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纪实 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
滇军抗战纪实 杨宏光率部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滇军抗战纪实杨宏光率部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导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的办学历程中,共走出了4个国家的5位重要领导人,他们是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朝鲜)、李范奭(韩国)和武海秋(越南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的办学历程中,共走出了4个国家的5位重要领导人,他们是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朝鲜)、李范奭(韩国)和武海秋(越南)。
共培养学员9000多人,300多位成为将军。
杨宏光便是讲武堂出身的将军之一。
一个从绥江走出,从考入讲武堂开始从军之路,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在江西九江接受日军投降的滇军将领。
他的经历,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众多抗日将领的一个缩影。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陈列馆杨宏光将军的遗物和照片前,杨儒圣缓缓说起了父亲当年抗战的事迹。
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我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母亲基本不谈父亲的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开始收集资料,拜访父亲的老战友,才逐渐还原出我父亲的人生经历。
父亲1892年出生于昭通绥江县太平乡古楼坝,从当时的省立昭通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最终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
军校毕业后,父亲回到云南,曾经担任过讲武堂的教官,并在唐继尧的部队中先后担任过排长和工兵营长。
1927年时,父亲担任北伐后援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并于1928年担任国民革命军38军第七师副师长。
到了龙云主政云南时,父亲曾担任过省政府高参、军需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云南整编4万余人的60
生活常识分享。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滇军 60 军的历史背景2.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3.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和贡献4.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启示篇1正文滇军 60 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部队,它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清朝末年。
当时,云南地区的土司武装力量逐渐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地区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以 60 军为代表的滇军部队。
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组织抗日部队。
滇军 60 军作为一支有实力的地方部队,自然也要参与其中。
二是,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也是为了保卫家乡,云南地区与越南接壤,如果日军占领越南,将对云南地区构成威胁。
因此,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抗战中,滇军 60 军表现英勇,贡献巨大。
他们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包括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
尤其是在滇西战役中,滇军 60 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滇西。
滇军 60 军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和尊重。
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在国家危难之际,滇军 60 军能够离开家乡,投身于全国的抗战事业,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其次,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也展示了地方部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地方部队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篇2 目录1.滇军 60 军的历史背景2.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3.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表现4.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意义篇2正文滇军 60 军,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军,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战绩的部队。
该军创建于 1925 年,历经北伐、抗日、解放等战争,成为了中国军队中的一支劲旅。
滇军抗战纪实 滇军抗战伤亡总数至少应逾20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滇军抗战纪实滇军抗战伤亡总数至少应逾20万
导语:抗战初期,朱德曾在给龙云的信中称,在抗战中,云南“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这非盛赞,而是实情。
仅以滇军为例,抗战8年中,42万云南将
抗战初期,朱德曾在给龙云的信中称,在抗战中,云南“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这非盛赞,而是实情。
仅以滇军为例,抗战8年中,42万云南将士在一线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
云南陆军讲武堂研究会理事、市政协文史委顾问陈秀峰介绍,抗战期间,滇军不是出动数量最多的军队,却是当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被日军视为劲敌。
滇军在前线战功卓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的事迹应该为后人铭记。
42万余云南子弟浴血奋战
陈秀峰介绍,抗战爆发后,滇军组成抗战第60军、第58军、新编第3军等部队,奔赴华东、华中前线;以滇军为主力的老3军,赴华北战场。
