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中的语文

合集下载

让语文课在歌声中启航——例谈运用流行歌曲导入初中语文课

让语文课在歌声中启航——例谈运用流行歌曲导入初中语文课

创新课堂新教师教学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语文课堂上精心的导入能够起到激趣、凝神、启智的作用,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流行歌曲通俗易懂、广为传唱,是人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集中表达,是人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缩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梦想的对话,一首歌就是一个情感世界。

在百花齐放的导入花园里,恰当地运用流行歌曲导入新课,会因其或深情或活泼或悲壮或婉约的风格,为语文课堂营造出或感动或愉悦或轻松或肃穆的氛围和情境,带给师生美的享受、美的震撼,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

这篇写于1925年的纪实性散文,通过回忆父亲在失业丧母的悲痛之时到车站送别儿子,一路上无微不至地体贴,而且不顾肥胖年迈的身体艰难攀上月台买橘子的情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刻画出一位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1933年,商务印书馆就将其选入选入初级中学用基本教科书《国文》第三册。

时光荏苒,弹指八十年,虽然世事变迁如沧海桑田,但父子真情却如日月之光熠熠生辉。

学习这篇文章,我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父子亲情 ——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因此,本课的导入要为课堂营造一种深情与感恩的氛围,这就需要选择一首由男声演唱,传唱度高,歌颂父爱而且旋律深沉婉转的歌曲。

父爱如山,厚重而坚韧。

歌颂父亲的流行歌曲也有许多。

经过初选,有三首歌比较符合。

第一首是朝鲜族歌手崔京浩演唱的《父亲》,这是1995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咱爸咱妈》的片尾曲,伴着小提琴缠绵悠长和钢琴坚实刚脆的节奏,歌手娓娓唱道:“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刘 力 流行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古代的诗歌、词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并在当时流行。

而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的十五国风就是流行于当时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学生普遍喜欢流行歌曲,我们不防将流行歌曲引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而且语文学习会在愉悦的情境中得以升华,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引入,营造特定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是新课导入的主要手段之一。

利用流行歌曲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在课前找到相关的乐曲,通过播放、吟唱,或引用歌词,用音乐刻画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会快速地进入到教学氛围之中。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学生都很喜欢。

其中“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几句歌词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材关系十分密切,它是对鲁达式英雄的主要性格的概括,而且文中精彩片断和风格与这首摇滚味的“好汉歌”一样痛快酣畅。

在讲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唱这首歌,然后抓住这三句歌词,引导学生自己赏析具体的情节,学生学习兴趣会倍增。

二、相关引入,由彼及此,融汇贯通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要阐释的道理、要证明的观点、要表现的主题,老师费尽口舌、用尽力气、多方启发,学生仍是雾里看花、模糊不清,或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此时若能将“他山之石”的相关歌曲恰当引入,学生定能茅塞顿开。

在学习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时,学生对诗的意境理解较难,对作者的情感认识不透,尤其对“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歌曲更单调,比最谐和的音响更和谐”等句子感到费解,引入了《中国人》这首歌,“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我们都是中国人”。

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课堂

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课堂
17
《让我们荡起双桨》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的听我们, 愉快的歌唱。
该歌词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表达效果是(
)。
18
三、用流行歌曲,扮作文语言
19
1、歌名作题,眉眼传情
1、以“母爱”为话 题《: 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懂你》 《爱的奉献》 《白发亲娘》 《真的爱你》 2、以“同学”为话题: 《同桌的你》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年轻的 朋友来相会》《朋友啊朋友》 3、以“追逐梦想”为话题:
13
2、我演唱,我欣赏
14
2、唱歌词,判断修辞方法
15
《双截棍》中提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 敌。” “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上》。引用
“只恋你化身的蝶” 《发如雪》
用了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的 典故 小学篱芭旁的蒲公英,是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 《蒲公英的约定》 通感,将视觉和味觉互通 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七里香》
《壮志在我胸》《男儿当自强》《超越梦想》 《我的未来不是梦》 《风雨之后是彩虹》
20
2、歌词开头,靓丽出彩
21
《我追求,我快乐》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 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 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唱 着这首激情的歌,我放纵自己尽情地飞 翔,因为我有一双梦想的翅膀。我努力 地追求,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22
我们都一样
我曾被周杰伦《蜗牛》中“我 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坚持而感动; 也曾被张韶涵《隐形的翅膀》中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的 信念而感动;而今天,我又被李宇 春《我们都一样》中“我和你一样 坚强”的坚定而感动了。

