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支井结构优化研究
稠油油藏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稠油油藏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稠油油藏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原油储量的逐渐枯竭,开发稀缺资源已成为当今全球石油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稠油油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且成本比传统油藏要高,因此对其高效、低成本的开发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石油工业关注的焦点。
多分支井是一种非常规开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藏的采收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井型设计不合理、分支井间干扰等问题。
因此,对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稠油油藏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讨如何提高多分支井开采技术的效率和可行性,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的概述及研究现状2. 多分支井井型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3. 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4. 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本文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研究问题进行定位和问题分析。
2. 数值模拟法:采用 FLUENT 或 ECLIPSE 等软件对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井型对采油效果的影响。
3. 实验研究法:使用岩石力学试验台或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并对多分支井井型进行优化设计。
4. 实地案例研究法:结合实际开发情况,通过对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预计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 系统地总结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探讨分析影响多分支井井型设计的因素,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 利用数值模拟法对多分支井井型优化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验研究法,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多分支复杂结构井分采工艺技术研究

多分支复杂结构井分采工艺技术研究摘要:该文对4或5级完井的多分支复杂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多分支井的工艺管柱,并分析了两种管柱的工艺管柱组成、原理及管柱的优缺点,该管柱的实施能有效延长油井开采寿命,提高多分支复杂结构井的利用效果。
关键词:复杂结构井分采工艺管柱辽河油田现在大部分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利用常规采油增产措施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采收率和难采难动用储量动用程度差等难题,而目前研究复杂结构井开采工艺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新手段。
多分支复杂机构井是指在1口主井眼的底部钻出2口或多口进入油气藏的分支井眼(二级井眼),甚至再从二级井眼中钻出三级子井眼[1]。
大部分多分支复杂机构井采用混采,致使部分多分支复杂机构井变成单分支生产,抵消了分支井的的许多优势,已经不符合多分支复杂机构井开采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三四级完井的多分支井分采技术,研究这类多分支复杂机构井分采技术可以使目前国内的这类的分支井的开采效益最大化,延长油井开采寿命,提高分支井的利用效果[2]。
1 技术思路概述国内外分支井开采方式根据完井工艺的不同采用分采或合采,总的来说,3级以下完井(含3级)都采用合采,4级以上特别是5~6级完井都采用分采。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如何分采,因分采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分支井的特点,提高单井产量。
