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的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乂名“膝痹病”,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内生痰、瘀,痹阻骨节、经脉,出现以膝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废用,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西医病名: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0A),亦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软骨软化性关节病、骨质增生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年以后的风湿性疾病。1994年,在美国骨关节炎研讨会上对骨性关节炎做出了简明的定义:骨关节是一组有不同病因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临床上根据有否症状,将只有放射学骨关节炎变现而无症状者称“无症状骨关节炎”或“放射学骨关节炎”;而将既有放射学骨关节炎表现乂有症状者称“症状性骨关节炎”对于在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影响膝关节功能及产生畸形时,称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一、诊断

(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硕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口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圉。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口(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硕化和(或)粪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 (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⑸晨僵W3 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 (2)条或(1) + (3) + (5) + (6)条或

(1) + (4) + (5) + (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疾病分期

1、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離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 〜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離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m 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二、中医症候分类:

风寒湿痹:山于居处劳动环境寒冷潮湿,贪凉露宿,涉水冒雨,长期水中作业或常汗后淋浴等。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外邪侵入肌滕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勝,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风湿热邪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通,是风湿热痹的基本病机

瘀血痹阻: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乂是致病因素。导致瘀血产生的原因很多,瘀血既生,或直接闭阻经络,而发痹病。

三、致病因素:

(1)六淫致瘀:在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后,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可引起瘀血的产生。包括①寒邪致瘀: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侵入人体后会导致血液凝滞,或引起经脉收缩牵引,致使血流缓慢而形成瘀血。《灵枢-痈疽》:寒气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脉不通。

(2)热邪致瘀:热为阳邪,入血后可煎耗血中津液,凝聚致瘀,或是迫血妄行,致离经之血不散而成瘀。《金匮要略》:热之所过,血为之凝结。

(3)湿浊致瘀:湿为阴邪,侵犯人体后易阻遏气机,引起气行不畅,进而影响血行而致瘀。如:朱丹溪:血受湿热,久必凝浊。

(4)风邪致瘀:风为阳邪,其性升散而善行,若入血中,于血搏结,则可致瘀。如清-尤在泾言“风气虽微,得以直入血中而为痹”。另外,暑邪为阳邪,属火热化生,暑多挟湿,易伤津耗气。署邪侵袭人体,热伤津液,脉道干涩,气耗无力推动血行,湿阻血行不畅,可致瘀血的发生。燥邪其性干涩,侵犯人体,最易伤耗人体的津液。津液亏耗可致血液滞涩不畅,从而产生瘀血。

(5)七惜致瘀:七悄乃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所产生的不同惜志反映。当情志活动异常,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活动,及气血的运行,便会导致瘀血的产生。

(6)饮食致瘀: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若饮食失去节制,或有所偏嗜,则会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气机紊乱,血行异常,引起瘀血。

(7)劳倦致瘀:劳动与休息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逸得当,有助于气血流通,劳逸失调,如过度劳累伤气,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或过度安逸,则气血流行不畅引起瘀血发生。

(8)外伤致瘀:外伤,包括了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外伤是致瘀血的常见原因。

(9)其他因素:如久病致瘀,凡病日久不愈,邪气循经入于经络,或痰浊留滞,使脉络闭阻;或病久不愈,正气大亏,无力推动血行,均可成瘀。

四、鉴别诊断:

1、骨关节结核早期出现低热、盗汗等阴虚内热症状,患部可见脓肿,

X线检查可显示骨关节破坏。

2、风湿性关节炎典型变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常呈对称性,关节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但不成脓,炎症消退,关节功能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畸形,皮肤可有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风湿性心脏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3、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关节发病,而且累及手足小关节,逐渐出现关节僵硬、肿胀、畸形。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4、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的发生是尿酸代谢障碍,血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组织和皮下组织,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有急性红、肿、热痛,逐渐产生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晚期可发生肾炎、泌尿系结石,高血圧和心血管疾病。实验室检查可示:血尿酸增高。骨性关节炎一般血尿酸水平正常。

五、治疗方案:

(1)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症候: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不定,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且剧烈,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或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畏风寒,得热则舒,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濡。

