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常规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方案

5)言语功能训练,针对失语、构音障碍等进行训练。
6)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2.恢复期康复治疗
(1)继续急性期康复治疗措施。
(2)增加以下康复治疗项目:
1)站立和行走训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饮食、如厕等。
2.综合性原则:采用多种康复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3.阶段性原则: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目标及措施。
三、康复治疗目标
1.降低颅脑损伤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
2.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
4.减少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3.后遗症期:颅脑损伤发生后6个月以上,根据患者遗留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注意事项
1.康复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具体方案。
2.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庭需积极配治疗方案。
4.加强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信心。
5.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床上训练: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翻身训练等。
2)坐位训练:逐步提高坐位平衡能力,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3)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等。
4)言语功能训练:针对失语、构音障碍等进行训练。
5)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及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2.恢复期康复治疗
(1)继续开展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各项训练。
四、康复治疗方案
1.急性期康复治疗
(1)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认知、运动、感觉、言语、心理等方面。
颅脑损伤诊疗常规

颅脑损伤诊疗常规
1、急诊脑外伤病人接诊处置: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
识状态,尤其是神志瞳孔等重点体征变化,询问病情,确定GCS 评分及分型,了解有无复合伤,及时行头颅CT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以及适当的急诊处置,根据病情需要,收入病房或直接进入手术室施行急诊手术。
2、救治原则:抢救生命(心-肺-脑复苏),解除脑疝,止血,预防感染,复合伤的治疗。
3、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头皮和颅骨损伤的清创手术,血肿钻孔引流术,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
4、综合治疗手段: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激素类制剂和止血药物的使用,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神经保护药物,促醒药(如纳洛酮),水电解质平衡,全身营养与能量支持。
5、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
6、康复治疗:预防和治疗各种外伤后并发症,抗癫痫
药,高压氧,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恢复,精神心理治疗。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颅脑损伤康复护理目标与方法

二、康复护理方法
早期
中期
后遗症期
(一)早期康复护理
1.促醒康复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意识障碍,除应用药物外,还可以采用各 种神经肌肉促进的刺激手段加速其恢复的进 程,帮助患者苏醒、恢复意识。 功能恢复的大致顺序为自发睁眼→觉醒周期 性变化→逐渐能听从命令→开始说话。
(一)早期康复护理
2.保持正确创伤体位 使患者处于感觉舒适、对抗痉挛模式、防止挛缩的体位。
(一)早期康复护理
3.保持皮肤清洁 要定时翻身、变换体位,预防压疮
(一)早期康复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往往 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容易发生误咽误吸, 因此,要及时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 帮助患者排痰,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2.知觉障碍的康复护理 (1)失认症的康复训练 视觉失认训练 空间关系辨认训练 面容失认训练 方向失认训练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2)失用症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用的训练 结构性失用的训练 穿衣失用的训练 意念性失用的训练
(二)恢复期康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3.行为障碍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行为障碍是多种多样的。 行为异常的治疗目的是设法消除他们不正常、不为社会所接受 的行为。 (1)躁动不安行为的康复护理 (2)易冲动行为的康复护理
(一)早期康复护理
5.尽早康复 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应尽早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被动关节活动 范围练习,肢体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练习,循序渐进。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早期
中期
后遗症期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1.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除有运动功能障碍外,常伴有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理解困难和判断力降低等认知障碍,认知功能训练是提高智能的训 练,应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
颅脑损伤的患者的康复

