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

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好的课文大家可以反复的阅读哦,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给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
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嚷着还要。
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姥姥问:“看明白了吗?”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有关剪纸教案六篇

有关剪纸教案六篇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超群的姥姥。
说她一般,她实在又不一般。
一手超群的剪纸技艺,让全部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秀丽,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看,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和蔼,剪纸技艺的超群,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和蔼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根底。
教具预备:多媒体、剪纸作品教学过程:一、导人1多媒体呈现剪纸作品,赏识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3多媒体呈现“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4今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1检查生字①写诞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答复〔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姥姥剪纸技艺超群,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和蔼、技艺超群的印象〕【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知识点12.姥姥的剪纸1.2.3.课后第4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这句话5.“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他们的是一片6.7.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8.拓展:9.我国民间艺术品13.牛郎织女1.星,就是织女星。
2.3.4.《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5.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重义。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6.拓展:(1)形容非常生气的成语: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暴跳如雷(2)描写牛郎织女的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14.安塞腰鼓1.23.(1(2(35.课后习题46.拓展:形容安塞腰鼓的成语:气势磅礴惊天动地气吞山河震天动地练习41.课外俗语:A.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C.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淮安地方俗语:(1)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好汉不吃眼前亏。
(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3.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
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B.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C.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姥姥剪纸绝活小作文

姥姥剪纸绝活小作文
在咱们村儿,说起剪纸,那绝对得提我姥姥!她可是个剪纸高手!
每次看到她剪纸,我都觉得神奇得不行。
红纸在她手里就像有了魔法,唰唰几下就变成了小动物、花朵,啥都有!
姥姥剪纸时特别专注,眼睛都快贴到纸上了。
剪刀在她手里转得飞快,就像变魔术似的,一转眼,一个漂亮的图案就出现了。
她剪纸的时候还特别讲究。
有时候,她会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五彩斑斓的图案,就像过年时候家里挂的窗花一样,特别好看!
每次有新作品出来,姥姥都会得意地展示给我们看,脸上笑得像朵花似的。
我们都夸她手艺好,她听了更是乐开了花。
咱们村儿的小孩都羡慕我有个会剪纸的姥姥,每次我带剪纸去学校,都能引来一大帮小伙伴围观。
嘿嘿,我姥姥的剪纸,可真是咱家的小骄傲呢!。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姥姥的剪纸》是一本描写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儿童读物,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军。
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姥姥之间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姥姥的剪纸艺术所感动,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姥姥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耐心的人。
她能够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如花朵、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
她的剪纸作品不仅美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姥姥在剪纸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创作艺术作品,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她将自己对生活、自然和人物的理解融入到剪纸作品中,使得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通过姥姥的剪纸艺术,小女孩也学会了很多东西。
她学会了耐心和细致,学会了观察和感悟。
在姥姥的指导下,小女孩不仅学会了剪纸,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去生活,如何用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
这本书通过小女孩和姥姥之间的交流,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姥姥的剪纸艺术所感动。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珍贵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姥姥用她的剪纸艺术,不仅仅是在创作艺术作品,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弘扬的,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我深深被姥姥的精神所感染,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姥姥的剪纸》,我不仅仅了解了剪纸艺术的魅力,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启迪。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
感谢姥姥,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安徽省宣城市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

题目:我尝到了的滋味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劳动、成功、读书……),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通过具体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1。怖 旺 峻 鸿
2.(1)誊 藤 腾 雅 鸦 哑
(2)走马观花 一马当先
(3)二不休 长一智 金石为开 始于足下
3.(1)A (2)B (3)A (4)C
摄影展里的一位志愿者注意到了他,她走过来推起孩子的轮椅,来到不远处的一幅照片前面。那是一幅摄于热带雨林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片水杉,它们全都长在水里,可树干却笔直地伸向天空。
孩子问志愿者说:“看上去水不是太深,但长期淹在水里,下面的淤泥应该很厚吧?”
志愿者说:“沼泽地的淤泥有好几米深也不奇怪。”
“这么深的淤泥,为什么这些树不会倒下呢?”孩子好奇地问。
(2)根据提示,写出含“马”字的成语。
单独行动(单枪匹马) 粗略看看( ) 走在前列( )
(3)把下列成语的下半部分补充完整。
既来之,则安之胜不骄,败不馁一不做,吃一堑,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诚所至,千里之行,
3.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 )里。(8分)
(1)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一声不吭 无独有偶 出人意料
B。司空见惯 万向更新 成群接队
《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六年级上册)