对于分支井分采,尤其是4级以上完井的分支井,国外都是将分采工艺管柱与完井工艺管柱结合来实现分支井分采的。
国内由于受完井工艺技术条件及完井工具的限制,4~5级完井都很难做到分采,为了使这些分支井更好的发挥效能,各油田都在研究适合于自己油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分支井完井技术的多分支井分采工艺技术。
对于4或5级完井的多分支复杂机构井,可以在主井眼下分采工艺管柱,以不进入分支井眼对分支井进行工艺措施为佳,完成分采。
该技术实施的分采工艺管柱主要用在多分支井主井眼内,通过开关来打开或关闭管柱的采油通道,实现分采不同的分支,解决分支井只能混采的问题,实现分采工艺。
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深入,单井产能逐渐难以满足需要,多井开发成为一种必经之路。
其中,多分支井(Multi-Branch Well)及井网(Well Net)开发模式备受关注。
多分支井是将一个垂直钻井在适宜的深度段内延伸到不同方向,形成多支钻出,实现油气收集的技术方法。
井网是在同一区块内应用多个井眼交错的钻井方式布置油气开采井,以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紧密配合的井网系统。
多分支井及井网开发模式因其可实现阻挡点油气开采、增加开采面积、提高采收率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复杂的管网系统以及井间干扰现象的发生,对其产能的分析与优化十分关键。
因此,对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理论及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多分支井及井网的产能及其优化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计算方法的研究探讨。
2.多分支井在不同地质和物理条件下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3.多分支井产能的优化设计与措施分析。
4.井网产能计算方法的研究探讨。
5.井网在不同地质和物理条件下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6.井网产能的优化设计与措施分析。
7.多分支井与井网自然场模拟实验研究。
8.多分支井与井网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计算模型。
2.分析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主要影响因素。
3.提出并实现多分支井及井网优化设计方案,增强其产能。
4.建立多分支井及井网自然场模拟实验平台。
5.建立多分支井及井网数值模拟实验平台。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模拟、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深入分析多分支井及井网的产能影响因素,建立产能计算模型。
2.计算模拟:根据研究目标,运用现有的相关软件,进行多分支井及井网产能数值模拟研究。
3.实验研究:通过搭建多分支井及井网实验装置,进行多分支井及井网自然场模拟实验研究。
多分支井技术研究进展

多分支井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魏振峰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多分支井具有一井眼多用的特点,大幅度提高了采油效率,降低了油气藏钻井成本。
欧美一些国家在多分支井钻井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近年来,我国多分支井钻井技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关键词:多分支井;系统;技术;研究多分支井是指在一口主井眼(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的基础上,钻出两个及多个进入油气藏的多分支井眼,也指在一个垂直井中侧钻出新的井眼。
多分支井主要以反向双多分支井、鱼骨状水平井、叠加式分支水平井为主。
多分支井可以节省井场占地面积、在利用主井眼的基础上,免除了钻机、套管等设备的搬迁安装,不会产生主井钻井形成的垃圾处理等费用,多分支井对主井眼的重复利用,基本上可以节约出开发一个新井的费用,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
分支钻井技术已经成为高效开发油气藏的理想井型。
1 前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了多分支井的概念,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展开了多分支井钻探技术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多分支井钻井技术在国外获得井喷式的迅速发展。
目前,全世界已完成几千口多分支井钻探,分支最多的井有十几个分支。
