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_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课题
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摘要: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国际能源价格变动、世界贸易隐患增加、货币形势日趋紧张等情况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态和形势,也影响着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战略决策。
世界经济在变动与调整中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在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相对出现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欧债主权债务危机国际原油价格贸易货币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
经济增长在低位徘徊,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
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1、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风险和挫折中已进入了缓慢复苏的第五个年头。
目前西方国家经济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1)美国经济存在复苏迹象美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随着美国政府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出,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成功的把危机的影响转嫁给了其他国家。
美国经济逐渐回暖,但后续增长状况仍不容乐观。
美国的失业率指标也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局面,经过几年的调整,但仍然偏高。
2)欧元区经济陷入持续衰退金融危机对欧元区影响较大,欧元区很多国家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欧元区各国的GDP 增长率近期持续负增长。
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失业率屡创新高,受债务问题困扰的希腊和西班牙等国的失业率上升尤为明显,西班牙2013年一季度失业率达到了27.16%,创下了历史新高,所以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低速增长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内部出现一定的分化,传统的“金砖国家”增速同步放缓,而一些小型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当前,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仍艰巨繁重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毕吉耀吴涧生张哲人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
与此同时,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
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
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第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增幅比2010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但各成员经济增长明显分化。
第一季度德国同比增长5.2%,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主权债务隐患较大的国家基本上处在负增长或零增长状态。
日本经济在大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的多重影响下,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9%,折年率下降3.5%,为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再度陷入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衰退状态。
主要新兴经济体一方面,面对国内企业利润水平的下滑,要有意识地减轻企业负担,防止多重因素交叠(这包括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信贷紧缩以及税负较重等)导致微观企业活力减弱和劳动生产率的下滑。
在这方面,供给主义学派强调结构性减税、放继续复苏,但增速普遍有所放缓。
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8%、4.2%、4.1%、4.0%、6.2%和7.2%,增幅比上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进入第二季度后,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增速仍在继续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当前,不少国家经济复苏仍离不开刺激政策的推动,微观主体生产和投资活动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5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至9.1%,欧元区失借鉴。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重返危机前水 平,今年将温和增长
2009年全球FDI降至1.1万亿美元,下降3040%,2010年回升至1.24万亿美元,上升 10%。2011年升至1.5万亿美元,上升17%。 2012年将温和增长达到1.6万亿美元,但仍 难以达到2007年(1.97万亿美元)的水平。
日本 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1.2%(环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1.5%(环比),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1.1%(环比),第四季度经济增 长率0.5%(环比),全年经济增长率2.8%。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 长率-0.9%(环比),第二季度-0.5%(环比) ),第三季度1.5% (环比)第四季度-0.3%(环比)。2011年经济增长率-0.7%。2012 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1.7%。 欧元区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5%,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1.7%, 第三季度增长率0.4%,第四季度增长率0.3%,全年经济增长率0.9%。 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8%(环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0.2%(环比),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0.2%(环比),第四季度经济 增长率-0.3%(环比)。2011年经济增长率1.4%。2012年一季度经 济增长率-0.3%。
俄罗斯经济增长率2009年GDP增长率为-8.9%。 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3.8%。2011年经济增长率 4.3%。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4.9%。 2010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7%。2011年经济增长率7.4%。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5.3%。 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7.5%。2011年经济增长率2.7%。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8%。 2010年南非经济增长率为3%。2011年估计3.1%。2012 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2.1%。
当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当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地位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同时也在科技、基础设施、贸易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增长。
其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从传统的出口驱动型经济转变为以内部消费为驱动的市场型经济。
在国际组织中,中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东盟和金砖国家等,这些组织中中国通常被认为是领袖之一。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主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
在气候变化、国际和平、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中国也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和倡导者。
二、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尽管全球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贸易紧张局势。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大幅下降,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因此出现了疲软的迹象。
同时,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在削弱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全球性的经济不平等也在加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不同,导致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
此外,全球经济所面临的自然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全球变暖、水资源紧张和自然灾害等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类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的经济与世界发展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正加速推行“双循环”发展模式,加强市场的内在需求,让消费市场成为经济的增长动力。
这将鼓励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同时也增加了投资和出口的政策空间,以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另外,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
在中国加速发展的同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也不断加强。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宏观经济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关系着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
其次,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地缘政治问题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再次,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困境,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亚洲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同时,一些非洲和拉美国家也经历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
二、未来的趋势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创新的推动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其次,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的快速消耗,各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向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第三,全球经济合作与共赢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国将加强合作来应对共同的挑战。
此外,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整合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最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继续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它们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资源的减少也将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挑战。
三、应对未来的策略如何应对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和企业需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推动科技发展,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经济的变革。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各国应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经济向绿色和低碳方向发展。
