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规范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做法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做法
透水沥青混凝土是一种能够让水通过其表面渗透到路面底部的特殊路面材料,有助于减轻道路积水和雨水排放的问题。
以下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般做法:
1. 设计和准备:根据道路的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和配合比例。
同时,确保施工前需要的材料、设备和工具齐全。
2. 路面准备:沿着道路的既定线路清理路面,去除杂物、灰尘和油污等。
同时修补和填平任何路面上的凹陷和不平整。
3. 底层施工:铺设底层材料,如砾石或碎石,压实并调整成平整的基础。
确保底层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4. 沥青混凝土铺设:将透水沥青混凝土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将其放置在路面上。
使用振动压实机对其进行压实,确保均匀压实。
5. 合理施工接缝:根据设计要求,在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设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施工接缝,以防止温度变化和路面扩张收缩而导致开裂。
6. 表面处理:使用喷洒技术将透水沥青混凝土表面喷洒抗滑剂或密封剂,以增加路面的抗滑性和耐久性。
7. 养护:对新铺设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养护,以确保其适当
干燥和固化。
根据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养护时间。
需要注意,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步骤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项目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前应该进行相关的调研和咨询,以确保施工质量和符合道路规范。
透水混凝土施工规范

透水混凝土施工规范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沥青基材料的替代品,广泛用于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等场所,以提供更好的雨水排放和防止积水的效果。
透水混凝土施工规范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透水混凝土施工规范的一些重要要求:
1. 施工资质:施工单位应具备完整的资质和证书,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证书,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2. 材料选择:透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例如骨料应选用粒径分布合理、强度高的河砂或石子,水泥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水泥。
3. 混凝土配合比: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
4. 施工方法:透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确保均匀浇筑,避免出现太厚或太薄的情况。
浇筑前应先进行基底处理,确保基底平整、清洁,以提高透水性能。
5. 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喷水养护、遮阳、覆盖等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
6. 施工环境:透水混凝土施工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如高温、大风、强烈阳光等。
7. 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措施,佩戴好安全帽、安全
靴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8. 质量检验:透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透水性能、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9. 维护管理:透水混凝土使用后,应加强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透水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之,透水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够提供良好的透水性能和使用寿命。
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工程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透水沥青混凝土标准

透水沥青混凝土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标准是指规定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结构、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方面的标准。
透水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区域内的排水问题。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透水沥青混凝土标准。
一、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标准主要包括沥青、骨料、填料和添加剂等方面。
其中,沥青应符合GB/T 11147-2016《沥青》标准的要求;骨料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石料》标准的要求;填料应符合GB/T 14685-2011《建筑用矿物粉料》标准的要求;添加剂应符合JG/T 223-2011《透水混凝土用添加剂》标准的要求。
二、透水沥青混凝土结构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结构标准主要包括透水层、缓冲层和基层等方面。
其中,透水层应采用粗骨料为主,骨料级配应合理,骨料表面应清洁无泥土、灰尘等杂质,并采用透水性好的沥青;缓冲层应采用中粗骨料为主,骨料级配应合理,骨料表面应清洁无泥土、灰尘等杂质,并采用适当的沥青;基层应采用碎石或砂石为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无积水。
三、透水沥青混凝土性能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标准主要包括透水性能、抗滑性能、耐久性、抗裂性和抗冻融性等方面。
