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祝福》国子监之“监”不读兼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1.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明确:旧习俗依旧;贫富差距。 (5)鲁四老爷:谈话、书房。
明确:封建卫道士。 ①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 反对一切革命。②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 建思想和封建礼教。③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大骂新党、讲理学
的老监生、对联和书、骂祥林嫂)
多次写到雪景的作用是什么?
• 祥林嫂的死,引起了什么反映?
鲁四老爷
对死人不宽容
阅读结局部分思考
咒骂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短工
没有感到惊奇(即冷漠)
很“淡然”:“穷死的” “我”
有些负疚
开始有些“惊惶”,“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
“活得有趣的”众人 庆幸
“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模样周正 健壮耐劳
被卖改嫁 强烈反抗 家破人亡 走投无路
祥林嫂的形象及社会意义
惨死雪地 横遭辱骂
活不能 死不敢
失魂落魄 沦为乞丐
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
找眼睛
看外貌
品细节
作品有12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请找出来,说说 当时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眼泪,写尽了祥林嫂从希望到绝望 初到鲁镇—— 顺着眼 的过程; 顺着眼,眼 再到鲁镇 —— 安分 眼泪,写尽了祥林嫂从生到死的过 角带着泪痕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 讲阿毛故事—— 程!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他的眼睛。 门 槛—— 没有神采的眼睛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鲁迅 不让祝福—— 又有希望 分外有神 行乞有无灵魂——
临死之前: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祥林嫂外貌描写作用: 小说用白描手法,不 仅表现了人物性格, 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 人物命运的变化。

高中语文专题02祝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专题02祝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 祝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 祝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 祝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 祝福(第2课时)1.文学常识填空.(1)《祝福》选自《》,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2.肖像描写的两种方法(1)白描法特点: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

优点:节俭、经济、节奏快,有利于情节发展,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

(2)工笔法特点:讲究人物微观的具体展示.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整体的印象.多用于比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

优点:让读者了解并熟悉所写的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1。

(1)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1.“我"是个怎样的形象?在文中起何作用?(1)形象:“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教,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帮助。

(2)作用:在小说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祝福带给人们温馨、甜蜜、 喜悦等情感,增强了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祝福的传承与创新
祝福既有传统文化的渊源, 也在创新中不断更新、变 革和演绎。
总结
• 祝福的概念 • 祝福的分类 • 祝福的表达方式 • 祝福的文学表现 • 祝福与现实生活 • 祝福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课《祝福》ppt课件
欢迎来到《祝福》ppt课件,本节课将为你介绍祝福的概念、分类、表达方式 和文学表现。
祝福的概念
祝福的定义
祝愿人们获得幸福、成功、美 满等美好事物的行为。
祝福的形式
可以是口头的表达、文字的寄 托,也可以是习俗、礼仪或象 征。
祝福的意义
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具有滋润人心的作用。
祝福的分类
离别祝福
表达离别时对人们的祝愿,如旅行、工作调 动、离职等。
新年祝福
祝福人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代表着新一年的希望与美好。
生日祝福
祝福人们生命长久、幸福美满等,是一种常 见而隆重的祝福。
婚姻祝福
祝福新人新婚快乐、幸福美满,为 matrimonio 认同与祝福。
祝福的表达方式
如杜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的“酹江月”、郑谷《上元江口感兴》中的“挹陶 然冰清”,常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祝福与现实生活
祝福体现了人们美好向往和传递爱与温暖的情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积极的 影响。
祝福与现实生活
祝福的社会意义
祝福在社交礼仪、职场沟 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扮 演着重要角色。
祝福的生活作用
口语祝福
适合节日祝福、场合祝福等, 可以借助情感和语言来增强表 达效果。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课件:1.2 祝 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课件:1.2 祝 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诗歌起句 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的喜庆气氛,次句写人们喝着屠苏酒,感受着暖洋洋的 春风。第三句以象征的手法,喻示着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新桃换旧 符”既写了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整首诗笔调轻松明快, 在叙事与绘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叹。
□ 王安石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②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 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③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④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 邪避瘟疫,求得长寿。⑤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⑥桃:桃符,古 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 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你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了饱经 沧桑的祖国,为了水火之中的国民,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你将炽热的目光投向 底层的人民,把自己的悲悯倾注到如椽巨笔之下,让思想的熔浆汇成滚烫的激流。 《祝福》《孔乙己》《阿 Q 正传》灼到了国人隐秘的伤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纸面上流淌的文字如同泣血杜鹃,不信东风唤不回。
精诵读·晨风吟咏
[经典国学] 先贤语录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古文今译 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忧愁,这样还 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知行启迪 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 说中的“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乐”的民本主义思想。
☆美文鉴读 导读:文章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不怕“周树人”的原因。重点非常突出, 不蔓不枝,直入主题。其中有对鲁迅文章的深中肯綮的评价与体会,也有对鲁 迅人格魅力的景仰。运用第二人称,让读者有了一种面对面倾诉的感觉,没有 了距离感,感到非常亲切。这种形式,可谓独具匠心,别开生面。

《祝福》课件55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祝福》课件55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愚昧 个性——顽强、倔强
祥林嫂是旧中国
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质朴、 顽强,但在旧社会她 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 的命运,反而成为一 个被践踏、被迫害、 被愚弄、被鄙视的人 物,以至被旧社会所 吞噬。
害死祥林嫂的“幕后黑手”是 谁呢?
(2)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祝福景象的描写 社会环境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 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有钱人在祈求幸 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死去。深化 主题。
小说不以《祥林嫂》为题而以 《祝福》为题的意义
▪ 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 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情节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 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 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 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 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
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1、“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许多 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 等封建等级。
鲁镇的人们
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

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

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
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
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