症候分析:关节酸楚疼痛,屈伸不利乃风寒湿痹之共症。但以风邪为重者,因风性轻扬,故痛以肢体多个关节,且游走不定;体虚者若感邪重,常致营卫失和,而出现恶风、发热、舌苔白、脉浮等表证;风邪偏胜,痹阻经络,气血不通为本证主要病机,以游走性疼痛为审证要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以寒邪为重者,因寒为阴邪,其

性凝滞,主收引,主痛,故痛处固定,且剧烈,关节屈伸不利,局部时有冷感: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夜晚气温下降,血行较口天滞缓,痛亦较口天加剧;舌脉皆为寒其之象。本证基本病机为寒邪偏胜,痹阻经络,气血难运。以痛剧有定处,得热痛减为审证要点。若湿邪偏重者,因湿为粘腻重浊之阴邪,故常易犯下,留而难去,则下肢肌肉、关节发病偏多,而以重着、肿胀为显,且有定处;湿邪滞停,阳气不通,遂麻木不仁;重着麻木痛胀较甚时,下肢则难于活动;得热得按,气血即暂可宣通,诸症遂缓;舌脉之象均为湿其之征。本证基本病机为湿邪偏胜,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以肢体关节重着麻木,苔腻,脉濡缓为审证要点。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方药:防己黃代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防己20g、黄罠30g^羌活15.独活15g>桂枝12g、秦苑15g> 当归15g、川巧15g、木香6g、乳香6g、甘草10呂。

方解: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因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滕所致。风性开泄,表虚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卫外不密故恶风;湿性重浊,水湿郁于肌II奏,则身体重着,或微有浮肿;风湿郁于肌肉、筋骨,则肢体疼痛。舌淡,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湿在表,当从汗解,表气不足,则乂不可单行解表除湿,只宜益气固表于祛风行水并施。方中以防己、黃罠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黃罠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乂增黄罠益气固表之力。佐入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相伍,祛风与除湿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症自除。

临证应用:寒湿甚,加制川乌(或制草乌)15〜20g以祛风散寒;若兼喘者,加

麻黄以宣肺平喘;腹痛肝脾不和者,加芍药以柔肝理脾;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平冲

降逆;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退肿。

方歌:防己黃罠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2、风湿热痹证

症候:起病较急,症见骨节疼痛,重着或肿胀,屈伸不利,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筋脉拘急,不可屈伸。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恶风,发热,身热口渴,纳少、烦躁不安,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早燥,脉浮或滑数。

症候分析:热为阳邪,属火而性急迫,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难痛,使局部灼热红肿,痛剧喜冷,筋脉拘急,难以屈伸;表卫不和,故恶风;热甚伤津,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脉均为热其之象。本证病机为风湿热邪雍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以关节灼热红肿,舌红、苔黄燥为审证要点。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芫汤加减。

秦苑1龍、当归15.甘草10g、羌活15.防风8g、白芷12.熟地20g、茯苓30,石育20g、川茸15.白芍20g、独活15g、黃苓12g、生地15.白术12g、细辛3g。

(完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の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の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の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の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の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 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 (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 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 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三、 1、 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方案 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本病应属中医“痹症”范畴。 一.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10g,防己10g,黄芪10g,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 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可加茯苓30g、泽泻20g;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可酌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 加减: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清热除痹,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正清风痛宁、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 3.瘀血闭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独活各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 、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 、葛根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4.肝肾亏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

膝骨性关节炎的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又名“膝痹病”,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内生痰、瘀,痹阻骨节、经脉,出现以膝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废用,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西医病名: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软骨软化性关节病、骨质增生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年以后的风湿性疾病。1994年,在美国骨关节炎研讨会上对骨性关节炎做出了简明的定义:骨关节是一组有不同病因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临床上根据有否症状,将只有放射学骨关节炎变现而无症状者称“无症状骨关节炎”或“放射学骨关节炎”;而将既有放射学骨关节炎表现又有症状者称“症状性骨关节炎”对于在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影响膝关节功能及产生畸形时,称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一、诊断 (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 一、基本情况 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

