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总结

性能测试报告总结引言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的过程。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并发性等指标,从而找到系统的瓶颈并优化性能。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对某系统进行的性能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测试环境•测试系统:某系统版本X.Y.Z•测试环境:云服务器,配置为4核8G内存•测试工具:Apache JMeter测试目标1.测试系统能够在预期负载下正常工作,不出现严重性能问题。
2.测试系统的最大吞吐量,找到系统的瓶颈。
3.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保证用户在合理时间内获得响应。
4.测试系统的并发性能,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测试方案1. 场景设计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场景: 1. 登录场景:模拟用户登录系统,收集登录请求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2. 浏览场景:模拟用户浏览系统中的内容,收集浏览请求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3. 数据操作场景:模拟用户进行数据操作,如创建、更新、删除操作,收集操作请求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2. 负载设置我们根据实际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的行为模式设置了以下负载模型: 1. 登录负载:并发用户数逐渐增加,达到预期用户量,并保持一定时间。
2. 浏览负载:并发用户数维持在预期用户量,并保持一定时间。
3. 数据操作负载:并发用户数维持在预期用户量,并保持一定时间。
3. 测试指标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测试指标:- 吞吐量:每秒钟处理的请求数量。
- 响应时间:从发出请求到收到响应的时间。
- 错误率:请求失败的数量占总请求数的比例。
测试结果与分析1. 登录场景在登录场景下,吞吐量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逐渐趋缓。
当并发用户数达到200时,吞吐量达到峰值,之后增长较慢。
响应时间在并发用户数较低时保持稳定,当并发用户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响应时间逐渐增加。
2. 浏览场景在浏览场景下,吞吐量与并发用户数呈现线性关系,当并发用户数增加时,吞吐量逐渐增加。
响应时间在并发用户数较低时保持稳定,当并发用户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响应时间逐渐增加。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分析本文对公司项目进行的性能测试报告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高效运行。
一、测试环境概况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测试环境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测试使用了XX测试工具,模拟了XX用户数量,对系统进行了XX小时的持续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包括XX操作系统、XX数据库等相关信息,详细数据见附表1。
二、测试结果分析1. 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响应时间在低负载状态下表现良好,但在高负载情况下逐渐增加,最终超出了预期阈值。
特别是在某些关键业务功能上,响应时间甚至超过了3秒,需要引起重视。
2. 吞吐量:系统吞吐量在测试过程中也出现了波动,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吞吐量逐渐下降。
在高负载时,系统吞吐量达到瓶颈,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3. 错误率:在持续性能测试中,系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错误率,尤其是在高负载状态下错误率增加更为显著。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和用户体验不佳。
三、问题分析1. 数据库优化不足:根据测试结果显示,数据库查询是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的数据库设计、索引等方面存在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结构以提升系统性能。
2. 缓存机制不完善:系统在高负载状态下缓存命中率较低,说明当前的缓存机制设计不合理。
应该对缓存策略进行重新评估,提高缓存效率和命中率。
3. 网络请求响应慢:部分网络请求的响应时间超过了预期,可能是由于网络带宽不足或者网络延迟太高导致。
建议优化网络配置,减少网络请求的瓶颈。
四、优化建议1. 数据库优化:对数据库进行性能调优,包括优化查询语句、添加合适的索引、定期清理无用数据等,以减少数据库负载。
2. 缓存优化:重新设计缓存策略,提高缓存命中率,减少对数据库的请求次数,提升系统的性能表现。
3. 网络优化:优化网络配置,包括增加带宽、减少网络延迟等,以提高系统的网络响应速度。
五、总结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系统中存在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一、测试概述在本次软件测试中,我们对XXX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负载压力下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测试过程、得到的结果以及基于结果所提出的建议。
二、测试环境与工具1.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处理器:Intel Core i7- 内存:8GB- 网络:1Gbps以太网2. 测试工具- JMeter:用于模拟多用户并发请求- Performance Monitor:用于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LoadRunner:用于生成和管理测试脚本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如下:1. 评估软件在正常使用负载下的响应时间;2. 确定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3. 识别软件在负载峰值时的性能瓶颈;4. 提供性能改进的建议。
四、测试方案1. 测试场景设计在本次性能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测试场景:- 场景一:100个用户同时登录软件并进行基本操作,如浏览页面、搜索功能等;- 场景二:200个用户同时使用软件进行复杂操作,如上传大文件、处理复杂计算等。
