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五版chapter-7+配位聚合
第七章 配位聚合

30
在保持和转移操作中必须在无氧干燥的N2中 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和设备要求除尽杂质, 尤其是氧和水分
聚合完毕,工业上常用醇解法除去残留引发
剂
31
Ziegler发现:
使用四氯化钛(TiCl4)和三乙基铝(Al(C2H5)3),在常压 下聚合得到低压PE,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代基的构型不同引起的,如异戊二烯聚
合,1,4-聚合产物有:
CH2
CH3 CH2
CH3 C CH CH2 n
H CH3
聚异戊二烯
CH2 顺式构型
C C
H CH2 反式构型
11
C C
CH2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
2. 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性能
♣ -烯烃聚合物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能力,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好,分子排列有序,有 利于结晶, 高结晶度导致高熔点、高强度、 高耐溶剂性 如:无规PP,非结晶聚合物,蜡状粘滞体, 用途不大
G. Natta
♣ 1963年,获Nobel化学奖
33
练习题
1、Ziegler-Natta引发剂的主引发剂是 Ⅳ~Ⅷ族过渡金属化合物, 共引发剂是Ⅰ~Ⅲ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要得到全同立构的聚丙
烯应选用 B
(A、TiCl4+ Al(C2H5)3,B、α-TiCl3+Al(C2H5)3,
C、α-TiCl3+Al(C2H5)2Cl)。 2、1953年德国K. Ziegler以 TiCl4+Al(C2H5)3 为引发剂在比较
单体种类
聚合条件
26
主引发剂
7.4 Zigler-Natta引发剂
第7章高分子化学课后答案

第7章 配位聚合
3.
聚合物构型——聚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
聚合物构象——聚合物分子内单键旋转,形成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布。
光学异构——①分子式、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而旋光性能不同的同分异构现象;
②由聚合物分子中的手性中心产生的同分异构
几何异构——由于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不能相对自由旋转,聚合物分子中双键
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不同所产生的同分异构
聚丙烯的立体异构
等规结构全同结构
间规结构间同结构
无规结构
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
1,4-加聚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C=C H —CH 2
CH 2—n H
顺1,4-聚丁二烯
C=C
H
—CH 2
CH 2—n H
反1,4-聚丁二烯
1,2-加聚有等规、间规、无规等三种异构体(下面结构式中R = -CH=CH 2):
等规结构全同结构
间规结构间同结构
无规结构
4.(答案参考P184~185) 5.解:
① 在特定的引发剂和必须的聚合条件下,能够发生配位聚合、生成有规立。
第七章 配位聚合

单体的插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途径 一级插入: 不带取代基的一端带负电荷,与过渡金属相连 接,称为一级插入。
δδ+
CH CH2 R
Mt
+
CH CH2 R
δδ+
CH CH2 CH CH2 R R
Mt
丙烯的全同聚合是一级插入,得到全同聚丙烯。
21
二级插入:
带有取代基一端带负电荷并与过渡金属相连,称为二级插入。
28
7.4.2 Ziegler-Natta聚合反应 Ziegler-Natta引发剂是目前唯一能使丙烯、丁烯等α-烯 烃进行聚合的一类引发剂。本节主要讨论TiCl3/AlEt3和 TiCl4/AlEt3二个非均相Ziegler-Natta引发下的配位定向聚合 反应,二者不仅在理论上被研究得较为透彻,而且最具工 业化意义。
聚丁二烯IR吸收谱带
立构规整度与结晶度有关,但不一定一致。 如:高顺式1, 4聚丁二烯的分子链非常规整,但常温 无负荷时不结晶。
16
7.3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7.3.1 什么是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最早是Natta用Z-N引发剂引发α-烯烃聚 合解释机理时提出的新概念。 配位聚合是一种新型的加聚反应,从词义上理解是 单体与引发剂通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即烯类单体的C=C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 上进行配位、活化,由此使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 属-碳键(Mt-C)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3
什么是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是一种新型的加聚反应,从词义上理解是 单体与引发剂通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即烯类单体的C=C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 上进行配位、活化,由此使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 属-碳键(Mt-C)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第7章课件

本课件为高分子化学第五版第7章的课程讲义,详细介绍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 识和合成方法。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您将了解高分子合成的意义、方法及 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作者和出版信息
作者
Michael M. C. Billingham, F. G. Haworth, J. H. Hoar
3
高分子的共聚反应
介绍高分子的共聚反应机理和各种常用
高分子的交联反应
4
的方法。
解释高分子交联反应的过程和常用的交 联方法。
高分子的合成方法的应用
• 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同时介绍高分子合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和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
对本章讲义进行简要回顾,总结本章的重点和要点。
出版时间
2021年第五版
出版商
John Wiley & Sons, Inc.
