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颅脑损伤康复
颅脑损伤康复 ppt课件

▪ 这些功能障碍常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 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 因此,积极开展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康复,预防颅 脑损伤的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版ppt
6
▪ (一)损伤分类:
3:眼部征象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
4.锥体束征‘ 6.脑疝
编辑版ppt
8
颅脑损伤
▪ (三)处理原则 ▪ 非手术的治疗包括。 ▪ (i )纠正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2)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 (3)营养支持治疗 ▪ (4)促醒冶症。. . ▪ (5)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 (6)药物治疗:抗水肿、止血药、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疗法、抗癫痈治
▪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听力 理解异常、空间辨别障碍等。
▪ 目前对认知障碍的分级常采用Rancho Los Amigos量表RLA,见表。
▪ 它适用于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评定康复的潜在能力,安排治疗计划及估计预后 等。
编辑版ppt
13
▪ 一般昏迷病人相当于I级或Ⅱ级,植物状态相当于 Ⅱ级,微弱意识状态相当于Ⅲ级和Ⅳ级,清醒状态 则属于V一Ⅷ级。
的概念。 4.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缺血性脑血管病
三级预防的内容。 5.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编辑版ppt
2
▪ 病例
▪ 男性三十三岁,因骑自行车穿越公路时,被汽车 拉倒,右额颞部着地半小时后急诊入院,患者摔 倒后有约五分钟昏迷,清醒后感觉头痛,恶心, 当时体检P82次/分,BP140/80 mmhg
能了解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判断其预后,而且能以此为 依据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方案,并且确定康复治疗的疗效。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的精准度和效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物理治疗
通过按摩、电刺激等物理 疗法,促进肌肉力量的恢 复和血液循环。
运动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训练,如步行、平衡训练 等,提高肢体功能。
矫形器使用
根据需要,为患者定制矫 形器以辅助行走和日常活 动。
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语言训练
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 训练,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交流能力训练
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颅脑损伤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暴力打击等。
病理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可能出现出血、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病 理变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表现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诊断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手段进行诊断。
05
颅脑损伤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与展望
康复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康复护理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颅脑损伤康复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神经再 生、生物材料、机器人辅助康复等技术的应用,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 康复条件。
康复护理理念的变化
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康复和功能恢复为主,更加注重患者的全 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授患者使用手势、书写等方式进 行交流,提高其沟通能力。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增强其自信心。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调整 饮食的质地和摄入方式。
第三章 脑外伤

第三章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主要内容概述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概述一、基本概念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特点: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导致的功能障碍多、多发生于青壮年原因:交通事故、工伤、暴力打击伤、火器伤等。
临床分类按损伤方式分闭合性损伤——指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头皮、颅骨和硬脑膜的任何一层保持完整开放性损伤——指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同时头皮、颅骨、硬脑膜三层均有损伤。
临床分类按损伤部位分局部脑损伤——当造成损伤的外力作用于局部脑组织时,可导致额颞叶、顶叶、颞叶、脑干等部位的损伤,损伤部位不同,表现不一。
弥漫性脑损伤——当外力较强,脑组织损伤广泛时,可出现弥漫性脑组织损伤,患者表现为深度昏迷、自主功能障碍,植物状态持续数周。
按损伤性质分脑震荡脑挫伤与脑裂伤(合称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二、主要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心理障碍:性格障碍、情绪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言语错乱、构音障碍、命名障碍、失语吞咽功能障碍其他功能障碍第二节康复功能评定一、严重程度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GOAT)康复功能评定(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是颅脑损伤评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国际性评定量表3项指标: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优点:简单、客观、定量是反映急性期损伤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而且对预后也有估测意义。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最高积分15分为正常,最低积分为3分;≤8分为昏迷,≥9分示无昏迷;得分越低,昏迷越深,损伤情况越重。
根据GCS积分和昏迷时间长短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度:GCS 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以内。
中度:GCS 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
重度:GCS 6~8分,伤后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小时以上。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颅脑损伤康复护理目标与方法

