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合集下载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途径探微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途径探微

美国高校很少有 专门的道德教育课 程 , 但
课 堂课程 教 育依然 是美 国高校道 德教 育 的主渠
收 稿 日期 :06—0 —1 ; 稿 日期 :06 3 0 20 2 6修 20 ~0 —1
作者简介 : 周中明(92一)男 , 17 , 江苏如皋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 , 硕士。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06年 6月第 7 20 卷第 2 期
J U N LO A JN NIE ST F T M(OCA CE C f7 ^ 2.n O6 O R A FN N IGU V R IYO C S ILS IN E) . b. 1 2O u
() 业课 程 中的公 民和道德 教育 。 2专 美国大 学 也很 注 重 在 专 业 教 育 中 渗 透 德 育 , 生在学 习专 业课 程 时 , 必须对 3个 基本 学 都 问题弄 清 楚 , : 个 领 域 的 历 史 和 传 统 是 什 即 这 么 ?它所 涉及 的社会 和经 济 的问题 是什 么?要
活动。
史 尤 其 是 西 方 文 明 史 的 优 秀 人 文 传 统 影 响 学 生 , 实质 目标 是帮 助学 生 超 越个 人 利 益 的狭 其 隘 眼界 , 承担社 会责 任 , 存 和扩大美 国社 会所 保 必须 的伦 理 和社会 价值 。 当然 , 数学校 认为 多
11 注 重发 挥课 程教 学 的载体 和渗 透作用 .

产高潮的到来 , 从维护美 国资本 主义的社会制
度 出发 , 强化 青 少 年 的全 球 意识 和 教 育的 社 以 会 价 值取 向为 目的 , 国政 府 开始 重 视对 学 生 美 的德育 工 作 。特别 是 2 纪 8 代 以来 , 0世 0年 由

论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及途径方法

论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及途径方法

论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及途径方法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特色。

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效应,与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1美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美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厚实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以及完善的德育教育理论的沃土,使得美国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非常丰富。

1.1以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在美国,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教育课,而是通过公民教育课的讲授来实现的,是通过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如历史课、宗教等来进行。

通过这些课程使大学生感到作为美国人的优越感和热爱美国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实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法制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和维护美国制度的好公民。

[1]1.2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美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渗透着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

个体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个性自由、完善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要靠自己去奋斗。

这里的个人主义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个人主义,还包括勤劳勇敢、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务实进取等。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选择、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美国大学中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确立与美国社会需要相迎合的价值观。

1.3以诚信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教育在美国,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伦理课程实现的,而这些伦理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以及学术道德教育等方面。

社会道德教育的实现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实现的,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来接受社会的教育,从中受益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公德意识。

而职业道德教育是通过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并辅修规定的必修课程来实现的。

1.4以健全人格为中心的心理教育在美国,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独立平等、自由竞争的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等方面。

最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及方式 精品

最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及方式 精品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及方式摘要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确立共同的核心价值、在实践中培育美德、兼容并包是当前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理念的四个维度。

其实现方式是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创建生活化的实践模式;建构多维的核心价值观传导体系。

当前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德教育;美国学校;理念;实现方式基于对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反思、批判,美国学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应其社会和教育目标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

研究当前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念及其实现方式并借鉴其一些成功的经验,对推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一、当前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理念20世纪40至50年代,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许多美国人认为,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不取决于公民个体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自律。

在此背景下,美国科学教育盛行,此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实际上形同虚设。

20世纪70年代,忙于应付冷战的美国陷入了全国性的道德危机。

面对这种状况,社会、家庭、学校要求加强道德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

期间,美国涌现出弗雷德•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罗尔德•库姆斯的价值分析模式、迈克尔•斯克里文的认知方法等一大批道德教育理论及学说。

其中,价值澄清和认知发展理论最有影响。

然而,倡导价值中立、崇尚自由选择的价值澄清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并没有使青少年的道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美国社会在绝对的自由选择的鼓动下反而抛弃原本的共同道德标准,从而出现了道德相对主义泛滥、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等诸多问题。

新古典主义德性伦理学家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强烈呼吁,找回被长期排斥的传统美德以代替个人主义,提出用人类在共享生存中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人们主张复兴品格教育。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复兴品格教育并非是要重新回归以宗教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时代,而是让人们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健康的品格,自主地按照社会的要求去行动,从而促进社会的整合与稳定。