2. 测试步骤- 步骤一:配置并启动测试环境- 步骤二:根据测试场景,使用JMeter和LoadRunner创建并运行相应的测试脚本- 步骤三:使用Performance Monitor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步骤四:记录测试运行时间、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 步骤五:分析测试结果,确定性能瓶颈和改进方向五、测试结果与分析1. 性能指标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关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页面响应时间:用户发送请求到页面显示完整的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并发用户数:同时操作软件的用户数量;- 错误率:系统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的比例。
2.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场景一:- 页面响应时间平均为2秒,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吞吐量在100个用户时稳定,并发用户数较低;- 错误率为0%,系统稳定性较高。
电机性能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电机性能的测试与分析,了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通过实验,掌握电机测试方法,分析电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变化,为电机选型、设计及维护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1. 电机基本参数测量实验首先对电机的基本参数进行测量,包括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额定转速、额定转矩等。
通过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对电机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电机空载实验在空载条件下,测试电机转速、转矩、功率等参数,分析电机在无负载状态下的性能。
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机启动、运行、停止等过程,记录相关数据。
3. 电机负载实验在负载条件下,测试电机转速、转矩、功率等参数,分析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
实验过程中,逐步增加负载,观察电机运行状态,记录相关数据。
4. 电机调速实验通过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测试不同转速下的电机性能,分析电机转速与功率、转矩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运行状态,记录相关数据。
5. 电机制动实验测试电机在不同制动方式下的性能,包括机械制动、电磁制动等。
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机制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分析制动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机基本参数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次测试的电机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10A,额定功率为2.2kW,额定转速为3000r/min,额定转矩为2N·m。
2. 电机空载实验结果在空载条件下,电机转速稳定在3000r/min,转矩约为0.2N·m,功率约为0.5kW。
实验结果表明,电机在空载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3. 电机负载实验结果在负载条件下,随着负载的增加,电机转速逐渐降低,转矩和功率逐渐增大。
当负载达到额定值时,电机转速约为2400r/min,转矩约为 1.8N·m,功率约为 1.8kW。
实验结果表明,电机在额定负载下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
4. 电机调速实验结果通过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实验结果表明,电机转速与功率、转矩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性能测试总结

性能测试1性能测试概念性能测试是为描述测试对象性能相关的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而实施而执行的一类测试。
它主要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通常把负载测试、压力测试、配置测试、并发测试、容量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失败测试等统称为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系统测试的一种。
功能测试:某个功能点。
性能测试:整个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
软件效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
衡量一个软件的性能,需要从软件效率的以下3点考虑:①时间特性。
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量的能力。
②资源利用性。
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数量和类别的资源能力。
③效率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2性能测试的分类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负载测试是指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运行一种或多种业务,在不同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用户的要求范围内,以此确定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用户数、最大有效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及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 ng。
压力测试是指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模拟大量的虚拟用户向服务器产生负载,使服务器的资源处于极限状态下并长时间连续运行,以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稳定工作。
与负载测试获得峰值性能数据不同,压力测试强调在极端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
容量测试(Volume Testin®。