其中,透水性能应符合GB/T 50798-2012《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抗滑性能应符合JT/T 281-200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的要求;耐久性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抗裂性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抗冻融性应符合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
四、透水沥青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试验方法标准主要包括材料试验和构件试验两个方面。
其中,材料试验主要包括沥青质量、骨料试验、填料试验和添加剂试验等;构件试验主要包括压实度试验、抗滑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和抗裂性试验等。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一、总理1、本技术规程适用于依据JT/T766-2017《路面技术规范》中关于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的要求,在普通公路工程中,在路表层设计和施工中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2、本技术规程将完整详细介绍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材料比例、施工过程和质量要求。
本技术规程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根据实际的施工特色和经验编写而成。
3、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国家区域环境条件允许的中速行车(50~80 km/h)的工程,其他不在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另行经验,按照当地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加以确定。
二、施工方案1、施工方案应根据汽车行驶的速度,确定滞留时间要求,是否有上部廊架,路面抗拉强度要求等因素,结合本地温度和湿度,决定路面的施工厚度设计,以满足基础工程的质量要求。
2、施工方案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及料比要求,以及施工过程、机械设备以及施工预控措施等内容。
三、设计1、路面结构厚度:首先根据上部限界、行车最高速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计算出飞机起落梁和路面的最小厚度,然后再根据路面的抗拉强度、防滑安全等要求,确定最终的路面结构厚度。
2、基层处理要求:基层表面应均匀平整,其厚度和施工料比应按照设计规定来进行处理,以保证路面抗拉强度要求。
3、施工料比,施工料比主要由沥青、砂石以及水区分,具体比例可根据路面结构厚度、路表层敷设与施工条件等因素定制;四、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对基层表面进行充分的清理,以便铺设新的层面,并确保基层充分湿润;2、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技术要求选择需要使用的平整机以及专用洒面设备,按照施工料比配置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铺设;3、紧实处理:应根据施工料比确定紧实处理的初始处理压力,并与实施厚重压实机进行协调,使层面合理、平整,满足规范要求的位移、厚度和抗拉强度;4、精修:应确保精修处理的安全性,质量和适用性,以确保处理完成后,满足路面施工质量等要求。
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透水混凝土施工指导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经过特殊配比搅拌摊铺形成的功能型路面材料,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投料比例、出料状态的稳定性,严格的施工才能保证做出合格的地坪。
一、透水混凝土基础篇1.路基透水混凝土的基础一般是素土夯实,混凝土面,沥青面,碎石。
所有路面在施工前均需要打湿,抛洒水泥浆更好。
其中素土夯实路面推荐铺设土工布,目的是保护夯实路基,避免塌陷,土工布价格便宜,工料费用约2---5元一平。
2.路沿石施工前应要求甲方铺设好路沿石,没有铺设路沿石的工地,必须支好模板。
二、施工条件:1.拌料场地应距离摊铺场地较近,从出料到摊铺完成,不得超过40分钟,夏季施工不得超过20分钟。
如果搅拌好的料摊铺时间太长造成材料失水后期会掉粒影响强度粘接性2.施工现场应具备水泥拌和用水,电子称,电或者发电机,电动搅拌机械(滚筒式或者朝天口),一般为350搅拌机或者550搅拌机,上料铲车,水泥镘刀,伸缩涨缝隔板,水泥抹平机,覆盖养护用地膜,长水平刮板。
没有铺设好路沿石的场地应提前支设好模板。
3.推荐一个组的分配为:两个人投放水泥与胶结料,一个人开铲车上料,一个斗车运输物料,两个人现场刮板初步刮平,抹平边角,一个人负责水泥抹平机抹平,一个人负责补坑和覆盖地膜。
合计:八人。
4.气温零下或者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干燥天气,应避免施工。
超过40度干的太快影响强度5.现场投料应有计量工具。
石子,水泥投放量应严格控制比例,胶结剂投放应有计量好的量具,保证每次投放量相等。
投放水量应有时间继电器计时或者用桶上水记好每次投放水量,以保证每次出料的稳定性。
(调和状态在包浆不流浆的样子,加水太少强度低脱粒加水太多话会影响透水效果)6.1方石子+350公斤水泥+10公斤胶结料7.面层石子应严格控制粒径,泥沙含量少或者没有,泥沙含量大不能用,粒径为0.4---0.6公分之间,粒径必须均匀,不得相差太大,否则不能用,水泥标号为425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透水彩色沥青砼施工方案

透水彩色沥青砼施工方案1. 引言透水彩色沥青砼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和装饰性能,广泛用于城市道路、人行道、公园等区域的铺设。
本文档将介绍透水彩色沥青砼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准备施工透水彩色沥青砼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水泥•骨料•沙子•彩色颗粒•水泥混合剂•水2.2 工具准备施工透水彩色沥青砼需要准备以下工具:•搅拌机•级尺•铺设模具•平整工具(如扫帚、滚筒等)•喷雾器•压实机3. 施工步骤3.1 基础处理在施工开始前,需要确保基础表面平整、干净,并清除所有杂物和积水。
如果基础表面存在大的凹凸不平,应进行修复和调整。
3.2 混凝土制备3.2.1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骨料和沙子进行搅拌制备混凝土。
3.2.2 在混凝土中添加彩色颗粒,并充分搅拌均匀,以保证彩色颗粒分布均匀。
3.2.3 加入适量的水泥混合剂和适量的水,搅拌至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3.3 砼的浇筑和压实3.3.1 在已经处理好的基础表面上,使用铺设模具将混凝土均匀地浇铺至指定的厚度。
3.3.2 使用平整工具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初步的平整处理,保证厚度均匀。
3.3.3 使用喷雾器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湿润处理,以防止过早干燥。
3.3.4 使用压实机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压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3.4 养护3.4.1 在砼浇筑和压实完成后,对施工区域进行覆盖防护,防止外界因素对施工道路的损害。