二、康复护理方法
早期
中期
后遗症期
(一)早期康复护理
1.促醒康复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意识障碍,除应用药物外,还可以采用各 种神经肌肉促进的刺激手段加速其恢复的进 程,帮助患者苏醒、恢复意识。 功能恢复的大致顺序为自发睁眼→觉醒周期 性变化→逐渐能听从命令→开始说话。
(一)早期康复护理
2.保持正确创伤体位 使患者处于感觉舒适、对抗痉挛模式、防止挛缩的体位。
(一)早期康复护理
3.保持皮肤清洁 要定时翻身、变换体位,预防压疮
(一)早期康复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往往 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容易发生误咽误吸, 因此,要及时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 帮助患者排痰,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2.知觉障碍的康复护理 (1)失认症的康复训练 视觉失认训练 空间关系辨认训练 面容失认训练 方向失认训练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2)失用症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用的训练 结构性失用的训练 穿衣失用的训练 意念性失用的训练
(二)恢复期康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3.行为障碍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行为障碍是多种多样的。 行为异常的治疗目的是设法消除他们不正常、不为社会所接受 的行为。 (1)躁动不安行为的康复护理 (2)易冲动行为的康复护理
(一)早期康复护理
5.尽早康复 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应尽早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被动关节活动 范围练习,肢体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练习,循序渐进。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早期
中期
后遗症期
(二)恢复期康复护理
1.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除有运动功能障碍外,常伴有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理解困难和判断力降低等认知障碍,认知功能训练是提高智能的训 练,应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
颅脑损伤康复治PPT课件

认知康复
针对患者的认知障碍进 行训练,如注意力、记
忆、思维和判断等。
康复治疗的阶段与目标
急性期康复
在颅脑损伤发生后的急性 期内,康复目标包括稳定 病情、预防并发症和早期 床边康复。
恢复期康复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康复 目标包括提高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重返社会和就业 等。
后期康复
对于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 康复目标包括持续改善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 参与度。
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症状。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或出现昏 迷。
瞳孔散大或不等大
颅内压增高或脑干受损的表现。
02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如认知、语言和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 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的可塑性和神经再生,有助于患者重新学习技能和适应日常生 活。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 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坚持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以提高 康复效果。
调整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方案,以适应患者
的需要。
康复后的生活与工作指导
适应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包括独立生 活、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01
02
03
04
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 ,不乱穿马路。
安全驾驶
驾驶员应保持清醒,遵守交通 规则,避免酒后驾驶和疲劳驾
驶。
佩戴安全头盔
骑自行车、摩托车或乘坐摩托 车时应佩戴安全头盔。
避免高风险活动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颅脑损伤康复护理评定

• 要求受试者临 摹画出一条垂 线、一个圆形、 一个正方形和 一个大写字母A 字。每项记1分, 正常为4分。
• 要求受试者用笔以 最快的速度划去随 机排列的一行或多 行字母中的某个或 某两个字母。 100s内划错多于1 个为注意有缺陷。
(二)注意能力评定
2.数或词的辨别注意测试
听认字母测试
• 在60s内以每秒1 个字母的速度念无 规则排列的字母给 受试者听,其中有 10个为指定的同一 字母,要求听到此 字母时举手,举手 10次为正常。
3
捏痛时患者身体呈去大脑强直(上肢伸直,内收 内旋,腕指屈曲;下肢去皮质强直)
2
捏痛时患者毫无反应
1
能正确会话,并回答医生他在哪、他是谁及年和 月
5
言语错乱,定向障碍
4
说话能被理解,但无意义
3
发出声音,但不能被理解
2
不发声
1
(一)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
• 根据GCS计分和昏迷时间长短分为
轻度脑损伤13~15分,昏迷时间在20分钟以内
感知觉功能评定
结构性 失用
运动性 失用
失用症
意念性 失用
穿衣失 用
四、行为障碍评定
发作性失控
• 往往是颞叶内部损伤 的结果,发作时脑电 图有阵发异常,是一 种无诱因、无预谋、 无计划的突然发作, 直接作用于最近的人 或物。
额叶攻击行为
负性行为障碍
• 又称脱抑制攻击行为, 因额叶受损引起。特 点是对细小的诱因或 挫折发生过度的反应。
中度残疾 重度残疾
日常生活能自理,可乘坐交通工具,在专门环境或机构中可以从事某些工 作或学习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严重精神及躯体残疾,但神志清醒
颅脑损伤的患者的康复

