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微生物菌种的保存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保存方法微生物菌种如何保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生物菌种的保存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形成生理活*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二、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菌种分离筛选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材料1.药品:酵母粉、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葡萄糖、KNO3、MgSO4•7H2O、FeSO4•7H2O、1N HCl、1N NaOH2.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75%酒精棉。
3.材料:天平、药匙、电炉、pH 试纸、烧杯、量筒、5mL、10mL 注射器、玻璃棒、试管、培养基、吸管、移液器(1mL 0.2mL)、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一) 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1)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 值:用1N NaOH 或1N HCl 调pH,用pH 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
5)分装:注意不要污染试管塞或纱布。
6)包扎成捆:用记号笔注明何种培养基。
7)灭菌:在高压锅中, 115 °C 高温灭菌30min。
2.培养基的配制A.富集培养基(液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g/L):蛋白胨5.0,酵母粉1.0,海水1L,pH 8.0。
取50mL 分装250mL 三角瓶后,8 层纱布封口,外包1层牛皮纸,121℃,高温灭菌20min。
B. 2216E 斜面(固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加热溶化琼脂,每支试管内。
加入3mL,121℃高温灭菌20min,灭菌后摆斜面。
C. 无菌生理盐水和保种液:生理盐水: NaCl 0.85% 蒸馏水配制。
每支试管加入5mL,盖上试管帽、包扎、121°C 高温灭菌20min。
保种液:生理盐水,加25%甘油D. 碳源优化培养基:以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酵母粉0.1%,磷酸铁0.01%,人工海水,pH7.6)为基础,碳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甘油、柠檬酸钠、乳糖,每种碳源的添加量为1%。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菌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菌种保藏是重要的微生物基础工作。
菌种保藏就是利用一切条件使菌种不死、不衰、不变,以便于研究与应用。
(一)常规保藏方法1 目的1.1 了解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1.2 掌握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2 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
其原理却大同小异,不外乎为优良菌株创造一个适合长期休眠的环境,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
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依据不同的菌种或不同的需求,应该选用不同的保藏方法。
一般情况下,斜面保藏、半固体穿刺,石蜡油封存和砂土管保藏法较为常用,也比较容易制作。
3 材料3.1菌株待保藏的适龄菌株斜面3.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斜面,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
3.3 试剂10%HCl无水氯化钙、石蜡油、五氧化二磷。
3.4 器具用于菌种保藏的小试管(10*100毫米)数支、5毫升无菌吸管、l 毫升无菌吸管等、灭菌锅、真空泵、干燥器、冰箱无菌水、筛子(40目、120目)、标签、接种针、接种环、棉花、牛角匙等等。
4 流程斜面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石蜡油封存→砂土管保藏5 步骤5.1斜面保藏5.1.1流程标记试管→接种→培养→保藏5.1.2步骤5.1.2.1贴标签取无菌的肉汤蛋白胨斜面数支。
在斜面的正上方距离试管口2-3厘米处贴上标签。
在标签纸上写明接种的细菌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5.1.2.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的细菌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在斜面上作划线接种。
5.1.2.3培养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5.1.2.4保藏斜面长好后,直接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这种方法一船可保藏三个月至半年。
5.2半固体穿刺保藏5.2.1流程标记试管→穿刺接种→培养→保藏5.2.2 步骤5.2.2.1贴标签取无菌的半固体肉汤蛋白等直立柱数支,贴上标签,注明细菌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5.2.2.2穿刺接种用接种针以无菌方式从待保藏的细菌斜面上挑取菌种,朝直立柱中央直刺至试管底部,然后又沿原线拉出。
微生物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微生物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指导教师:学院: 专业及类别: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
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
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三点接种是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研究霉菌形态时就常用此法。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菌种保藏技术的改进