四、康复评定
(四) 行为障 碍评定
(一) 严重程 度评定
(三) 情绪障 碍评定
(二) 认知功 能评定
(一)严重程度评定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的方法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主要依据昏迷时间长短 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来评定;恢复期主要依据创伤后遗症(PTA)的时间来 评定。
1.急性期评定 Glasgow昏迷量表是国际性量表,是反映急性期损伤严重程度的 可靠指标,而且对预后也有估测意义。优点:简单、客观、定量。此表通过对颅 脑损伤患者早期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3项指标分别打分,3项指标的 分数相加,最后根据总得分结合昏迷时间的长短最终确定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4、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偏瘫、三肢瘫、四肢瘫、痉挛、关节活动度受限、平衡、协调障碍等。 5、感觉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若损伤到大脑皮层感觉区,会引起感觉功能的异常。 6、言语障碍 最常见的言语障碍是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7、其他功能障碍 如吞咽障碍、迟发性癫痫、ADL能力障碍等。 (1)吞咽障碍: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神经性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有关的肌肉无力或运动失调。 (2)迟发性癫痫:颅脑损伤后约有50%的患者在伤后半年到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称为迟发性癫痫。 (3)ADL能力障碍:由于上述多种功能障碍的存在,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2)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主要测试日常记忆能力,包括11个项目,检测 患者对日常行为的记忆能力,可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记忆功能障碍所带来的 不便,以指导治疗师有针对性地设定康复训练计划。
(3)简易评定记忆力方法 1)基本信息(5分) 姓名(1分)、年龄(2分)、住址(2分)
3)字母划消测验:是常用的视觉注意的评定方法。英文字母的大小规格按标准要求设置,共6行,每行30个 字母,其中有9个目标字母,目标字母是随机排列在字母中的,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划掉这列字母中的目标字母, 每100秒内划错或划漏超过1个为注意有缺陷。 (2)听觉注意:听跟踪和字、词、声的辨别测试。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植物状态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
现对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
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
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
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两侧臂和大腿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
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
每隔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1.2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每次训练前先按摩,以刺激功能活动、按摩时由轻到重,范围从小到大,先慢后快。
如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禁止开展上述操作。
1.3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训练。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如患者伴发感觉障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或损伤周围软组织。
颅脑损伤的康复

(三) 流行病学
发病率仅次于四肢的损伤,其发病年龄以10~29 岁最多,占62%。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伤、 运动损伤、跌倒和撞击等原因伤常,但部分患 者会出现持续不同时间的头痛、易疲劳、记忆力 差、眩晕、情绪不稳定和烦躁等脑外伤综合征表 现,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关节被动活动
重点做容易发生挛缩的关节(肩关节外旋、外 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 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和无自主 活动的肢体。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 次,每次每个关节做3~5遍。
大小便管理
❖ 拔除导尿管,避免长期插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 统感染。
❖ 保持每日的排便常规,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 泌尿系的感染机会。
心理障碍的治疗
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能面对现实,用积极 的态度配合治疗,尽快消除其消极情绪,树立信 心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恢复和(或)代偿其失去的 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运动障碍的治疗
从哪个阶段开始训练
❖ 运动发育程序: 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 (1)床上训练 (2)坐起训练 (3)坐位平衡训练 (4)从坐到站训练 (5)站立及及站位平衡训练 (6)步行训练 (7)上肢与手功能训练
中医康复治疗
❖针灸 ❖推拿 ❖气功
三、后遗症期康复
(一)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
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 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 回归社会。
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精神上和职业 上的康复训练,为能顺利重返工作、 社会和家庭打好基础。
(二)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职业训练 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
病案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概述颅脑损伤是指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颅骨和脑损伤的一种疾病。
颅脑损伤病人需要在康复护理的帮助下恢复健康。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针对病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康复干预,协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让病人能够尽可能独立地生活和工作。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原则个性化原则针对每个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是重要的,病人的需求和能力都存在差异。
而且,康复护理的计划也需要根据病人的状态进行调整。
综合性原则康复护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体力康复、认知康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等。
因此,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各方面需求。
早期干预原则颅脑损伤后的最初几周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个时期内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减轻后续的并发症发生,使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长期性原则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
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护理可以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康复护理的内容体力康复颅脑损伤病人通常需要恢复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针对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关干预计划。
认知康复颅脑损伤病人的认知能力通常会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进行认知训练来帮助病人提高认知能力。
语言康复部分颅脑损伤病人的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进行语言治疗来提高病人的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颅脑损伤病人在恢复期间往往会有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护理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康复护理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让病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康复护理的措施床位转换颅脑损伤病人需要定期转换床位,这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
帮助进行日常生活颅脑损伤病人的自理能力较低,康复护理需要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
进行身体康复训练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康复护理需要设计相应的身体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理疗、牵引等等。
颅脑损伤康复方案

