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合集下载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农业信息技术第一章农业信息技术概述信息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

1、信息技术: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信息的技术。

2、农业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3、农业信息技术体系:。

农业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技术包括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地面各类调查和无损快速监测技术。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技术提供的空间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各类专业模型技术,用来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再加工信息模拟信息模拟技术主要包括模拟模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一些辅助表达技术,用来构建仿真型和虚拟化的农业生产系统,并模拟再现作物生长过程及生产管理效应《信息控制信息控制技术主要是在信息处理和模拟预测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设计和管理调控,以获得最佳的系统表现和综合效益。

4、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①可以增强对农业研究对象的量化描述和认识,综合发展和集成单一农业理论与技术,并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和推广应用。

②可以提高农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③促进产品市场的贸易和流通,并可以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④改进各级农业部门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效率和有序度,有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⑤有助于农业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5、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①农业资源和农情动态的无损化监测②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决策③农作物产量与生产力的数字化预测④农业温室的自动化控制⑤精确农业的集成化示范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科学研究方面1. 进行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

农业信息学复习资料

农业信息学复习资料

一、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1.农业数据库的概念:是一种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2.农业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亦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它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模式:亦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内模式:亦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方式的描述。

3.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安全系统全面准确4.管理信息系统概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是收集和加工系统管理过程中有关的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是根据管理目的而建立的、有大容量数据库支持的、以数据处理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支持事务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人、硬件和软件构成,具有信息处理、事务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的功能。

5.MIS特征:具有人-机系统、综合性和动态性3个特征。

6.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和加工农业系统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信息处理系统,可根据管理目的而建立,在数据支持下进行与农业相关的事务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管理决策7.数据编码概念:编码是将经过分类的数据信息用适当的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也称代码化。

8.编码的原则:唯一性:编码和分类一一对应;可扩充性:如果将来要增添新的内容,尽量不改变原有体系而实现扩充;识别性:用户看到编码时,凭经验就可知道事物的分类,并和其他事物产生对比、联想;简单性:完整性: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涉及的面很广,应全面考虑有关的信息类型与分类,防止顾此失彼。

二、农业专家系统:9.专家系统及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是一个智能程序,它能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水平的解答。

VR技术在农业科普中的应用

VR技术在农业科普中的应用

VR技术在农业科普中的应用VR技术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仿真的体验,使得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之外进入虚拟世界。

在农业科普中,VR技术可以用来展示不同的场景,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着VR技术在农业科普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别从农业教育、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农业教育方面VR技术可以为农业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业知识。

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了解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同时,VR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现场模拟体验,如农田管护、农产品加工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探索农业知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农业技术方面VR技术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在农业生产中,VR技术可以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可视化、交互式的技术支持,协助其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农业数据。

同时,VR技术还可以模拟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情况,帮助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优化种植方案,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三、农业生产方面VR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和帮助。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VR技术可以为农民提供可视化和多方位的数据走势,实时了解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关系等信息。

同时,VR技术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全景式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服务,帮助其了解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的贮存和售卖等知识,提高其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市场方面VR技术可以为农业市场营销提供更加直观和真实的展现手段。

通过VR技术,农业市场营销人员可以进行全景式的展现推广,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并根据观众反馈调整营销策略。

同时,VR技术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智慧型的购物体验,让消费者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直观体验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信心和满意度。

总结:VR技术在农业科普中的应用,能够向用户提供丰富、生动的资源,全方位地展现并推广农业知识和技术,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促进农业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6 作物模拟模型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6 作物模拟模型

