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概况
白银介绍-白银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 址的位置就坐落在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 城,它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也是为了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 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
3、旅游景点
条山农场旅游区
条山农场旅游区,条山农场旅游区的位置就坐 落在白银市的景泰县,旅游区乃是以充分开发 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利 用农业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和农场的人文资源, 融入农业生产、农户生活、传统民俗庆典等环 节,将农场体验、生态消费与观光旅游相结合 的综合性旅游休闲项目。
4
美食文化
长面是白银
长面是白银一带居民最喜食的面食之一,它以 喷香可口、味道鲜美著称,流传于白银区黄河 两岸。水川长面用料讲究,工艺独特,做工精 细,制品形状长如丝,细而均匀,煮熟后不易 断裂,加之配入独特的调料,品而食味鲜美, 食而百吃不厌,故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
酸烂肉
酸烂肉是以大肉为原料,先选择上好、新鲜的 大肉,将其放在沸水锅里煮烂后捞出并切成细 块,然后,在另外一口锅倒到入一定量的陈醋, 再将已经切成细块的大肉倒入,而后加入各种 佐料,拌匀。也可加粉条、酸菜等。烹煮上两、 三分钟后,即可食用。其肉肥而不腻,味道酸 辣可口。 是甘肃中部地区的家常菜之一。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的 位置就坐落在白银市景泰县的东南部,在中泉 乡的龙湾村附近。这里的群山环抱,环境幽静, 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泰黄河石林景区是由 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的,集东西南 北的自然景色,乃是全国在北方更是实属不多 见一大景观。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通过爆炒、红烧、黄焖、干炸、烧 烤、清炖、清蒸等工艺进行加工,味道美妙, 营养丰富。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 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具有温中补气、健 胃益肾之功效,已走出靖远,成为华夏饮食文 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历史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历史介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概况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
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
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平川区长征东路106号,邮编:730913。
代码:620403。
区号:0943。
行政区划平川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红会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
历史沿革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66号)恢复白银市(地级)。
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3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
2000年,平川区辖3个街道、1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64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宝积路街道 47311 电力路街道 10416 红会路街道 22607 王家山镇 16187 水泉乡 11277 陡城乡 20429 宝积乡 12361 共和乡18478 黄峤乡 12165 种田乡 8054 复兴乡 7143 资源环境平川区行政区划图【气候环境】本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心地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东北有六盘山、东南有秦岭作屏平川区障,因而降雨量少,气候较干燥,纯属干旱少雨的大陆性季节气候。
年平均温度为8.2C,最高年均温度9.8C,冬夏温差较大。
平均年降水量25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最长达170天。
其总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降雨量少,干旱多风。
【自然资源】平川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裕。
境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炭、陶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粘土、石英石、矿泉水等。
境内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
陶土储量达20亿吨,是西北最大的陶瓷重镇。
屈吴山矿泉水是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现已开采利用。
宝积乡红沙浪地热水资源丰富。
耕地面积26.32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
甘肃省白银市市情概况

甘肃省白银市市情概况2006-11-27 09:16甘肃省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距离省会兰州60多公里,地处以银川、西宁、西安和呼和浩特等为代表的黄河上游城市群中心位置,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黄河、万里长城、古丝绸之路在此汇聚,印证和记载着这里的古老和丰饶。
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白银厂”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
全市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万人,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城市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
白银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
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白银炼铜法”曾长期代表我国铜冶炼技术的最高水平。