滇军在抗日战场上是中流砥柱,屡立战功。
根据史料记载,云南在8年抗战中,共征召新兵381593人,加上60军的4万多人,共42万余云南子弟上前线浴血奋战。
滇军之英勇堪称“国之劲旅”,连当时的日本报纸都惊叹:“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
滇军将士在抗日前线参加重大战役达20余次。
其中,第60军将士在徐州-台儿庄战役中,给猖狂的日军以最有力的打击,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第58军和新3军坚守湖南、湖北、江西前线,抗击日军近8年,直到抗战胜利,最后还在南昌、九江接受了日本侵略军的投降;老3军守卫中条山数年,歼敌甚众,唐怀源、寸性奇等抗日名将英勇捐躯,捍卫了中国抗日军队的尊严和崇高荣誉。
生活常识分享。
血战汉江,三万云南官兵和五万美军苦战五十天,阵亡两万云南子弟

血战汉江,三万云南官兵和五万美军苦战五十天,阵亡两万云
南子弟
滇军60军是近代历史上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部队,滇军60军起源于清末的云南新军,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支部队后来又经历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国家的反侵略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滇军60军四万名官兵立刻开赴抗战前线。
台儿庄战役期间,滇军60军四万云南子弟在禹王山和日军矶谷师团,板垣师团激战27天,阵亡两万,杀伤日军1.4万人,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60军活跃在全国各大战场。
抗战胜利之后,这支部队被派到越南受降。
解放战争期间,滇军60军被蒋介石派到东北打内战,由于是杂牌军,这支部队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
辽沈战役期间,滇军60军在军长曾泽生的率领下起义,改编为四野50军,随后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50军开赴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期间,50军奉命守卫汉江南岸,阻挡美军两个师和英军两个旅共五万人的进攻。
汉江南岸阻击战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状态,美军的炮兵,航空兵部队对50军发动猛烈轰炸,但50军阵地依然没有动摇,死死的顶住了美军的进攻。
整整50天的汉江南岸阻击战中,50军打光了七个整连,31个整排和135个整班,牺牲两万名云南子弟兵。
但50军也取得了巨大战果,共歼敌1.1万人,击落飞机15架,坦克装甲车70多辆。
难以释怀的滇西抗战记忆

十万军 ”的号 召下 ,毅然 从戎抵抗 外侮 的数 十万名中国远征军们 留下 的足迹 。 7 0 多年前 ,
一
我 抬头看 这座重新 修复 的大院横梁 ,一 k面有 几枚锈烂 的铁钉 ,他 自豪地告 诉我 :这是长 官以前用来悬挂作战地图的……
团坡为起点 ,在其 东北 向的中轴线上 ,建有 “ 攻克腾 冲阵亡将 士纪 念塔 ” “ 腾冲战 区抗
l烈士墓 ” “ E 抗 日英烈纪念堂”及墓 同大门。
一
等兵 、 二 等兵 、 无名 烈士 、 一等枪手 , 少校 、
中校 、 上校 、 少将 、 盟军 阵亡将士纪念碑 …… 为 了和平 ,年轻 的士兵们 长眠在这 里 ,他们 曾经滚烫 的血 肉之躯穿越 了枪炮 和血线 ,紧 贴 和俯视 在滇西 的大地 ,让一泥一 石 、一树
从 小团山下来 ,在 国殇 墓同外 ,有 2 0 1 3 年竖立 的 中国远 征军名 录墙 ,全 长 1 3 3米。 墙 上镌 刻 着 1 0 3 , 1 4 1 个名 字 ,包 括 参与 滇西 抗 战的 中国远征 军将士 、盟 军将 士 、地方抗 战游击 队 、地方参 战伤亡 民众 、协 同参战部 队等单位 人员 。这 面墙建 成后 ,每年 全 国各 地 以及美 国 、加拿 大等 国 ,仍 源源 不断地有 当年远征 军的后 人联系腾 冲官方 ,把 失散 的 名字继续 补充进来 。
叶佩 高将 军带领 中国远 征 军 第 二 十 集 团 军 第 五 十 四军 一 九八师将 士
围剿 盘踞 在来 凤 山上 的 残 寇 ,进 而与退 守县 城 的敌 人进 行 巷战 ,在 盟 国空 军 的配合 下全歼 日
老 、时任 云贵监 察使 的 李根源先 生取 楚辞 “ 国 殇”之篇 名 ,命 名为 国
赴滇参战回忆

赴滇参战回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赴滇参战回忆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时刻会让人永远铭记于心,而我的赴滇参战经历便是这样一个时刻。
回想起当年,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光,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终身难忘。
我是一名年轻的士兵,崇拜着军旅生活,对于保家卫国的使命怀着无比的热忱。
听说有一次部队要赴滇参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那个时候,滇西是一片战火纷飞的地方,日寇横行霸道,我们这些年轻的战士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战场。
我们的队伍里有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战友,他们或许是农村里的孩子,或许是城市里的年轻人,但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在前路艰难的道路上,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记得有一次,我们被日寇包围在一座小山村里,弹药有限,食物也所剩无几。
在那几天里,我们深夜驻守,守护着我们的阵地,不畏敌人的猛烈进攻。
虽然身心疲惫,但我们始终坚守着信念,坚信我们的胜利就在不远处。
在滇西的山川间,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战斗,见证了战友们的牺牲和奋勇杀敌的英勇壮举。
每一次战斗结束后,我们都会默默地悼念那些牺牲的战友,向他们的英灵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滴鲜血都浸透着我们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每一个生命都在捍卫着我们的国土安宁。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最终取得了滇西战役的胜利。
战场上的欢呼声混合着泪水,胜利的喜悦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当我们用胜利的军旗在战场上高高飘扬时,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我们战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晶,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信念的体现。
赴滇参战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在那里,我学会了团结和勇敢,学会了忍耐和坚韧,更学会了献身祖国、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
虽然岁月已逝,但那段时光的影子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激励着我矢志不移地走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老兵了,但每当我回忆起赴滇参战的往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激情和信念在心头涌动。
