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变电技术课程设计.doc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 (1)第二章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无功功率补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供配电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无功功率补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变压所位位置的选择. (5)第五章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6)4.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6)4.2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7)第六章线型的选择 (9)第七章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等效图 (10)7.2短路电流计算电路 (11)7.3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11)7.4计算供电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2)7.5 k-1点(10.5kV侧)的计算 (13)第一章设计任务一设计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及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规范,进行工厂供电设计。
做到“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基本要求。
并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便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电能和有色金属的节约等问题。
二设计依据2.1 工厂负荷及电源情况2.1.1工厂负荷性质本厂车间为三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56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24h。
该厂除装配车间、办公负荷和生活负荷三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二级负荷。
供配电课程设计.docx

一心得和体会经过近三周的课程设计,总体上来说是获益匪浅。
通过本次设计,所学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当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很好的系统了一遍,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使自己的实际工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得到提高由于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很多的知识,且做好设计的前提也是掌握足够多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如何将知识系统化就成了关键。
如本设计中用到了工厂供电的绝大多数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侧重了知识系统化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计算准确度,绘图能力得到提高由于本次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计算和绘图,因此要求要有很好的计算,和绘图能力。
通过本次锻炼,使自己的一次计算准确度有了进步;绘图方面,熟练了对autoCAD掌握。
三、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此次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为了解决问题,激发了对获取知识的渴求,从中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此次课程设计的完成带给我了很大的收获,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1)负荷计算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等几种,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主要计算公式有:有功功率:P30 = Pe • Kd无功功率:Q30 = P30 • tg(p 视在功率:S30 = P30/Cos(p 计算电流:130 = S30/ V 3UN根据要求及负荷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车间的P30、Q30、S30、130,然后列出表格。
1)铸造车间: 动力负荷:Pe=400kw Kd=O. 4 cos(p =0. 70 tan(p =tanarccos(p =1.02 P30=Kd e Pe=0. 4*400=160kw Q30=P30e tan(p =160*1. 02=163. 2kvarS30=P30/cos(p =160/0. 7=22& 6kvA 130二S30/ V 3U N=346. 4A 照明负荷:Pe=10kw Kd=0. 8 cos(p =1. 0 tarup 二tanarccosep =0 P30二Kd・Pe 二0. 8*10=8kwQ30=P3 o・tan(p =8*0=0kvar S30=P30/cos(p =8/1. 0=8kvAI30=S30/V3U N=21. 1A本车间:I7 30=346. 4+21. 1=367. 5A2)锻压车间:动力负荷:Pe=300kw Kd=0. 2 cos(p =0. 65 tan(p =t anarccos(p =1. 17 P30=Kd e Pe=0. 2*300二60kw Q30=P30e tan(p =60*1. 17=70. lkvarS30=P30/cos(p =60/0. 65=92. 3kvA I30=S30/V3U N=139. 8A 照明负荷:Pe=10kw Kd=0. 8cos(p =1. 0 tarup =t anarccosep =0 P30二Kd・Pe=0.8*10=8kw Q30=P3 o・tan(p =8*0 二Okvar S30=P30/cos(p =8/1.0=8kvA I30=S30/V3U N=21. 1A本车间:I' 30=139. 8+21. 1=160. 9A3)金工车间:动力负荷:Pe=350 Kd=O. 2 cos(p =0. 65 tan(p =t anarccosq) =1. 17P30=Kd e Pe=0. 2*350=70kw Q30=P30e tan(p =70*1. 17=81. 8kvarS30=P30/cos(p =70/0. 65=107. 7kvA I30=S30/V3U N=163. 1A 照明负荷:Pe=10w Kd二0.7 cos(p =1. 0 tan(p =t anarccosep =0 P30=Kd e Pe=0.7*10=7kw Q30=P30e tan(p =10. 8*0=0kvar S30=P30/cos(p =7/1.0=7kvA I30=S30/V3U N=18. 4A本车间:I7 30=163.1+18. 4=181. 5A4)工具车间:动力负荷:Pe=380kw Kd=0. 2 cos(p =0. 60 tan<p 二tanarccosep =1. 3P30=Kd*Pe=0. 2*380=76kw Q30=P30e tan(p =76*1. 