容量测试是指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数据库中构造不同数量级别的数据记录,运行一种或多种业务在一定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获取不同数量级别的服务器性能指标,以确定数据库的最佳容量和最大容量。
容量测试不仅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还可以对硬件处理能力、各种服务器的连接能力等进行,一次来测试系统在不同容量级别下是否能达标指定的性能。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软件的高性能能够影响用户体验、系统可靠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
为确保软件的性能优秀,软件性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篇报告将会针对某款软件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二、测试目的1.验证软件在设计规模下的性能指标2.检测软件在极限负载下的性能表现3.识别软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容量极限4.分析软件的系统资源消耗情况5.评估软件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三、测试环境1.硬件环境:CPU:Intel Core i7-8700内存:16GB DDR4存储:256GB SSD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软件版本:1.0四、测试方法1.负载测试:通过增加并发用户数量,模拟真实世界中的高负载情形,以测试软件的容量极限和性能表现。
2.压力测试:将负载逐步增加至软件所能承受的上限,观察软件的响应时间和系统资源消耗情况。
3.稳定性测试:在长时间运行软件的基础上,观察软件的运行情况,检测是否存在内存泄漏或其他稳定性问题。
五、测试结果1.负载测试结果:在并发用户数量达到500时,软件的响应时间开始出现明显的延迟。
随着并发用户数量的增加,软件的响应时间持续增长,直至无法正常响应用户请求。
2.压力测试结果:当并发用户数量超过软件的容量极限时,软件的响应时间急剧上升,并且系统资源(CPU、内存)消耗迅速增加。
在超过容量极限的情况下,软件表现出不稳定的运行状态,部分请求无法得到响应。
3.稳定性测试结果:经过长时间运行测试,软件未出现明显的稳定性问题和内存泄漏情况,系统资源消耗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六、测试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软件在设计规模下的性能指标良好,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环境下的性能需求。
2.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性能明显下降,响应时间增长明显,可能需要优化相关代码和算法,以提升软件性能。
3.软件在超过容量极限的情况下表现不稳定,用户请求难以得到满足,需要重新评估软件的设计容量和架构,进行系统升级或优化。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软件开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需要在大规模用户的情况下运行。
为了确保软件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性能测试成为一项关键的测试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以保证软件在各种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二、测试概述1.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软件在高负载和大并发用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同时,也需要测试软件在不同硬件配置和网络环境下的可扩展性。
2. 测试内容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内容:- 响应时间:测试软件在各个功能模块下的响应时间,以评估其在用户操作时的实时性。
- 吞吐量:测试软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以评估其对并发用户的支持能力。
- 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在负载较高情况下能够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以评估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稳定性。
- 资源利用率:测试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系统资源情况,以评估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情况。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系列测试,我们获得了以下性能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不同功能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如下:- 模块A: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模块B: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模块C: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2. 吞吐量在不同负载下,软件的吞吐量如下:- 负载1: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 负载2: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 负载3: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3. 并发用户数在高并发情况下,软件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个。
4. 资源利用率在运行过程中,软件对系统资源的平均占用情况如下:- CPU利用率:平均占用X%- 内存利用率:平均占用X%- 网络带宽:平均占用X Mbps四、问题分析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发现软件在一些方面存在性能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响应时间过长:部分功能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超过了预期要求,用户体验受到了影响。
2. 吞吐量下降: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的吞吐量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大量同时请求的需求。
性能检测报告

