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导言: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向食品中添加的用于改变食品性质、增强保鲜效果或改善食品品质的化学物质。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添加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也日益关注。

为此,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确保食品安全和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食品品质、改善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鲜期以及增加食品安全性等目的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1.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各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会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该评估包括对食品添加剂毒性、致癌性、致敏性等方面的研究,以确定其在合理使用水平下对消费者的健康是否存在风险。

2.最大使用量限制为了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食品法规通常规定了最大使用量限制。

这些限制基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结果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摄入量的评估。

最大使用量限制通常以每千克或每升食品添加剂的最大允许含量来表示。

3.功能性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还会对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性要求进行规定。

这包括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稳定性、pH值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三、不同国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比较不同国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以美国、欧盟和中国为例,对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比较。

1.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美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相对宽松,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较多,但同时也对最大使用量限制和功能性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与使用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与使用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与使用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其监管和使用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监管机制、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与使用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或者增加食品的保质期、稳定性等性质而添加的物质。

根据其作用和特性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增稠剂、稳定剂、酸味剂、甜味剂、色素、防腐剂等多个类别。

二、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机制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

以中国为例,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负责制定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同时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规范。

此外,还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心等机构负责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评估和监督抽检。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食品生产中非常普遍,几乎涉及到各个食品行业。

例如,糖果行业中常用的甜味剂、色素和增稠剂;饮料行业中的酸味剂、防腐剂和色素;面包糕点行业中的稳定剂和漂白剂等。

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四、食品添加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监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其次,一些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存在违规行为,例如超标使用、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等。

最后,一些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导致对食品的选择和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五、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建议为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其次,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其中包括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满足食品加工需要,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和口感等特征,以及维持食品的品质和保质期,经科学处理制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根据其用途和特点,食品添加剂可分为色素、调味剂、甜味剂、酸味剂、增味剂、稳定剂、发酵剂等多个类别。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与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标准:1. 安全性原则: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科学评价,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才能使用,确保其对人体健康无害。

2. 适量原则: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按照法规规定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以避免超标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技术必需原则: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特定功能能够得到实现。

4. 标识原则:食品添加剂应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方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要求:1. 批准与许可: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审批,并获得批准和许可才能投入使用。

2. 食品分类: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根据不同食品类别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食品对添加剂的需求。

3. 使用量限制:针对不同食品添加剂,规定了其使用的最大限量和最高残留量,确保其使用安全可控。

4. 食品中使用的范围:明确了不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确保安全性和合理性。

5. 包装标识要求: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要求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所含有的添加剂,方便消费者了解和选择。

四、食品添加剂的监督与管理为了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与合规性,我国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体系:1. 许可证制度:对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实行许可制度,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保持、调色、增香、增味、防腐、抗氧化等目的,通过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法规和标准,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害。

根据其作用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分类:1. 色素:-用于改变食品的颜色,使其更具吸引力。

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2. 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通常比糖分更高度甜味,可以降低食品的热量含量。

包括蔗糖、蜂蜜、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等。

3. 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山梨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等。

4.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钠等。

5. 增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味道,提高口感。

包括酵母提取物、味精等。

6.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稠度,改善口感。

包括明胶、琼脂、卡拉胶等。

7. 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中水和油的混合性,防止分层。

包括卵磷脂、明胶等。

8. 漂白剂:-用于去除食品中的杂质和颜色,提高外观质量。

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乙酰等。

9. 稳定剂:-用于维持食品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包括硫酸盐、磷酸盐等。

10. 调味剂:-用于调节和增强食品的味道,使其更加可口。

包括盐、酱油、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合理的配方和适量使用,确保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添加剂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手段,也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和保存性能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用途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增香剂、防腐剂、着色剂、增味剂等多种类型。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好处1. 改善食品口感和外观:某些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香味、口感和色泽,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感官享受。

2. 增加食品保存期限:防腐剂等添加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降低食品腐败变质的风险。

3. 提高食品安全性:食品添加剂能够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保障人们食用食品的安全性。

三、食品添加剂的负面影响1. 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有害:高浓度的食品添加剂摄入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如过敏、中毒等。