3=101. 3kvarS30=P30/cos(p =76/0. 60=126. 7kvA I30=S30/V3U N=192A照明负荷:Pe=10kw Kd=0. 8 cos(p =1. 0 tancp =t anarccosep =0 P30二Kd・Pe=0. 8*10二8kw Q30=P30e tan(p =10. 8*0=0kvar S30=P3o/cos(p=8/1. 0=8kvA I30=S30/V3U N=21. 1A本车间:I7 30=192+21.1=213.1A5)电镀车间:动力负荷:Pe=260kw Kd=0. 5 cosep =0. 8 tan(p 二tanarccosep =0. 75P30=Kd e Pe=0. 5*260=130kw Q30=P30e tan(p =130*0. 75=97. 5kvarS30=P3o/cos(p =130/0. 8=162. 5kvA l3O=S3o/ J 3U N=246. 2A 照明负荷:Pe=7kw Kd=0. 7 cos(p =1. 0 t an(p =t anarccosep =0 P30二Kd・Pe 二0. 7*7=4. 9kw Q30=P3o・tan(p =4. 9*0二Okvar S30=P30/cos(p=4. 9/1. 0=4. 9kvA I30=S30/V3U N=12. 9A本车间: r 30=246. 2+12. 9=259. 1A6)热处理车间:动力负荷:Pe=200kw Kd=0. 5 cos(p =0. 75 tan(p =tanarccos(p =0. 88P30=Kd*Pe=0. 5*200=100kw Q30=P30e tan(p =100*0. 88=88kvarS30=P30/cos(p =100/0. 75=133. 3KVA l30=S30/ V 3U N=202A照明负荷:Pe=8kw Kd=0. 7 cos(p =1. 0 t an(p =t anarccos(p =0 P30=Kd e Pe=0.7*8=5. 6kw Q3O=P3o・tan(p =5. 6*0=0kvar S30=P3o/cos(p =5.6/1. 0=5. 6kvA 130二S30/J3U N=14. 7A本车间:I7 30=202A +14. 7=216. 7A7)装配车间:动力负荷:Pe=150kw Kd=0. 4 cos(p =0. 7 tan(p =tanarccosep =1. 02 P30二Kd ・Pe=0. 4*150=60kwQ30=P30*tan(p =60*1. 02=61. 2kvar S30=P3o/cos(p =60/0. 7=85.7kvA I30=S30/V3U N=129. 8A照明负荷:Pe=5kw Kd=0. 8 cos(p =1. 0 t an(p =t anarccoscp =0 P30=Kd*Pe=0.8*5=4kwQ30=P3 o・tan(p =4*0 二Okvar S30=P3o/cos(p =4/1. 0=4kvAl30=S30/ V3U N=10. 5A本车间:I7 30=129. 8+10. 5=140. 3A8)机修车间:动力负荷:Pe=150kw Kd=O. 3 cos(p =0. 6 tan(p 二tanarccos(p =1. 33 P30二Kd ・Pe=O. 3*150二45kw Q30=P30e tan(p =45*1. 33=60kvarS30=P3o/cos(p =45/0. 6=75kvA I30=S30/V3U N=113. 6A 照明负荷:Pe=4kw Kd=O. 7 cos(p =1. 0 tancp 二tanarccos(p =0 P30二Kd・Pe 二0. 7*4=2. 8kwQ30=P3o・tan(p =2. 8*0二Okvar S30=P3o/cos(p =2.8/1. 0=2.8kvA l30=S30/ V 3U N=7. 4A本车间:I7 30=113. 6+7. 4=121A9)锅炉房:动力负荷:Pe=80kw Kd=O. 7 cos(p =0. 8 tan(p =tanarccosq) 0. 75P30二Kd・Pe二0. 7*80二56kw Q30=P30e tan(p =56*0. 75=42kvarS30=P3o/cos(p =56/0. 8=70kvA I30=S30/V3U N=106. 1A 照明负荷:Pe=lkw Kd=O. 9 cos(p =1. 0 tamp =t anarccos(p =0 P30二Kd・Pe=O.9*1=0. 9kwQ30=P3o・tan(p 二3. 6*0=0kvar S30=P3o/cos(p =0. 9/1. 0=0. 9kvAl30=S30/ V 3U N=2. 4A本车间: I / 30=106.1+2. 4=108. 5A10)仓库:动力负荷:Pe=25kw Kd=O. 4 cos(p =0. 8 tan(p =tanarccosq) =0. 75 P30二Kd・Pe 二0. 4*25=10kw Q30=P30e tan(p =10*0. 75=7. 5kvar S30=P30/cos(p=7. 5/0. 8=12. 5kvAI3O=S3O/ V 3U N= 1& 9A照明负荷:Pe=lkw Kd=O. 9 cos(p =1. 0 tan(p 二tanarccos(p =0 P30=Kd*Pe=0.9*1=0. 9kw Q30=P3o・tan(p 二0. 9*0二Okvar S30=P3o/cos(p =0.9/1. 0=0. 9kvA l3O=S3o/ V3U N=2. 4A本车间:I7 30=18. 9+2. 4=21. 3A11)宿舍区照明负荷:Pe=300kw Kd=O. 8 cos(p =1. 0 tan(p =t anarccosq) =0P30二Kd・Pe=O. 8*300=240kw Q30=P30e tan(p =240*0=0kvarS30=P30/cos(p =240/1. 0=240kvA I30=S30/V3U N=631.6A各用电车间负荷计算结果如下表:全厂负荷计算取KEp = 0. 92; KEq = 0. 95 根据上表可算出:ZP30i =1057. 1KWEQ30i =772. 8kvar贝I」P30 = KEPEP30i = 0. 92X1057. 1KW = 972. 5KWQ30 = KEqLQ30i = 0. 95X772. 8kvar = 734. 2kvarS30 = V (P302 +Q302)〜1217. 7 KV-Acos中=P30/S30 =972. 5/1217. 7^ 0. 80(2)功率补偿由于本设计中上级要求COS(p 20. 93,而由上面计算可知COS中二0. 80<0. 9, 因此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供变电课程设计B所

供变电课程设计 B所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供变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供变电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变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了解供变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掌握供变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变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够运用供变电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供变电系统操作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变电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供变电系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变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工作方式以及故障处理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供变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供变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原理。