四、康复评定
(四) 行为障 碍评定
(一) 严重程 度评定
(三) 情绪障 碍评定
(二) 认知功 能评定
(一)严重程度评定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的方法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主要依据昏迷时间长短 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来评定;恢复期主要依据创伤后遗症(PTA)的时间来 评定。
1.急性期评定 Glasgow昏迷量表是国际性量表,是反映急性期损伤严重程度的 可靠指标,而且对预后也有估测意义。优点:简单、客观、定量。此表通过对颅 脑损伤患者早期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3项指标分别打分,3项指标的 分数相加,最后根据总得分结合昏迷时间的长短最终确定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4、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偏瘫、三肢瘫、四肢瘫、痉挛、关节活动度受限、平衡、协调障碍等。 5、感觉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若损伤到大脑皮层感觉区,会引起感觉功能的异常。 6、言语障碍 最常见的言语障碍是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7、其他功能障碍 如吞咽障碍、迟发性癫痫、ADL能力障碍等。 (1)吞咽障碍: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神经性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有关的肌肉无力或运动失调。 (2)迟发性癫痫:颅脑损伤后约有50%的患者在伤后半年到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称为迟发性癫痫。 (3)ADL能力障碍:由于上述多种功能障碍的存在,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2)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主要测试日常记忆能力,包括11个项目,检测 患者对日常行为的记忆能力,可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记忆功能障碍所带来的 不便,以指导治疗师有针对性地设定康复训练计划。
(3)简易评定记忆力方法 1)基本信息(5分) 姓名(1分)、年龄(2分)、住址(2分)
3)字母划消测验:是常用的视觉注意的评定方法。英文字母的大小规格按标准要求设置,共6行,每行30个 字母,其中有9个目标字母,目标字母是随机排列在字母中的,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划掉这列字母中的目标字母, 每100秒内划错或划漏超过1个为注意有缺陷。 (2)听觉注意:听跟踪和字、词、声的辨别测试。
颅脑损伤的康复