美国高校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之道

美国高校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之道
第一 , 过 专 门的 课程 进 行 道 德 与 公 民教 育 。 通 道
修课 “ 散居 非洲 人和世界”被设计为帮 助学生 从历
史、 文化 、 哲学、 艺术 、 科学 的视野理解散居非洲 人。 美 国还有一些 高校采 取成果为本的课程对 学生 进行道德与公民教育 , 其中道德与公民教育方面的学 习成果包括道德与公民的技能和能力 , 如公民资格的 各方面 ; 社会的 、 公民的和全球的知识 ;自我知识 ;校 面临
巨大 的压 力, 政府 削减 高等教育的公共经费 , 州 学生 的保持率和毕业率低 下。 为摆脱危机 , 她继承波特兰 州立大学 道德 与公民教育的传统 ,重塑学校的使命 , 重新思 考学校与社 区的关系 、 通识教育 的本质 。 她强 调通识教育让 学生不仅 掌握学 习的内容 ,而且能综 合、 解释 和运用 学习的内容一一 即思考做 什么、 怎样 做以及 怎样探究 内在 的动 力与暗示 。 她还 努力推 动教

从总体上构建道德与公 民教育的体 系 , 并将重要
的价值贯穿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

整体 性 的教育 方式
教育从来都是为 了整个人的发 展 ,而 为了学生 整个人的发展 , 学校 的教育安排不仅要保证学术性发 展, 而且要保证思想道德与政治素 质的发展。 国高 美 校采取整体性的教育方式 , 即将道德和公民方面的教 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 , 将学术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 既 发展学校的学术能力 , 又促进学术道 德与公 民素养 。
l 陌
第三 , 过校 园 文化 进行 道德 与公 民教 育 。 园 通 校
文化可 以唤起学生校园共 同体的 意识 , 强化学校倡导 的共同价值 。 国大学通常以学校 的价值 为基础塑造 美 校 园文化。 美国空军学 院追求直率 、 无私、 力求完美 、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作为“教育大国”,美国高校在德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德育途径。

本文将对美国高校德育途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启示。

一、德育途径1. 体育活动美国高校非常注重体育活动,在校园中往往有专门的运动场馆和教练,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发挥潜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比赛,如NCAA和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 社区服务美国高校注重让学生从社区服务中获取经验和锻炼。

一些学校设有社区服务办公室,为学生提供服务计划和志愿者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知识,并帮助社区。

这些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3. 社团活动美国高校注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校园中有各种类型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参加,比如音乐社团、体育俱乐部、学术团体等等。

这些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项目美国高校在德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园里有许多创新项目,学生可以由自己的想法出发,进行课外的实践和研究,如大学生科技联合会、商业计划创新挑战赛等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示1. 重视体育活动的作用美国高校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体能、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

同时,体育活动也是锻炼身体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设,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2. 发挥社区力量社区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对社区的服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社区力量,加强学生与社区的联系,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3. 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特点及启示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特点及启示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特点及启示一、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是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方式,也就是不专门开设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其途径主要有四条:1.通过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

不管是美国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和建议,还是学校实际的教育情况,美国通过学校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成为主要的途径之一。

在美国的正式课程中,人文和社会学科是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公民学等,包括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美国问题、现代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他们注重各科教学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

著名的《耶鲁报告》及其提出者认为:“传统的古典课程在具有精神训练因素的同时还有道德训练的因素。

例如:古典语言中的句法是十分难学的,或许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学习这种句法仍被认为是有益的。

因为,学习句法所形成的坚韧性及自我克制精神可以对个性与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确定的作用。

”《哈佛报告》及其提出者从更广泛、更现代的角度论述了同样的观点: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或普通的课程中内涵的理性的与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与巨大的。

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通过普通教育课程进行道德教育。

如哥伦比亚大学就规定,任何专业的本科学生,首先必须学好文化基础课,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等学科,都是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