目录概述
1 章节1
高分子化学导论
2 章节2
高分子结构与性质
3 章节3
高分子的物理性质
第7章: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1高分子合成的意义 Nhomakorabea介绍高分子合成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
高分子的聚合反应
2
域。
探讨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原理和多种常见
的合成方法。
未来高分子合成方法的发展趋势
探讨高分子合成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配位聚合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Z-N引发剂的类型 将主引发剂、共引发剂、第三组分进行组配,获得的引发剂数量可达数千种, 现在泛指一大类引发剂 就两组分反应后形成的络合物是否溶于烃类溶剂,分为 可溶性均相引发剂 不溶性非均相引发剂,引发活性和定向能力高
形成均相或非均相引发剂,主要取决于过渡金属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如 : 在-78℃反应可形成溶 于烃类溶剂的均相引发 剂 温度升高,发生不可逆 变化,转化为非均相 低温下只能引发 乙烯聚合 活性提高,可引 发丙烯聚合 如:
过渡金属轨道能级与单体分子轨道能级是否接近, 接近时可进行双座配位
Mt轨道能级取决于
金属的电负性 配体的电负性,越强,降低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性能
• -烯烃聚合物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能力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好,分子排列有序,有利于结晶
高结晶度导致高熔点、高强度、高耐溶剂性 如:无规PP,非结晶聚合物,蜡状粘滞体,用途不大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一般说来,配位阴离子聚合的立构规整化能力取决于: 引发剂的类型 特定的组合与配比 单体种类 聚合条件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论点
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第7章 配位聚合

δ-
δ+
CH—CH2----[M t ]
反应1
反应2
δ+ CH——CH2 δ-
R
δ- δ+
Pn—CH—CH2 Mt + RCH=CH2
R
δ- δ+
Pn—CH2—CH Mt
R
+ RCH=CH2
配位聚合的特点:
δ- δ+
Pn—CH—CH2—CH—CH2 Mt
R
R
一级插入
δ- δ+
Pn—CH2—CH—CH2—CH Mt
7.1 概 述
缺陷 反应机理有待于完善
两种反应机理:双金属机理与单金属机理
单体选择性差
反应单体主要为烯烃(α-烯烃、共轭二烯烃)
7.1 概 述
➢反应机理
双金属原理 ➢ Natta提出引发剂两组分起反应,形成双金
属桥形络合物,成为α-烯烃引发和增长的活 性种,单体在Al-C键插入,具有配位阴离 子的性质。 存在问题: ➢ 对聚合物链在Al上增长提出异议; ➢ 该机理没有涉及规整结构的成因。
7.1 概 述
引发剂的组成
主引发剂
共引发剂 第三组分 载体
第Ⅳ~Ⅷ族过渡金属(钛、钒、 铬、锗等)化合物,主要是卤化物 第Ⅰ~Ⅲ族金属烷基化合物 有机给电子化合物(含氮、磷、氧) 镁的化合物
7.1 概 述
引发剂的改进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主引发剂+共引发剂 主引发剂+共引发剂+第三组分 主引发剂+共引发剂+第三组分+载体 通过调节载体引发剂的物理化学性 质来控制单体的聚合行为 产物的结 构和形态
高聚物中有规立构高聚物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立构规整度(等规度)。
第七章配位聚合

7 绪论7.1 课程的知识要点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全同立构、间同立构、无规立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光学活性聚合物;配位聚合的基本机理、特点、基本概念及催化剂;Ziegler-Natta 引发体系、使用Z-N引发剂注意的问题。
7.2 本章习题1.名词解释:配位聚合、定向聚合、立构选择性聚合、立构规整度、全同指数、光学活性聚合物。