2.供变电系统的组成部分:讲解供变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
3.供变电系统的工作方式:阐述供变电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功率传输。
4.供变电系统的故障处理:介绍供变电系统常见故障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供变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工作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变电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和操作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供变电系统的感性认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供变电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供变电领域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供变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故障处理方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供变电系统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供变电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供变电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院系: 电气工程系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姓名:_ 指导教师:2010年 月曰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开题日期:2010年3 月10 日完成日期:2010年4 月19日题目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一、设计的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的使用;基本掌握变电所主接线图的绘制方法;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1 、按给定供电系统和给定条件,确定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2 、选择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中的主要设备。
如:母线、绝缘子、隔离开关、熔断器、断路器、互感器等。
选择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国内经鉴定的新产品、新技术。
3 、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和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电力系统,火电为主 地方220/110kV 区域变电所 :地方110/35/10kV 变电站 :铁道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电力系统及牵引变电所分布图 ――:三相高压架空输电线图中: L 1: 220kV 双回路150kM LGJ-300L 2: 110kV 双回路 10kM LGJ-120L 3: 110kV 20kML 4: 110kV 40kM10L 8 9C BDE L 2 L 3 L 6 L i2X6.3 万 kVA5=17%— 乙 尹纠LL 5 L 4S c =10000MVA X i =X 2=0.01 2X 2万kVA 丄甲 U d =17% 至地方110kV L 变电站 7 FA : 2X 3.15万 kVAB : 2X 3.15万 kVAC : 2X 3.15 万 kVAD : 2X 1.5 万 kVAE : 2X 1.5 万 kVAF : 2X 1.5 万 kVA L 5: 110kV 60kM L 6: 110kV 双回路 20kM L 7: 110kV 30kM L 8: 110kV 50kM L 9: 110kV 60kM L 10:110kV 60kM 未标注导线型号者均为LGJ-185,所有导线单位电抗均为 X=0.4Q/M牵引变压器容量如下(所有 U d %=10.5):2、电力系统对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式及运行条件[1] 甲站对A 所正常供电时,两回110kV 线路中,一回为主供电源,另一回备用。
供配电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熟悉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和设施及其参数选择;–掌握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和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和保护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
具体内容包括: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3.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和设施及其参数选择;4.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5.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和设计;6.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和保护设计;7.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供配电技术》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供配电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强对供配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电力分配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规划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方法。
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供配电系统的优化。
5.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供配电技术,绿色供配电技术,高效供配电技术,安全供配电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供配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供变电技术》教学计划

《供变电技术》教学计划2016年XX汽车学院第一学期供变电技术教教计划供变电技术教学计划1、课程性质:1.1.1课程的地位《供变电技术》课程根据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形成了基于牵引变电所的维护和检修、牵引供电系统的自动检测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和理论为一体的课程。