可能是我好久没回乡了吧,最近老是梦到姥姥,梦到她慈祥的面容和温和的话语。
然而姥姥去年就去世了,我是再也不可能真的听到她的话看到她的样子了。
但我还是决定还乡一趟,去她坟前烧点纸,和她说点心里话,具说这样我就可以不再梦到她了。
再说我的母亲也近六十了,我应该常回去看看的。
回乡不难,一个下午就到家了。
本来回家是为了看母亲,可话题最多的则是姥姥,母亲也时刻想着她的母亲呢。
说到深夜,我们把姥姥生前的诸多的好处都说遍了,最后说到了她的本事。
母亲说我们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你姥姥可是粗细都干得来,细到绣花剪纸,大到打场收割,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的。
我愧然,是的,到我和姐两个,我们的被子还要母亲夏日专门来拆洗。
姥姥别的技艺没什么值得大说的,因为老一代的人为了当时的生计多是会做这些事的,只是姥姥心灵手巧,比别人做得好些。
只是剪纸则基本上她的独技了。
姥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是被当成小姐养的,自然练得一手好针线活和其他的细工活,比如剪纸等。
只是后来嫁给了我的穷姥爷,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绣花针走向田间地头,男子一样的干活,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她的巧手只能用来缝补旧衣服了。
所以,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根本不知道姥姥会剪纸,只知道她的衣服做的很好,引得好多人夸赞。
初知姥姥会剪纸是十年前的事。
当时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又有了闲暇可以做些消遣的东西了。
恰时表妹在家办了个幼儿园,乡里物质少,正愁不知怎样表示对优秀儿童的奖励,姥姥一时心起,说我做大红花给他们吧,以前都是奖大红花的。
就这样,她人家又拿起了记忆中的技艺,做出了好看的大红花,又不知怎么地剪出了漂亮的窗花,一时引得表妹大喜过望,连家长也赞不绝口,至于孩子们更是把得来的大红花挂在身上,剪纸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向人表现着自己的优秀。
表妹的幼儿园办了两年,姥姥给孩子们剪了两年,虽说逝八十岁的人了,可她在剪纸时是开心的,时不时从嘴里哼出往昔的歌谣,细问时她则会羞了脸不理你。
想来那是她少女时代的美好记忆吧。
姥姥剪纸绝活小作文

姥姥剪纸绝活小作文
姥姥的剪纸绝活。
雪花飘飘,姥姥的屋里暖洋洋的。
她坐在桌子前,手里拿着剪
刀和红纸,准备大显身手。
别看她年纪大了,可手上的功夫可是一
流的。
“咔嚓咔嚓”,剪刀在姥姥手里就像活了一样,红纸也跟着节
奏起舞。
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就跃然纸上,就像真的一样。
姥姥说,她小时候就跟着奶奶学剪纸,那时候都是大红纸,剪
出来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漂亮极了。
现在,她把这些传统的手艺传
给了我们,希望我们能继续传承下去。
每次过年,家里人都抢着要姥姥剪的窗花,说是有姥姥的剪纸,家里才更有年味。
哈哈,姥姥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说我们都是她的
好孩子。
说实话,看姥姥剪纸就是一种享受。
那手法,那速度,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
姥姥的剪纸绝活,真是我们家族的一大宝藏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姥的剪纸
「教师简介」
刘广祥 1997年8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就职于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江苏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淮安市“小学语文特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
执教的《姥姥的剪纸》获得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课评比特等奖,《友谊的航程》、《黄河的主人》、《黄河魂》获得市级优课评比一等奖,其中《黄河的主人》一课被市电教馆录进“三百工程”课堂教学系列资源。
多次承担省、市公开教学任务。
3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发表、获奖。
「教学设计」
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2课
《姥姥的剪纸》
■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刘广祥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从题目看,似乎课文主要就是写剪纸,实际上作者是通过剪纸写姥姥,写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
剪纸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祖孙情感的载体,扣住姥姥的剪纸这条线索,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我”的内心情感世界,发现剪纸传导出来的浓郁的情感信息。
整篇课文文气贯通,情感饱满,特别是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的运用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以及姥姥这一有着剪纸绝活的农村老奶奶的形象高度融合,呈现出独特、质朴、和谐的乡土美感。
所以,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的教育价值是感受和感恩亲情;从工具性方面看,是感悟并学习乡土语言的趣味,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获得一定的感知和体验。
所以,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起点定为学生通过预习,已能够正确、较流利地朗读全文。
对于个别字词理解、写字训练,采用了随文教学的方式进行。
在内容理解方面,高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但对于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特别是文中民俗语言的运用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体悟;而祖孙情感这条线索,相对而言,姥姥对“我”的爱更明晰一些,而“我”对姥姥的思念隐蔽一些,教者通过把剪纸还原成生活,用剪纸链接到生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四、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姥姥、故乡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题。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小结预习情况。
二、研读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圈画1~6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简短地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二)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三)交流收获,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主要从以下几句话着力(教学时随机安排先后顺序):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1)引导学生抓住“普普通通”、“无所不能”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2)指导朗读。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1)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迁移仿写,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学生谈理解,说体会。
(2)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标点,体会作者情感。
(3)指导朗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四)根据学生发言,随机进行比较对照,提炼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欣赏剪纸作品。
(六)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出示句子: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2)学生说体会。
(3)引读句段,体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品读课本,体味祖孙情深。
(一)品读“拴”字,体会剪纸的神奇力量。
1.出示句子: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2.联系上下文理解“拴”字。
(二)品读“缠”字,体会姥姥和“我”的深厚感情。
1.情景再现“缠”的生活画面。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会祖孙情深。
(三)练习写话,深化情感。
1.出示剪纸画面和文字内容: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2.学生写话:两地书,祖孙情。
提出书写要求:开头空两格,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速度。
3.交流写话内容,相机评价书写情况。
4.感受文章最后两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句子,教师范读: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学生说体会。
(3)指导朗读。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姥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课外延伸,总结下课。
本节课我们研读了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体会了祖孙的情意之深,下节课将练习背诵精彩段落,探究姥姥的剪纸在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文章乡土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
心
姥姥的剪纸神拴
梦
课文:
姥姥的剪纸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
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嚷着还要。
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