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数据库课程设计
校园数据库课程设计

校园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3.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运用E-R图对校园数据库进行简单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共同完成校园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据管理和保护习惯;3.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对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组合作等方法,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库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理解数据库与数据表的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2. 数据库基本操作:学习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库操作3. 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E-R图进行校园数据库设计。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4. 校园数据库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校园数据库案例,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应用案例5.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学习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了解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教学安排与进度:第1周:数据库基本概念学习第2周:数据库基本操作学习第3周:数据库设计方法学习第4周:校园数据库案例分析与实践第5周: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学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一数据库课程设计

大一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查询、更新和删除;3.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约束,以及事务处理的基本概念;4. 理解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 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存储、查询和简单数据分析;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能够撰写数据库设计文档,清晰表述数据库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2. 激发学生探索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4.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2. 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3. 关系数据库:关系代数、SQL语言、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4.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与维护;5. 数据库安全性与一致性:事务处理、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安全性控制;6. 实践环节: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进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7. 数据库设计文档编写:设计思路、实现过程、测试与优化。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模型;第2周:关系数据库、关系代数;第3周:SQL语言;第4周:数据库设计;第5周:数据库安全性与一致性;第6周:实践环节;第7周:数据库设计文档编写与展示。
教材章节关联:第1章 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数据模型;第2章 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第3章 数据库设计;第4章 数据库安全性与一致性;第5章 数据库实践环节。
大学数据库课程设计

大学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3. 掌握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4. 熟悉至少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的操作和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模型,并进行有效存储。
2. 运用SQL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检索、统计、分析等。
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库开发的效率。
4. 掌握数据库的维护和优化方法,提高数据库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本课程针对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1章 数据库概述2. 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库: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SQL语言基础。
教材章节:第2章 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库3. 关系数据库设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教材章节:第3章 关系数据库设计4. SQL语言: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控制。
教材章节:第4章 SQL语言5.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教材章节:第5章 数据库设计6.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以及至少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数据库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与毕业要求》一、概述数据库课程设计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毕业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大纲概述1. 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课程学时:36学时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独立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5. 主要内容: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原理、实体关系建模、关系规范化、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应用开发等。
6.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教学手段。
三、毕业要求分析根据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2. 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相关领域内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教学大纲与毕业要求的结合基于以上分析,本教学大纲将通过设置理论讲解、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借助团队合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全面具备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与毕业要求的结合中,我认为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最终达到毕业要求所要求的能力水平。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课程表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课程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2. 学生能掌握课程表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熟悉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运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课程表数据库系统。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如MySQL、Access等)进行数据库的操作。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数据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的认识。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编程基础,对数据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据库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2. 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实体、属性、关系的表示方法。
3. 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SQL语言基础,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4.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5. 课程表数据库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课程表数据库的表结构,确定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体和关系的映射。
6. 数据库操作:运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如MySQL、Access等),进行课程表数据库的创建、数据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大工数据库课程设计详解文档

大工数据库课程设计详解文档一、课程设计要求本次数据库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1. 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表的设计和各个表之间的关系。
2. 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3.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些复杂的查询语句,如联合查询、嵌套查询等。
4. 进行性能优化,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效率。
5. 编写详细的文档,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实现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二、课程设计步骤1. 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表的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分析需求:了解数据库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确定表的结构和属性。
4. 物理设计:确定表的存储方式、索引以及其他性能优化措施。
2. 数据库实现在数据库实现阶段,需要将设计好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出来,并进行功能测试。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创建数据库:根据设计好的数据库结构,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创建数据库。
2. 创建表:根据设计好的表结构,在数据库中创建相应的表。
3. 插入数据:向表中插入测试数据,用于后续的功能测试。
4. 实现功能:根据需求,实现数据库的各种功能,如增删改查等。
5. 进行测试:对数据库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符合需求。
3. 复杂查询设计在数据库设计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查询需求,如联合查询、嵌套查询等。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查询需求:了解需要进行的复杂查询的具体要求。
2. 设计查询语句:根据需求,设计相应的查询语句,包括联合查询、嵌套查询等。
3. 实现查询功能:在数据库中实现设计好的查询语句,并进行测试验证。
4. 性能优化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性能优化:1. 索引优化:根据查询需求,创建适当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

数据库课程设计一、学生个人信息系统功能(一)学生信息管理1.学生信息添加2.学生信息修改3.学生信息删除4.学生信息查询(二)学生课程管理1.学生课程添加2.学生课程修改3.学生课程删除4.学生课程查询(三)学生成绩管理1.学生成绩添加2.学生成绩修改3.学生成绩删除4.学生成绩查询(四)基础数据管理(五)系统管理1.用户管理2.密码管理(六)数据库管理图1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二、用户权限(1) 管理员:能够实现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2) 教师:在一定权限内对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录入、可修改密码(3) 学生:可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
三、设计要求1.学会安装数据库系统2.创建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数据库与数据表(1)概念设计分析现有的学生个人信息项目数据,画出E-R图。
(2)逻辑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优化关系模型利用规范化理论,一般要求达到3NF即可。
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
(3)物理设计创建索引(4)操作数据输入数据到数据库(数据表)3.查询学生个人信息用SELECT语句查询4.实现学生个人信息项目的数据完整性5.快速检索学生个人信息项目数据建立索引6.使用存储过程维护学生个人信息项目数据7.学生个人信息项目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用户、角色等。
8.学生个人信息项目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备份与恢复9.开发学生个人信息项目的应用程序(1)数据访问方法连接数据库。
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方式连接数据库。
(2) 设计学生个人信息项目界面。
大二数据库课程设计