本课程是我院技术专业的核心支撑课,主要培养“牵引变电所的维护和检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是获取变电所值班员职业技术资格的主要课程之一。
1.1.2课程的作用牵引变电所运行人员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的具体操作和技术管理。
牵引变电所是接受与分配电能并改变电能电压的的枢纽,是向电气化铁路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由牵引变压器和相应的配电装置构成。
牵引变电所发生故障后,将可能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对供电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运输中断,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牵引变电所值班人员应尽力避免事故发生。
如果发生事故,应正确处理,尽快恢复供电,使故障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供变电技术》主要由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两部分构成。
一次系统主要介绍牵引变电所一次系统的主要电器设备及其主接线,短路电流的效应及电器设备的选择。
二次系统主要介绍一次电器设备的控制信号电路及其操作电源,牵引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
要求从业者必须在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两个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供变电技术》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供变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运行分析和相关实践知识。
对二次系统常规监测控制原理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并在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等方面得到必要的训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积极创造实践条件。
牵引变电所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与新型设备,逐步实现监控自动化、远动化,运行管理智能化,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现代化,对广大牵引变电所运行维护人员在知识上、技能上提出更高要求。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在学校供配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和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能够针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術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路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2.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详细讲解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 内容列举: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电设备。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计算:学习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电路设计、设备选型、短路计算、负荷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内容列举: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安全操作。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供变电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姓名:指导教师:2010 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10 年 3 月 10 日完成日期:2010 年 4 月19 日题目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一、设计的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的使用;基本掌握变电所主接线图的绘制方法;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1、按给定供电系统和给定条件,确定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2、选择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中的主要设备。
如:母线、绝缘子、隔离开关、熔断器、断路器、互感器等。
选择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国内经鉴定的新产品、新技术。
3、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和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 (签章)年月日牵引变电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电力系统及牵引变电所分布图 S C =10000MVAx 1=x 2=0.012×12万kVA U d =17%L 1L 2L 3L 5L 6L 7L 8L 9L 10A B C D E F甲乙至地方110kV 变电站2×6.3万kVA U d =17%丙L 4图例::电力系统,火电为主:地方220/110kV 区域变电所:地方110/35/10kV 变电站:铁道牵引变电所—— :三相高压架空输电线图中:L 1:220kV 双回路 150kM LGJ-300L 2:110kV 双回路 10kM LGJ-120L 3:110kV 20kML 4:110kV 40kML5:110kV 60kML6:110kV 双回路20kML7:110kV 30kML8:110kV 50kML9:110kV 60kML10:110kV 60kM未标注导线型号者均为LGJ-185,所有导线单位电抗均为牵引变压器容量如下(所有U d%=10.5):A:2×3.15万kV A B:2×3.15万kV AC:2×3.15万kV A D:2×1.5万kV AE:2×1.5万kV A F:2×1.5万kV A2、电力系统对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式及运行条件[1] 甲站对A所正常供电时,两回110kV线路中,一回为主供电源,另一回备用。
A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
所内不设铁路岔线。
27.5kV侧需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2] 甲站对B所供电时,110kV线路还需经B所送至丙站。
正常运行时B所内有系统功率穿越。