2 国外多分支井技术研究进展上世纪50年代,涡轮钻具在前苏联得到应用,钻成一口十多分支井,使原井产量增加了16倍,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多分支井钻探技术在前苏联得到广泛应用,二三十年间共钻了100多口多分支井,300多个多分支井眼,钻探总长度达17万多米,包括57口开发井,36口探井,8口救援井,这些多分支井的费用只占直井投入的30%-80%。
发现了多分支井的经济优势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前苏联又在一些油气田主攻老井侧钻进行多分支井开发,有数百口5~10个分支,长80~300m的多分支井,同期进行了其他类型的多分支井技术的应用开发。
20世纪末,美国Marathon石油公司和Baker Hughes Inteq公司对多分支井进行了联合开发,研究得到了一种用于多分支井的注水泥尾管完井的井下系统。
煤层气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模型研究

方 程 , 立 了多 分 支 井 身 结 构 设 计 的理 论 基 础 。根 据 不 同 的煤 层 地 质 条 件 , 计 出 2类 紊 流 型 和 3类 层 流 型 的 多 分 支 井 身 结 构 模 建 设
Ga l Xin Ba a o De i a o’ n ( yLa oa o y f rPer lu En ie rn f eMi ity o Ed c to Ke b r tr o toe m g n e ig o t nsr f u a in, h Chn ie st f Per lu ,Bej n 0 2 9, ia iaUn v riy o toe m iig 1 2 4 Chn )
煤 层 气 多分 支 井身 结 构 设 计 模 型 研 究
高德 利 鲜保 安
北 京 12 4 ) 0 2 9 ( 国石 油 大 学石 油工 程 教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中
摘 要 :煤 层 裂 缝 系 统 由众 多不 同类 型 的裂 纹 组 成 , 始 裂 纹 与 应 力 变化 产 生 的新 裂 纹 形 成 网状 结 构 。 煤 层 气 多分 支 井 增 产 机 理 在 原 于 实现 广 域 面 的效 应 , 以大 范 围地 沟 通 煤 层 裂 隙 系统 , 大 煤 层 降压 范 围 , 低 煤 层 水 排 出 时 的摩 阻 , 幅 度 提 高 单 井 产 量 和 采 可 扩 降 大
型 , 用 于 煤 层 气 田多 分 支 井 优 化 设 计 。 可 关 键 词 :煤 层 气 ; 分 支 井 ; 体 管 路 ; 流 ; 流 ; 身 结 构 ; 计 模 型 多 流 层 紊 井 设 中 图分 类 号 :T 1 2 E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

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多分支井是一种在同一个井筒内利用特殊工艺完成多个水平分支井生产的井型。
相比传统的垂直井和单井筒水平井,多分支井具有密集开发、高效利用油气资源的优势。
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是多分支井开发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井筒内每个分支的产能和井组的整体产能。
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完井液体系的优选、裸眼井段的定向控制、分支节间通流的控制等方面。
首先,完井液体系的优选是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完井液具有防堵、封堵、造孔、清洁井壁等多种功能。
研究表明,多分支井完井中选择适当的完井液体系对于井筒内的分支节间通流管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完井液体系有纯水、聚合物、溶液、液氮等。
在选择完井液体系时,需考虑到井务条件、井深、地质特征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其次,裸眼井段的定向控制是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整完井液体系的性能和密度,使井筒中的流体在不同层位中产生不同的水平流动压差,从而实现对裸眼井段的定向控制。
针对不同的井层特性,可以选择调整液体密度、粘度等参数,以实现正确的定向控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井筒内的流体体积来改变流动分布,从而进一步调整裸眼井段的定向。
最后,分支节间通流的控制是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在多分支井中,分支节间的通流对于整个井组的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实现合理的通流控制,可以采用掏罩技术和堵漏技术。
掏罩技术是通过在井内放置罩套,来限制和调整分支节间的通流;堵漏技术则是通过注入堵漏剂来封堵井段,从而控制分支节间的通流。
这两种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用掏罩技术控制其中一部分分支节间通流,再用堵漏技术来进一步精确控制其他分支节间通流。
