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
合集下载
大气环流课件PPT课件

第二单元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全
球
性
大
气
环 流
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 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所以很早以来
信风就有“贸易风”之称。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补充知识
何为“贸易风”
在中纬度地区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的热 空气交汇,使得西风带很不稳定,出现波动,还经常有 锋面和气旋活动,形成西风带不稳定的天气,尤其是海 洋上多风暴天气。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中 东
副极地低压带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全
球
性
大
气
环 流
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 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所以很早以来
信风就有“贸易风”之称。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补充知识
何为“贸易风”
在中纬度地区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的热 空气交汇,使得西风带很不稳定,出现波动,还经常有 锋面和气旋活动,形成西风带不稳定的天气,尤其是海 洋上多风暴天气。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中 东
副极地低压带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5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 鲁教版课件

考点一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试题调研
4. 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济南昼开始短于夜
()
考点一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试题调研
解析
第3题,①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 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 为东北风;②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动力原因(堆积下 沉);⑥北半球的中纬西风风向是西南风。 第4题,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 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择项中,只有D项可能发生。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 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 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 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 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 低气压带。
答案 3.D 4.D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基础梳理
副极地低 气压带
亚洲 高压
北太平 洋低压
北大西 洋低压
风向
气压中心 M 是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其切 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基础梳理
副热带高 气压带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
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
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一年可
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
气候
分为旱雨两季
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
的控制
考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深化探究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教学ppt
1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 的知识点 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 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 及分布
教学ppt
2
2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 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教学ppt
3
3、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 ,基础差,理解能力欠缺, 重在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应 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
1月——北半教球学pp冬t 季、南半球夏季 16
小结归纳,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
射赤道
单圈环流
地表是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三
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
带
地表是均匀的 气压带风带移动
教学ppt
17
四、教案设计说明:
1形式:启发思维,双向反馈 2特点: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 繁 ,层层推进 3手段: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更直观、 更清晰10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6
37
低纬环流
2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教学ppt
11
设问1: 赤道低气 压带与副 极地低气 压带的形 成有何不 同?极地 高气压带 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 的形成又 有何差异
教学ppt
4
4、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 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
1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 的知识点 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 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 及分布
教学ppt
2
2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 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教学ppt
3
3、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 ,基础差,理解能力欠缺, 重在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应 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
1月——北半教球学pp冬t 季、南半球夏季 16
小结归纳,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
射赤道
单圈环流
地表是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三
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
带
地表是均匀的 气压带风带移动
教学ppt
17
四、教案设计说明:
1形式:启发思维,双向反馈 2特点: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 繁 ,层层推进 3手段: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更直观、 更清晰10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6
37
低纬环流
2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教学ppt
11
设问1: 赤道低气 压带与副 极地低气 压带的形 成有何不 同?极地 高气压带 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 的形成又 有何差异
教学ppt
4
4、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 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
2.3-3全球性大气环流13解读

例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例2.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原因: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幅度:5°-10°
66°34´N 30°N以北 30°N以南 30°N 23°26´N 全部移到 赤道以北 全部移到 0° 赤道以南 23°26´S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赤道低压带 (1个)
风带
东北信风带 (2个)
分布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风向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影响气候
热干 温湿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西
风
高气压带近地 面气温总是比 低气压带低?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高 压 带
风带:6 2个信风 2个西风 2个东风
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2.2.3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课件)-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2.3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多因素导致热量分布差异是大气运动的基础。从空间尺度来看, 热力环流是小尺度的热力差异,而大气环流属于大尺度的热力环 流,成因是受热不均。季风环流则属于大尺度大气环流下的变异 ,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环流运动包括大气的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而大气中所携带的热量和水在运动下的迁移与转换也 是造就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是大气运动全球化的 视角,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不同。
(2)通过等压(剖)面判读下垫面性质及天气特征
①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980hpa
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b.判断裸地与绿地 c.判断城区与郊区
技巧:气压高低反推气温高低 再结合受热情况分析。
夏季海洋 冬季陆地
绿地 郊区
夏季陆地 冬季海洋
裸地 城市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2)通过等压线判读下垫面性质及天气特征
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C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A )
东南风 B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 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12-13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4.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多因素导致热量分布差异是大气运动的基础。从空间尺度来看, 热力环流是小尺度的热力差异,而大气环流属于大尺度的热力环 流,成因是受热不均。季风环流则属于大尺度大气环流下的变异 ,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环流运动包括大气的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而大气中所携带的热量和水在运动下的迁移与转换也 是造就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是大气运动全球化的 视角,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不同。
(2)通过等压(剖)面判读下垫面性质及天气特征
①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980hpa
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b.判断裸地与绿地 c.判断城区与郊区
技巧:气压高低反推气温高低 再结合受热情况分析。
夏季海洋 冬季陆地
绿地 郊区
夏季陆地 冬季海洋
裸地 城市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2)通过等压线判读下垫面性质及天气特征
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C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A )
东南风 B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 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12-13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4.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全球性大气环流