语文创意教学:语文课堂上的“流行歌曲菜单”

语文创意教学:语文课堂上的“流行歌曲菜单”

创意7—语文课堂上的“流行歌曲菜单”【创意聚焦】教师们经常感叹没有课程资源,一旦遇到公开课,总是在网上忙忙碌碌搜材料。

作者却告诉我们,课程资源到处都有,关键是我们能否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

流行歌曲在本创意中有很多的角色:教材内容的延伸、学科情感的助推器、写作教学的材料、家庭教育的纽带。

本文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是,课外材料人人会用,但效果各有不同,关键就在于是否了解材料是为目的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因此,对材料的整理与使用要走向深层次,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一、歌,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流行歌曲是青少年成长历程里最无法割舍的文化元素,是青少年生命体验里最不能磨灭的情感印记。

流行歌曲是他们宣泄情绪,释放压力,获得愉悦的伴侣;流行歌曲的文化属性必将对他们的人格建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我的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我可以不爱新衣,可以不爱零食,可以不爱游乐场,但,我就是不能不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是最鲜活的、最能把学生带入自觉语言实践的学习资源。

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基于此,经过巧妙设计的“流行歌曲菜单”,一旦和某一语文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便会产生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

它无形中“链接”着愉快的学习情境、独特的生活体验、丰富的情感世界、高尚的审美情操,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言、体味语言、运用语言的广阔舞台。

二、菜单,统整单元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流行歌曲菜单”,是根据单元教学主题而设计、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上海二期课改版六年级(上)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份“流行歌曲菜单”。

图表如下:三、我教父母唱首歌现以“我教父母唱首歌”为例,具体阐述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1.“有家真好”教学单元的几篇课文(如《祖父和我》)都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好亲情,增进相互理解”。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则要求学生“写家庭里发生的事情”。

我在讲《彼得的账单》一课时,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曾经风靡全国的春晚歌曲《让爱天天住我家》,要求学生学唱,之后,请学生结合歌曲谈阅读的感受。

流行歌曲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

流行歌曲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
关 系 而是 继 承 和发 展 的关 系 。只 有在 古 典
文学 肥沃的土壤 中,现代流行歌曲这棵青 苗才 能茁壮成长 。也只有学好古典诗文才
二 、 歌词 在 课 堂教 学 的 使 用 场 合 与 方
式、 时机
能更好欣赏流行歌 曲,更好的唱好流行歌
曲。 明白这两点 , 学生就会对古典诗文产生
会” 的作 用 。
1流 行 歌 曲 对 古 诗 词 中意 象 、 境 及 . 意
聚焦 课 堂

“ 行 歌 曲 ” 即 词 曲 的 内 容 与 形 式 迎 流 , 合 一 定 历 史 时期 内相 当数 量 群 众 的心 理 需

中的风就是各地采集的民风 ,雅是宫廷音 乐, 颂是祭祀时候用 的音乐 。 乐府诗宋词等 也都是用来唱的 。 尤其是宋词 , 还是根据曲 调来填词的 。比如我们现在也可 以听到的
激发 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 古典 诗词作 为一 种宝贵 的文化遗产 , 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 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现代文化对古典
我们传递 了一 个信号 , 如果 流行歌 曲能运 用得 当的话 , 就会 对语文有效 教学起 到积
极促进作用。

共 同用心聆听课堂之歌和谐优美的节奏!
《 句心里话》 《 说 、 少年壮 志不 言愁》 等等 。 2利 用流行歌 曲培 养坚强 意志 、 观 . 乐
向上 的 生活 态 度 。 比如 ,全 世 界 闽南 方 言
求, 创作状态 自由活泼 , 无需 国家或其他社 会机构的强行介入便可 以自由地为社会大 众所接受 和广泛传播的歌 曲。如果我们把 唐诗 、 宋词 称为唐宋 时的流行 歌曲一点也
不 为 过 , 何 况 词 更 多 的 时候 是 配 乐 演 唱 更 的 。宋 代 , 凡 有 井 水 处 , “ 皆能 歌 柳 词 ”仅 ,

