪叶幕形成总规律是随季节呈S形曲线。

▪①随萌芽力强弱不同▪萌芽力强树种叶幕形成快,如杨、柳等;萌芽力弱随树种叶幕形成慢,如国槐、臭椿等。

▪②随抽生长短枝多少和生长势不同而不同▪幼龄树树势强、或以抽生长枝为主树种或品种,其叶幕形成时期较长,浮现高峰晚;树势弱,年龄大或短枝型品种,其叶幕形成与其高峰到来早。

▪(5)随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而不同▪3、叶幕保存期长短▪落叶树5-10个月,针叶树常年。

▪四、花形成和开花▪(一)花芽分化▪1、概念▪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2、花芽分化期▪(1)生理分化期▪生长点内转向分化花芽而发生生理代谢变化时期。

▪(2)形态分化期▪是指花或花器原始体发育过程所经历过程。

▪普通分为:①分化初期,由叶芽分化转为花芽分化;②萼片原基形成期;③花瓣原基形成期;④雄蕊原基形成期;⑤雌蕊原基形成期。

▪(3)性细胞形成期▪3、花芽分化类别▪(1)夏秋分化型▪(2)当年分化型▪(3)多次分化型▪(二)树木开花▪1、开花顺序性▪(1)树种间开花先后在同一地区,各树种开花期互相有一定顺序性,如呼市:桃、杏、连翘、丁香、榆叶梅、山丁子、玫瑰,珍珠梅、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