马铃薯
SUBSTOR
(未定名) SOYGRO SOYGRO V5.0
Hodges等(1989)
Fishman(1985) Wilkerson等(1983) Wilkerson等(1985)
大豆
GLYCIM
SOYMOD PNUTGRO AUSCANE
Acock等(1983)
Curry等(1975) Boote等(1989) Jones等(1989)
第一节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二、作物生长模型的类型与结构
(一)作物生长模型的类型
按照模型所描述的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模型可分为单作物专用模型 和多作物通用模型。 单作物专用模型(model for single crop specie)是根据某一具体作
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开发研制而成并专门用于该作物生长模拟的模型。
√ √ √ √
√ √ √ √ √ √ √ √ √ √
1980~ 1985年 1985年 以后 目前尚 无
第一层次模型关系图 (Penning de Vries等,1989)(引自潘学标,2003)
第二层次模型关系图 (Penning de Vries等,1989)(引自潘学标,2003)
第三层次模型关系图 (Penning de Vries等,1989)(引自潘学标,2003)
农业信息技术
第六章 作物模拟模型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虚拟植物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数学模拟原理 3 EPIC模型应用示例
第六章 作物模拟模型
以作物或植物为对象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被称为 作物模拟模型(Crop Simulation Model) 根据其研究内容和模拟技术的差别,通常可以 分为基于作物生理生态过程分析的数值模拟模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植物生长模拟与效果展示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植物生长模拟与效果展示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植物生长模拟与效果展示研究植物生长与发展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奇妙的过程之一。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日益深入,对植物的生长模式和机理的研究也越发重要。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植物生长模拟与效果展示是一种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虚拟场景展示出植物生长的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等技术,将人们置身于虚构的环境中,并与之进行交互的技术手段。

植物生长模拟就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技术,对植物的生长进行模拟和展示。

通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可以模拟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包括植物的根系、茎、叶片等器官的形态变化和运动规律。

同时,通过交互技术,用户可以与虚拟植物进行互动,触发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其生长的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在植物生长模拟与效果展示研究中的应用有很多。

首先,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机理。

通过模拟和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过程,科研人员可以观察到植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速率、形态变化及生理代谢等。

这对于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机制非常有帮助,有助于揭示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生长策略和调控机制。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教育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规律。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和图片来学习植物的生长,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植物世界中,身临其境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植物生长模拟与效果展示还可以在景观设计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和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在不同场景下的生长效果,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景观。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和预测植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种植和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身临其境的体验。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娱乐、医疗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它也逐渐进入到农业领域,为农业生产和科研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教育、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研发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业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农田、农业工厂等场景,观察和参与各种农业操作。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亲身感受实际的农田作业,了解播种、灌溉、收割等农业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模拟各种天气和气候条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农田管理虚拟现实技术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田规划、农业设施建设和病虫害监测等方面。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农田进行规划和设计,模拟不同种植方案的效果。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辅助农田建设,帮助农民选择最佳的设施建设方案,并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管理。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病虫害的及时预警和控制。

【三】农作物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作物研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加有效地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预测和分析产量、品质等指标。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模拟不同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病虫害、干旱、虫害等,帮助科研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的设计。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农作物研发的效率和成本都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

规律的技术,是统计学、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

4、三网合一:即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合一,强调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通过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基础设施,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传递给不同用户。

6、半结构化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不确定或不完整,虽有一定的决策准则,也可以建立适当的模型来产生决策方案,但决策准则因决策者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从这些决策方案中得到最优化的解,只能得到相对优化的解。

简答1金农工程内容:一是网络的控制管理和信息交换服务,包括与其它涉农系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二是建立和维护国家级农业数据库群及其应用系统;三是协调制定统一的信息米集、发布的标准规范,对区域中心、行业中心实施技术指导和管理;四是组织农业现代化信息服务及促进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金农工程系统结构的基础是国家重点农业县、大中型农产品市一,强调三种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互联互通。

5、结构化决策:是指对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以适当的方法产生决策方案,并能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决策。

7、非结构化决策: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3简答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三角式结构-两库结构:是由数据库、模型库等子系统与对话子系统成三角形分布的结构,也是DSS 最基本的结构;3库系统结构:是由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等子系统与对话子系统形成的结构;四库系统结构;是由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等子系统与对话子系统形成的结构;4.简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虚拟农业技术现状研究