2. 配位阴离子聚合与典型的阴离子聚合有何不同?其特点如何?3. Z-N引发剂有哪些组分?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 丙烯用TiCl3-AlEt3引发聚合,用何物质调节聚丙烯分子量?5.聚合物有哪些立体异构体?为什么通常含手征性碳原子的聚合物不显示旋光活性?要制备光学活性高分子应采取哪些措施?6.写出下列单体可能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结构:7.工业上生产的聚乙烯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聚乙烯种类?8.工业上生产的顺丁橡胶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顺丁橡胶种类?9.立构规整聚丁二烯有几种?它们分别由何种引发剂合成?10.使用Ziegler-Natta引发体系时,为保证实验成功,需要采取那些必要措施?用什么方法除掉残存的引发剂?7.3 模拟考试题1.如何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2.写出下列单体可能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结构:3.工业上生产的聚乙烯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聚乙烯种类?4. 丙烯用TiCl3-AlEt3引发聚合,用何物质调节聚丙烯分子量?5.聚合物有哪些立体异构体?为什么通常含手征性碳原子的聚合物不显示旋光活性?要制备光学活性高分子应采取哪些措施?6.工业上生产的顺丁橡胶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顺丁橡胶种类?1.4 模拟考试题答案1.如何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答:1)改变手性碳原子C*的近邻环境2)将侧基中含有手性C*的烯烃聚合2.写出下列单体可能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结构:答:略。
第7章 配位聚合

第七章 配位聚合
1. Z-N引发剂的组分
主引发剂
是周期表中Ⅳ~Ⅷ过渡金属化合物
Ⅳ~Ⅵ副族:
Ti Zr V Mo W Cr的 TiCl3(、、 ) 的活性较高;
卤化物 氧卤化物 乙酰丙酮基 环戊二烯基
主要用于 -烯烃的 聚合
MoCl5、WCl6专用于环烯烃的开环聚合。
Ⅷ族:Co、Ni、Ru、Rh 的卤化物或羧酸盐
1. 配位聚合的定义
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 剂的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
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第七章 配位聚合
链增长反应可表示如下:
链增长过程的本质是单体对增长链端络合物的插入反应
第七章 配位聚合
2. 配位聚合的特点
单体首先在过渡金属上配位形成络合物
第七章 配位聚合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立构规整性
主 要 内 容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Ziegle-Natta引发剂
α-烯烃的配位聚合
二烯烃的配位聚合
第七章 配位聚合
第七章 配位聚合
第七章 配位聚合
7.1 聚合物的立体规整性stereoregularity
2. Z-N引发剂的类型
将主引发剂、共引发剂、第三组分进行组配,获得的引发 剂数量可达数千种,现在泛指一大类引发剂
就两组分反应后形成的络合物是否溶于烃类溶剂
分为
可溶性均相引发剂 不溶性非均相引发剂,引发活性和定向能力高
第七章 配位聚合
形成均相或非均相引发剂,主要取决于过渡金属的组成 和反应条件
第七章 配位聚合
二烯烃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用某种立构体的百分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金属-碳键的形成:
TiCl3 + AlR3→ TiCl2R + AlR2Cl
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过渡金属由高氧化态还原成低氧 化态---未充满的配位价态,形成活性中心。
19
4. Z-N引发剂两组分对聚丙烯等规度和聚合活性的影响 等规度和聚合活性是衡量配位聚合引发剂的主要指 标。 聚合活性用单位质量钛所能形成聚丙烯的质量 [g(PP)/g(Ti)· h]来衡量。 (1) 主引发剂-过渡金属组分的影响 定向能力与过渡金属元素的种类和价态、相态和晶 型,配体的性质和数量有关。 不同过渡金属的三价氯化物
7
根据手性C*的构型不同,聚合物分为三种结构:
R R H H R H H R H R H H R R R R H R H
H
R H H R R H
全同(等规)立构 Isotactic 间同(间规)立构 Syndiotactic 无规立构 Atactic
H