这类课程政治性和理论性都很强,充满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

2.通过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

在美国高校中,各种各样的校内校外活动频繁。

利用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讨论会。

学生可以联系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实问题,具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以及使学生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模式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模式
能 和公 民性格 三个 方 面 。其 中学 校公 民教 育 中公 民 知识 的主要 内容 涉 及 到 五 个 方 面 : ( ) 认 识 政府 1 和政 府 的职 能 ; ( ) 美 国 民主 的基 本 价 值 观 和 原 2 则 ; ( )认 识 根 据 宪 法 所 建 立 的政 府 是 如 何 体 现 3 美 国 民主 的 目的、价 值 观 和 原则 的 ; ( ) 美 国和 4 其他 国 家 的关 系 以及 在 国 际 事 务 中的 地 位 ; ( ) 5 理解 在美 国民主 中 ,作 为 每一 个平 等 而 自由 的公 民 所应 起 的作用 从 而成 为一 个 积极主 动 的公 民 。 ( )爱 国主 义教 育 一 爱 国主义 教育 ,不 仅 是公 民教育不 可 或缺 的重 要 内容 ,而且 也是 实施 公 民教育 的基础 工程 。爱 国 主义 教 育是美 国学 校公 民教 育一 贯坚 持 的主题 。课 本 、文选 和供 青年 人 阅读 的历 史几 乎每 一 页都讲 到 爱 国主义 。一 整套 故事 、英 雄 传说 和格 言 把一个存
在各 种地 区分 歧 的 民族 团结起 来 ,为一 个来 自四面
育 无不 凸显着 整个 人 类 价 值观 的教 育 。然 而 , “ 由 于 种种原 因 ,基 于学 校 的教育看 来是 增 加 和促进 所 需 质量最 有希 望 的方 法之 一 ,通过 改变 下一 代 的态
度 和知识 ,学 生 可 以 成 为 影 响 长 期 变 化 的 主 要 群
体 ,学校 是 最重要 、最广 泛 的和 战略性 的公 民教育 机构 。 …这 就 是 说 ,学 校 教 育 对 公 民 成 长 的建 构 ”
意 义极为 重 大 ,学 校 是培 养合 格公 民 的摇 篮 ,学 校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作者:杨荣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年第02期道德教育途径及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道德教育的手段,在整个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背后是教育作为支撑的。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特色,这与它不断拓展新的德育途径、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分不开的。

探讨美国学校实施德育的有效做法,并与我国学校德育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美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及方法的特点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除了理论灌输之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渗透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

总体上,以隐蔽性更为突出。

1.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主张德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是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各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遵循这一原则。

将道德教育寓于学校生活和各学科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学者约翰·埃利亚斯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

因此,他们十分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

人文和社会学科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美国学校虽然少有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但普遍开设了历史、公民学等有关课程。

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着美国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强调美国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和领导作用。

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普遍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美国现代文明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政治性和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美国所认可的核心政治观和价值观。

此外,美国学校还十分重视自然学科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其方法是对每一门主修的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

即要求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时,都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芽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芽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芽对这三个问题作出正确分析与解答,实际上就实现了德育之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作者:高亚利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1期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两百多年的公民教育使其公民道德教育也颇具特色与成就:教育理论较为成熟、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独特,对公民个体道德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可以与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方式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我国高校公民道德建设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来讲无疑是个后起之国,但并不影响其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有许多享誉国际的学者,而且在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和公民道德教育模式等方面颇有建树。

在美国高校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歷程中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般存在两种主张:即直接的学校道德教育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展开了长时间的辩论,但在实际的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这两种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总的来看,他们比较倾向于运用间接的、综合的、广义的方法。

”[1]美国高校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外活动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校园文化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一、课程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美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的,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父母便成为孩子道德品质的首任教育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和社会又成为孩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

但从整个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学校课堂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而这种课堂教育主要包含两大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一)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渠道。

通识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优秀文化传统和共同价值观的传递,即“保存和扩大美国社会所必需的伦理和社会价值”[2]。

在现实授课和应用中,通识教育课程一般以三种方式来进行:“分布必修”,“核心课程”,“以能力为基础”。

通识教育课程类似于我国的公共必修课,即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在美国,通识教育得到了许多地方法律的支持与保护,许多州都将其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对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大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公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教育课程除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也是实现美国高校公民与道德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教育来渗透公民道德教育是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通常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之中,专业课与道德教育相互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得到道德教育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推动道德教育的推广;另外一种是有目的、目标,更加直接地开展与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课程来提高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关注度,从而使公民能够更有效的接受道德教育。

二、课外活动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除了课程教育,课外活动也是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课外活动并不像课堂教育一样直接传授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知识,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获得新的感悟,从而深化内心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感。

