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分类系统 (2)

合集下载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物理属性和空间信息的方式,以数字图像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解决许多环境和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引言遥感影像是从航空器或卫星上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由于遥感影像可以覆盖广阔的地区,并具有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因此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和环境信息。

在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方面,遥感影像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和趋势,以便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二、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例如农田、森林、城市等。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可以通过解析图像中的光谱、纹理和形状等信息来实现。

1. 光谱信息遥感影像的像素值代表了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辐射亮度。

通过分析这些光谱信息,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物。

例如,植被在红外波段有较高的反射率,而裸露土地或建筑物则有较低的反射率。

基于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归类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2. 纹理信息纹理是指地物表面的细节和变化。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

例如,农田通常具有规则的纹理,而森林则具有杂乱而复杂的纹理。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纹理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

3. 形状信息地物的形状也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例如,建筑物通常具有方形或矩形的形状,而河流则具有弯曲的形状。

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形状信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三、土地利用监测土地利用监测是指跟踪土地利用变化和趋势的过程。

通过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我们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1.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态势的变化。

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一)

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一)

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一)方案资料: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任务目标通过遥感技术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监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方案实施1.技术准备–购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确定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监测数据库–开发监测软件系统,实现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2.任务区划–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土地类型设定监测区域–制定详细任务计划,包括影像采集、处理、发布和维护等环节3.影像采集–根据任务计划,安排卫星影像拍摄时间和点位–对拍摄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去除云雾、跨季节遥感影像回归等因素的干扰4.产品发布–将处理完成的遥感数据、指标分析结果以及图表推送给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发布相应的数据产品和分析报告实施效果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重心放在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耕作强度、城市和农村用地转换方面,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2.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对生态、环保等相关指标监测,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政策,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管理。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乡村振兴、城市化等方面的发展。

总结本方案旨在借助遥感技术手段,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过程将依托科技创新、数据分析等手段,监测全国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和依据。

推广落地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本方案,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标准规范:在落实监测指标及技术上,制定适用于不同监测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标准规范。

2.加强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设备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

3.学术研究推进:在实施过程中,积极鼓励学术界做好监测数据分析、指标细化、反馈调整等研究,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

4.做好社会宣传:积极宣传方案实施的重要性和成效,加强普及人群对土地资源利用政策和规划的认识,树立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

国外国家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典型案例

国外国家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典型案例

国外国家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典型案例国外国家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面广泛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可靠的遥感数据并利用相应的算法分析这些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评估。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国外案例。

1. 美国的遥感监测系统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遥感监测系统之一,即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计划(LCCS)。

该计划通过使用多种遥感传感器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开发一系列专门的算法和模型来分析这些数据。

通过这个系统,美国可以实时监测土地使用变化,包括城市扩张、农田面积变化、森林砍伐等,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土地管理和规划。

2. 加拿大的土地覆盖监测加拿大也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覆盖监测。

加拿大国家土地及水资源部(NRCan)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开展土地覆盖分类和监测工作。

他们使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实现对土地覆盖类型的准确识别。

这些信息对于加拿大政府的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3. 澳大利亚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澳大利亚国土管理局(Landgate)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他们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如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图像,以及高精度的数字地图,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扩张的监测。

该计划对于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 德国的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监测德国地理学会(DGfG)在德国开展了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监测研究。

他们运用多源遥感数据,如Landsat、Sentinel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变化监测。

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不仅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结:国外国家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面充分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可靠的遥感数据并利用相应的算法进行分析,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T1016-2003 3.3 元数据]。
14
14.1
土地调查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是指两个时点对比参与变化的要素所产生的数据变化更新,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流向和流量、土地权属和界线的变更、土地属性和图形的变化等内容。两个时点之间的数据变更过程视作为长事务。
XX
XX
XX
XX






