性能检测报告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产品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表现,并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测试环境。
本次性能检测所采用的测试环境为,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处理器为Intel Core i7,内存为8GB,硬盘为256GB SSD。
测试过程中未运行其他大型软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试内容。
1. 启动速度测试,测试产品从启动到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
2. 响应速度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操作下的响应速度,包括打开、关闭、切换页面等。
3. 资源占用测试,测试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占用的内存和CPU资源。
4. 稳定性测试,测试产品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卡顿、闪退等现象。
5. 兼容性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表现。
四、测试结果。
1. 启动速度,经测试,产品从启动到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为3秒,表现良好。
2. 响应速度,产品在各项操作下的响应速度均在1秒以内,用户体验良好。
3. 资源占用,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平均占用内存为150MB,CPU占用率在10%左右,资源占用较低。
4. 稳定性,长时间运行测试显示,产品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卡顿、闪退等现象。
5. 兼容性,产品在Windows、iOS、Android等不同操作系统上均能正常运行,兼容性良好。
五、性能分析。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产品在启动速度、响应速度、资源占用、稳定性和兼容性方面表现良好,用户体验较为流畅。
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后续的产品优化中,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以满足用户对于速度和稳定性的更高要求。
六、改进建议。
1. 进一步优化启动速度,缩短产品启动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2. 加强资源管理,进一步降低内存和CPU的占用,提高产品的运行效率。
3. 持续进行稳定性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稳定性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运行。
4. 加强兼容性测试,确保产品在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提升产品的适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录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1)1、性能测试简介 (3)1、1 性能测试目得 (3)1、2 术语解释 (3)2、测试环境 (4)2、1 服务器端测试环境描述 (4)2、2 客户端测试环境描述 (4)2、3 测试网络环境 (5)2、4 测试工具 (5)3、测试内容概要 (5)3、1 保密性能登录脚本设置 (5)3、2 保密项目查询脚本设置 (5)3、3 运行场景设置 (5)3、4 关键资源不处于阻塞状态 (6)4、登录测试过程分析 (6)4、1 事务成功率统计分析 (6)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6)通过事务成功率分布图 (7)事务成功率结果分析 (7)4、2 平均数响应时间 (7)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7)平均响应时间分布图 (8)平均响应时间结果分析 (8)4、3 每秒点击次数分析 (8)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8)平均每秒点击次数分布图 (9)平均每秒点击次数结果分析 (9)4、4 吞吐量 (9)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9)平均吞吐量分布图 (10)平均吞吐量结果分析 (10)4、5 Window资源 (10)4、6 Sql server 2005 (12)5、登录分析结果 (13)6、查询测试过程分析 (14)6、1 事务成功率统计分析 (14)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14)通过事务成功率分布图 (14)事务成功率结果分析 (14)6、2 平均数响应时间 (15)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15)平均响应时间分布图 (15)平均响应时间结果分析 (15)6、3 每秒点击次数分析 (16)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16)平均每秒点击次数分布图 (16)平均每秒点击次数结果分析 (16)测试结果概要列表 (17)平均吞吐量分布图 (17)平均吞吐量结果分析 (17)6、5 Window资源 (17)6、6 Sql server 2005 (19)7、查询分析结果 (20)8、附录 (21)8、1 web 服务器 (21)8、2 数据库 (22)1、性能测试简介1、1 性能测试目得真实环境下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系统性能以及服务器性能得满足情况;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实际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本测试主要关心得系统测试指标为:●事务摘要(事务通过率)●平均响应时间●吞吐量●每秒点击次数●WEB服务器得性能(CPU利用率、磁盘、内存、网卡)●SQL 服务器得性能()1、2 术语解释➢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指得就是客户端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得整个过程所经历得时间。
➢吞吐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被测系统得数据流量,一般单位为b/s,即每秒钟流经得字节数。
吞吐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得客户请求得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得性能承载能力。
➢并发指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某个特定点上进行会话操作得用户数。
就是陆陆续续交替执行得。
特殊得并发---并行:用户同时运行得,操作步骤相同。
在测试中通过设置集合点来完成➢每秒点击次数负载测试期间每秒内Vuser在WEB服务器上点击得次数。
通过点击次数可以估算出Vuser生成得负载数。