夏威 夷高 压
北 大 西 洋
阿留 申低 压
亚 速 尔 高 压 冰 岛 低 压
五、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夏季吹东南风,冬 请思考总结: 季吹西北风。 1、东亚季风的成因 2、南亚冬季风吹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东北风,是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分别吹什么风? 夏季的西南风是来 2、南亚季风的成因 源于印度洋上北移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的东南信风;是气 分别吹什么风?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形成的
C
A
B
图10
19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⑶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 (气候特 征,冬季 (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 ⑷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 季风的成因是 。 ⑸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 候。试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高温多雨 低温少雨 亚热带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 湿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
低纬 下
大陆急剧增温 夏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力
18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 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 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⑵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 。B处刮 夏 低 副热带高 季风。(风向) 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
第二篇
自然地理
大气环境---全球大气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单圈环流
条件:
1、地表性质均一 2、地球不自转不 公转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30°N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6、温带海洋性气候 ——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三圈环流示意图
7、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冬季西风带控制,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全球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及气候ppt课件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0
亚洲季风
赤道
赤道
思考: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 行风 向有何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
11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带西伯利亚高压
大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西
亚 欧 大陆 平
夏
洋
洋
副亚速热尔 带 高 气 亚压洲(带印度)低压
D.丁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量大
2.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8
3.在图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桃花盛开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正值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29
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 风向的是( )
3、分布在南北纬400 -600大陆 西岸的气候类型属于(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式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 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变少 B 海平面下降 C 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 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24
7、世界上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A.亚洲东部 B.亚洲南部
10 热带雨林气候
0
10 0 18
第一步:“以温定半球”
最热月是7月或8月——北半球 最冷月是1月或2月——北半球 最热月是1月或2月——南半球 最冷月是7月或8月——南半球
19
第二步:“以温定带”
(1)以最冷月平均气温15 ℃和0 ℃两个数 值极限,把12种气候类型(除高原气候和 山地气候)缩小到三个范围内: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风环流 C.西风漂流 D.热力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各种气压中心成因及特征
冬、夏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
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
候的异常。
气压中心 分布
成因
特征
存在季节
亚洲低压 亚洲大陆 热力原因 热低压 夏季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三圈环流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向将变为_________。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夏威夷高压 北太平洋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亚速尔高压 北大西洋
全年存在 夏季势力 强
亚洲高压 亚洲大陆 热力原因 冷高压 冬季
阿留申低压 北太平洋 动力原因 冷低压
冰岛低压 北大西洋
全年存在 冬季势力 强
小结: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太阳直射点 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C.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
D.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1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造成的影响有 A.使大气环流比理想模式复杂得多
(
AC
)
B.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从北半球消失
C.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D.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夏季时被太平洋上的热低压切断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B_______,
C_______,D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
名称。 (4)极锋是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 (5)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节)。 (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
三、季风环流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 读上两幅图:找出东临
世界最大的大洋,西靠
主要原因
世界最大的大陆的是什
么地方? 东亚
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 也是最典型的。
冬、夏季节的风向有什么变化呢?
读图2.18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冬季风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 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 力强劲。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2个)
副极地低压 带(2个)
副热带高压 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分布
南北纬90 度附近
南北纬60 度附近
南北纬30 度附近
0度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风带
分布
东北信风带 (2个)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A)极地东风只分布在北半球 (B)信风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 (C)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东南季风 (D)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北
2.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南移动,是在下列哪个节气(B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边缘地带的盛行风为(A )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气流状况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 冰岛低压 低压
7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由于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不同,海陆之间的盛行 风向不同,这就是季风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特征
冷高压
气流
下沉
冷低压
上升
热高压
下沉
热低压
上升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燥
(3)考虑A、B、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2)图中B处盛行 东南 季风
,C处盛行 西南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南亚季
风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
。
10.关于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有 (BCD )
A.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出现亚洲低压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而形成的季风是( B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夏季风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 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 的原因。
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亚
南亚
赤道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一月
七月
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
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盛行来自高
和气压带、风带的 纬大陆的东
洲 季节移动。
北季风
温暖 干燥
赤 道 低 压 带 北 移 , 温暖 南 半 球 的 东 南 信 湿润 风受吸收越过赤
南
道,向右偏转而 成西南季风。
部
巩固练习
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地球 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
一、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1.关于地球上风带的叙述(B )
冬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 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 为突出。
亚速尔 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 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 压)尤为强烈,控制范围最广。
12.关于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是夏季才有的风
(CD
)
B.季风是冬季才有的风
C.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
D.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
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BC )
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 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 14.亚洲季风环流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季风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分布
三、季风环流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成因 性质
成因
性
质
亚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受亚洲高压
异
控制,盛行
洲 (地处世界最大大 偏北季风。
寒冷 干燥
受夏威夷高压控 制,盛行来自海 洋的东南季风。
温暖
湿润
东 陆和世界最大海洋 之间,海陆热力性
部 质差异最显著)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西北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