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计划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 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 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Ⅱ~Ⅲ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Ⅳ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防己,黄芪,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2)风湿热痹证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独活,黄芩,生地,白术,细辛等。 (3)瘀血闭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地龙,川芎,没药,香附,羌活,秦艽,牛膝,甘草。 (4)肝肾亏虚证 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概述: 定义及延伸意义: 膝痹病,西医名为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属中医“膝痛”、“痹症”、“骨痹”等的范畴,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隙变窄、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继发关节骨质增生、滑膜急慢性改变,其临床表现多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一、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1、病名诊断:膝痹病,属中医“膝痛”、“痹症”、“骨痹”等的范畴,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隙变窄、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继发关节骨质增生、滑膜急慢性改变,其临床表现多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2、证侯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痛处固定,屈伸不利,有如刀割或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为肿胀感,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加剧,活动时疼痛加重,舌质淡,苔白腻或薄白,脉弦或涩。 (2)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髌股关节压痛,肌肉萎缩,膝部酸软无力,酸困疼痛,劳累后加重,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3)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关节红肿,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减。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4)瘀血痹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脉弦或涩。 3、分期: 早期: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尤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曲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关节不稳。 后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二)西医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一般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95年的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9版) 一、膝骨关节炎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及2017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诊疗方案制定。 二、膝痹病辩证施治中药内服治疗方案 痹证是指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设有《痹论》专篇,并指出病症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但就临床而言,本证可分为最基本的两型,即寒、热痹。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本证大抵不外寒热两端,虚实并治,其中又以寒者多见。膝痹病是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慢性、变性性关节疾病,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本病种参照1994年1月实施了《中医急症诊疗规范》;1995年1月执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病证名及诊断依据、症候分类和疗效评定;1996年3月执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它已成为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统计分类的工具。痹症又分为内痹和外痹,本病即肢节痹病,所谓肢节痹病,系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及中医痹症的诊断归类范畴,膝骨关节炎属中医的痹症

范畴,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可将风、着、痛痹统一为肢节痹症即风寒湿痹,又可将其分为早、中、晚期。 1病因病机 1.1外感风寒湿邪《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痹论》中即指出,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湿土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劳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痹者,闭也,因而出现诸多闭阻不通之。 1.2正气不足,脾胃不健病者禀赋不足,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腠理空疏,卫外不固,而使虚邪贼风趁虚而入,《济生方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病邪既入,正气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致风寒湿邪逐渐深入,留于经络脏腑,使病情缠绵难愈。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风湿肿痹,举世皆以客邪宣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而正气亏虚,多由于脾胃不能健运,《叶氏医案存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不治则气血不荣,十二经络无所禀受而不用矣,卫中空虚,营行不利,相搏而痛。胃气者,正气也,脾胃健运,后天得以充养,外邪则无从而入,即使内侵,若正气充沛,亦可驱邪外出。 1.3久病入络成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提及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膝骨关节炎的诊疗工作,制定了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旨在提供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诊疗方案。 一、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膝骨关节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年龄大于40岁; 2. 膝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并伴有至少一项以下临床表现:关节肿胀、晨僵、关节畸形、关节摩擦感或骨性限制; 3. 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骨囊肿。 二、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控制:减轻体重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2.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按摩、康复训练等,可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3. 功能辅助器具:如拐杖、膝关节支具等,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提供支撑和稳定。 4. 中医治疗:如中药贴敷、针灸等,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 1. 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等,可以 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反应。 2. 关节保护剂:如软骨素、硫酸软骨素等,可以促进软骨修复和保护关节结构。 3. 局部药物治疗:如外用止痛贴、外用消炎药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反应。 四、手术治疗 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中严重病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 1. 关节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清理关节内异物和软骨碎片,缓解关节炎症和改善关节功能。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者有明显重着感或者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便,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者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者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者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 (2022 年版)诊断标 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磨擦音 (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膝骨关节炎的*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 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普通在正常*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 C 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

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 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线片(站立或者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者)囊性 变、 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至少 2 次)清澈、粘稠, WBC<2000 个/ml ④中老年患者(≥40 岁) ⑤晨僵≤3min 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者①+③+⑤+⑥条或者 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 Kellgren 和 Lawree 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 级:正常; I 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 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 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 * 围较小; IV 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其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23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

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 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二、中医诊疗方法: 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 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现分 述如下: 1、中药辨证内服 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 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 (1)瘀血凝滞证 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 沉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每次200ml。 (2)湿热痹阻证 特点:关节肿痛,触之发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肢节曲伸不利,身不热 和身热不甚,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一、概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该病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临床路径是针对KOA患者制定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流程,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成本、促进患者康复。 二、路径内容 1、诊断阶段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以及是否有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 (2)体格检查: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稳定性以及是否有压痛、肿胀等。 (3)影像学检查:拍摄X光片或MRI,观察关节的骨质增生和软骨磨损情况。 (4)诊断与评估: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患