虚拟农业技术现状研究

目录摘要 ....................................................................................................................................................1 文献综述.........................................................................................................................................1.1 国内研究现状.....................................................................................................................1.1.1 虚拟农业技术的国内研究概况.............................................................................1.1.2 虚拟植物的国内研究现状.....................................................................................1.2 国外研究现状.....................................................................................................................1.2.1 虚拟农业技术的国外研究概况.............................................................................1.2.2 虚拟植物的国外研究概况.....................................................................................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2.1 技术路线.............................................................................................................................2.1 关键技术方法.....................................................................................................................2.1.1 小麦植株点云数据预处理.....................................................................................2.1.2 虚拟场景的可视化处理.........................................................................................3 面向沉浸感的小麦三维形态可视化系统设计.............................................................................3.1系统设计原则......................................................................................................................3.2 系统结构设计.....................................................................................................................3.2.1 小麦植株生育期的点云重构.................................................................................3.2.1.1 小麦植株苗期的点云重构.........................................................................3.2.1.2 小麦植株冬前分蘖期的点云重构.............................................................3.2.1.3 小麦植株越冬期的点云重构.....................................................................3.2.1.4 小麦植株返青拔节期点云重构.................................................................3.2.2 小麦生长场景三维点云模型重构.........................................................................3.2.2.1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3.2.2.2 生长场景的模型重构方法.........................................................................3.2.2.3 构建模型.....................................................................................................3.2.3 基于HTC·vive设备的沉浸与人机交互处理 .....................................................3.2.3.1 沉浸式环境下的处理.................................................................................3.2.3.2 交互设计的实现.........................................................................................3.2.3.3 小麦生长场景的漫游.................................................................................3.2.3.3 VR场景渲染技术........................................................................................3.3 系统功能设计.....................................................................................................................4 面向沉浸感的小麦三维形态可视化系统开发与实现.................................................................4.1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4.2 系统实现及效果.................................................................................................................4.2.1 场景实现.................................................................................................................4.2.2 交互模块的实现.....................................................................................................4.2.3 系统测试与优化.....................................................................................................5 总结与展望.....................................................................................................................................5.1 总结.....................................................................................................................................5.2 展望..................................................................................................................................... 