综上所述,多分支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的关键内容包括完井液体系的优选、裸眼井段的定向控制和分支节间通流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研究和优化,可以实现多分支井的高效开发和油气资源的有效利用。
分支井轨迹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

分支井轨迹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钻井的目的由过去简单地建立由储层到地面的油气流通道,发展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一种手段。
多分支井技术的创新性在于从传统的一口井一个地下井眼变为一口井多个地下井眼;技术上通过储层井眼数量的增加可实现最大储层接触面积(MRC )的目标,加之各个分支井眼空间展布的优化实现最大有效波及范围,实现对低渗透、边际、块状、天然裂缝、透镜体等多种油气藏类型的经济高效开发;经济上大幅度降低每钻开单位长度储层所花费的钻井成本,节省了油气流通道的建设、管理及维护费用,并减少了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对于占油气开发上游投资的50%以上的钻井作业来说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分支井;轨迹设计;轨迹控制;钻具组合力学分析分支井技术是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显著特点是根据油藏特征设计井眼,并进行井眼的空间展布,使常规井无法形成工业油气流的低产难采储量得到经济开发。
与普通定向井、水平井相比分支井轨迹设计与控制有以下特点:(1)井身剖面的形状受老井井眼轨迹影响较大,一方面受老井轨迹的限制,开窗点、造斜段、入靶点大多不在同一方位线上;另一方面,造斜点处老井井斜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侧钻测量方式的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造斜点的选择。
(2)同一井身钻出多个分支,各分支井眼间空间位置复杂,防碰问题较为突出。
(3)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各分支之间的曲率半径差异较大。
(4)轨迹设计与控制受到套管开窗等特殊工艺的影响,设计及控制精度要求更高。
一、分支井井身剖面设计由于各个分支井眼之间、分支井眼与邻井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复杂,且三维曲线形状复杂,无法用合适的公式进行描述,为此,采用复化辛普森数值积分法计算已钻或待钻轨迹L上第i 点的坐标增量。
][][][⎪⎪⎩⎪⎪⎨⎧∆++=∆∆++=∆∆++=∆∆∆∆∆∆∆)()(4)0()()(4)0()()(4)0(262626i L H H L i i E LE E L i i N L N N L i L f f f H L f f f E L f f f N H i i i i ii (1)式中:△N i ——北座标增量,m ;△ E i ——东座标增量,m ; △H i ——垂深增量,m ;⎪⎩⎪⎨⎧=∆Φ=∆Φ=∆i i i i i E i i i N L f L f L f Hαααsin )(sin sin )(cos sin )(式中:αi、Φi —分别为第i 井段始点井斜、方位,°。
基于PEBI网格的多分支水平井井型优化研究

、
P B 网格 技 术在 多 分 支 EI 水 平 井模 拟 中的 应 用
网格划 分是 油 藏 数 值 模 拟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目 前, 数值 模 拟软 件 中 广泛 采 用 的具 有 规 则 结 构 的笛 卡 尔 网格在 描述 地 质条件 复 杂 的油藏 或 结构 复杂 的 井 型时 存在 较大 局 限。而 P B E I网格 可 以全 面 地 考
钻
・
采
工
艺
21 0 0年 7月
J l 0 0 uy2 1
4 ・ 6
DRI I LL NG & PRODUCT ON TEC I HNOL OGY
∑ ) ( (
=
) “
() 3
水, 然后依次波及到其它分支 以及主井筒, 并且 由于 分 支 与主井 筒之 间存 在 一 定 夹角 , 这部 分 区域 成 为
法 井 网 中的 井 型 优 化 进 行 了研 究 , 析 了不 同分 支数 目、 支 长 度 和 分 支 角度 对 井 网 中 多分 支 水 平 井 产 能 的 影 响 。 分 分
结果表 明 , 在五 点法井 网中采 用鱼骨状 多分支水平 井作为 生产 井时 , 当分 支长度 较长且 分 支角度 较 大的情况 下, 应 选择分支数 目多的鱼骨状分支井进行 生产 , 反之可 以选择 较少 的分支数 目; 骨状分 支 井分支 角度 应 选取为 4 。 鱼 5、 6 。 分 支长度应 充分考虑井 网面积 以及分 支在 井 网中的位置 而定 。采 用辐射 式 多分 支水平 井作 为生 产井时 , 选 0; 应
网条件 下 的产 能影 响 因素 进 行 了分 析 , 针 对 这 两 并
图 1 鱼骨 状 多分 支 水 平 井井 网P B 网格 示 意 图 E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号 井 ;② 轮流 对 3 — 4 、1 1 — 1 2 、1 3 ~ 1 4 井 各取 2 0 c m, 关 闭 其他 井 , 计时 1 0 分钟 , 记下各 自流量 p ;③若有必要,重复上述