目前,已形成铜铝铅锌、贵金属、稀土金属多品种、多层次发展格局,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生产能力40多万吨,累计生产有色金属500万吨,享有“铜城”盛誉。
白银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明清时代,沿岸人民开渠引水,开创了灌溉农业的先河,发展自流灌区20多万亩。
依托黄河水资源,近几十年来先后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水地面积达到132万亩,高扬程提灌工程蜚声海内外。
沿黄地带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中华自然奇观—黄河石林,被纳入“国家地质公园”。
农业、水电、航运、旅游开发全面展开,黄河经济带建设初具规模。
白银是正在崛起的西部高科技新城。
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落户白银,建设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引进建设项目40多项,投资20多亿元,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产业园成为西部一颗闪耀的明珠。
同时,白银被纳入“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白银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宁,中国革命由此实现重大转折。
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列,“红色圣地”美誉名扬四方,成为全国重点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肃---白银 景泰黄河石林会宁红军会师楼铁木山自然保护区剪金山法泉寺石窟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靖远寺儿沟石窟

甘肃---白银景泰黄河石林、会宁红军会师楼、铁木山自然保护区、剪金山、法泉寺石窟、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靖远寺儿沟石窟白银概况白银水川旅游景点主要由大峡电站、岗岗沟、雷祖风云、大川古渡、武当神钟、红湾棚景、太阳新岛、十里滨河、湖光山色、万亩棚景、乌金激流等组成,交通便利,可驱车,也可乘船。
大峡电站景区山势险峻,青石林立,中间形成一道间谷,有诗云:“断崖万仞如削铁,飞鸟不度山石裂”。
电站大坝雄伟壮观,气势不凡,每逢春夏之季,登上坝顶,向西眺望,但见青山翠岭绵延起伏,莽莽苍苍,山花烂漫,野草葱笼,景色十分优美。
乘船自大坝逆流而上入峡,依次有峡谷枣林、天王掉甲、大禹治水、神龟探潮、天桥横空、睡佛、古峡仙洞、情侣吻别、友好使者、猛虎饮川、镜中佳人、古峡护神、千里单骑、飞来石、锦鸡独立、鲲鹏钓月、鳄鱼扑食、子母象、鬼斧神工、唐俑壁立、孔明祭天、天眼洞开等20多个奇景奇观。
天高云淡,清风徐来,泛舟湖上,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令人留恋忘返。
游艇前行,还有众笏朝天、女蜗浣发、神笔峰、二龙戏水、二仙对弈、神龟下山、子母观音、麦积峰、小华山、仙女望月、一线天、无字丰碑、猛鳄凌空等景观,遍布峡水峰壑之间,令人目不暇接,惊叹大自然之造化。
自大峡顺流而下,便到大川古渡。
在此,游客可一览古老的黄河水车风韵。
北上,可到达条城八景之一的武当神钟。
该景点始建于元末明初,建有东、中、西三组庙宇群落,现已成为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游人如织,香客不断。
站在北武当祖师大殿前南眺,条城八景尽收眼底。
之后,驱车或乘船东行,至太阳新岛。
该岛由黄河冲积形成,四面环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游人小憩岛内,吸纳清新气息,品尝条城小吃,眺望黄河吊桥,倾听黄河涛声,倍感心旷神怡。
岛内设施独具田园特色,设有蒙古包、卡拉OK歌舞厅、棋艺茶园等旅游项目,游人可尽情欢娱,体味大自然之秀美。
从太阳新岛漫步北上,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翠绿湖,有天然芦苇荡70多亩,鱼池800多亩。
白银市简介

白银市基本情况白银市位于丝绸古道、黄河上游。
全市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5万人。
1956年设县级市,1958年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撤销,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建市,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
白银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白银境内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奠定了白银工业的基础。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化工基地。
白银是黄河上游大型电力提灌农业区。
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流经甘肃段的52%,为白银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先后建成了景电、靖会、兴电等15处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加上自流和井泉灌溉,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0万亩,集中解决了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通过兴修“三田”、实施集雨节灌工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旱作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5%。
黄河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
白银是红军长征三军会师的地方。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瞻仰了会师旧址,赞誉会宁是革命圣地。
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并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50个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会宁县是全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一。
白银是甘肃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白银地处兰白核心经济区,不仅是河西走廊东端门户,也是兰州、河西通向华北的重要通道,西气东输管道过境。
交通比较便利,包兰、甘武两条干线铁路和靖远矿区铁路支线通过白银,京藏、青兰高速公路穿越四个县区,中心城区距离兰州中川机场90多公里。
白银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规划管理情况汇报