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
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

行嘲弄。
被封建 思想支 配,不 觉悟。 群众之 间隔膜、 冷漠。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2《祝福》优秀课件(共117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2《祝福》优秀课件(共117张PPT)
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鲁迅?
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 流砥柱。鲁迅的创作高峰期,是30年代前 期,那时他谈到无声的中国,老百姓不识 字,没有发言权,识字的人又说不到点子 上,所以在当时无声的中国,鲁迅的出现 是个艺术 。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 尔、帕斯捷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 家,是同一水准的,他们都是人类精神 发展史上标志性的人,所以我们今天还 是希望鲁迅能够刺激我们变得睿智一点, 敏感一点,读懂中国。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检查预习
寒暄 xuān 渣滓 zǐ 窈陷 yǎo 唾弃 一瞥
送灶 zào
陈抟 tuán
炮烙 páo luò 蹒跚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朱拓 tà
荸荠 bí qí 呜咽 yè 咀嚼 jǔ jué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检查预习
寒暄 xuān 渣滓 zǐ 窈陷 yǎo 唾弃 一瞥
荸荠 呜咽 咀嚼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检查预习
寒暄 xuān 渣滓 唾弃
送灶 zào
陈抟 tuán
炮烙
窈陷
蹒跚
一瞥
朱拓 tà
荸荠 bí qí 呜咽 咀嚼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检查预习
寒暄 xuān 渣滓 唾弃
送灶 zào
陈抟 tuán
炮烙
窈陷
蹒跚
一瞥
朱拓 tà
窈陷
蹒跚
一瞥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检查预习
寒暄 xuān 渣滓 唾弃

新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课后撷珍:2祝福

新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课后撷珍:2祝福

素材点说1.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虽然她脸上已“打皱”,眼睛已“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到地主家帮工,虽然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持奚落的态度,但她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帮她出主意捐门槛都是完全出于善意,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精神重压,把她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点说柳妈的愿望是好的,柳妈的心肠是善良的,她抱着一个善良的愿望试图拉自己的姐妹一把,殊不知却把自己的姐妹推向了深渊。

所谓“好心办坏事”此柳妈之谓也。

有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想有好的结果,要采用好的方式。

................2.《祝福》中的“我”是一个新派知识分子形象。

他能看清社会黑暗,对封建守旧派有强烈的憎恶和反感。

待到给祥林嫂“解决疑问”时,却用一句“说不清”作结束,便觉得逍遥自在了。

——多么乖巧的一种应世手段啊!祥林嫂的死,他难脱其责。

这就是面对社会斗争抱着玩世不恭的逃遁态度的,一个苟活的知识分子。

点说一句“说不清”,可免却诸多麻烦,可推脱诸多责任。

由此想到现在的流行语“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看看再说”,如此等等,与“说不清”如出一辙。

其目的要么是明哲保身,要么是敷衍搪塞;而其实质则特别一致,那就是不负其责。

人生而有责,无责不.........及禽兽。

对人有责,对己有责;对家有责,对国有责。

承担起你应承..............................担之责,你方活出了你的真正价值。

................评说天下农村学生替领导孩子高考的可叹与可悲2014年6月26日《新京报》那些农家子弟因为替考被查,让逆袭有望的命运可能再次翻转,想来都让人唏嘘。

河南杞县高考替考事件,日前爆出“农村学生替领导孩子高考”的内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2.《祝福》(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2.《祝福》(34张PPT)

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 “祝福”大典。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 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 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 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 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
总结延伸
对情节: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对人物: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对主旨: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
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
资产阶级:“我”虽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 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
柳妈嘲笑她,吓唬她; 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
思考探究
从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还有 “我”的 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在精神以及灵魂的 态度——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残酷地虐杀了祥林嫂,
两颊

无血色 瘦削 不堪
眼睛
顺着眼
有泪痕 间或 一轮
衣着 饰物
精神 状态
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 心
较好 不精神
麻木
人物分析——祥林嫂(肖像描写)
第一次: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第二次: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已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第三次: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精神完全麻木,对生活已经 彻底绝望

的必要性。
技法探究
技法探究
地点:鲁镇 时间:旧历的年底 气候:雪天 云: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爆竹声:钝响 天色:愈阴暗了 大雪: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阴暗压抑,透露出作者的厌恶和贬抑, 也为祥林嫂寂然死去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1.2《祝福》国子监之“监”不读兼素材新人教版必修
3
“监”作监察、监视、监狱解时读平声jiān(兼),用作官名、官署名时读去声jiàn(荐)。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

”古书文字都是竖排的。

“上监”即前面的“监”字,“下监”即后面的“监”字。

左大监、右大监都是官名。

张守节的意思是,官名之“监”读去声,监察之“监”读平声。

魏、晋至隋、唐殿中省主官殿中监,南北朝末期以后秘书省主官秘书监,其“监”字都读荐。

“监”也是官署名,如中书监、钦天监、牧马监等。

国子监既是官署,又兼有国子学性质。

在我国、国子学、国子监历史悠久。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

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二者同设。

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

这是国子学由高等学府变成教育管理机关的标志。

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更加突出了国子寺的教育管理功能。

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唐、宋也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明、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国子是些什么人呢?《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汉书·礼乐志》:“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

”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

作为官署名,牧马监、钦天监、中书监之“监”都读jiàn(荐)。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教育管理机关和高等学府,“监”也读荐。

读兼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历史上只有男监、女监,没有专门囚禁贵族子弟之监。

此外,古代称当官之人为“监子”,称官署的低级官员为监事,称国子监生员、肄业者为监生,称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为监元,称国子监刻印的书本为监本,称国子监的规章制度为监规,唐代监管盐业的官署称监院。

这些“监”都应该读去声。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