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1.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大道之行也学案1 答案版

大道之行也学案1  答案版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
5、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二、合作探究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三、拓展延伸
本文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文意具体分析。
【课堂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语)
3、A.大道之行(实施)B.选贤与(通“举”)能
C.讲信修睦(和睦)D.故(所以)人不独亲(用如动词,以……为亲)其亲
E.矜(老而无妻的人)F.皆有所养(供养)G.男有分(职业,职守)H.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私藏)于己J.谋闭(消失)而不兴(发生)K.盗窃乱贼(指害人)而不作(兴起)L.故外户而不闭(关闭)
吴起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探究式教学案
课题
《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序号
设计人
冯炳明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3、完成课时练1-8小题二、自主学习1、读课文【正音】2、再读【断句】3、参照注释翻译课文【句译】4、全文理解三:合作探究【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请你推测当时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子的【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6、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四:小结社会管理者实行“大道”,政权归全体人民所有,人与人相互信任。

没有剥削和压迫。

“大同”社会不仅是孔子的理想,也是两千多年来一些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当堂检测】背诵课文【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目标点击1. 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和文学常识。

2. 翻译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3. 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孔子,名(),字(),()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是( )(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3.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写在下面。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三)相关链接(见配练76页)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听范读3、交流预习(二)3.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整体感知。

(见配练1--4题)四、巩固延伸1.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7)大同(同:)3.《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5.默写。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默写出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4) 默写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文言现象)1、组内交流2、小组展示3、教师总结二、小练笔你认为人类社会的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将你的认识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三、布置作业预习25《杜甫诗三首》。

大道之行也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基础知识题1.画线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选贤与能。

通意思: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③可爱者甚蕃。

通意思: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意思:3.下列画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4.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男有分,女有归分:归:②货恶其弃于地也恶: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6.指出画线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7.填空①《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②“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8.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阅读完成习题。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①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学习目的: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b选贤与能: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

亲,以---为亲e矜:guan老而无妻的人f 皆有所养:供养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i不必藏于己:私藏j谋闭而不兴: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

【教学目标《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乐记》《中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以……为亲老而无妻的老也,不必为己。

是故检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作业布置】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系住(jì)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qí) 诘责(jié)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

(连绵的山。

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己用心裁剪。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遏.制(è)飓.风(jù)混.为一体(hùn)B.牛犊.(dú)卑.微(bēi)深渊.(yuān)C.繁殖.(zhí)肆.意(sì)压迫.(pò)D.炫.耀(xuàn)消逝.(shī)疲.倦(pí)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遏制满院狼藉纵横绝荡连绵不断B.婆挲触目伤怀妙手偶得诸如此类C.惦记变卖典质旁逸邪出不折不挠D.鲜腴情郁于中屈曲盘旋祸不单行5.下面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礼记》原文:大道之行(施行)也,天下为(是)公(共有的),选贤与(通“举”,推举,选举)能,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所以,因此)人不独(不单单,不只)亲(以为……亲,把当成……自己的亲人)其亲(亲人),不独子(以为……子,把当成……自己的孩子)其子(孩子),使老(老人)有所终(终其天年),壮(青年人)有所用,幼(孩子)有所长,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者皆有所养(供养)。

译文:所以人们不单单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单单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原文:男有分(职务),女有归(归宿)。

译文: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有好的归宿。

原文:货(财物)恶(憎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不一定)藏(私藏)于己;力恶(憎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不一定)为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不一定为私利而劳动。

原文:是故谋(奸邪之谋)闭而不兴,盗窃乱(造反)贼(害人)而不作(兴起),故(所以,因此)外户(大门)而不闭(关闭),是(这)谓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这样,就不会有人搞阴谋,就不会有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通假字选贤与.能通“举”,选举,选拔。

矜.、寡、孤…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一词多义1、为:(1)天下为.公是(2)不必为.己为了2、故:(1)故.人不独亲其亲(2)是故.谋闭而不兴(3)故.外户而不闭3、其(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自己的(2)货恶其.弃于地也它古今异义文学常识《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西汉戴圣编纂,共49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字音字形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wù)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男有分(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奸邪之心。

闭: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
外户而不闭(户:门。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翻译课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

有。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
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