大二数据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独立设计和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操作;具备SQL编程能力,能够实现数据查询、更新、删除和插入等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原则,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级结构及二级映像、数据模型等。
2.关系型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关系运算、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原则等。
3.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
4.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备份与恢复等。
5.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编程技术、案例分析等。
6.数据库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NoSQL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数据库设计和操作技能。
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国内外数据库领域的经典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课程设计
张光辉编写
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2013年11月
数据库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重视实践环节,对于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有关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阶段性知识,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但它们都很重要,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及步骤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需要集理论、系统和应用三方面为一体,以理论为基础,以系统(DBMS)作支柱,以应用为目的,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真实的数据库系统,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可多人一起完成,但无论如何都应完成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开发与运行等全部过程。
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达到能够纵观全局,分析、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题目要求,基本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做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同学能够主动查阅与数据库相关资料,掌握一些课堂上老师未曾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完成,严禁抄袭,如果发现最后的设计基本
相同者(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实现与运行等内容基本相同),一经验收教师认定其抄袭行为,则成绩均为不及格。
2.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
计理论、设计方法等。
熟悉数据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软件的使用。
3.按时上机调试,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格式见附录2
三、课程设计题目安排:
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以课程设计报告为准采用百分制。
五、进度安排计划:
此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分以下个阶段完成:
1.需求分析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了解与分析
用户需求,实现系统的功能分析。
这一阶段第1周完成。
2.数据库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
这一阶段第
1周完成。
3.数据库实现与运行阶段:根据数据库设计,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这一阶段
在第2周完成。
4.总结报告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这一阶段在第2周
完成。
5.考核阶段。
这一阶段在第2周完成。
附录1 课程设计题目
(1)
设计题目:图书借阅管理
背景资料:
1)图书室有各种图书一万多册。
2)每种图书都有书名、书号(ISBN)、一名或多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定价和内容简介。
3)借书证记录有借阅者的姓名、所在单位、职业等。
4)凭借书证借书,每次最多能借8本书。
借书期限最长为30天。
5)需对所有购进图书的分类查询和分类统计。
6)能够按书名、作者等分类查询现有图书的数量。
7)……
(2)
设计题目:工资管理系统
背景资料:
1)某单位现有1000名员工,其中有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
人员。
2)该单位下设4个科室,即经理室、财务科、技术科和销售科。
3)工资由基本工资、福利补贴和奖励工资构成,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
工资中扣除。
4)工的基本资料有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和职业(如经理、工程师、销
售员等)。
5)每月个人的最高工资不超过3000元。
工资按月发放,实际发放的工资金
额为工资减去扣除。
6)实现按照科室录入个人的基本资料、工资和扣除金额的数据。
7)计算个人的实际发放工资。
8)按科室、职业分类统计人数和工资金额。
9)能够删除辞职人员的数据。
(3)
设计题目:物资管理系统
背景资料:
1)一个存放商品的仓库,每天都有商品出库和入库。
2)种商品都有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等。
3)出入库时必须填写出入库单据,单据包括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
规格、数量、日期、时间、入库单位(或出库单位)名称、送货(或提
货)人姓名。
4)实现按商品名称、出入库日期的查询。
5)实现分别按日、月和年对出入库商品数量的统计。
其它
图书销售管理系统
报刊订阅管理系统
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电话计费管理系统
宾馆客房管理系统
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汽车销售管理系统
自定题目
附录2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格式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锻炼学生编写文档的能力,要求实验报告包括下面主要部分:
1、前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要求)
2、需求分析
参考如下:
建筑业企业信息管理包括如下功能:(结构图如下)
建筑业企业信息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1)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维护建筑施工企业信息。
(2)建筑设计企业管理:维护建筑设计、勘察企业信息。
(3)建筑监理企业管理:维护建筑监理企业信息。
(4)招投标代理企业管理:维护招投标代理企业信息。
(5)建筑实验企业管理:维护建筑实验企业信息。
(6)造价咨询企业管理:维护造价咨询企业信息。
(7)建筑业企业查询管理:查询建筑业企业信息。
(8)执证人员管理:维护建筑业企业执证人员信息。
3、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参考如下:
人事管理子系统:
(1)在人事管理局部应用中主要涉及的实体的属性:
公司(公司号,公司名,部门号,客户号,销售代表号)
员工(员工号,员工名,职工号)
经理(经理号,经理名,职工号)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小组号)
小组(小组号,小组名,职工号)
职工(职工号,经理号,员工号)
(2)实体间的联系:
公司与部门之间是1:n的联系;
部门与小组之间也是1:m(m≥0)的联系;
小组与职工之间也是m:n的联系;
职工与员工和经理之间则是:1:n的关系。
(3)人事管理子系统的E-R图:
4、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参考如下:
(1)逻辑结构设计图型描述:
逻辑结构设计图
数据库中各表的作用表5、数据库实现
(参考如下数据库试验的试验报告)
6、运行结果
(参考如下数据库试验的试验报告)
7、数据库设计经验教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