将流行歌曲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将流行歌曲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将流行歌曲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摘要:流行歌曲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

一方面,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对流行歌曲有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論以及隐性课程理论为流行歌曲走入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流行歌曲包含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显性方面表现在词语、修辞、诗词、写作等方面。

隐性方面表现在思维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情感教育等方面。

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切实可行、重组精化、配置合理、兼容并包为开发原则,以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为开发主体进行全面开发,并通过对问题案例和经典案例的分析,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流行歌曲;语文;课程;资源流行歌曲与语文都是语言艺术。

著名乐評人王小峰认为:“一首歌曲的歌词才是这首歌生命延续的根本”。

流行歌曲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词语方面歌词是作词者经过反复推敲写成的,一般短小精悍,以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雅俗共赏的文学,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注意到它、喜欢上它。

所以,流行歌曲在语言运用及语言锤炼方面独具特色。

1、奇异搭配。

有些歌词是不符合标准语法规则的。

但正是这种奇异的表达给人以新鲜感并使其流行起来,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管它是否“合理合法”。

只要人们相互之间理解不受障碍,甚至还有利于沟通,那就应该被接受、被认可、被推广。

例如:“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安慰自己/在没有你的夜里/能画出一线光明/留得住快乐/全部都送去(《只要有你》)。

光明是不能画出来的。

“画”字突出了光明的来临绝非难事,给人以希望和动力。

“沿岸听清风扑面/面目便带着怀念/迷漫雨点中发现/现实是爱不过为留念”。

(《发如雪》)“清风扑面”原本是被感觉到的,用一个“听”字展现出春天来临的脚步声,散发出勃勃生机。

“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七里香》)感觉可以消失,但被“吃掉”还是件新鲜事。

流行歌词中的语文学习

流行歌词中的语文学习

流行歌词中的语文学习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古人写诗作赋讲究压韵,现在有些歌词语言很美,不失活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意识地在句尾运用同韵的字。

①朝花夕拾杯中酒,孤独的我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是不是,大雁飞到菊花香满楼。

(《中华民谣》)②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以上歌词音节规整,节奏存有并致,在歌曲中导致前呼后应的音韵人与自然状态。

2.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人与自然,气势全线贯通,意义独特。

①快乐越深,总是难舍难分;情越真,难看到伤痕。

(《千纸鹤》)②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真心英雄》)散句结构不同,所用的句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它所表达的内容不象整句那么集中,但散而不乱,也比较灵活,容易避免单调呆板,能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

①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语都彼此铭刻。

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同一首歌》)②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懂你》)3.长句和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

“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心爱的人来告别单身,一个多情的痴情的绝情的无情的人来给我伤痕。

”(《单身情歌》)短句的修辞学效果就是表音简约、简练、有效率。

“……我心中,你最轻,悲欢离合共,命运同……”(《霸王别姬》)短句的采用加强了情绪的紧绷与悲愤美感,仿佛内心步步进迫,阵阵呕吐,使人疏离得难以休养生息。

二、不拘一格的修辞格式在歌词中用得最少的要数反反复复修辞格,因为反反复复具备注重思想、特别强调感情、强化节奏的修辞学效果。

歌词为了抒写某种猛烈的感情,故意使同一词语,同一句子或句群重复发生。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作者:覃志敏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8期从古至今,无论是远古的民谣、隋唐的诗歌,还是宋元的词曲,大多都可以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只是年代过于久远乐谱失传,许多已无法将“乐”得以展现了。

不过文学与音乐是对孪生双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流行歌曲能代表学生一时的心境,唱出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分担着成长的烦恼,缓解、稀释了青少年的内心矛盾冲突,在很多地方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性活动。

将流行音乐运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一、每周一歌,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很多语文教师都争分抢秒,利用课前3分钟背诵古诗或者文言文。