全同和间同立构聚合物统称为有规立构聚合物。如 果每个结构单元上含有两个立体异构中心,则异构 现象就更加复杂。
▽
16
MoCl5、WCl6 专用于环烯烃的开环聚合; Co、Ni、Ru、Rh 的卤化物或羧酸盐主要用于二烯 烃的定向聚合。
共引发剂:是IA~ III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RLi、R2Mg、R2Zn、AlR3 ,R为1~11碳的烷 基或环烷基。有机铝化合物应用最多: AlHnR3-n AlRnCl3-n 第三组分 为了提高引发剂的定向能力,常加入第三组分(给 电子试剂) 含N、P、O、S的化合物(如NR3)。
CH CH2
空位
R
渡状态
δ-
CH CH2 CH CH2 R R
Mt
链增长过程的本质是单体对增长链端络合物的插入反应
2
2. 配位聚合的特点 单体首先在过渡金属上配位形成络合物 反应是阴离子性质 烯烃在金属-碳键上配位,然后发生重排和插入, 实现链增长,增长链与金属连接。这种金属-碳键是 极化的,链末端碳呈负电性,金属呈正电性,因此, 配位聚合属于配位阴离子聚合。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 ( I I P)
沸腾正庚烷萃取剩余物重 未萃取时的聚合物总重
14
7.3 Ziegler-Natta 引发剂
1953 年, Ziegler 等从一次以 AlEt3 为催化剂从乙烯 合成高级烯烃的失败实验出发,意外地发现以乙酰丙 酮的锆盐和 AlEt3催化时得到的是高分子量的乙烯聚合 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乙烯聚合的催化剂 TiCl4 AlEt3。 1954年 Natta 等把 Ziegler催化剂中的主要组分 TiCl4 还原成TiCl3后与烷基铝复合成功地进行了丙烯聚合。 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发现后仅2-3年便实现了工业 化,并由此把高分子工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AlEt2Cl作共引发剂。
乙烯聚合时:
无定向可言,聚合速率为考虑的首要因素,因
此选用TiCl4 -AlEt3作引发剂。
23
5. Z-N引发体系的发展 第一代引发剂
两组分的Z-N引发剂称为第一代引发剂。 聚合活性:500~1000 gPP / g Ti
第二代引发剂 加入第三组分的Z-N引发剂称为第二代引发剂。引发 剂活性提高到5×104 g PP / g Ti。 α-TiCl3-AlEtCl2体系对丙烯无聚合活性,加给电子体 后,有活性。原因:
17
2. Z-N引发剂的溶解性能 就两组分反应后形成的络合物是否溶于烃类溶剂分为: 可溶性均相引发剂 不溶性非均相引发剂:引发活性和定向能力高
形成均相或非均相引发剂,主要取决于过渡金属的组 成和反应条件。如 TiCl4与AlR3组合:
在-78℃反应可形成溶于 烃类溶剂的均相引发剂 温度升高,发生不可逆变 化,转化为非均相 低温下只能引发乙 烯聚合 活性提高,可引发 丙烯聚合
A1460甲基的特征吸收峰面积
K为仪器常数
13
全同1, 2: 991、694 cm-1 聚丁二烯IR吸收谱带 间同1, 2: 990、664 cm-1 顺式1, 4: 741 cm-1 反式1, 4: 964 cm-1 结晶度 根据聚合物的物 比重 理性质进行测定 熔点 溶解性能
由沸腾正庚烷萃取聚丙烯,无规及其他间规等均溶解。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聚环氧丙烷
聚合物的C*为真光学活性中心。
O H2C * CH CH3 CH2 H H * C O CH2 C* O CH3 CH3
全同立构的聚环氧丙烷, 有旋光性。 间同立构的聚环氧丙烷, 无旋光性。
9
(2) 几何异构
几何异构体是由聚合物分子链中双键或环形结构上 取代基的构型不同引起的。
10
29
链终止: 配位聚合在某些方面与阴离子聚合类似,因此凡是 能使阴离子聚合反应终止的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均可以 终止配位聚合。 向分子链内的β-H转移(自终止):
第七章 配位聚合
7.1 引言
1. 配位聚合定义 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 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 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又称络 过渡金属 合聚合反应。 + δδ+
δ δ
CH CH2
Mt
CH CH2 ¦Ä¦Ä ¦Ä 环状过 CH R
δ+
Mt CH2
3
3. 配位聚合引发剂与单体
引发剂和单体类型
-烯烃 Ziegler-Natta引发剂
二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
环烯烃 -烯丙基镍型引发剂:专供丁二烯的顺、反1,4聚合 烷基锂引发剂(均相) 茂金属引发剂 极性单体