因此美国学院和大学的有关公民与道德教育的课外活动格外受到重视,相关试验考察到课外学习直接促进学生的发展。

[3]服务学习是美国高校推进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服务学习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赞赏。

在美国高校,早在1960年代就形成了社区服务的教育形式,许多高校通过“校园联盟”支持社区服务。

1994年美国通过了“国家和社区服务信托法”。

并且美国各级政府为支持学校的社区服务活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占社会志愿服务资金来源的43%以上。

服务学习是一种实践参与模式的学习方法,它将学生的课堂所学与实际行为相结合,致力于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为社区服务的意愿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和行为能力。

首先,服务学习往往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能够使得道德知识的学习不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拉近了知识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人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进而强化人们对于知识学习的巩固,从而使得学习不仅变得有趣亦让知识更好吸收和消化。

其次,在服务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而参与的,而不是一个消极的消费者,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负责、关心、诚实等的服务精神。

再次,因为社区服务归根结底是一项实践参与活动,而且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服务学习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行为能力。

最后,服务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凝聚美国社会的精神力量。

在美国面临各种各样的重大灾难时,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救济、救助的重要途径,也是渗透公民教育的契机。

大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志愿服务(比如:灾区重建、募捐、救济、救灾等)等广泛且充满同情的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在心理上、精神上还是人们的生理上都会使得人们之间产生巨大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强有效的凝聚力。

寄送院校介绍之类的资料、有教育意义的校园论坛和辩论会、奖励制度、学校社区管理动、以及宗教组织等活动来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

美国的许多高校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就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参与型活动。

他们会在新生入学的通知书里寄送一些院校资料,并且有些资料里会明确地提出对学生在道德和学业上的希望,并通过向新生介绍本校的知名教授和优秀学生来激励这些学生向他们学习并建立联系。

除此之外,新生讨论班也是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形式。

新生讨论班是美国高校的入学教育计划的组成部分,一般持续一年,主要是让大家通过主动了解学校资料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并在讨论和提出意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我是学校一份子”的主体意识。

同时,校园论坛和辩论会也是美国高校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这些论坛和辩论会通常会选取美国当下比较有争议和教育性的问题,通过学校师生的开放讨论来获得经验和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通过嘉奖制度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向道德模范学习也是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形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形成诚实、礼貌、自律、尊重、自我约束等重要的道德品质,学校道德模范的树立也会给同学带来思想的渲染和渗透。

同时,美国高校普遍通过开展学校社区管理活动来培养学大生的道德精神品质。

美国的大学会在住校生的宿舍区开展一系列读书、服务和公益性活动,也有些大学通过让学生以居住地为基础来组织管理社区活动,并在此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活动。

圣母玛利亚大学是学校社区管理活动的典型代表。

而且,近些年来,美国高校的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罗伯特·凯利(Robert Kiely)作为一个宗教学教授在2001年说道:“在哈佛,25年以前这些活动非常非常少见,但是今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不远的过去,宗教被看作某种不能公然于众的私人事情,而现在已经基本公开。

”[4]三、校园文化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道德和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体系之中,文化层面的困惑和焦虑对于价值观的灌输和内化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而文化认同是促进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良好催化剂。

塑造良好的充滿道德文化的校园氛围是美国高校除了有形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以外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校园文化是反映和传播社会文化现象,并将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变化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意无意地对每个学生在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变化和影响,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美国的校园文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有直接以公民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也有并非以公民道德教育为直接目的,但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

美国高校公民与道德教育很擅长通过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校园文化产生认同和赞赏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美国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高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从18世纪末便已经开始探索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和路径,并且因政府政策的支持、理论的创新和学校的推广,在20世界40、50年代达到了顶峰。

尽管美国高校的公民和道德教育在20世纪中期到70年代遭到了冷遇,但就整体来讲,尤其是自20世纪初以来,其发展历程是在曲折中上升的,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其独具特色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对于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Louis E. Raths, Merril Harman, Sidney Simon, Values and Teaching, Columbus,Ohio: Merril 1978,p.8.[2]陈立思:《当代各国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政治学院出版社,1998:101.[3]Kuh G D, Douglas K B, Lund J P, Ramin-Gyurnek J. Student 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Transcending artificial boundaries(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No.8).Washington, DC ASHE-ERIC,1994.[4]Kiely R. Out of the closet and into the classroom, the yard, and the dining hall: Notes on religion at Harvard[J]. Liberal Education, 2001, 87(4):2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