者的KOA分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治疗阶段 (1)非手术治疗:对于轻中度KOA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关节软骨保护剂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电疗等)、运动疗法(如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2)手术治疗:对于重度KOA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膝关节清理术、膝关节置换术等。 3、康复阶段 (1)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力量训练(如弹力带训练等)、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2)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3)心理支持:KOA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治疗。 4、随访阶段

(1)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康复进度,定期进行随访, 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调整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总结与建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是一个针对KOA患者制定的标准化诊疗 流程,涵盖了诊断、治疗、康复和随访等多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制定。应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KOA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应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KOA的诊疗水平和能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本文将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一、基础研究 1、病因学

2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名称: 中医诊断:膝痹; 西医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1995年1月1日实施 1、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4、X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三、证候分类: 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阳虚寒凝:肢体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瘀血阻滞: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四、入院指征: 1、患者多为中老年。 2、初起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3、X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五、中医治疗方案: 辨证循经选穴:按照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5腧穴学6定位, (一)、普通针刺治疗: 主穴:内外膝眼,梁丘, 阳陵泉,阴陵泉, 1、瘀血阻滞:加血海,膈俞以局部取穴为主,手法以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辨证循经选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 腰阳关,肾俞,命门,阿是穴(以痛为腧) 操作:每天取2~3穴,穴位部施温和灸,以穴位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 2、阳虚寒凝:配合祛湿温阳之穴,腰阳关,风市,肾俞,命门,气海。 针刺方法:以局部取穴为主,手法以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也可在足三里,阿是穴等处使用火针治疗。或加灸疗,能温经通络、祛寒逐痹,用点燃的纯艾条,以患者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3cm

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初期 1.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酸痛以膝踝等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肾气局限性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可加芍药、知母等。

中成药:可选用品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②痛痹 症状: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则减,遇寒加重为特性。局部肤色不变,苔薄白,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五虎散等 ③着痹 症状:以关节沉重、麻木、酸痛或肿胀为特性。一般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苔白腻,脉沉涩或濡缓。 治法:薏苡仁汤加减。

关节疼痛明显加全蝎3g、地龙15g、牛膝15g;关节重着冷痛,阴雨天加重加桂枝6g、制附子10g;形寒怕冷加仙灵脾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药,祖师麻片、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2)风湿热痹 症状: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性,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镇痛祛寒,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

2.外治 (1)中药外洗:初期可运用活血中药、外用协定处方损伤洗剂治疗,每日二次,可有效消除关节肿胀,减少关节积液。 (2)中药外敷:运用罗氏伤科的祖方“三黄散瘀膏”,重要有大黄、黄芩、黄柏组成,功效清热凉血、缓解疼痛,可用于早、中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日一次。 (3)中药熏洗:运用我科自拟方,重要功效活血化瘀、温经通阳、舒筋活络、接骨续筋,药物组成有苏木、当归、三棱、川椒、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威灵仙、续断、天仙藤。下肢加牛膝、木瓜。每日二次,二周为一疗程,合用于各期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5)关节内中药注射:用川芎嗪关节内注射治疗初期、中期的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3.针灸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 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2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I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Π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

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方案中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别名“膝痹病”,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内生痰、瘀,痹阻骨节、经脉,出现以膝关节痛苦,重着,麻痹、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废用,肌肉萎缩为特点的一类病证。 西医病名: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软骨融化性关节病、骨质增生等,是一种常有的多发于中年此后的风湿性疾病。1994年,在美国骨关节炎商讨会上对骨性关节炎做出了简洁的定义:骨关节是一组有不一样病因但有相像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单发生关节软骨伤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含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四周肌肉,最后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伤害。临床上依占有否症状,将只有放射学骨关节炎变现而无症状者称“无症状骨关节炎”或“放射学骨关节炎”;而将既有放射学骨关节炎表现又有症状者称“症状性骨关节炎”关于在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从而使关节渐渐损坏,影响膝关节功能及产生畸形时,称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一、诊断

(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痛苦及压痛、关节僵直、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阻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空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沿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惯例、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响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高升,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详细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频频膝关节痛苦;(2)X 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空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起码2次)清明、粘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切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