我决定让学生在上我的语文课前,先从其他科目紧张的情绪中缓解释放出来。

所以,尽管语文复习的课时很紧张,我还是大胆地在每节语文课中抽出5分钟来唱歌,每周学唱一首新歌。

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

比如,学习《八荣八耻》时,我们就唱《八荣八耻——正气歌》;母亲节前夕我们唱《烛光里的妈妈》、《世上最是母亲亲》,唱屠洪刚的《感谢》(后来写“感谢”的话题作文时,很多学生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毕业前夕,离别的气氛正浓,我们就唱水木年华的《中学时代》,唱张艾嘉的《光阴的故事》,唱老狼的《同桌的你》,唱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不用讲怎样感恩、怎样珍惜、怎样文明离校,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好极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友好与和谐,达到了以美育促进德育的效果。

二、音乐佐料,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1.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兴趣陡增例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可先播放江涛演唱的《父亲》(从网上下载FLASH,有优美的画面效果更好),让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导入新课:父爱如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去感受一下那深沉的父爱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毛宁的《涛声依旧》与张继《枫桥夜泊》
《涛声依旧》也是一首很有诗意的流行歌 曲。它脱胎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 泊》,然而《涛声依旧》在几乎相同的背 景下一改《枫桥夜泊》抒发的漂泊异乡的 客愁,转而抒写忐忑于心的“恋愁’,而 且把抽象的情绪,物化为密切相关的“船 票”和“客船”,由这两个全新的意象, 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成为一首成功 的翻新之作。《涛声依旧》堪称现代言情 故事与古代诗歌经典亲密接触的一个标本。
比喻
②拟人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 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 行动和语言能力。赋予非人类之物以 生命和情感,能够使歌词内容生动, 语言富有新奇感和表现力,形式上也 趋于多样化。
拟人
•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 烛火不忍苛责我”《东风破》 突出了曲终人散的凄清和冷落 • “广场一枚铜币悲伤的很隐密,它在许愿池 里轻轻叹息。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 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对不起》 通过对“铜币” “戒指”的拟人化描 写,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 赋予非人类之物以生命和情感,能够使歌词 内容生动,语言富有新奇感和表现力,形式 上也趋于多样化。
流行歌曲中的语文
《烟花三月》
吴涤清演唱 陈小奇作词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 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 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里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 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愁?扬州城有没有我 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 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 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③排比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 “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声势, 广文义也’’ (马骥:《文则》卷 下)。这正是排比的作用。排比可 以增加语势,表达歌者的思想情怀。 流行歌曲中也常用到排比抒情,把 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④对偶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从 形式看,音节整齐匀称,韵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 现力。在流行歌词中,对偶是使用 比较普遍的一种修辞格。
歌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 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 境。” 比喻是流行歌词常选用的修辞手段。 比喻的恰当使用,能反映出作品丰富 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开阔的意境, 能形成作品不同的色彩、格调。
•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窗台蝴蝶,像 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七里香》 把具体实物与美好的感觉相联系,使整首词流 动着空灵而生动的韵致将抽象虚幻的事物比作实 物,或者将具体事物虚化,有助于欣赏者对歌词的 理解和接受,也避免了作品呆板平淡的弊病。 • 《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 画”之“本体”、“喻词”、“喻体”分别是 “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陆 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 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 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如此大家所泡 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 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⑥通感
“我轻轻尝一口你说的爱我”《甜甜的》 将听觉上的愉悦换成味觉上的享受,使受 众更容易感受,而歌词本身也增添了文采。 “小学篱芭旁的蒲公英,是记忆里有味道的 风景” 《蒲公英的约定》 将视觉和味觉互通 “在硝烟中想起冰棒汽水的味道”《最后的 战役》 将视觉和嗅觉互通。
蜀绣 •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 羽毛扇遥指千 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 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 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 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 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 君可 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 尽 /鸳鸯枕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 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 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 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浓情蜜意此话当真 / 翠竹泣 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别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所谓“关山路远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从邂逅到相知,从相知到离别,其中蕴藏着几多 苦乐?古人常在阳春三月时远赴他乡,或上任新 官,或赴京赶考,或贬谪异地。在北方,则豪饮 三杯,击柱而歌;在江南,则折柳相送,依依惜 别,所谓“昔我往也,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菲菲”。李白有云:“天下伤心处,牢牢送客 停”。亦此之谓也。 别离苦,苦别离,此亦佛家“八苦”之一 。世人莫不有别,无不因之而饮恨终生!
《烟花三月》