2. 对特定人群有风险: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食品添加剂更为敏感,过量摄入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不良互作用效应:不同食品添加剂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产生一些不良效应。

四、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1. 遵循合理使用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市场监管,加大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3.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搭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依赖,选择天然食材和低添加剂的食品。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但过量摄入和滥用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业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业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4)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4)1.1.1 防腐剂:用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

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4)1.1.2 调味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风味。

如味精、甜蜜素、醋等。

(4)1.1.3 颜色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外观色泽。

如胭脂红、柠檬黄、焦糖色等。

(4)1.1.4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改善口感。

如明胶、果胶、琼脂等。

(4)1.1.5 漂白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去除杂质。

如过氧化氢、亚硫酸钠等。

(4)1.1.6 发色剂:用于改变食品的颜色。

如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4)1.1.7 酶制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等。

如淀粉酶、蛋白酶等。

(4)1.1.8 营养强化剂:用于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4)1.1.9 其他食品添加剂:包括抗结剂、稳定剂、凝固剂等。

(4)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4)1.2.1 提高食品的保质期:通过添加防腐剂等,可以防止食品在储运、销售等环节中腐败变质,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4)1.2.2 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通过添加调味剂、颜色剂等,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风味和外观,提高消费者的食欲。

(5)1.2.3 优化食品加工工艺:通过添加增稠剂、酶制剂等,可以调整食品的加工功能,提高生产效率。

(5)1.2.4 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通过添加营养强化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成分,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5)1.2.5 保证食品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食品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5)1.2.6 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的附加值,促进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5)1.2.7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丰富食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口味、营养、健康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3)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1 遵循法律法规 (4)2.2 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有效 (5)2.3 遵循适量原则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审批与监管 (5)3.1 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流程 (5)3.1.1 申请材料提交 (5)3.1.2 材料审查 (6)3.1.3 安全性评价 (6)3.1.4 公开征求意见 (6)3.1.5 审批决定 (6)3.2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系 (6)3.2.1 法律法规体系 (6)3.2.2 监管机构 (6)3.2.3 监管手段 (6)3.2.4 信息公示 (6)3.3 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6)3.3.1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3.3.2 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与限量 (7)4.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7)4.2 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 (7)4.3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 (8)第五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8)5.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来源 (8)5.1.1 原材料污染 (8)5.1.2 生产工艺问题 (8)5.1.3 使用不当 (9)5.1.4 标签标识不清 (9)5.2 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9)5.