在世行甘肃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识别团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王玉杏白银市旅游局局长尊敬的玛拉.沃里克女士,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白银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及旅游规划管理情况向各位专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白银素有“中国铜城”之称,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旅游资源有景泰黄河石林、白银黄河大峡、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昌岭山自然保护区、黄河白银段风光、铁木山、梧桐山。
人文旅游资源有会宁会师楼、会师塔、法泉寺、北武当山、四龙度假村、寺儿湾石窟、乌兰山、古长城、黄河水车、五佛寺石窟、金鱼公园、王将军墓、白银公司露天矿、大敦煌影视城、白银西区人民广场。
目前具备接待能力的景区有寿鹿山森林公园、大敦煌影视城、四龙度假村、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和会宁红色旅游区。
重点开发建设的景点主要是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和会宁红色旅游区。
全市现有三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1家,旅行社营业部5家,旅游汽车公司2个,旅游从业人员2750人。
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到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旅游宣传促销方面。
通过制作宣传品,举办各种促销联谊会、洽谈会、博览会和在新闻媒体上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外界逐渐了解了白银,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基本打开,前来白银旅游观光的人数逐渐增加。
200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达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可达2364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03年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万元。
2004年,完成黄河石林景区河道疏通等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80万元的黄河石林景区国债项目完成工程总量80%。
其他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目前,黄河石林景区已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会宁县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旅游规划方面。
白银市市情简介

白银市市情简介白银市市情简介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1956年11月设市,1958年4月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10月撤销,1985年8月恢复建市。
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万人。
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
白银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
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
1956年震惊世界的白银矿山大爆破,拉开了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序幕,白银市由此在一片戈壁荒滩上迅速崛起。
白银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白银既有丰富的铜、铅、锌、金、银等金属矿藏,又有大量的煤炭、石膏、芒硝、石灰石等非金属资源。
境内已发现矿产45种,有23种矿产储量位居甘肃省前列,其中煤炭量16亿吨,凹凸棒储量居世界第一。
白银既有丰富传统能源,又是国家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区域,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450万千瓦,是正在崛起的西部复合能源基地。
白银基础雄厚,跨越发展。
“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在白银布局。
先后建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中国“铜城”之美誉。
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68万吨,黄金10吨、白银217吨、稀土3万吨,原煤生产能力1300万吨。
以TDI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建材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白银先后被确定为甘肃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白银产业集群,前景广阔。
以白银国家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会宁六个工业园在内,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是国家设立的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域。
白银是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着力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链”和“四个百亿元产业”的产业链(“3+4产业链”),先后引进项目534个,中信、中铝、中材、统一、正大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已成为西部最具潜力的新兴经济区域。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自然地理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白银区位于北纬36°14′38″至36°47′29″、东经103°53′24″至104°24′55″之间, 黄河上游中段,甘肃省中部,白银市西部,是白银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以“铜城”闻名遐迩。
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镇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对;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交界。
距省会兰州市(经兰白高速公路)69 千米。
地貌白银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貌总体为四面环山的构造盆地,南有黄河谷地。
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500~2200米之间,最高点是武川乡境内青石岘标杆山,海拔2273米;最低点是东南四龙镇境内黄河河滩,海拔1420米,高差853米。
地貌类型区境地貌主要以低中山地、山间盆地、黄土梁峁、河谷盆地为主。
在黄土梁峁山谷区常见风蚀蘑菇状山岩,呈丹霞地貌景观,局部有石灰岩溶洞。