其中:
(1)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用x,y(或x, y, 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GB/T 16820-1997 5.18 矢量数据]。
3.7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 [GB/T 16820-1997 5.19 栅格数据]。
GB/T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欧阳志云;张路;吴炳方;李晓松;徐卫华;肖燚;郑华【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遥感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已成为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遥感数据要求每一数据集都要有相应的地物分类体系与之匹配,这也造成不同遥感数据及分类体系之间相互独立.虽然体系间多有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不同数据集的分类体系难以直接使用或替换,制约了多元数据在生态系统评价中的使用效果.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多源遥感数据的使用效率,提出了一套基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这套体系共有9个一级类、21个二级类、46个三级类,该体系主要依据类别内生态系统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了气候、地形等因素.最后以海南岛、内蒙古和甘肃3个省为例,探讨了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系统构成分析方法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分类体系有较好的生态学依据,可以支持更加深入的生态系统评估.但分类体系中还存在遥感数据与生态因子数据尺度不匹配、不能满足小尺度研究中对三级类进一步细分的要求以及当前数据质量和模拟技术不足以完全支持植被覆盖率反演精度要求等问题.【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02【总页数】8页(P219-226)【关键词】遥感技术;分类体系;生态系统评价【作者】欧阳志云;张路;吴炳方;李晓松;徐卫华;肖燚;郑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遥感技术与遥感数据在区域生态评价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区域生态评价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和数据来源。

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耕地的三级编码为:1山地;2丘陵;3平原;4大于25度的坡地(如“113”为平原水田)《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乔森资环院城区系人文地理学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 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 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
孙静;赵伟;赵鲁全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5(21)4
【摘要】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遥感监测方法多种多样,但为了确定变化类型,要引入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遥感分类方法一直是遥感技术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目视解译仍是成功的分类方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目视解译分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将协调发展.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分类及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目视解译的方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分辨率传感器的相继问世,利用多平台遥感数据融合进行监测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分类、监测精度.我国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正深入开展,并将在计算机信息提取及监测方法上取得更大的成果.【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孙静;赵伟;赵鲁全
【作者单位】肥城市国土资源局,山东,肥城,271600;肥城市人民检察院,山东,肥城,271600;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71;P237
【相关文献】
1.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J], 戴潇蕾;唐宏华
2.农村土地利用与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初探 [J], 饶月辉;吴连喜;邹自力;李震环
3.遥感动态监测模型在拉市海湿地保护区土地利用中的研究 [J], 信冠栋;施昆;吕晓阳
4.试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 [J], 张银辉;赵庚星
5.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 [J], 邱姝月;曹礼刚;杨武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信息系统 第11章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土地信息系统 第11章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元 数 据
据 组 织
库与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11.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
11.2.3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功能
1.数据导入导出 2.查询显示 3.空间分析 4.产品制作与输出 5.应用服务 6.系统管理服务
2020/10/13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 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数据库内容。 4.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2020/10/13
2020/10/13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11.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
11.2.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的结构、组
织和管理
2.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
文本数据
2020/10/13
DEM数据库 影像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监测变化专题数据库
统计报表 相关文档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2020/10/13
曲卫东 韩琼 编著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第11章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2020/10/13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11.1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概述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基于“3S”技术展开,特别是遥感 技术。与其他监测手段相比,遥感监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 范围广等特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为常规调查和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主要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提高地物 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识别能力;运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发 现变化信息,经专业技术人员的外业核查,对变化图斑进行 人机交互处理,确定其变化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地
24其它林地
指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果园、桑园、茶园、热作林园等)
林地/耕地
3草地
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
31高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草地
32中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33低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草地/裸地
4水域
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
41河渠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
11水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耕地
111山区水田112丘陵水田113平原水田114坡度大于25°水田
耕地
12旱地
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
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分类系统(刘纪远等,2005)
Classificationsystemofland-usemonitoringusingremotesensingof CAS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含义
GlobeLand30
1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用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水体
42湖泊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43水库、坑塘
指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44冰川和永久积雪地
指常年被冰川和积雪覆盖的土地
冰雪
45海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
湿地
46滩地
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
5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指城乡居民点及其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
67其它
指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51城镇用地
指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即县镇以上的建成区用地
人造地表
52农村居民点用地
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53工交建设用地
指独立于各级居民点以外的厂矿、大型工业区、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码头及特殊用地
6未利用土地
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61沙地
指地表为沙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
裸地
62戈壁
指地表以碎砾石为主、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63盐碱地
地表盐碱聚集、植被稀少,只能生长强耐盐碱植物的土地
64沼泽地
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湿地
65裸土地
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裸地
66裸岩石砾地
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121山区旱地122丘陵旱地123平原旱地124坡度大于25°旱地
2林地
指生长乔木、灌木、竹类以及沿海红树林等林业用地
21有林地
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灌木地
23疏林地
指郁闭度为10~30%的稀疏林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