当甲站至B的输电线路故障时,B所由丙站供电,丙站内110kV母线分段运行,输电线L4、L5分别接入不同的分段母线上。
正常运行时,丙站内110kV母线分段断路器断开。
B所提供甲站至丙站的载波通道。
B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
所内不设铁路岔线,外部有公路直通所内。
27.5kV侧需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3] C所由丙站送出的两回110kV线路供电。
但正常运行时,由甲站送至丙站(L5)再由丙站送至C所的一回110kV线路(L6)平时不向牵引负荷供电。
只经过C所的110kV母线转接至某企业110kV变电站。
C所内采用两台变压器,固定全备用。
所内不设铁路岔线,外部有公路直通所内。
牵引侧除向两个方向的牵引网供电外,还要向电力机务段供电(两回)和地区10kV 负荷供电(一回)。
C所内设有27.5/10kV 1000kV A动力变压器一台。
10kV高压间内设有4路馈线,每路馈线设有:电流表、电压表、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
设有电流速断和接地保护,继电保护动作时间0.1秒。
10kV高压间设在27.5kV高压室一端,单独开门。
27.5kV侧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4] 牵引变电所D、E、F由乙站供电。
正常运行时,110kV线路在E所内断开,不构成闭合环网。
E所内的牵引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接入由D所送来的电源线L8上,L8故障时可转接至F所由L9供电。
D、F所均可能有系统功率穿越。
但正常运行时,F所无系统功率穿越。
D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
所内不设铁路岔线。
27.5kV侧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所用电有地方10kV可靠电源。
[5] E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
所内不设铁路岔线,有公路引入所内。
27.5kV侧不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所用电采用在110kV进线隔离开关内侧接入(3110)/0.23kV 单相变压器,以提高向硅整流装置供电的可靠性。
[6] F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
所内不设铁路岔线。
27.5kV侧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该地区无地方10kV电源。
[7] 牵引变电所A、C、E 110kV侧要求计费,牵引变电所B、D、F 27.5kV 侧要求计费,采用低压侧(27.5kV侧)计费时,110kV侧仍需设电压监视。
[8] 各变电所设计时,一律按海拔h≤1000m,I级污秽地区,盐密δ≤0.1毫克/厘米2,最高环境温度+40℃考虑。
[9] 各牵引变电所均设置避雷针三座。
[10] 牵引变电所B、D 110kV线路采用纵向平行引入方式;C、E 110kV线路采用横向相对引入方式;A、F 110kV线路采用T字型引入方式。
[11] 假定各牵引变电所馈线主保护动作时间t b=0.1秒,27.5kV母线采用矩型截面硬铝母线,母线间距a=40cm,母线跨距l=120cm;10KV母线采用矩型截面硬铝母线,母线间距a=25cm;母线跨距l=100cm。
[12] 各牵引变电所主控制室均采用一对一集中控制方式,直流电源电压均为220V。
目录第一章牵引变电所主结线设计原则及要求................ - 7 -1.1概述 .......................................... - 7 -1.2电气主接线基本要求............................. - 7 -1.3电气主接线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与步骤........... - 7 - 第二章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设计说明................ - 9 - 第三章短路计算..................................... - 10 -3.1短路计算的相关概念、内容和目的................ - 10 -3.2短路点的选取.................................. - 10 -3.3短路计算 ..................................... - 10 - 第四章设备及选型................................... - 14 -4.1母线的选择及校验.............................. - 14 -4.1.1 110KV侧母线采用软母线................... - 14 -4.1.2 27.5KV侧母线选用矩形铝母线.............. - 15 -4.2 支柱绝缘子及穿墙套管的选取及校验 ............. - 17 -4.2.1 110kV侧支柱绝缘子选取................... - 17 -4.2.2 27.5KV侧支柱绝缘子选取.................. - 17 -4.2.3 27.5KV侧穿墙套管选取.................... - 18 -4.3 高压断路器选取及校验......................... - 18 -4.3.1 110KV侧断路器选取....................... - 18 -4.3.2 27.5kV侧断路器选取...................... - 19 -4.4 高压熔断器的选取及校验....................... - 20 -4.4.1 27.5kV侧高压熔断器..................... - 20 -4.4.2 230V处的熔断器......................... - 20 -4.5 隔离开关的选取及校验......................... - 21 -4.5.1 110kV侧隔离开关选取..................... - 21 -4.5.2 27.5KV侧户外隔离开关选取................ - 21 -4.5.3 27.5KV侧户内隔离开关选取................ - 22 -4.6 电压互感器选取............................... - 23 -4.6.1 110KV侧电压互感器选取................... - 23 -4.6.2 27.5KV侧电压互感器选取................. - 23 -4.7 电流互感器选择............................... - 23 -4.7.1 110KV侧电流互感器选择................... - 23 -4.7.2 110KV侧中性点接地电流互感器............. - 25 -4.7.3 27.5KV侧电流互感器选择.................. - 25 -4.8避雷器的选取.................................. - 26 -4.9避雷针的选取.................................. - 27 - 电气设备一览表...................................... - 29 - 参考书目............................................ - 30 - 后记................................................ - 31 -附电气主接线图第一章牵引变电所主结线设计原则及要求1.1概述牵引变电所(含开闭所、降压变电所)的电气主结线,是指由主变压器、高压电器和设备等各种电器元件和连接导线所组成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