颅脑损伤康复方案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暴击或意外事故导致的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一般会引起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失明、失聪、瘫痪等严重后果。
颅脑损伤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和药物治疗,而康复方案则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康复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针对患者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康复方案的原则颅脑损伤康复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个性化: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渐进式:康复过程应根据病情逐步推进,不能让患者立即面对高强度的康复训练。
3.综合性:康复方案应该包括多种康复手段的综合利用,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
4.功能性:康复过程应该以患者的功能恢复为目标,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方案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出康复方案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颅脑损伤康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包括按摩、理疗、推拿等。
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生长,减轻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语言治疗语言障碍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症状之一。
针对语言障碍,可以采取语言治疗的方式。
语言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复盘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辅助患者进行口语训练,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职业治疗针对因颅脑损伤而导致的职业能力下降,可以采取职业治疗的方式。
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职业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4. 心理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紧张、焦虑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心理治疗的方式。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康复方案的效果评价康复方案的治疗效果应该通过定期的评估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常规
【障碍评定】
(一)昏迷深度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定:主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scaie,Gcs)
1.观察睁眼计分。
自发睁眼4分,大声提问时睁眼3分,捏痛患者时睁眼2分,捏痛患者时亦不睁眼1分。
2.观察运动反应。
能按命令做动作6分,捏痛时患者拨开医生手5分,撤出被捏部分4分,捏痛时患者身体呈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3分,呈去小脑强直2分,无反应1分。
3.言语反应。
能正确会话5分,言语错乱,定向障碍3分,不理解2分,不发声1分。
4.以上1~3计分相加,小于8为昏迷.系严重颅脑损伤;9-11无昏迷,系中度颅脑损伤;12~15为轻度颅脑损伤。
(二)认知功能评定(根据RLA标准):
1级:患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
2级:对刺激有反应,不恒定,无目的。
3级:对刺激反应有特异性,但延迟,且不恒定。
4级:言语功能不全,短期记忆丧失,注意力呈短暂无选择性,活动增强,有无目的行为。
5级:言语、注意力仍可,外表机灵,能对简单的命令发生相当恒定反应,无激动。
6级:近事记忆有问题,可重新学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在外界指引下可有针对性目的和行为。
7级:近事记忆浅淡,判断受损,学新事物较慢,在熟悉环境中能自动完成常规活动。
8级:言语、认识轻度障碍,行为有目的且适当,但抽象推理能力较病前差。
(三)行为评定:
1.发作性失控: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和物。
发作时间短,后感自责。
2.额叶攻击行为:对细小诱因或挫折发生过度反应,间隙性激惹,逐步升级。
3.负性行为障碍:精神运动迟缓,感情淡漠,失去主动性,常嗜睡,不愿动。
(四)情绪障碍评定:表现抑郁或焦虑。
(五)急性期合并症和运动、感觉障碍的评定:同脑血管病相似,参见有关章节。
(六)言语障碍评定:同失语评定。
其言语错乱特点为:1、没有明显词汇和句法错误;2、空间、时间、人物等定向障碍;3、意识不到有错乱。
【康复目标】
(一)急性期:
1.预防各种合并症。
2.提高觉醒能力。
(二)恢复期:
1.减少病人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
2.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3.恢复语言能力。
4.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5.恢复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
【康复措施】
(一)急性期:
1.体位变换,关节被动运动。
2.肢体按摩疗法。
3.超短波、超声波疗法(消除脑水肿)。
4.电兴奋(提高觉醒能力)
5.合并症行物理治疗。
(二)恢复期:
1、认知功能训练:
(1)行记忆力训练。
建立恒定的每日活动常规,让患者不间断地重复和练习。
(2)耐心且细声地向患者提间和下命令,等候他们缓慢审慎的回答。
(3)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练习,分段完成训练。
(4)利用视、听、触、嗅和运动多种感觉输入配合训练。
(5)每次当训练时间短且记忆正确时,给予反复频繁的奖励。
(6)训练患者记重点,分主次。
(7)利用辅助手段加强记忆。
2、注意力训练:
(1)猜测游戏。
(2)删除作业。
(3)时间感训练。
(4)数目顺序训练。
3、思维训练:训练推理、分析、整合、比较、抽象、概括等。
(1)指出报纸中的消息,从标题、日期、报纸名称开始。
(2)排列数字卡。
(3)问题状况的处理。
(4)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5)物品分类(用图卡)。
(6)作预算。
4、行为障碍训练:
(1)行为疗法中的成型法(代币法)。
(2)行负惩罚法,即完不成任务时进行惩罚。
5、语言训练:见本篇第二章。
6、运动、感觉训练:见本篇第二章和本章脑血管病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