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9)5.2.2 生产过程监管 (9)5.2.3 使用规范 (9)5.2.4 标签标识管理 (9)5.3 食品添加剂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 (9)5.3.1 监测预警 (9)5.3.2 应急处置 (9)5.3.3 信息发布 (9)5.3.4 法律法规完善 (10)第六章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 (10)6.1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健康 (10)6.2 食品添加剂与过敏反应 (10)6.3 食品添加剂与慢性疾病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11)7.1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检测方法 (11)7.1.1 光谱法 (11)7.1.2 色谱法 (11)7.1.3 电化学法 (11)7.2 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学检测方法 (11)7.2.1 微生物法 (12)7.2.2 酶联免疫吸附法 (12)7.2.3 生物传感器法 (12)7.3 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 (12)7.3.1 光学快速检测技术 (12)7.3.2 质谱快速检测技术 (12)7.3.3 便携式检测设备 (12)第八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12)8.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 (12)8.1.1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12)8.1.2 生产过程控制 (13)8.1.3 产品精制与包装 (13)8.2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13)8.2.1 理化指标 (13)8.2.2 微生物指标 (13)8.2.3 毒理学指标 (13)8.3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与认证 (13)8.3.1 生产许可 (13)8.3.2 认证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与法规 (14)9.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概述 (14)9.1.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重要性 (14)9.1.2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机构 (14)9.1.3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主要内容 (14)9.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体系 (14)9.2.1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构成 (14)9.2.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特点 (14)9.2.3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实施 (14)9.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14)9.3.1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现状 (14)9.3.2 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现状 (15)9.3.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措施 (15)第十章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消费者教育 (15)10.1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指导 (15)10.1.1 遵守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其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式符合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 量也逐年增加。
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25,000余种, 其中直接使用的4000-5000种。美国3200多种, 日本2000多种,欧洲1500多种。至2003年3月, 我国已公布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1694种, 其中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1027种。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 、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 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 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内容概要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使用要求 卫生管理 各类食品添加剂
教学目标
1.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分类及使用要求。 2.熟悉防腐剂、护色剂、抗氧化剂的基本作用
及常见品种。 3.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定义 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 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A2类:目前毒理学资料尚不完善,但已制订暂定ADI值并允 许暂时使用于食品的物质
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不伴随被认可的健康上的风险、人类一生 中可每日摄取的每kg体重的量。 一日摄取容许量(ADI)=无毒性量/安全系数
第三类为B类,毒理学资料不足,尚未建立ADI值者 B1类: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评价,因毒理学资料 不足未制定ADI者 B2类:JECFA尚未进行安全评价者