3.4.2 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3.4.3 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适当延长养护期,确保混凝土的完全硬化。
4. 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过度震动混凝土,以免影响透水性能。
•混凝土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避免厚度不均匀导致透水性能差异。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透水混凝土规范

4.2 土路基主控项目4.2.1淤泥、烧失量(700 ℃)大于8%的土及易溶盐大于5%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填料。
快速路路基填料的承载比(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一土源均应检验。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烧失量试验(T 0150),易溶盐试验(T 0153),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T 0118)、承载比(CBR)试验(T 0134)。
4.2.2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对工地实际使用的土源测定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
检验数量:每一种土源至少检验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击实试验(T 0131)。
4.2.3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表4.2.7—4规定。
检验数量:每1000m2测3点。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环刀法(T0923)。
4.2.4快速路代表弯沉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检验报告。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贝克曼梁法(T 0951)。
一般项目4.2.5在路基基底范围内,原地表植被、杂物、垃圾、积水、淤泥和表层种植土等必须清除。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
4.2.6外观质量要求:1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无湿软、“弹簧”及明显碾压轮迹,路拱平顺,排水良好;2路肩平整、无阻水现象;3边坡坡面平顺、稳定,曲线园滑,无亏坡、贴坡等现象;4边沟上口线整齐、顺直,沟底平整,排水通畅。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
4.2.7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7-1~表4.2.7-4的规定。
表4.2.7—1 路床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2横坡20为绝对高差值。
表4.2.7—2 土路肩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主控项目6.3.1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多棱角碎石,其压碎值应符合表6.3.1规定,针片状含量应小于20%,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
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规范

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规范第一部分:引言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环保、可持续性强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出色的透水性能,可有效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规范,以确保工程的成功实施。
第二部分:透水混凝土的重要性2.1 城市雨水管理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硬化地表,雨水难以渗透,增加了洪水风险。
透水混凝土通过允许雨水渗透地下,有助于改善城市雨水管理。
2.2 保护地下水资源透水混凝土的渗透性可以维持地下水位,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第三部分: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规范3.1 材料选择透水混凝土通常采用粒径分布宽、透水性好的骨料,如沥青混凝土、砾石等。
水泥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优先考虑高抗渗水泥。
3.2 设计和排水系统在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的设计和排水系统。
这包括施工区域的坡度、排水沟的设计和雨水的流向。
3.3 施工工艺透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需要严格遵守规范。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3.1 基础准备确保施工区域的基础平整,去除杂物和泥土。
3.3.2 混凝土浇筑采用适当的设备和方法,均匀浇筑透水混凝土。
注意控制浇筑速度,以避免渗透性受损。
3.3.3 表面处理透水混凝土表面通常需要进行细节处理,以确保其透水性能。
可以采用喷水、刷洗或磨光等方法。
3.3.4 养护透水混凝土的养护过程至关重要。
通常需要保持湿润,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
3.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透水混凝土的质量,包括强度、渗透性等参数。
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第四部分:成功案例4.1 某城市公园透水路面工程该城市在公园中采用了透水混凝土路面,显著改善了雨水排水情况。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了透水混凝土施工规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2 工业园区停车场一家工业园区在停车场使用了透水混凝土,降低了雨水积聚风险。