➢负载测试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测试系统性能得变化,并最终确定在满足系统得性能指标情况下,系统所能够承受得最大负载量得测试。
➢压力测试通常就是指持续不断得给被测系统增加压力,直到将被测系统压垮为止,用来测试系统所能承受得最大压力。
压力测试就是为了发现在什么条件下应用程序得性能会变得不可接受。
1、3 测试方向性能测试常见得测试方向为:●登录测试●查询测试(万条数据查询)2、测试环境2、1 服务器端测试环境描述2、2 客户端测试环境描述硬件环境:软件环境:2、3 测试网络环境局域网服务器与测试机器公用1台机器2、4 测试工具LoadRunner 113、测试内容概要3、1 天控性能登录脚本设置1、访问://192、168、0、222:8080/skysafe,2、输入用户名:baomi 密码:000000,3、点击“登录”按钮3、2 人员项目查询脚本设置进入保密系统1、访问://192、168、0、222:8080/skysafe,2、输入用户名:baomi 密码:000000,3、点击“登录”按钮)录制脚本1、 4、进入人员系统-台帐查询-涉密人员台帐-查询3、3 运行场景设置场景一:1、初始化:50个用户、100个用户、150个用户;2、启动Vuser:每秒启动1个用户;3、持续时间:运行5分钟;4、停止Vuser:每秒停止1个用户;3、4 关键资源不处于阻塞状态✧cpu% Processor Time (Processor _Total) 最大值持续超过90% 平均超过50% =>cpu得瓶颈✧磁盘page reads/sec(memory)持续较低%Disk time(PhysicalDisk_total) Avg、Disk Queue Length 值较高=>磁盘瓶颈✧内存Age、Disk Queue Length 增加得同时page reads/sec 并未降低=> 内存瓶颈✧网卡%DPC Time 持续大约50% + CPU也很高=> 网卡瓶颈(暂不考虑)✧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可以接受得事务响应时间为12秒4、登录测试过程分析4、1 事务成功率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概要列表通过事务成功率分布图【注】图片中横坐标第1行代表虚拟用户人数单位(人),第2行代表事务成功率(%),事务成功率百分比。
事务成功率结果分析通过事务数越多说明系统得处理能力越强,失败事务数越少,说明系统越可靠,从分布图中可以瞧出随着并发用户得增加,事务得成功率呈现既有上升又有下降得趋势,我们发现随着人数增多事务得通过率在逐渐下降,系统得处理能力明显下降。
当并发人数达到100人数时事务得成功率还在99%以上,但就是达到150人下降到86%,所以判断100人就是适合系统并发得登录人数。
4、2 平均数响应时间测试结果概要列表虚拟用户数50 100 150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次0、047 0、063 0、073/秒)平均响应时间分布图【注】图片中横坐标第1行代表虚拟用户人数单位(人),第2行代表平均事务响应时间(秒),纵坐标代表时间单位(秒)。
平均响应时间结果分析平均响应时间越小说明处理得速度越快,根据图片中曲线得走势可以瞧出,随虚拟用户数量得增加,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呈现增长趋势。
说明负载测试期间虚拟用户越多,平均响应时间越长,系统处理事务得速度越慢即系统得整体性能下降。
从图表与分析可以得出150个虚拟用户同时在线时,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秒,所以150个虚拟用户同时在线时被认为就是系统处理事务响应时间可接受范围内。
4、3 每秒点击次数分析测试结果概要列表虚拟用户数50 100 150平均每秒点击次数221 404 478平均每秒点击次数分布图【注】图片中横坐标第1行代表虚拟用户人数单位(人),第2行代表平均每秒点击次数(个/秒),纵坐标代表点击个数(个)。
平均每秒点击次数结果分析通过对“每秒点击次数”进行分析可评估虚拟用户产生得负载量,如将其与“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图比较,可以查瞧点击次数对事务性能产生得影响。
通过对查瞧“每秒点击次数”,可以判断系统就是否稳定。
系统点击率下降通常表明服务器得响应速度在变慢,需进一步分析,发现系统瓶颈所在。
从对上述场景得分析可以瞧出,通过互联网进行负载测试,数据波动较小,系统得处理能力正常。
4、4 吞吐量测试结果概要列表虚拟用户数50 100 150平均每秒点击次数平均吞吐量分布图【注】图片中横坐标第1行代表虚拟用户人数单位(人),第2行代表吞吐量平均值单位(字节/秒),纵坐标代表字节数。
平均吞吐量结果分析此吞吐量为负载测试期间Web 服务器上得吞吐量(字节)。
吞吐量表示在任何指定秒内Vuser 从服务器接收到得数据量。
此图可估计Vuser 生成得负载量(服务器吞吐量)。
根据平均吞吐量图表整体趋向所知,在相同运行时间内,随着虚拟人数设定得增多,吞吐量得平均值成上升趋势,根据参考资料得出,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下用户增加吞吐量从一开始上升但就是到达一定得增量后吞吐量不增加,那么就说明系统得处理能力在峰值处到达了极限,但就是有图中所示并没有出现下降趋势,所以150人并发在接受得范围内,整体性能保持相对稳。
4、5 Wind ow资源对象度量描述测量值系统Processor QueueLength(处理器队列长度)以线程为单位得处理器队列瞬时长度。
除非同时还监控线程计数器,否则此计数器始终为 0。
所有处理器使用一个队列,线程在此队列中等待处理器周期。
此长度不包括当前正在执行得线程。
处理器队列长度持续大于2 通常表示发生处理器拥塞。
这就是一个瞬时计数,而不就是一段时间间隔内得平均值。
1CPU % Processor Time(Windows 2000)(处理器时间百分比,它测量处理器用于执行非空闲线程得已用时间百分比。
最大值持续超过90% 平均超过50%,则表明处理器性能不足,可能需要为服务器配备速度更快得处理器。
13、8内存Pages/secPages/sec 就是指为解决引用时不在内存中得页面得内存引用问题,从磁盘读取得或写入磁盘得页面数。
这就是Pages Input/sec 与 Pages Output/sec 得与。
此计数器中包括代表系统高速缓存访问应用程序文件数据得分页流量。
此值还包括传递到/来自非高速缓存映射内存文件得页数。
如果您关心内存压力过大问题 (即系统失效)与可能产生得过多分页,则这就是值得考虑得主要计数器。
16、3Pages rades/sec(页数/秒)为解析内存对页面(引用时不在内存中)得引用而从磁盘读取或写入磁盘得页面数。
该值就是每秒页面输入数与每秒页面输出数之与。
此计数器包含代表系统高速缓存访问应用程序文件数据得页面流量。
该值还包含存入/取自非缓存映射内存文件得页面数。
如果您担心内存压力过大(即系统崩溃) ,可能导致过多分页,就可以观察这个主要计数器。
0、2物理磁盘% Disk Time (磁盘时间百分比)所选磁盘驱动器忙于处理读取或写入请求所用得时间百分比。
持续大约50% + CPU也很高会造成磁盘瓶颈2、838✧CPU% Processor Time:最大值瞬间为13、5,其她时间都低于50%,平均值为5、5,因此可以判断处理器速度较快✧网络磁盘% Disk Time:最大值瞬间值为4、9,其她时间持续偏低平均值为0、7;pagereads/sec(memory)平均值30持续较低;Avg、Disk Queue Length平均值0、049持续较低,结合3者得数据可以判断物理磁盘正常内存Age、Disk Queue Length变化趋势呈现平滑趋势,page reads/sec 变化趋势呈现平滑趋势,判断内存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