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品格教育

合集下载

美国品格教育复兴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美国品格教育复兴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 } :
二、 美国品格教 育复兴的缘 由 1 . 严重道德危机 陷入 自2 O世纪 四 、 五十年代以来 , 国社会一直处于 美
社会需要的具有普遍性的核心价值的道德教育。 品格 { 道德危机之中, 并且正在经历道德衰退。危机主要表 教育是一种与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相对照的、 自 缘 古希 } 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青少年糟糕的道德状况。 利考纳
兴引起 了全世界的关注 。 美国品格教 育的复兴 是针 对 : 的个体 品格形成与发展上。德育指的就是道德教育 ,
美国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和解决青少年道德问题而 l 即提升人的素质、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品格教育 产生的,而我国也出现了和美国类似的道德问题, f 表 与德育归根结底都是“ 对人” 培养人” 和“ 的教育。 品格
研究德育概念的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 : 一种观点将德 美国传统品格教育走上复兴的关键因素。 第二 次世界 育视为无所不包 的范畴 ; 另一种观点认 为德育指的就 l 大战爆发 以及后来 的美苏冷战动摇 了全世界 人的道
是道德教育 , 即提升人的素质、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 I 德信念, 也彻底改变了美国道德教育的方向, 从根本 育。笔者比较认同后者 , 这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 l 上转变了学校教育的职能和方向,97年苏联第一 15
地 区均认为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 rleu a o ) : moa d ctn 相 颗人造地球卫 星的发射 成功对美 国产生 了强烈刺激 。 i

致的, 英语中也只有“ o l dctn 与之相对 。 学校的道德教育逐渐让位于科学技术教育 , m r uao” ae i f 教育的天
该文为陕西理工学院 2 1 0 0年校级项 目( L 0 3 ) S G 9 2 阶段性研 究成果

浅谈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运动概览及启示

浅谈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运动概览及启示

浅谈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运动概览及启示摘要品格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方法。

美国作为世界上品格教育运动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品格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通过概览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运动的发展背景、核心理念和重要实践,分析其启示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品格教育运动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品格教育、道德价值观、美国、核心理念、实践、借鉴、参考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道德堕落和道德价值观缺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品格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作为品格教育运动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运动的发展背景、核心理念和重要实践,并分析其启示。

1. 发展背景品格教育运动在美国的兴起与社会对于道德价值观的关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70年代以来,社会问题的增加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导致了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

此时期出现了多种道德教育运动,其中品格教育运动逐渐崭露头角,并在80年代得到了广泛推广。

2. 核心理念2.1 人格培养品格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包括道德品质、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格,可以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在面临各种道德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2.2 社会责任品格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到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公民。

2.3 力量培养品格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内在力量,包括自信、毅力、自我控制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内在力量,可以使他们具备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3. 实践探索3.1 学校课程许多美国学校将品格教育纳入到课程中,通过系统地教授道德知识和道德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此外,一些学校还引入了品格教育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品格进行评估和记录。

美国的道德教育:从儿童抓起

美国的道德教育:从儿童抓起

美国的道德教育:从儿童抓起美国初中开设一门叫“咨询”(Advisory)的必修课,每周25分钟,配以一本叫做《每日温习:品格教育》(Daily Warm-ups: Character Education)的练习册,有十项练习,分别是合作、尊重、关爱、公正和正义、公民(citizenship)、诚实、坚韧、勇气、友谊。

每一项练习都有15-20个能联系自己日常行为的问题,让学生简短回答,例如,在“尊重”的练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在日常和正规场合下,人们都喜欢受到尊重,列举5种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行为”;“你觉得每个人都必须赢得尊重,还是每个人都应当受到某种程度的尊重?写一段说明”:“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开幕大会上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新世界,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尊重人类永久尊严的世界。

’这段话是在二次大战后说的,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呼吁尊重人类‘永久的尊严’?”《品格教育》中有将近200个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很丰富的道德伦理教材。

道德教育从儿童习得这个初中教材,令人想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所说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教育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动物和儿童的行为都与伦理无关,人要到理智成熟后才能理解和学习伦理,对儿童来说,重要的是培养道德习惯,也就是有样学样地照着做。