同时 ,为 了 能 够 用 控 制 变 量 法 研究 此油藏 ,而且为 了节省材料 ,油藏在制 作 时 ,其 水 平 分 支 井 如 图 。 因 为制 作 好 以后 ,打 孔 困难 ,而 且 精 确 度 很 差 ,因 而 在 制 作 时 ,使 用 钢 管 为 模 具 ,做 出 这 样 的分 支 。 在 不 需 这 样 长 或 这 么 多 的分 支 时 ,用 活塞 封堵 分支 。 5 . 1 测 定 材料 的合 理 配 比 : 制作 高 h = 1 0 0 m m,外径 R = 6 3 m m, 内径 r - = 3 0 m m的中空且底部封死泥柱 ,其 中 所 需 的砂 和水 泥 的 总 重 为 M = l k g ,分 别按 水 泥与砂 的质量 配 比成 1 : 1 、 1 : 2 、 1 : 3 、 1 : 4和 1 : 5 ,根 据 资 料查 得 一 般 情 况 下 水 灰 比为 O . 4 4 。 将 制 好 的 模 型 放 入 水 中,使 得 水 面 与 泥 柱 表 面 齐 平 ,观 察 水 从 泥 柱 外 部 渗 到 中空 部 ,在 2 0分钟 时间 内 ,经 过 比较 泥柱 中水 的量 ,发 现泥 砂 比 为 1 : 5 ,水 灰 比0 . 5 1 的配 比结果 最佳 。 5 . 2 模 具 整 个 模 具 用 于制 作 模 拟油 藏 用 ,使 用 木 制 的 内空腔 长 8 0 c m宽 8 0 c m高 2 5 c m 的盒 子 ,其 中木 板 的厚 度 为 1 . 5 c m。为 了 实 验需 要 ,在 木 盒 的 四周高 1 0 c m 的地 方
d=l c m ,a =3 O c m,b =1 0c m , d= 2 2. 5 。
1 7 8 . 4 q / mL( 见图 3 )。
( 3) 待 已 经加 入 的混 凝 土凝 固 时 , 再在上边加一层 混凝土 2 5 c m , 待其凝 固
干燥 。
( 4) 用直径 为 1 8 c m的 钻 头 在 模 拟 油藏 的孔 中分 别继 续打 孔至 0、C 、D点 。 ( 5 )用水 冲洗掉 模 拟油 藏 孑 L 中的 灰 烬 ,以备 下面 实验 用 。 6实验 及数 据处 理 6 . 1 研究 位 置对 分支 井产 能 的影 响 步骤 : ① 用 活塞关 闭 2 、 5 、 6 、 7 、 8 、 9 、
工 程 技 术
— C h i
n a Ne W T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r பைடு நூலகம் d u c t s
2 0 1 — 4 N O . 0 1 ( _ E )
口匿翟强圈 ■ ■ ‘ 山 墨 圃 I 皤 I
其 中 到达 2 0 c m以后 , 增 加速 度 明显放 缓 。 6 . 3 研究分支数 目对分支井产能的影 响 步 骤 :① 关 闭 2 、5 、6 、7 、8 、9 、 1 0 号 井; ②在3 号井 取 4 0 e a, r 关 闭其 它井 , 记1 0 分 钟 时 的 流 量 ;③ 在 3 、4号 井 各 取2 0 c m,关 闭 其 它 井 ,记 1 0分 钟 时 的 流量 ;④在 3 、4 、1 1 号井各取 1 3 . 3 c m, 关闭其它井 ,记 1 0 分钟时的流量 ;⑤在 3 、4 、1 1 、1 2号井 各 取 1 0 c m,关 闭其 它 井 ,记 1 O 分 钟 时的 流量 ;⑥在 3 、4 、 1 1 、1 2 、1 3 号井 各取 8 c m,关 闭其 它 井 , 记 1 0分 钟 时 的流 量;⑦在 3 、4 、1 1 、 1 2 、1 3 、1 4号井 各取 6 . 7 c m, 关 闭其它 井 , 记 1 0分钟 时 的 流量 ;⑧ 若 有必 要 ,重 复 上述 步 骤 。 随 着 分 支 数 目递增 至 2 个 、3 个 、4 个 、5 个 、6 个 ,流 量 由 1 8 3 . I q / m L渐 变
至 1 8 0 . 3 q / mL、 1 7 9 . 5 q / mL、 1 7 8 . 8 q / mL、
图3 数 目对产 能影 响折 线 图
调 整 好 模 拟 油 藏 的 各 项 参 数 ,再 将 打 了 1 4个直 径为 1 . 8 c m 的孑 L 。 模 拟 油 藏 装 入 水 缸 中 ,向水 缸 里 装 入 等 5 . 3 模 拟 步骤 高的水 ( 保 证 油 层 压 力 基 本 不 变 ),待 ( 1 ) 将 模 具放 在 水平 位 置 ,并 向 内 水 进 入 模 拟 油 藏 稳 定 后 ,再 实 验 。在 实 加入 调好 的混 凝 土到 高度 为 l O c m处 。 验 时 ,打 开 阀 门 ,计 时 1 0分钟 ,测 定 流 ( 2) 从 模具 四周 的孔 中插 入 外径 为 量 。 当换 用 不 同分 支 井 结 构 或 油 藏 时 , 1 8 c m 的钢管 ,把 钢 管调 整水 平 。 获得 相关 的参 数值 及 流量 值 , 进行 比较 , 得 出结论 。 5 油 藏模 拟 在 本 实 验 中 ,通 过 用 水 泥 和 颗 粒 相 近 的沙 子 均 匀 混 合 ,制 出 均 一 的模 拟 四 方 体 油 藏 ,在 井 眼 d 处 接 水 管 以便 把 液 体 排 出测 量 , 同时 ,在井 眼处 和装 置 与 水 管 的接 触处 加密 封圈 ,以防漏 水 。 相 关 参 数 :h = 2 5 c m,l = 8 0 c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