工程施工按照规范进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五部分:结论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性强的建筑材料,在城市雨水管理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杭建设发(2005)679号关于印发《“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 技术要求》的通知各有关建设、施工、监理管养单位:“一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是为缓解杭城交通“两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和竞争力工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要采取环保、节能材料的要求,为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降低交通噪音,防止路面积水,改善道路环境,在万松岭隧道道路路面试验的基础上,经“一纵三横”指挥部办公室和我委研究决定,在“一纵三横”道路整治中使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鉴于排水式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国外引入的先进技术,国内城市道路使用较少,没有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
为指导工程设计、施工,明确验收的内容和标准,我委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组织部分单位研究、制定了《“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cjs01-2005 )》,并经我委组织专家和建设、城管、质检等部门讨论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在工程实施中按此要求严格彻执行。
该技术规定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解释。
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或我委设计处,以便修订时参考。
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或我委设计1处联系。
联系人:吴为义,王萌,电话:883988990, 8702217。
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施工技术(cjs01-2005)杭州市建设委员会二OO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主题词:城乡建设一纵三横技术规范通知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三^一日印发2附:“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cjs01-2005)i 总贝y1.1 为使铺筑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坚实、平整、稳定、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降躁性能及排水性能,确保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参照其它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制定本技术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曙光路、保叔路等“- 纵三横”工程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1.3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在雨天气温低于15C时施工。
1.4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应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审批。
1.5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和隔水层施工及保养期间(终压4个小时内或表面温度高于50 °C )应禁止车辆进入,避免造成结构破坏。
1.6 禁止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堆置砂土及其它粉状粒料,施工期间应禁止车轮上粘有泥砂的汽车进入,且严禁在面层上拌制砂浆。
1.7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总贝y2.1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及面层排水式沥青混凝土合料为骨架空隙结构。
粗集料坚硬耐磨,形成3坚固的骨架。
沥青采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结合料,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既有丰富的纹理结构,又有较大的空隙率,从而保证较高的透水能力,迅速排除雨期的路表积水。
2.2 面层透性性能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较大空隙率,降雨期间雨水通过面层结构的孔隙排出结构体外,保持道路表面相对干燥。
一般用透水率来表征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透水性能。
3 材料3.1 一般规定排水式沥青混合料集料采用间断级配(又称幵级配),粗集料含量大且粒径单一,细集料含量少,结构空隙率一般为18%〜22%沥青用量一般为5%左右。
目标空隙率可根据降雨情况确定。
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标准级配注:表中1、2、3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材料标准级配范围,其最4大粒径D均为13.2mm3.2 沥青根据不同面层结构的需要,沥青宜采用具有高温热稳定性较好、粘结性强的高粘度改性沥青。
沥青应具有较小的针入度和较高的软化点和粘度,应有较好的抗裂性,避免沥青面层低温幵裂。
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具体性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注:*为区别于普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试验项目。
3.3 粗集料排水沥青混合料以粗集为主。
石料需有足够的强度、抗压碎性和抗冲击性应符合GB50092-96及JTGF40-2004规定。
为保证混合料排水功通, 石料外形应具有近似立方体幵形状,针片状颗料比一般要求高,针片状颗料不超过10%3.4 细集料及填料排水式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使用量较少。
细集料及石粉等与沥青之间应有较好的粘附性能。
54 拌制与运输4.1 沥青使用前进行复试,主要项目应包括延度、针入度、软化点、老化、粘附性等,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4.2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不宜采用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方法,应根据混合料生产、运输、抗磨耗飞散要求及目标空隙确定配合比。
配比设计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1) 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
(2) 选择集料种类,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防滑面层的相关规^定。
(3) 选择沥青种类,并根据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确定是否掺加抗剥落剂。