儿童的道德习惯非常重要,只有具备道德习惯的儿童才能在日后方便地接受道德教育。

美国初中生的年龄在12-14岁,是最淘气任性的阶段,但这些少年学生,在美国教育制度中,已经被看成是达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理智成熟”期,可以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了。

美国是一个习俗道德很强的社会,大多数的儿童都有从小养成较好习惯的环境条件。

社会学家凯克斯(John Kekes)指出,每个社会的习俗道德都是非常具体的,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行为中。

他列举了一些当代美国社会中的习俗道德:“父母对子女负有责任,答应了的事情做不到,就要道歉;政治家以公共身份说话时不得撒谎,做错了事也要道歉;胜者对负者不要得意洋洋;不要吹嘘自己的才能;游手好闲地生活是不对的;凭良心是对的;不应虐待动物;父亲不应与子女发生性行为;不应以暴力解决分歧;一个人的意见再不受欢迎,也应当让他发表;诬蔑竞争对手是不对的;借东西先得征求别人同意;不应嘲笑有残疾者;善意的谎言是允许的;不应公开对敌人幸灾乐祸;故意残害是错的;对朋友应该忠诚;应保护别人的隐私;勇气、诚实和公平是好的,相反则不好”。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面临的问题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由于没有意识到或漠视道德价值观念,而在不断地伤害自己或他人,这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非常严重而且很急迫的问题。

美国进行传统品格教育的机构,包括学校、社区、家庭和宗教组织在向青少年传授核心价值观念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

道德危机使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变得非常脆弱和不稳定。

这此危机包括家庭破裂、贫困、种族不平等、隔离、愤世疾俗、新闻媒介中暴力与性的泛滥、实行主义以及贪婪等等。

在美国,人们常常对个人权利比较关注,而不注意个人对家庭、社区以及国家应当承担的固有的义务和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

尽管道德危机影响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对于青少年却更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对于美国儿童来讲,应该成为其保护者和道德支柱的家庭本身就处于放任堕落之中,他们从来就没有一个应有的家庭,他们的邻里是一个充满恐怖的场所,街道是一个充斥暴力之地。

美国儿童保护基金组织在1996年12月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指出,美国现有近100万儿童无人照管甚至饱受凌辱和虐待,约50万儿童没有亲生父母照顾,而是被人领养,近1/7的儿童缺乏健康保险。

近年来,由于家庭生活、教育和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差别、贫富差别等方面的问题引起青少年吸毒、犯罪现象已经达到创记录水平。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项报告说,1995年美国青少年因毒品犯罪而被捕的人数猛增到147万多人,比1990年增加一倍以上。

冷漠、不信任、愤世疾俗和不诚实正在取代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而成为解释青少年品格的名词。

二、美国公众对品格教育的支持及的成立品格教育日益得到美国公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尽管多数主要的教育团体反对在课堂上传播有关宗教信条,但同时又认为,传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公民美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有希望的。

最近的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60%的公众认为他们的社区会同意在公立学校进行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教育,90%多的公众支持公立学校向学生传授诚实97%、民主93%、对不同种族背景的美国人的接受93%、爱国主义91%、关心朋友和家庭成员91%以及道德勇气91%的观念、、1993,145。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

美国的青少年德育课程分为三种:品德教育课、社会科、公民学。

作为美国中小学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品德教育课直接向学生传授一整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部分公立中小学都开设了该课程,其课程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自尊心;(2)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3)提高学生进行决策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4)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据此,教育学家们编写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品德教育课程的教材。

整套教材在内容上一致强调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诚实、勇敢、信念、公正、宽容、人格、善良、助人、言论自由、选择自由、经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个人尊严、时间分配和个人才能的发挥等。

社会科是一门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在美国中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并提高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美国的一些中学还设有公民学课程。

公民学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渐得到普及,其目的主要是:(1)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2)培养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3)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律、守信、诚实、自爱和利己不损人等。