参考文献.............................................................................................................................................摘要当前,针对VR技术和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有以下三种热门话题:小麦可视化三维形状重构、人机交互以及沉浸式虚拟场景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腋芽与形成的侧枝
芽,实际上就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 幼体。这些芽有的将来发展成枝条,我们称之为枝芽,但通常不正确地称之为叶芽;发展为 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
按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分,芽可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活动芽是在生长季节活动的芽,也 就是能在当年生长季形成新枝、花或花序的芽。一般一年生草本植物,当年由种子萌发出的 幼苗,逐渐成长至开花结果,这些植株上多数芽都是活动芽。与此不同,温带的多年生木本 植物,许多枝上往往只有顶芽和近上端的一些腋芽活动,大部分的腋芽在生长季节不生长,
2
郭焱。2005。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农业信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曹卫星主编)。127-152,中国农业出版社。
在距地面较高处分枝形成树冠,典型的植物如松、杉、杨、榆等。在这些植物的下面,我们 还可能看到一些无明显主干的灌木,其个体一般比乔木矮小,在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乔木和 灌木都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在这些植物的下面,我们还可能找到一些草本植物,它们植株 个体更矮小,大多为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少数为多年生植物,这些草本植物每年其地上部 分一般会死亡。比草本植物个体更小的,则是苔藓、地衣、菌类等植物。
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虚拟植物的一个有特色的应用领域:植物冠层空间光分布的虚拟 实验及相关应用。
应用计算机建立能客观反映现实世界规律的虚拟模型进行虚拟实验,就可以部分地替代 在现实世界难以进行的,或者是费时、费力和费资金的实验。应用虚拟植物模型就可以进行 一系列的虚拟实验。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我们就知道,受冠层结构以及各器官的几何形状等 影响,现实世界中植物冠层的光分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性,而且很难使用仪器进行光分布 的实验测定。在过去,植物冠层的光分布主要是依据比耳定律来计算。应用该定律时需要引 入冠层叶片分布的假设,如随机分布假设。由于实际冠层往往和这种假设不符,特别是在作 物的生长前期,因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常常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而且也无法获得植物冠层 光分布的空间规律。而依据虚拟植物模型,我们知道植株各个器官的形态和空间位置,通过 进行虚拟实验模拟光线在植物冠层内的传输、反射和透射等,就能精确计算每个叶片的光截 获值。
这些植物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我们在这里将主要讨论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 物中的种子植物。因为它们是与人类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的。种子植物包括裸 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的生长历程是从种子的胚开始的。胚中有子叶,裸子植物中的子叶数很不一致, 而被子植物则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两片子叶的瓜类、豆类、棉花、桃和苹果等植物,称其 为双子叶植物;另一类只有一片子叶,如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葱、姜、蒜等植物,称 之为单子叶植物。
2 植物的枝条与分枝类型
芽生长而形成枝条,枝条为有叶和芽的茎,而茎就是枝上除去叶和芽后所留下的轴状部 分。茎上生叶的部位称为节,节与节之间的那段轴称为节间。一个节间和它顶端的节,以及 节上的侧生器官(如叶、腋芽、花或果实)的集合称为一个节元。
二 虚拟植物的意义
1
郭焱。2005。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农业信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曹卫星主编)。127-152,中国农业出版社。
虚拟植物的研究对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植物的形态结构很大 程度地决定着植物的竞争能力和资源获取强度,如植物冠层对太阳光辐射的截获能力、相邻 植株根系之间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能力等。就某一时刻而言,植株当前的形态结构决定 了植株当前的资源获取强度,如叶片的空间分布状态对光辐射截获量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当 前功能的行使(如光合功能、蒸腾等);而光合产物的生产与分配又反过来决定植株各部分的 生长速率,从而决定了下一时段植株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由许多个这样的循环 构成,植物的形态结构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通过虚拟植物的研究实现植物形态结 构的定量化,有助于从生长机理上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郭焱。2005。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农业信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曹卫星主编)。127-152,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五章 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世界上植物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构成了大自然绚丽景色中最动人的一部分,古往今来 无数的画师对植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同时,由于形态结构也是生命物质最突出的特征 之一,它很大程度地决定了生命物质的功能行使,因此人们对从科学研究的视角来定量地描 绘植物也进行了努力,但因为研究手段的缺乏而遇到了很大地困难。近二三十年来,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为植物形态结构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表达方法,从而产生了一 个新的研究领域—虚拟植物。虚拟植物是植物学、农学、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学科交叉 而形成的,相关领域还涉及到生态学、微气象学、土壤学、遥感等众多领域,是典型的多学 科交叉的产物。