国民党第六十军(滇军60军)改编记

文章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5期作者:陈义风原题为《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记》1948年9月12日,羽翼渐丰的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锦州失陷退向关内的通道被堵死后,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宣布起义,不再为国民党政府卖命,接受东北野战军的改编,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这座前伪满洲的首府。
起义了,但旧影响不会自行消除1948年10月18日,起义的国民党六十军按照东北野战军规定的行军路线开往长春东北方向的九台县。
解放区军民在沿途组织了欢迎队伍,并出动许多车辆帮助六十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
起义部队开进九台地区后,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的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
为了不使起义部队伙食质量有所下降,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
在六十军开赴解放区之前,哈尔滨市就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
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
当时吉长地区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棉服正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忧心的问题。
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十分感慨。
但是,起义官兵的思想仍然比较混乱,各种说法都有。
由于六十军历史上屡建奇功,尤其是在事关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以简陋的武器装备抵御了日寇数万人的多次绞杀,许多人战死在沙场,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就是他们打的。
因而对于弃守长春,不少官兵心中是有想法的。
有个班长说:“台儿庄的功劳,这回全丢光了!”有的人愤愤不平:“过去说死也不投降,但为啥没怎么打就起义了?!”有的士兵说:“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这样举着白旗输给一群土八路,咱们的脸面往哪搁?”也有的士兵说:“当兵的只要有吃有穿,在哪里干都行。
”对正在向华北推进的战争,许多官兵的认识就更糊涂了。
有人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是为了争地盘争天下,都想当皇帝,到头来还是老百姓遭殃。
”有人说:“共产党有苏联支持,国民党有美国援助,打不出结果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
滇西老兵讲述腾冲血战 参军只为不做亡国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西老兵讲述腾冲血战参军只为不做亡国奴
导语:“抗战期间,看到的、听到的事都惨不忍睹,说起哪件都心痛得很” 15日,站在新开馆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内,88岁的抗战老兵卢彩文陷入难以
“抗战期间,看到的、听到的事都惨不忍睹,说起哪件都心痛得很……”
15日,站在新开馆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内,88岁的抗战老兵卢彩文陷入难以抑制的回忆中。
在他身后,数千个中国远征军使用过的各式头盔,整齐地悬戴在迎面而来的三面高墙,神似布防的士兵匍匐在悬崖绝壁上。
卢彩文是滇西抗战老兵中年龄最小的一批。
16岁时,他参加黄埔军校第19期大理干训团。
毕业后,入编第十一集团军,从事情报工作。
虽然没有扛枪上过战场,但是提到黄埔生这个称谓,卢彩文的眼中还是熠熠闪光。
“当时我还是一名初中生,腾冲沦陷,我就去考了这个干训班。
我很清楚办干训团就是为了滇西大反攻。
”
谈起参军的原由,卢彩文向记者讲诉起当年的滇西瘟疫:1942年5月4日,恰逢保山集市,学生们正在街上游行,防空警报未响,日本飞机突然出现,一顿狂轰滥炸把保山炸得稀烂。
到处都是死人,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臭味,染成瘟疫,并蔓延至大理一带。
“我在大理漾濞的一个小城镇,看到不停有老百姓抬着棺木从我住的旅社门口走过,心里非常难过。
这也加深了我想抗日的决心。
”卢彩文说。
卢彩文从大理回到家乡村子的第一天就亲眼见到日本兵杀人。
“把人绑在树上,硬生生用刺刀刺破肚子挖出心肝……”卢彩文几度中断讲诉,不忍细说,“太残忍了,他们抓住中国的俘虏,就用铁丝把锁骨穿起来,以防逃跑”。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军抗战纪实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
历
导语:赵锦雯又名锦文号雨金 1894-1965年云南昆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
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
1921
赵锦雯
又名锦文号雨金
1894-1965年
云南昆明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
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
1921年任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教官,不久调任粤军第1师4团2连连长。
1924年任黄埔军校中校工兵教官。
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2团参谋长。
1926年5月任黄埔军校管理处上校处长,不久转任第1军20师59团团长,参加北伐。
1935年8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少将高参。
1937年8月任第60军参谋长。
1938年6月任第30军团参谋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任第1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7年退役。
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参议,同年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
后任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参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历史记忆
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军出省抗日的报道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云南地方部队仅以28天迅速整编为4万余人,按照国民政府发表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