低、中山分布在西部及北部界域,主要山峰海拔在2273米以下,相对高度在200~500米之间;地貌特征大部分为裸露岩层,山势陡峭,呈“V”字型冲沟及峡谷。
山间盆地分布以城区为中心,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海拔1700米左右,总体地形比较平坦,稍有起伏,四周环山,北高南低。
黄土梁峁主要分布在黄河北岸水川盆地、四龙盆地的北部边缘和郝家川盆地的南部边缘之间,川口、武川一带亦有成片分布。
域内黄土梁、峁为高原上剥蚀低山丘陵区,海拔1500~1800米,最高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200米左右,面积约670平方千米,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0%左右。
河谷盆地地貌主要有大峡、乌金峡峡谷及水川、四龙两个盆地。
河谷盆地发育有Ⅰ~Ⅴ级阶地,总宽度一般在3~6千米。
水川盆地东西长约16千米,四龙盆地在域内东西长约5千米。
自然景观山峰分水岭域内海拔1500~1800米的山峰约有41座,其中,武川乡域内8座,强湾乡域内10座,王岘镇域内16座,四龙镇域内2座,水川镇域内5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无名高地近550座,其中武川乡约有350座,王岘镇约有120座,强湾乡50多座,水川镇近20座,四龙镇4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固原二市接壤,东南依平凉市,南邻定西市,西与兰州、武威二市交界,北靠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总面积20099平方千米。
白银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
据志书记在,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
明洪武年间,官方曾在现市政府驻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
1956年设市时定名为白银市。
因白银是全国著名的铜工业基地,又被誉为“铜城”。
现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有20个镇、47个乡、1个民族乡、10个街道办事处。
市政府驻地白银区。
总人口174.55万人,有汉、回、满、壮、蒙古等民族。
白银位于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275—3321米。
北部为沙漠平川和山间盆地,地势平坦,最北部呈流动沙丘。
中部为祁连山余脉山地,山峦起伏,丘陵连绵,部分川、塬、墚、峁交错,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白银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冬春干冷风沙大,夏秋少于日照强。
年均气温6.6℃。
年均降水量110—352毫米,但四季降水分布不均,变率较大。
年均蒸发量1595—2147毫米。
日照时数2635—2805小时。
全年无霜期160—220天。
自然灾害频繁,尤以干旱对全市农业威胁最大。
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
黄河横贯境内两县两区达258千米,其支流祖厉河,纵贯会宁县,经靖远县汇入黄河,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不能灌溉和饮用,故称苦水河。
在国家扶持下初步形成了以高扬程店里引黄灌溉为主,机灌、库灌、自流灌为辅的农业水利网络。
主要有景泰川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靖远县兴堡子川电力提灌工程以及靖远县刘川、白银区工农渠等高扬程电力引黄提灌工程等。
白银是省内以提灌为主导的黄河灌溉农业区,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现有耕地29.8万公顷、草场133.3万公顷、森林8.6万公顷。
初步形成了以蔬菜、养羊、小杂粮、啤酒大麦、食用菌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格局。
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小杂粮、蔬菜、食用菌、啤酒大麦、瓜果、胡麻、黑瓜子、牧草等为主。
畜禽业以马、牛、羊、猪、鸡等饲养为主,靖远羊羔肉是国内知名品牌。
用材料主要有松、柏、杨、柳等,经济林以苹果、梨等为主。
野生中药材有甘草、黄芪等40多种,人工栽培中药材有党参、当归等近40种,动物性的中药材有龙骨、鸡内金等80多种。
野生动物有鹿、野猪、狼、山鸡等。
水产有黄河鲤鱼等10多种。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已探明的有铜、铅、锌、钴、金、银、锰、煤炭、坡缕石(凹凸棒)、石灰石、沸石、石膏、陶土等30余种。
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石灰石储量1.4亿吨,石膏储量2亿吨,陶土储量20亿吨,凹凸棒储量十分丰富。
白银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以有色金属为主的产业们类比较齐全,拥有白银公司、稀土公司、银光公司、聚银公司、氟化盐公司、靖远煤业集团、靖远电厂、赛诺生物科技、卡森皮革等一大批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化工、煤炭、电力、机械、医药、轻纺、建材、陶瓷、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及其配套企业。
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了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加工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工业产品有铜及各种铜材、铅及铅材、锌、铝、金、银、原煤、电线、电缆、汽车、自毁式注射器、硫金砂、硫酸、氯碱、氯化稀土、化学试剂、军用化工系列、皮革制品、脱水蔬菜、肉制品、奶制品等。
市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市区距兰州中川机场仅47千米,包兰铁路,白(银)宝(积)铁路穿过两县两区,与白(银)兰(州)、刘(寨柯)白(银)高速公路,国道109、309、312线、省道201、207、308线等构成了便利快捷的综合型立体交通网络。
全是开通数字移动电话通讯系统和特快专递国际邮路。
全市有中等专业学校3所,职业中学11所,普通中学188所,小学1426所。
文化站7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4个,电视塔1座,有线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62座。
有卫生医疗机构808个,卫生技术人员5599人,医疗卫生床位数4968张。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形成于四百多万年前,被地质学家成为“中华自然奇观”的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白银火焰山国家级矿山公园和黄河石林观光游览区、会宁红军长征会师遗址以及寿鹿山、哈思山长岭山三个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主要土特产有饮誉四方、为古代“进贡”佳品的鸽子鱼、哈思梨,还有享誉省内外的滩羊羊羔、滩羊羊皮、二毛裘皮和西瓜、甜瓜、大红枣、香水梨、灯笼大辣椒、小杂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