二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
4
配位引发剂的作用 (1) 提供引发聚合的活性种
(2) 提供独特的配位能力
12
3. 立构规整度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用立构规整度表征。立构规整 度是立构规整性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是评价聚 合物性能、引发剂定向聚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
立构规整度可用IR、NMR等波谱直接测定: A975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 K A 1460 (IIP) A975全同螺旋链段特征吸收峰面积
27
1. 丙烯配位聚合反应历程 用α-TiCl3 – AlEt2Cl体系引发丙烯的配位聚合属于连 锁机理,也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组成。 链引发:在引发剂表面进行
链增长:单体在过渡金属-碳键间插入而增长。
28
链转移: a. 向共引发剂AlR3转移:
b. 向单体转移:
c. 向氢转移: 实际生产中常加H2调节分子量。
2. 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性能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能力。聚合 物的立构规整性好,分子排列有序,有利于结晶。高 结晶度导致高熔点、高强度、高耐溶剂性。 聚 -烯烃 无规PP,非结晶聚合物,蜡状粘滞体,用途不大。 全同PP和间同PP,是高度结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 耐溶剂性,可以用作塑料和合成纤维。全同PP的Tm为 175 ℃,可耐蒸汽消毒,比重0.90。 -烯烃聚合物的Tm大致随取代基增大而升高: HDPE 全同PP 聚3-甲基-1-丁烯 Tm (℃) 120 175 300
2AlEtCl2 + :NR3 AlEt2Cl + AlCl3 :NR3
给电子体对各种铝化合物都能络合,含氯多的烷基铝 24 络合能力强。
第三代引发剂
第三代引发剂,除添加第三组分外,还使用了载体 , 如MgCl2、Mg(OH)Cl,引发剂活性达到 2.4×106 g PP / g Ti 或更高。 载体的作用( TiCl4/MgCl2载体引发剂为例): (1) 物理分散:MgCl2载体尽可能使TiCl4充分地分散在 其上,使之一旦与烷基铝(如AlEt3)反应生成的TiCl3 晶体也得到充分地分散,从而使能成为活性中心的 TiCl3 数目大大增加,经测定活性中心 Ti原子占总 Ti原 子数目的比例由原来常规引发剂的1%上升到约90%。
TiCl3(α,γ,δ) > VCl3 > ZrCl3 > CrCl3
高价态过渡金属(Ti, V, Zr)氯化物的IIP相差不大
20
同一过渡金属不同价态的卤化物:
TiCl3(α,γ,δ) > TiCl2 > TiCl4 带不同配体的四价卤化钛,定向能力差不多: TiCl4 ≈ TiBr4≈TiI4 带不同配体的三价卤化钛,定向能力一般随配体体 积的增加而降低: TiCl3(α,γ,δ) > TiBr3 > TiI3 TiCl3有α,β,γ,δ四种晶型,其中α,γ,δ三种具有相似的 紧密堆砌的层状结晶结构,可形成高等规度的聚丙 烯。β-TiCl3是线形结构,只能形成无规聚合物。
主要是引发剂中过渡金属反离子,与单体和增长 链配位,促使单体分子按照一定的构型进入增长链。 即单体通过配位而“ 定位”,引发剂起着连续定 向的模型作用。
5
7.2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1.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结构异构(同分异构):
化学组成相同,原子或原子团的键接不同
头-尾和头-头、尾-尾连接的序列异构 构象异构 立体异构 对映异构(或光学异构)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或几何异构)
(2)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使引发剂负载在载体上。
26
7.4 丙烯的配位聚合
丙稀是α-烯烃代表,经Ziegler-Natta聚合,可 制的等规聚丙烯。 等规聚丙烯: 熔点高(175℃),抗张强度高,相对密 度低 (0.903),比强大,耐应力开裂和耐腐蚀,电性 能优,性能接近工程塑料。可制纤维、薄膜、注塑 件、热水管材等。
一卤代烷基铝中的卤素对IIP的影响顺序:
AlEt2I > AlEt2Br > AlEt2Cl ≈ AlEt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