公民学课程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辩论、旁听政府咨询会和判决大会等。

美国品格教育的爱国主义内容及其启示

美国品格教育的爱国主义内容及其启示

美国品格教育的爱国主义内容及其启示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蓬勃发展,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尽管我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不同,但美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标签:品格教育;爱国主义;启示当前美国道德教育的突出表现是品格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一运动不仅得到了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大力支持和倡导,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公司、团体、学者和市民的拥护和响应。

美国的品格教育内容及其广泛,在现实中存在着众多各有侧重的关于品格教育的观点。

一、美国品格教育的主要观点在美国法律方面,已有许多州通过了有关品格教育的立法。

1995年,印第安纳州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有关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法令并规定了作为印第安纳州公民应该具有的13种品质:1)诚实和真实;2)尊重权威;3)尊重他人的财产;4)一直努力做最好的;5)不偷窃;6)拥有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和平与以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的技能;7)承担个人对家庭和社区的责任;8)承担个人谋求生计的责任;9)用他人希望的方式对待别人;10)尊重国旗、美国宪法和印度尼西亚州的法律;11)尊敬父母和家庭;12)尊敬自己;13)尊重他人的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权利。

美国的“品格关注联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和“品格教育伙伴组织”(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两大组织,分别以广泛推广品格教育的各种模式、鼓励品格教育并提供品格教育资源而成为品格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思想库。

“品格关注联盟”成立于1992年,它是在由28位专家参加的由约瑟夫松学院主办的主题为“道德与品格教育:应当、能够和将要做些什么?”的研讨会后取得的一个成果。

该组织是由那些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品格教育运动的人所组成的,是一个自愿者伙伴团体。

在这个联盟中,他们确认了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即可信赖性、尊重、责任、关怀、公平和公民性,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

美国品格教育研究

美国品格教育研究
汇报人: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18世纪:启蒙运动对品格教 育的影响
17世纪:清教徒对品格教育 的重视
19世纪:公立学校的普及和 品格教育的推广
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运 动对品格教育的改革
19世纪末,美 国开始关注品
格教育
育的重要性
推广:20世纪中叶,美国 教育部门开始推广品格教 育,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

现状:目前,美国品格教 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体系,包括课程、教学法
和评估等方面
1992年:美国教育部发布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提出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2001年:911事件后, 美国社会对品格教育的关 注达到顶峰,许多学校开
品格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 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通过 课程、教学、评价等方式, 促进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品格教育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品格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尊重、责任、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 决策能力。
品格教育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倡导全方位的教育方式,以营造良好的教 育环境和氛围。
美德伦理学:强调道德品 质的重要性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环境 对个体品格形成的影响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 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品格形
家庭影响:家长在日常生 活中培养孩子的品格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提供 品格教育的资源和支持
媒体宣传:通过媒体宣传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
方法
经验总结:注重家庭、学校、 社区三方合作

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践探索

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践探索

与学术教育深度融 合
品格教育将更加深入地与学术教 育相融合,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 发展,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 力和综合素质。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 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品格教育将更 加注重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 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 合作
未来品格教育将加强跨学科、跨 领域的合作,如心理学、社会学 、教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以更好地研究和推进品格教育事 业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我国应该注重情感教 育和体验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情感体 验和反思,促进他们的道德内化和行 为习惯的养成。此外,还可以借鉴美 国的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对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但仍存在一些研究不足之处。例如,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探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比 较分析。
3
二战后,美国品格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 持,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始大力推广品格教育理 念。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践探 索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事件、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我 国品格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VS
研究意义
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的历史和实践的梳理 ,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品格教育的本质和 实施方法,为我国品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殖民地时期,当时以道德教育和宗教 教育为主要内容。后来,品格教育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并形成 了多种理论和模式。
品格教育在美国学校和社会中得到了 广泛的重视和实践,其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帮助他们 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陈洁(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上海 200433)本文摘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10年-第6期查看本文时间2011-3-20 21:29:42摘要:品格教育是目前美国主要的道德教育模式,在美国取得了一定效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品格教育的兴衰得失带给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从发展历史看,要坚持道德教育,坚持核心价值导向;从方法看,要塑造全员育人的氛围,重视隐性课程;从机制看,要建立保障体系,要有统一领导;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看,要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美国品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从古至今,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