现有的菌种保藏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 如长期保藏过程中菌种活力的下降等, 如何改进这些技术以提高菌种的保藏 效果是另一个挑战。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和生长条件的需 求各异,如何优化这些条件以适应各 种微生物的生长是一个重要问题。
伦理和法规问题
在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过程中, 可能涉及到伦理和法规问题,如人类 微生物、病原体和转基因微生物的管 理等。
未来的发展方向
开发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多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以满足各 种微生物的培养需求。
提高菌种保藏效果
未来将致力于改进菌种保藏技术,提高菌种保藏效果,延长菌种寿命。
加强微生物多样性保护
未来将更加重视微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珍贵的微生物 资源。
加强伦理和法规建设
选择性分离法
利用培养基或试剂的选择性抑 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分 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温度、酸碱度分离法
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温度、酸碱 度等条件,使适应特定条件的
微生物得到分离。
微生物分离的步骤
1 2
采集样品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 空气等。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研磨等。
在医学和药学中的应用
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分离培养耐药性微生物,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抗生 素药物。
疫苗制备
通过分离培养病原微生物,制备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药物筛选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通过研究固氮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氮素供应,提 高产量。
在医学上的应用
01
02
03
抗生素
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 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疫苗
许多疫苗是通过微生物培 养制备的,用于预防疾病 。
诊断试剂
微生物可用于制备各种诊 断试剂,用于疾病的快速 诊断。
在工业上的应用
食品加工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起到 重要作用,如发酵、制作 酸奶、面包等。
划线分离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微生物在划线区域内独立生长,形成 单菌落。
液体培养基分离
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接种量,使 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独立生长。
03 微生物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
总结词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状、 大小、排列、运动性等特征,初 步判断其种类。
纯培养可以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酶活性、生长繁殖条件等特性,有助 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纯培养的方法
选择性分离
根据微生物的特殊性质,如对营养的需求、耐受力、生长温度等,在 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
稀释与涂布
将微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控 制稀释度和涂布量,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独立生长。
琼脂平板保存法
将微生物培养至琼脂平板上, 待菌落长成后,密封保存。
糖发酵管保存法
利用微生物对糖类的发酵作用 ,将微生物保存在含有糖类的
培养基中,常温下保存。
05 微生物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加速土壤中有机质 的分解,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PPT课件

實驗程式7
(微生物的分離—平板塗抹法)
實驗程式8
(微生物的分離—平板劃線法)
每組取無菌培養皿2付,在皿底貼上標籤,注明事項。取已熔化 的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倒入平皿,製成平板。
凝固後,用接種環取相應的 菌液一環(10-5或10-6)在平板上 劃線(教師作示範)。 1.連續劃線法:將挑取有樣品的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作連續 劃線(圖-5)。完畢後,倒置於28~300C溫室培養。 2.分區劃線法: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釋液1環,先在 培養基的一邊作第一次平行劃線3—4條,再轉動培養皿約600C 角,並將接種環上剩餘物燒掉,待冷卻後通過第一次劃線部分作 第二次劃線會,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劃線(見圖-5)。 劃線完畢,蓋上皿蓋,倒置於28~300C溫室培養。
液體接種法:包括從斜面菌種接入培養液,或從液體菌 種接入液體培養液,兩種情況都可以用接種環接種。但 在培養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液體接種宜採用移液管接種, 同時要求無菌操作。
穿刺接種法:用接種針經火焰滅菌後,沾取少量菌種, 垂直地穿入試管固體培養基中心至底部,然後沿著原接 種線將針拔出,要做到手穩、動作輕巧迅速,最後塞上 棉塞。再將接種針上殘留的菌體在火焰上燒掉。
2. 用無菌的脫脂牛奶將新鮮斜面菌種製成牛奶菌種懸液,無菌 操作裝入安瓿管中(裝量不超過其體積的1/3)。 3. 預凍:將分裝好的安瓿管在-25~-400C之間的乾冰酒精 中進行預凍,1h後即可抽氣進行真空乾燥。 4.真空乾燥:預凍後放入真空乾燥箱中,開啟真空泵進行乾燥。 5.封管前將安瓿管裝入多歧管上,開啟真空泵,當真空度達到 0.01mm汞柱後用火焰熔封。 6.做好的安瓿管放入冰箱中保藏。
實驗程式17