吴涤清演唱 陈小奇作词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 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 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里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 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愁?扬州城有没有我 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 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 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庐州月
• • • • • • • • • •
许嵩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 宿昔不梳 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灯下闲读 红袖添香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三月 一路烟霞 莺飞草长 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 一缕青丝一生珍藏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 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月也摇晃 人也彷徨 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庐州月光 洒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 太多的伤 难诉衷肠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庐州月光 梨花雨凉 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 家乡月光 深深烙在我心上 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㈡流行歌曲歌词对古诗词的借鉴
1、《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 与 《在水一方》
蒹葭 王国维《人间词话》道: “《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 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言 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 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 矫揉妆束之态。”
诗经·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对偶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为了谁》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雾里看花》
“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 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星晴》 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 性相同,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语句。使用对 偶,能使文章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
⑤引用
《双截棍》中提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 敌”,“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双刀》歌词“以牙还牙的手段”中的“以牙还 牙”出自《圣经•旧约》。 “只恋你化身的蝶” 《发如雪》,就用了民间传 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的典故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就化 用了《红楼梦》中宝玉对林妹妹说的“任弱水三 千, 我只取一瓢饮”这一故事情节。 引用法能通过读者对经典作品的尊重,来增强 自己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自己的文章更加 铿锵有力。
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 意义鲜明。 ①爱越深,总是难舍难分;情越真,容 易看见伤痕。(《千纸鹤》) ②风,没有方向的吹来;雨,把眼泪洒 向大海。(《花香》) ③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 们心中的梦。(《真心英雄》)
散句结构不同,所用的句式也多种多样,因 此它所表达的内容不象整句那么集中,但散 而不乱,也比较灵活,容易避免单调呆板, 能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 ①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 逢和笑语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 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同 一首歌》) ②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 谁还能够体会。(《懂你》)
以上歌词音节匀称,节拍有致,在歌曲中造成前呼后 应的音韵和谐状态。
叠音词大量使用
在流行歌曲语音修辞中另一个常用的手 段是叠音,是指音节重叠的词语。叠音词是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构成的叠音形式,以 音节的重叠萦回造成反复的音响效果,从而 加强了描绘效果。
较多运用语气词、叹词表达情感 歌曲本就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宣泄。 而流行歌曲因为更贴近生活,常常以口 语形式出现很多的语气词、叹词,让歌 词充满生活气息。并且因为歌曲旋律的 需要,语气词和叹词往往能够很好的用 作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增强 歌词的音乐美感。
㈠ 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㈡流行歌曲歌词对古诗词的借鉴
(一)流行歌曲词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1、歌词在语音方面的特点。 歌词作为一种韵文体,其区别于散文体 的特点是:追求语音的音乐美,汉语的古 今韵文都十分讲究在每句或隔句使用韵母 相同或相近的字进行押韵。
① 押韵成为普遍现象
压韵
古人写诗作赋讲究压韵,现在有些歌词语 言很美,不失活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有意识地在句尾运用同韵的字。 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醉人的 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中华民 谣》) ②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 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
•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 • 成都又名“蓉城”,顾名思义,芙蓉花应是成都人的最爱了。每当芙蓉花开 时分,粉红的芙蓉大如玉碗,从远处... 就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树。待 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就“四十里如锦绣”,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 的别称 • 雨纷纷 暗合的是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羽毛扇,指诸葛亮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暗指的是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 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巧的是旁边的锦里里 面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 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天为谁春,也是纳兰的词 • 万物为谁春,应该是引自纳兰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 魂。相思想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 饮牛津,相对忘贫。 •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 鸳鸯枕《西厢记》,红娘抱着枕头送崔莺莺相就张生,鸳鸯枕,翡翠衾,羞 搭搭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鸳鸯枕都是情人使用,枕绣鸳 鸯,但求同心同意至死不分 • 杜鹃啼血——《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