在美国历史上,品格教育曾经是一种传统道德教育流派,从美国建国以后便牢牢占据学校德育的主流位置。

在20世纪中叶,品格教育一度走向衰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复兴,并不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简单回归,而是在继承传统之上有了新的超越。

研究美国品格教育的兴衰,探讨美国品格教育成效,总结美国品格教育得失,对我们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益借鉴。

一、美国品格教育概要美国的品格教育始于殖民地时代,19世纪开始,随着移民潮的涌入,学校道德教育的任务转向培养具有美国精神和民主价值观的公民。

20世纪初,品格教育是每一所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每个城市或州都有明确的品格教育指南。

1911年全国性的“品格教育协会”(The Character Association)成立,制定了《儿童道德规范准则》(Children's Morality Code),提出“十项正当生活的规则”[1],多次举办有关品格教育全国性的讨论和竞赛,同时,一些青少年组织也建立起来,以推动品格教育。

20世纪20年代以前,传统的品格教育模式一直在美国学校中占统治地位。

传统的品格教育有这样的基本特点:在教育性质上,它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它旨在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塑造一定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公民或使年轻一代社会化;在内容上,是教给学生诸如诚实、勇敢、节俭、忠诚这样的相对固定的和具体的规则和美德;在方法上,一般采用说教、训诫、榜样、纪律、奖惩等直接的教育方法。

然而,传统的品格教育模式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和宗教研究机构就学校品格教育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现行的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道德行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对学校传统德育是巨大的打击。

同时,受到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进步主义教育者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批判,认为“道德”和宇宙间其他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和永恒不变的美德。

[2]二战的爆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在强权和技术面前,道德和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人们对科学技术顶礼膜拜,唯科学主义泛滥。

二战结束和冷战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旨,人的德性的培养退到了次要位置,在科学和技术课程的冲击下,学校品格教育形同虚设。

20世纪中叶以后,忽视道德教育的种种弊端开始显现,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暴力犯罪率、非婚生子女出生率等指标明显上升。

于是,道德教育以一种不同于传统品格教育的形式重新回归学校。

这一时期学校德育奉行价值相对主义,强调价值的相对性以及道德教育的过程而非道德教育的内容。

价值澄清理论是这一时期有影响力的德育观点之一,它认为价值观来自个人经历,不同的个人经历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经历的不同会导致个人价值观的变化。

因此,价值是相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每个人都可按他个人的价值观行为。

同时,价值观也是不能够进行教授的。

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教授给学生。

[3]然而,相对主义德育模式虽然在反对传统、机械的品格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也导致过分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削弱家庭、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责任,缺乏核心价值,滋长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等。

70、80年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急剧滑坡,社会道德风气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

面对如此严重的道德危机,美国民众强烈要求联邦政府采取行动重建道德价值观,改进教育。

在反思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品格教育的传统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认识到相对主义德育模式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矫枉过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了“新品格教育”运动(New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这一运动不仅得到了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大力支持和倡导,而且也得到了广大企业、宗教团体和市民的拥护和响应。

新品格教育肯定“美德”的客观存在,但抛弃了机械灌输的教育模式,综合了多种现代德育方法,注重在德育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习惯,并且借鉴和运用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及价值澄清理论的许多积极因素,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扬弃。

二、美国品格教育的特点纵观美国品格教育发展,尤其是新品格教育,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正面教育,回归传统教育模式品格教育随着相对主义德育模式的兴起而式微,又随着对相对主义德育模式的批判而复兴。

传统品格教育采用强制灌输的教育模式,在简单的教育方法下,学生学到的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和各种道德规则。

价值澄清模式让学生通过道德推理选择自己的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不做任何价值评判,适应了人们对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但同时也消解了道德的作用。

新品格教育重新采用正面教育为主的方式,强调学校、教师及课程在品格教育中的地位,树立道德榜样,使用道德纪律规范学生行为,纠正相对主义道德观,形成了崇尚道德的氛围。

2.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核心价值观在经历了20世纪中期的衰退后,品格教育在20世纪后期又重新占领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主流。