(4) 对现行规范中的抗滑面层集料级配进行调整。
根据空隙率与集料中料径4.75mm以下集料的质量过率的关系,确定其通过率范围。
(5) 将粒径4.75mm以下集料的质量通过率范围等分成四部分,构成四种集料级配。
在相同沥青质量分数下(取 5.0%),分别测定四种级配的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并绘出VMA与料径4.75mm以下集料的质量通过率的关系的关系图。
在图中找出VMA勺拐点,若该点的VMA直大于17%则将与此拐点对应的粒径为 4.75mm集料的质量通过率作为采用的级配值。
(6) 根据集料比表面积与沥青膜厚关系,初步确定最佳沥青膜厚所需的沥青用量。
对混合料进行滴落试验,绘出滴落损失率和集料6磨耗损失率与沥青用量的关系图,确定最佳沥青量。
(7) 对混合料空隙率Vv和矿料间隙率VMA进行检验。
若VMAJ、于17%或者Vv小于规定范围,则需要重新调整级配。
(8) 对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进行各项性能试验。
包括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劈裂试验、老化试验、车辙试验及透水试验。
若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则需调整级配或改变结合类型。
(9) 确定集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4.3 在进行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其各项试验技术指标宜符合表3规定。
表3排水式沥混合料的试验技术指标注:*为区别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质量要求的试验项目。
4.4正式拌制前,应对确定的配合比和级配进行室内试拌与拌机试拌,验证最佳沥青用量与混合料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规定。
试拌确定最佳用量后,拌和中应严格按量称取沥青用量,沥青用量在拌和过程中变化范围不得大于土0.3%。
74.5 沥青混合料拌制时温度宜控制在170C-185 C。
同时,应通过试拌确定混合时间。
4.6 拌制中应对每个台班的产品进行取样检验。
应经常检查成品温度,并观察混合料外观,混合料应粗细均匀、无花料、不干枯。
4.7 拌和厂除检查拌和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料仓用量外,应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4.8 混合料运输时间宜尽可能缩短,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混合料摊铺温度不宜低于165 C。
当温度低于160 C时,混合料应废弃。
5 摊铺施工5.1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对沥青中、下面层进行一次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测定中面层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新铺设路面应检查沥青中、下面层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
所有项目应符合国际GB50092-96的规定。
5.2 经检查和验收合格的沥青中、下层上应铺设上封层的施工要求按国际GB50092-96 9.3封面层部分相关规定。
5.3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要求摊铺平整,不宜人工修整,摊铺速度应控制在约3m/mi n,摊铺温度宜控制在175〜165C。
5.4 碾压前宜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
碾压时,压路机距离摊铺机不宜过长(不超过20m左右)。
初碾、二次碾压宜选用10-12t滚筒式压路机,终碾宜选用6-20t多轮式压路机或8-15t胶轮式压路机。
8碾压应采用静压方式(不得采用振动),其方法与一般沥青混凝土面层相同;初碾速度宜控制在2km./hr,温度应控制在160C -140 C,复碾速度宜控制在3km./hr,终碾速度宜控制2km./hr,温度应控制在90C -70 C 并应填写测温记录。
5.5 为避免施工接缝处出现明显痕迹,施工时应尽量全幅摊铺。
当摊铺机宽度不足时,宜用两台摊铺机平行作业。
适当调整拌和机产率及摊铺机行走速度,并配足运料车,确保摊铺机连续喂料、连续作业,减少施工接缝数量。
5.6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不允许重叠。
纵向接缝宜铺筑成梯形,便于邻接的面层粘接牢固,确保接缝两侧密度相同。
若交通不允许铺成梯形,为防止纵向接缝过冷,在铺筑邻近面层时需将接缝处再加热。
加热时, 应避免将面层直接暴露在火焰下。
5.7 排水式沥青面层纵、横向接缝,以及与附属构筑物的衔接部分需充分压实,粘结紧密。
5.8 在铺筑面层时需对透水管进行保护,避免沥青混合料堵塞透水管孔眼,确保透水性路面结构中的雨水能顺畅地排至透水管。
两侧排水边沟应有足够的排水坡度,确保排至边的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5.9 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应避免车辆进入,直至终压4个小时后或表面温度低于50 C,且足够坚硬后方可幵放交通。
6 质量检验评定6.1 面层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松散、脱落、掉渣、轮迹现象。
6.2 接缝处应紧密、平顺。
96.3 面层应与路缘石等构筑物接顺。
6.4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排水式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允许偏差注:①△为主要检查项目。
②*为区别于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要求的检查项目。
6.5摩擦系数摆值、构造深度、吸声系数等项目的技术指标及检查频率由课题组研究分析后另行确定。
6 质量检验评定7.1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保证期为一年。
期间须备应用同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材料用于及时养护维修的能力。
7.2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养护应注意及时清除路面存在的粘土类抛撒物,应采用专门的冲洗和吸出设备,定期(三〜六个月)对路面积尘进行清除。
以保持路面的空隙率。
7.3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破损修补时,应按照相关技术要10求进行作业;对较小坑洞的修补采用普通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
7.4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设计寿命年限内,应严格控制道路幵挖,5年内禁止条带形幵挖。
7.5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应避免发生可能导致隔水层被损坏的行为,如钉入、钻孔等。
如发生,应及时采取可靠修复措施。
7.6 排水沥青混凝土面应尽可能避免导致空隙覆盖或堵塞的行为,如路热熔性不透水交通标线的经常变换、堆放沙土、拌和混凝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