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创新优质说课稿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1、君权强化
阅读课文回答:清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②南书房政治
③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演变)
④文字狱思想
⑤文化专制政策文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设立,令八旗旗主共同议事,参与后金决策,后来有设八大臣辅佐,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因此称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来削弱贝勒的权利,这样后来就无法控制。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课题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能说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20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南书房
1、强化君权措施军机处原因
文字狱3、闭关锁国政策过程
文化专制政策影响
启示
教学反思:
3、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A.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B.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C.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2.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B.反封建的民族思想流行
C.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感到恐惧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束缚
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新课导入
PPT展示一段介绍雍正帝的文字介绍,体现他的“宵衣旰食,夙夜忧勤”。再展示《雍正行乐图》,表现雍正帝的业余爱好。
过渡:清朝与之前历朝历代一样,都致力于加强君主专制,其中雍正帝设置的军机处使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清朝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点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评价任务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105,先请3名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对外政策三个角度归纳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2.教师出示有关军机处与文字狱的材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析军机处的设立与文字狱在强化君主专制中的作用。
3.教师出示有关《马嘎尔尼访华》情景剧剧本,要求学生结合剧本内容,探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效果反馈
评讲迁移应用部分的单选题,对于各小来自出现的共性问题做精讲。[]
独立完成迁移应用部分的单选题,教师评讲之 后,订正做错的题目。
第1题考查对军机处设立作用的掌握;第2题考查对文字狱影响的掌握;第3题考查对闭关锁国政策表现和影响的掌握。
堂测设计
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师:担任军机大臣的都是皇帝的亲信,朝廷的重臣,所以叫“有官而无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保密。
师:正是因为军机处的这些特点,所以使军机处就由最初一个专门为处理军务而设的临时性机构变成了一个承旨即接受圣旨,出政即下达政令。接受圣旨、下达政令,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那军机大臣在传达旨意时能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呢?
生: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②下令将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销毁。
师:之前的王朝是不是也采取过类似的措施啊?所以我们如果往前推的话,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王朝,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从未中断过,只是到清朝走向了极端。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同学们,通过本节课,我们明白了清朝是如何将皇权推向顶峰的。主要是通过两方面的措施,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通过政治方面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尤其是军机处设置之后,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而在思想方面愈演愈烈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使人民不敢说一句对统治不利的话。因此说,清朝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即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样一种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又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影响呢?待我们学完下节课全部内容之后,再做评判!
生:不能。
让我们用史实来说话,引导学生看P100材料研读: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设问:那军机处的设置,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一切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师:就这样军机处将皇权推向了顶峰。这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仍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仅限于皇帝出巡、少数民族事务等,无关乎军国大事,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被撤销。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因、过程和结果。
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清朝入关的知识,我们知道,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新课讲授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2分钟)军机处设立的背景、过程。
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加强君主专制处理西北军务我们来看一组军机处有图片和相关史事,思考:它的特点有哪些?军机处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相关史事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
即便是王公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坐而论道站而论道跪而论道汉至唐宋明清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y án]曝[p ù]杂记》卷一材料一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观点二:皇帝独断专行,大臣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同时加强了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发展。
3.评价:辩论台方法:一分为二(全面)过渡: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权机构的改革来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思想领域的控制,一再制造文字狱。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说课稿)》精品获奖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需要对教材有个深刻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晚清时期在对内对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如军机处的建立、实行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些措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固其统治,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二、说学情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要合理把握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课堂积极性比较高,但思维能力不强,对问题的分析也不是很深刻,可能在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概况及其恶果;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及开放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
【难点】君主专制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掌握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了解清朝走向衰败的表现。
2.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认识到只有“开眼看世界”,国家才能发展,个人才会进步。
【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了解“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展示故宫图片,教师提问:(故宫)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二、新课学习教师引导:清朝建立以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已的统治呢?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总结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旦作出决定,皇帝也不能改变;康熙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1、军机处的设立图片展示《军机处内景》,图片讲解: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
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君主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以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理解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清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
2.难点: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的象征——皇帝的龙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皇帝要有这样的装束?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如皇帝的权力、科举制度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如“文字狱”,分析这个事件是如何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历史人物,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突破“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这一教学难点,回顾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学会历史联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化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对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历史体验法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地图册、多媒体课时:1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
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军机处的设立1、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
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议一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材料:汗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
”——摘自《满洲实录》卷七2、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君权。
(2)时间:雍正帝。
(3)职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4)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简:军机处无专官,无衙署,有值班房,人员精少,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创新
优质说课稿
名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本单元由《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明朝的灭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8课教学构成。
第三单元主要介绍1368年至1840年明清时期的历史。
其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
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州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统治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分有效的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却依然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浙落后于世界发展朝流。
本单元主要有四条线索,即君权强化、抗击侵略、巩固边疆和对外关系由开放到闭关。
本课承载着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7课。
本课共四部分,即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君主专制在清朝时达到板端的程度。
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