新品格教育并非抛弃原有的美国传统文化和美国精神,而是在坚持吸收传统品格教育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和受众特点进行革新。

1992年,美国成立了“品格关注联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简称CCC),这个联盟确认了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可信赖性、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公民责任,并认为这六大支柱就是人们所应当遵循的共同价值。

另一个成立于1993年的团体“品格教育联盟”(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提出的价值为:关心、尊重他人、负责、公平、关心他人的幸福、诚实。

[4]另外,各州、学区、教育组织和教育专家也都提出了不同的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

纵观这些不同组织提出的林林总总的核心价值,可以发现以下美德被广泛提及并认同:慎思、勇敢、自律、公正、关心、尊重、负责、诚实。

前四个属于西方传统的四主德,后四个则是针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道德现状提出来的,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道德要求结合,构成了新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

3.吸收各学科研究成果,采用综合性的教育手段从品格教育到新品格教育,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输道德价值规范。

但在价值多元化时代,面对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倡导者们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成果和教育理论吸收到品格教育的实践中。

美国品格教育研究所(the Character Education Institute)设计了一门品格教育的课程,采用故事教学法进行品格教育。

波士顿大学“伦理与品格促进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thics and Character)提出的“促进品格教育100法”中包括了名言警句、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座谈、发现榜样等多样化的方法。

[5]这些综合性的教育手段都指向道德养成和品格培养的教育目标,以其灵活的形式和丰富的载体,与课程正面教学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品格教育的效果。

4.倡导全民参与,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融合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除了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外,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教育体系。

经历过上世纪中叶道德危机的美国社会深刻意识到,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受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影响,同时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又关系到未来社会的道德风尚。

品格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全社会都应当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承担起责任。

因而,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以外,还注重运用家庭、社区、企业的力量,共同塑造德育环境。

5.构建质量评价体系,监督教育效果此外,美国品格教育还注重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品格教育联盟(CEP)依据品格教育专家的研究提出的《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条原则》与《品格教育质量标准》对于学校与教育机构设计开展品格教育、选择品格教育项目、评价品格教育进展有着综合的指导意义。

《品格教育质量标准》以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为标准,并在每条标准下提出3~4条细则,细则下又有若干观测点。

[6]接受评价的学校在学校教育共同体或其他机构中选择客观、中立的评价者,评价者针对每一细则进行打分,平均后得出该校品格教育的综合得分以及每项标准的具体得分。

这样的一套量化标准可以比较不同学校品格教育的实施情况,还可以发现某一学校品格教育的优点与不足,得到下一步的改进思路。

三、对美国品格教育的评价美国品格教育复兴以来,很多品格教育研究机构对品格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显示,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卓有成效。

根据对加利弗尼亚某中学的调查显示,自1997年该中学进行品格教育以来到2000年,“违纪现象减少了88%,退学现象减少了88%,勒令退学现象减少了73%,排他现象减少了88%。

”在内布拉斯加州,“85%的教师认为他们教的学生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

73%的教师认为学生一直在使用他们从品格教育课上学习的规范语言。

75%的教师认为品格教育也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行为。

61%的教师承认他们发现学生比以往更加愿意互相帮助。

55%的教师承认他们不大发现有学生相互指责。

55%的教师承认他们发现学生比以往变得更加值得信任。

”[7]品格教育的效果得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致认可。

在肯定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美国青少年道德问题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校园枪击案件、暴力案件时有发生,吸毒、酗酒和非婚性行为屡禁不止,奥运会8枚金牌获得者、美国“飞鱼”菲尔普斯也难逃吸毒丑闻,在美国热播的电视剧《Gossip Girl》中,高中生们表现出的阴谋诡计、拜金攀比、欺凌弱小等种种行为也让我们不得不对美国品格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阻力担忧。

由于品格教育在理论建设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在品格教育的定义、内容、方式、组织和教育者等方面都没有统一定论,这也使得品格教育遭到了一些学者、教师和家长的质疑,品格教育运动的前路依然漫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