在种子萌发后,一些植物由于子叶不出土而称之为留土萌发,如双子叶植物中的蚕豆、 豌豆、柑桔等和单子叶植物中的水稻、玉米等植物;另一些植物种子萌发后子叶出土而称之 为出土萌发,如双子叶植物中的大豆、番茄、向日葵、棉花和瓜类等和单子叶植物中的洋葱 等。植物生长的最初养料是种子供应的,而出土萌发植物的子叶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为植 物最初阶段的生长提供一部分养料。
第一节 虚拟植物的概念与意义
一 虚拟植物的概念与特征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人员就开始了植物生长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 模型主要侧重于对植物功能的模拟,对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则进行了很大地简化。而在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虚拟植物模型则对植物的功能考虑较少,偏重于植物形态结构的描述。所谓 虚拟植物,就是应用计算机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3) 所建立的模型是三维的,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植物的形态结构规律,如具有真实感 的植物个体或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基于算法的模型如粒子系统等能生成从视觉上看很逼真的植物图 形,这类模型属于广义的虚拟植物模型。它们能够满足在游戏、广告等领域的应用,因为在 这些领域中对生成的植物只需要看起来像就可以了。因为它们不是从植物形态结构的定量描 述的基础上建立的,不符合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虚拟植物模型的条件,故不在此讨论。我们所 讨论的是从科学角度出发,基于植物学原理而建立的虚拟植物模型,它要求所模拟出的植物 反映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仅仅在视觉上像植物。
对植物冠层光分布的精确模拟,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为作物株型设计提供理论依 据。为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需培育超级作物品种,如超级杂交稻。而育种学家注意到,为 获得超级品种需优化作物株型。如依据虚拟植物模型建立超高产作物株型设计系统,通过先 用计算机设计不同株型,虚拟其生长,模拟其光截获能力与光合产量形成能力,优选出理想 株型,就能为育种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
一般而言,植物功能模型和虚拟植物模型的研究尺度不同,其应用领域也各有侧重。植 物功能模型相对而言是大尺度的,适宜于产量预测、土地生产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容 易获取参数、对计算机性能要求不高等优点;而虚拟植物模型则是小尺度的,在空间分辨率 要求高、与植物个体或群体形态结构相关的领域应用具有优势,虚拟植物模型的参数获取较 复杂、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
1部分而言,其形成是植物体上的各种类型的芽活动的结果。因此在这 里要重点介绍芽的一些特征性质。
种子植物地上部分生长的起始点是种子胚中的胚芽,植物的第一个枝条就是由种子的胚 芽发育而来。这个枝条的顶端和旁侧都生长有芽,顶端的芽称为顶芽,顶芽成长则成茎干。 自茎侧面长出的芽称为侧芽,侧芽常起生于叶腋内,因而也称为腋芽。植物的侧枝就是由腋 芽成长而来(图 1)。
第二节 虚拟植物的构建方法
一 与植物形态结构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既然我们准备构建的是要客观地、定量化地反映植物形态结构规律的模型,这就要求我 们对植物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形成过程有较深入地认识。这里仅简单 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基本概念。
如果我们走进一片天然林地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乔木,它们植株高大,主干明显、直立,
实现对植物冠层空间光分布的模拟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对农 田蒸散的定量化误差很大,而且很难将植物蒸腾与土面蒸发分开。应用虚拟植物模型则可以 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到达土面的辐射能量分布结合起来,计算土面蒸发量;将植物每个 叶片接收的光辐射量、水分在植物体内各个位置的传输阻力、植物群体内的温度与风速等综 合考虑,计算出植物蒸腾的空间分布,从而实现对农田蒸散的精确研究,为困扰水文、农业、 气象等领域的水分转化定量化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植物各级分枝的着生方式与植物的叶序有关。各种植物的叶子在茎上都有一定的着生次 序,称为叶序。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腋芽着生在叶腋中,通常每一 叶腋处只生一个芽。因而腋芽也依叶排列的不同而分互生芽、对生芽与轮生芽。如果这些芽 是枝芽,则这就决定了该植物的分枝方式。
既然植物具有一定的叶序,那么植株上侧枝的分布就应该是很规则的,但我们所见到的 自然界的植物的分枝却常常是很不规则的,特别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很多,并且一些因素是随机的。原因之一是腋芽不完全都是枝芽,也有花芽。其二是茎上 生长的芽并不都是会发育的,许多芽会因营养或受病虫的损害而保持休眠状态或死亡,所以 对生的芽未必完全发育为对生的枝条,各节上互生的芽也未必全能发生互生的枝条。但还是 能看出一定的规律,如枝芽为互生则分枝决不会为对生,而互生或对生的芽也不能发生轮生 的枝条。同时,各芽、各枝条之间因对养分与光的竞争,活动力较差的芽或枝条多停止生长。 受如此众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植株上最后形成枝条的数目远不如腋芽多,枝条的排列也不如 芽排列的整齐。
另一方面,虚拟植物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其可视化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很容易 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因而我们可以基于虚拟植物建立虚拟农场,应用于教学、科普 和农业技术推广,如基于虚拟果树模型构建果树剪枝虚拟系统等。在城市、公园、住宅小区 的园林设计时,可以在栽种花草树木前,应用虚拟模型预测所栽植物数年后的生长状况,从 而预先评估所采用的栽种密度、品种搭配是否理想。另外,通过研究遥感影像与植物形态结 构的关系,可以提高对森林、农田作物生长状况遥感监测的准确性。虚拟植物还可以应用于 娱乐、广告和影视场景设计等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