(二)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面条类:减少成品水煮时淀粉的溶出,降低损失;增强弹性、吸水 性和耐断性;提高面团的亲水性,降低面团粘度,便于操作。
4、鱼肉糜和香肠类:使油脂乳化、分散;提高组织的均质性;有利于 表面被膜的形成,以提高商品性和保存性。
5、糖果类:使油脂乳化、分散;改善口感(细腻性);使表面起霜, 防止与包装纸的粘连;防止砂糖结晶。
第二节、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具体作用: P21~22页
1、面包、蛋糕:防止淀粉老化;降低面团粘度(便于操作);促面筋 组织形成;提高发泡性并使气孔分散、致密;促进起酥油乳化、分散、 改善组织和口感。
2、饼干类:起酥油乳化、分散;改善组织口感;提高面团亲水性,便 于配料搅拌;提高发泡性,使气孔分散、致密。
常用食品乳化剂的类型和HLB
第一节、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分类
一、乳化剂的分类:
(一)按分子量大小分: 1、小分子乳化剂:此类,乳化效率高,常用的均属此类,如:脂肪酸酯类
乳化剂; 2、高分子乳化剂:此类,稳定效果好,主要是高分子化合物类,如:纤
维素醚、淀粉丙二醇等。 (二)按其亲油、亲水性分: 1、亲油性乳化剂:HLB值在3~6之间的乳化剂。如:脂肪酸甘油酯、山
第二节、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具体作用: P21~22页
6、胶姆糖:提高胶基的亲水性,防粘牙;组分均质;防止与包装纸的粘连。 7、果酱、果冻类:防止水分析出。 8、冷冻食品:改善疏水组分的析水现象,防粗冰结晶形成。 9、豆腐:抑制发泡;提高豆浆的亲水性,豆浆与豆渣充分分离,保水性增强使得出浆率
乳化剂分子结构
乳பைடு நூலகம்现象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与其分子结构,亲水、 亲油的能力有关,亦即与其分子中亲水、 亲油基的多少有关。
•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通常规定亲油性为100%的乳化剂,其HLB
为0,亲水性100%者为20,其间分成20等 份,以此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情况 和不同用途。
第二节、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乳化剂使用注意事项: P22页
1、乳化剂的合理选择: 不同HLB值乳化剂可制备不同类型的乳液,合适的乳化剂是取得最佳效
果的基本保证。 2、乳化剂的复配使用:由于复合乳化剂具有协同效应,故常采用复配
型乳化剂,但在选择乳化剂“对”时。要考虑HLB值高值与低值相差 不大于5,否则,得不到最佳稳定效果。 3、乳状液的制备:乳化剂在加入食品体系之前,应在水或油中充分分 散或溶解,制成浆状或乳状液。乳状液制备法有3种: (1)乳化剂先溶于水,在激烈搅拌下加入油,先生成O/W型乳液,继续 加油至发生相变,可得W/O型乳液。此法常用于HLB较大的乳化剂。 (2)乳化剂先溶于加热的油中,再加入水,制的W/O型乳液,继续加水 得O/W型乳液。此法常用于HLB较小的乳化剂。 (3)轮流加液法:每次取少量的油和水,轮流加入乳化剂。
梨醇酯等; 2、亲水性乳化剂: HLB值在9以上的乳化剂。如:低酯化度的蔗糖酯、
聚甘油酯等。 (三)按其是否带有电荷分: 1、离子型乳化剂:此类乳化剂较少,主要有硬脂酰乳酸钠、磷脂和改良
性磷脂以及一些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 2、非离子型乳化剂:大多数食品乳化剂均属此类,如:甘油脂类、山梨
醇酯类、木糖醇酯类、蔗糖酯类等。
第二节、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乳化剂的作用: 1、对淀粉的络合作用:抗淀粉老化,抑制糊化淀粉的集聚、凝沉现象,延长食
品存放期; 2、对蛋白质的络合作用:连接蛋白质中亲水基及亲油基,增加网络或空间结构,
使面筋的抗拉力增强 ,韧性提高,抑制水分蒸发,增大体积,改善口感 (如馒头); 3、具有抑制结晶作用:乳化剂影响结晶形成过程,使晶粒细小,避免返砂现象。 如用于:防糖果返砂、防巧克力起霜、防人造奶油和冰淇淋粗大结晶。 4、具有发泡和充气作用:饱和脂肪酸链的乳化剂能稳定液态泡沫,可用作发泡 剂;不饱和脂肪酸链的乳化剂能抑制泡沫,可做消泡剂。 5、具有破乳和消泡作用:疏水型乳化剂可降低液面表面张力。 6、具有润滑作用:饱和的单、双甘油酯对淀粉制品挤压式可获得优良的润滑性。 7、可提高乳浊体的稳定性:在含脂饮料中,使原不能相容的油相和水相成为均 匀的悬浮乳浊体。 8、具有抗菌保鲜作用:亲水基朝里,疏水基朝外形成保护膜,在果蔬表面形成 一层连续保护膜抑制呼吸与微生物侵染。
第二章 食品乳化剂
第一节、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分类; 第二节、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几种常用食品乳化剂。
第二章 食品乳化剂
第一节、食品乳化剂的 定义、分类;
第二节、食品乳化剂的
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几种常用食品乳化剂。
第一节、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分类
一、乳化剂的定义:
是一种能改善(减少)乳化体中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 成均匀分散体的物质,是一种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
二、食品添加剂分类:
(三)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 酸度调节剂 3 消泡剂 5 漂白剂 7 胶姆糖基础剂 9 护色剂 11 酶制剂 13 面粉处理剂 15 水分保持剂 17 防腐剂 19 甜味剂 21 其它 (国标中序号为00)
2 抗结剂 4 抗氧剂 6 蓬松剂 8 着色剂 10 乳化剂 12 增味剂 14 被膜剂 16 营养强化剂 18 稳定和凝固剂 20 增稠剂 22 香精香料(国标中另列)
亲水基—--易溶于水或能被水浸湿的集团(-OH) 疏水基—--是一种碳氢化合物长链,可与油脂互溶[-R(脂肪链)]。 因此,乳化剂能分别吸附在油和水两种互相排斥的相面上,形 成薄分子层,改变了食品原来的物理状态,进而改变食品的内部 结构,简化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提高食品感官和质量,延长货 架寿命。
简单地说,乳化剂是一类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状 液的有机化合物。
提高;提高固化成型后的保形力。 10、巧克力:防止表面起霜,提高表面光泽度;降低粘度;提高耐热和保形能力。 11、冰淇淋:提高发泡能力;改善组织均匀性;提高耐热性,保持“干燥感”。 12、果汁露:促进冰晶微小、稳定;提高发泡能力;提高耐热性。 13、人造奶油及起酥油:使人造奶油中的水分乳化分散;提高起酥、分散能力。 14、奶粉、可可粉等粉状制品:防止结块、结团;提高温润时分散性;提高脂肪的稳定性; 15、蛋黄酱、调味料:促使油脂乳化、分散;提高组织的均匀度和成品的保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