ASIA残损分级
级别
A B
程度
完全损伤 不完全感觉损伤
临床表现
鞍区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 神经平面一下包括鞍区S4~S5无运动但有感 觉功能保留,且身体任何一侧运动平面一下 无3个节段以上的运动功能保留。 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单个神经 损伤平面以下超过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0~2级)。 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单个神经 损伤平面一下至少有一半以上(一半或更 多)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二、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儿童的典型姿势
三、脑瘫产生的病因
1、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即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三 个阶段的高危因素。 2、 窒息、早产儿、重症黄疸仍是我国引起脑性瘫痪的三大 主要致病因素。
四、临床分型
(一)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骨折愈合标准
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中的所有条件; ②X线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作用 骨折愈合是骨连续性的恢复,最后完全 恢复原有的骨结构和性能,是骨再生的过 程。 骨折愈合的分期:①撞击期;②诱导期; ③炎症期;④软骨痂期;⑤硬骨痂期;⑥ 重建期;
康复治疗的作用:是协调骨折长期制动与运 动之间的矛盾,预防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 发生,控制或减轻组织肿胀,减轻肌肉萎 缩,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并早日重返社会。
俯卧位头控训练
仰卧位头控训练
坐位头控训练
(二)、作业疗法 进食的训练 穿脱衣训练 大小便训练 清洁等其它生活动作训练: 清洁、整容、社交 使用器具: 床上动作: 轮椅上动作: 站立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类型(5)
颅内血肿
按血肿来源和部位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和脑内血肿,以硬膜外和硬膜下者为常见
按伤后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 慢性三种,以急性者为常见
意识障碍的演变三个阶段
外伤后原发性昏迷 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 继发性昏迷
血管破裂可产生硬脑 膜外、硬脑膜下 或 脑 内血肿,不论哪一种 血肿,均要占据一定 空间,压迫脑组织
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促进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提高颅脑损伤患者
的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评定内容的各方面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 感知障碍评定 行为障碍评定
言语障碍评定 运动障碍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评定 其他功能障碍评定
•
刺痛时躯体出现异常伸展(去大脑强直)
•
对刺痛无任何运动反应
•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
回答错误
•
用词不适当,但尚能理解含义
•
言语难以理解
•
无任何言语反应
评分 4 3 2 1 6 5 4 3 2 1 5 4 3 2 1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3)
➢ 暴力损伤是以着力点的损伤或脑灰质的挫伤为特征,引起脑 实质及表面出血。头部受到严重打击后,可在两个部位发生 脑损伤即着力点局部、着力点对侧,后一种情况又称之为对 冲性损伤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主要类型
脑震荡、脑挫裂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 生命体征的改变 眼部征象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 脑疝
常见原因
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意外坠落、运动损伤、失足跌倒、难 产和手术产伤等
战时如枪伤、炸伤等火器伤等
患病率:783.3 / 10万人口 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约为2 : 1 死亡率:老年人高于青壮年,男:女 3~4 : 1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以青少年、老年人居多
病理生理
暴力作用于头部的方式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主要类型(1)
脑震荡
伤后立即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清醒后多数患者有近事性遗忘而不能叙述当时的受
伤经过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特征 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一般认为是最轻微的一种脑外伤
主要类型(2)
脑挫裂伤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与损伤部位相关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偏瘫与失语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CT检查可了解损伤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及
评定内容(1)
医学方面
病史、发病情况和病因 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CT、MRI等) 预防 呼吸状况 吞咽困难 膀胱、直肠功能 皮肤 用药情况
评定内容(2)
感觉运动功能
视力和听力 视-空间能力 感觉-轻触觉、痛觉、运动觉、位置觉 肌力、 肌张力 异常运动模式 平衡与协调性 运用能力 姿势 运动速度和运动质量 保持姿势和平衡的运动技巧 功能运动
中线结构移位情况
主要类型(3)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实质的弥漫性损伤 主要表现为广泛的脑挫裂伤,伴以点、片状出血灶 伤后通常立即昏迷,而且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一般无
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 CT或MRI检查显示弥漫性脑肿胀,灰质和白质界限不清,脑
室脑池受压,但占位效应常轻微,中线移位不明显 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常难以恢复,死亡率高,常导致脑外伤患
按外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脑外伤 开放性脑外伤
原发性脑损伤 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直接造成的脑损害,局部脑损伤如脑震荡、脑挫 裂伤,弥漫性脑损伤如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
继发性脑损伤 指在受伤一定时间后在原发性损伤基础上出现的脑病变,主要有脑 水肿、颅内血肿、脑压增高、脑移位和脑疝等
评定内容(5)
心理学方面
受伤前功能状况 神经心理学或心理学评价 教育和职业情况
社会方面
家庭状况 经济和保险情况 住房或出院后的环境
评定的重点应特别强调在认知及行为等方面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1)
主要依据昏迷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创伤后遗忘 (post traumatic amnesia, PTA)持续的时间来 确定
颅脑损伤康复及其康复时机
利用各种康复手段,对患者身体上、精神上、 职业上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使其功能缺陷消 除或减轻,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或较正常的生 活、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活动
强调早期介入 伤病发生后尽早开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
康复目标
通过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使颅脑损伤患者的 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言语交流
临床上常采用以下量表来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alveston定向力及记忆遗忘量表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2)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内容
标准
•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
听到言语、命令时睁眼
•
刺痛时睁眼
•
对任何刺激无睁眼
• 运动反应 能执行简单命令
•
Hale Waihona Puke 刺痛时能指出部位•
刺痛时肢体能正常回缩
•
刺痛时躯体出现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者伤后植物生存状态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类型(4)
原发性脑干损伤
脑干表面挫裂伤和脑干内点、片状出血 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特点是昏迷程度深,持续
时间长和恢复过程慢,甚至终生昏迷不醒 早期出现脑干损伤的症状与体征:如呼吸、循环功
能紊乱,严重者可迅速导致死亡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损伤部位与范围
神经康复学
主编:倪朝民 副主编:许涛 张通 史长青
颅脑损伤康复
主要内容
概述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康复结局 健康教育(自学)
概述
定义、病因与流行病学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 TBI)
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 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评定内容 (3)
功能状态
床上活动 体位转移 坐和站的能力 平衡 步行与步态 上下楼梯 户外活动 高水平活动(包括体育运动) 在变化环境中的功能 工作或学习能力
定量平衡能力评定
评定内容(4)
认知 / 交流 / 行为方面
觉醒水平 注意力 定向力 记忆力 交流能力 行为情况 高级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