(微生物培養中的氧氣條件-厭氧培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程序14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液体接种和穿刺接种)
液体接种法:包括从斜面菌种接入培养液,或从液体菌 种接入液体培养液,两种情况都可以用接种环接种。但 在培养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液体接种宜采用移液管接种, 同时要求无菌操作。 穿刺接种法:用接种针经火焰灭菌后,沾取少量菌种, 垂直地穿入试管固体培养基中心至底部,然后沿着原接 种线将针拔出,要做到手稳、动作轻巧迅速,最后塞上 棉塞。再将接种针上残留的菌体在火焰上烧掉。
实验程序12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斜面接种法)
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使是菌 种试管,内侧是待接的空白斜面。(两支试管的斜面 同时向上),右手将棉塞旋松,以便在接种时容易拔 出。 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 有可能伸入试管的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将两支试管的上端并齐,靠近火焰,用右手小指和掌 心将两支试管的棉塞一并夹住拔出,棉塞仍夹在手中, 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焰。 将已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外侧的菌种试管内。先冷却, 而后再用环沾取一定量的菌苔,将沾有菌苔的接种环 抽出试管。
实验程序21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斜面冰箱保藏法:将菌种接在新鲜斜面培养基上,定温培养长 出丰满菌苔后,一般形成芽孢的细菌要形成芽孢,形成孢子的 微生物要长出孢子,贴上标签,放在试管架上,在棉塞部位用 尼龙紙或防水紙包好,放入40C冰箱中保藏。一般每隔3个月至 半年用新鲜培养基移植1次。方法简便,实验室均采用。 缺点:移接代数太多,易产生变异、退化。 石蜡封藏法:在已长好的斜面菌种上加入无菌液体石蜡油,高 出斜面1cm直立试管放入冰箱保藏,适用保存细菌和放线菌。 石蜡的处理:250mL三角瓶装100mL液体石蜡, 1.05kg/cm3高压灭菌30min,然后放在1050C左右的烘箱中 1h,使水分蒸发掉。
实验程序22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砂土管保藏法:(可用于保藏产孢子的放线菌、霉菌和产芽孢的 细菌)。 1.砂土管的制备:取河沙若干,用40目过筛,出去大颗粒,加 10%HCl后煮沸30min,除去有机质(也可用10%HCl浸泡2— 4h)。最后倒去酸水,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烘干备用。另取 0.3m以下非耕作层的瘦黄土若干,晒干磨细,过120目筛。 2.按 土:砂=1:4 的比例均匀混合,装入指形管中,以1cm 高为宜,塞上棉塞,160~1700C干热灭菌2h。 3.在新鲜菌种斜面上加入3mL左右的无菌水,用无菌接种环制 成菌悬液,用无菌吸管吸取0.2~0.3mL的菌悬液放入每个砂土 管中,用接种环拌匀,并贴上标签,注明菌名。 4.菌液加好后,立即进行抽真空干燥,要求在24h内抽干,尤其 是夏天要求较短时间内抽干。摇散砂土,放干燥器内冰箱保藏。
实验程序20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微生物菌种保藏的 目的要求达到以下三点: 1.保持原种形状,延缓或防止退化。 2.保持活力而不死。 3.保证纯培养,防止污染。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关键是使微生物代谢作用缓慢,处于休眠 状态。为此,要求降低其体内酶的活性。一般采用低温、干 燥和缺氧条件来实现。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 冰箱斜面保藏、石蜡封藏法、砂土管保 藏法、冷冻低温干燥法和液氮保藏法等。
实验程序25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表-1
思考题
什么叫无菌操作?分离放线菌和真菌为什么 需要分别加重铬酸钾和链霉素? 平板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 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有何异同? 试述菌种斜面冰箱保藏、石蜡封藏和砂土管 保藏等方法的原理。
实验程序2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制备土壤稀释液:(无菌操作过程见教师示范) 1. 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 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2. 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 -3、10-4、10-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 荡后静止0.5min,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 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 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 10-5 10-6土壤稀释液。 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应用一支吸管由浓到稀,稀释到底,稀 释方法见图-1。
实验程序
Biblioteka 微生物的分离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示范)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实验程序1
(微生物的分离)
用稀释平板法(又名混菌法)从土壤中分离真 菌。 用平板涂抹法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土壤稀释 液制备同上)。 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土壤稀释液 的制备同上)。
实验程序5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实验程序6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涂抹法)
每组取无菌培养皿2付(每个同学做一只)。在皿底贴上标签, 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以无菌操作法先在培养皿中加入0.5%重铬酸钾溶液2滴,取 已熔化的淀粉琼脂培养基2管,分别倒入培养皿,使培养基与 重铬酸钾充分混匀,铺平,制成平板。 凝固后,另取一支吸管吸取10-3或10-4的土壤稀释液 0.2mL放在平板上。 用无菌三角玻棒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倒置于28~ 300C条件下培养6~7d,观察放线菌菌落形态及计数菌落, 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方法同上)。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 移植纯化,至最后得到纯培养为止。
实验程序13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斜面接种法)
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的底部, 轻轻向上划线(直线或曲线)。 接好种的斜面试管口再次过火焰,棉塞底部过火焰后立即 塞入试管内。 将沾有菌苔的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灭菌。先在内焰中烧灼, 使其干燥后,再在外焰中烧红,以免菌苔骤热,使菌体爆 溅,造成污染。 放下环后,再将棉塞旋紧,在试管斜面上距试管口2~ 3cm处贴上标签。 28~370C恒温培养。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试验程序 思考题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的基本方法。 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 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三角瓶、装有9mL 无菌水的试管。 其它: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 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浴锅。 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 0.5%重铬酸钾液
实验程序3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图-1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实验程序4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涂平板:每组取培养皿2付,即每个同学做一只。 1.先在无菌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 班级。 2.另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10-4或10-5土壤稀释液1mL, 加在无菌培养皿的一边,在皿的另一边加入2滴5000U/mL的链 霉素液。此时两液严防相混。 3.取已熔化的在水浴锅中保温500C左右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2管, 分别倒入上述培养皿中(见图-2),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 链霉素液、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 倒置于28~300C恒温培养5~6d。观察真菌菌落形态以及计数 菌落。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即用某一培养皿内真菌 的菌落数乘以该培养皿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即得。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作纯化和性能测定,若不纯, 需要继续分离。
实验程序9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划线法)
实验程序10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接种方法:常用的有斜面接种法、平板接种法、液体接种法、 试管深层固体培养基的穿刺接种法。 接种工具:常用的有接种针、接种环、接种钩、接种圈、接 种铲或接种锄、玻璃涂棒等(见图-6)。
图-6
试验程序11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斜面接种法)
实验程序17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厌氧培养)
美兰氧化还原指示剂: 0.006N NaOH 0.015% 美兰溶液 6% 葡萄糖溶液 上列三种溶液在使用时 等量混合,加热使美兰 退色,迅速放入厌氧罐 中。
实验程序18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厌氧培养)
实验程序19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厌氧培养)
实验程序24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包括菌落形态(群体 形态)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 菌落形态: 菌落表面湿润:细菌——薄而小,酵母菌——厚而 大。 菌落表面干燥:放线菌——密而小,霉菌——松而 大。 细胞形态: 细菌——小而分散 酵母菌——大而分散 放线菌——丝状细 霉菌——丝状粗
实验程序7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涂抹法)
实验程序8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划线法)
每组取无菌培养皿2付,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事项。取已熔化 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平板。 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 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 划线(教师作示范)。 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 划线(图-5)。完毕后,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2.分区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1环,先在 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0C 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 第二次划线会,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划线(见图-5)。 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 后得到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