此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研发与投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走势展望分析及我国应对探讨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走势展望分析及我国应对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形势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出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各种经济挑战和风险正在增加。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需要做好应对措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应对之道。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多重不确定性因素。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存在,美国对一些国家实施贸易战措施,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全球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一大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
我国需要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要继续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要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应该发挥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中国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稳定国内经济。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充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我国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夜,我国需要积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走势展望分析及我国应对探讨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走势展望分析及我国应对探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各国经济形势的走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多种复杂的挑战,包括贸易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等问题,这些挑战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走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应对。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走势分析1.贸易战影响自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了一系列贸易战,与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贸易争端,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贸易战给各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困扰,特别是对于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而言,贸易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减少,就业形势恶化。
2.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各国经济增长普遍放缓。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的压力。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全球产出和贸易额减少,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信心的挑战,这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大。
3.人口结构变化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
这将对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可能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生产率下降的挑战。
二、我国应对探讨1.多元化贸易战策略我国应对当前的贸易战,需要制定多元化的策略。
一方面,我国可以加强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多元化,减少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我国也可以加强现有贸易伙伴国家的合作,扩大出口市场,降低贸易风险。
2.加快产业升级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我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在此过程中,我国需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人口结构也面临着持续变化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方面,我国可以加强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年龄,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我国也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
中国经济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发展现状探析

中国经济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发展现状探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受到了诸多影响,但也展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增加,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使得国际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
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也难以避免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会导致全球贸易需求减弱,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压力将会增加。
贸易摩擦加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
近年来,单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增多,这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例如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等地的冲突加剧,不仅使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加剧,也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金融市场波动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尤其是美联储加息等政策的影响,也会对中国的外汇储备、资本流动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大,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重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经济发展。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尽管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在当前依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6%,预计2019年增速将继续保持在6%左右。
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相对于其他经济体,这一增速仍然属于较高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课题组①摘要:2016年世界经济依然疲弱,或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但出现若干触底回升迹象。
当前,世界经济风险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回暖进程是否可持续尚待观察。
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应短期和中长期多措并举,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建议一、2016年世界经济或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但出现若干触底回升迹象受有效需求不足、产业供给调整滞后和宏观政策空间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依然乏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1%,较2015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预测值由1.9%下调至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预测值由4.1%上调至4.2%。
2016年全球货物出口量增速预计仅为2.2%,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亦是2012年以来连续第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6年全球直接投资较2015年下降10%-15%。
总体看,世界经济依然疲弱,但已出现一些触底回升迹象:一是主要经济体经济稳中有升。
2016年3季度美国经济强劲增长3.5%,11月失业率降至4.6%,10月至12月制造业PMI 持续升至54.2,达2015年3月以来最高。
2016年前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实际GDP 同比增速保持在1.7%和1.9%,德国经济平稳增长,爱尔兰、西班牙等重债国经济增长强劲。
俄罗斯经济降幅逐季收窄,2016年3季度同比萎缩0.4%,为近7个季度以来最小降幅。
印度经济保持7%以上的较高增速。
二是主要经济体物价向正常回归。
美欧通胀率呈上升态势,通缩风险下降。
2016年7月以来美国CPI 同比涨幅逐月提高,11月达1.7%;二三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支出(PCE )价格指数同比皆上升1%,较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尚有距离,但已达2014年4季度以来最高。
2016年6月以来欧元区和欧盟通胀率持续微幅提高,11月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 )同比皆上升0.6%,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国家通胀率高于欧元区和欧盟平均水平。
俄罗斯、巴西基本摆脱高通胀压力。
2016年11月俄罗斯CPI 同比上升5.8%,达2012年7月以来最低,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巴西CPI 同比上升6.99%,虽略高于6.5%的货币政策目标上限,但已达2014年12月以来最低。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反弹。
2016年,受需求有所回暖、供给方减产预期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结束了2014年7月后的暴跌态势,反弹态势明显。
2016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达106.68,较1月上升28.4%。
其中,原油现货均价为45.28美元/桶,较1月上升51.3%。
不过,世界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是否可持续尚待观察。
一方面,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从中①课题组成员:姚淑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杨长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郝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季剑军、李慰、金瑞庭、苑生龙,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4长期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工业革命以来第五轮长周期的下行阶段,人口加速老龄化和通用技术创新难有新突破等结构性因素将继续抑制消费、投资和供给,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降,世界经济再次进入上行周期尚需时日。
IMF 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3.4%,2017-2021年平均增速仅为3.6%。
二、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2016年或成为全球格局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一)特朗普当选新一任总统后,美国政策调整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复杂影响特朗普政策主张呈现内政自由化和外交保守化趋势。
对内,特朗普提出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并简化个人所得税制、投入5500亿美元改善美国基础设施、取消对煤炭等化石燃料行业的限制、放松金融监管等,体现了共和党一贯的经济自由化主张。
对外,特朗普提出美国利益优先,主张退出TPP 、重新谈判或直接退出北美FTA 、对所有进口货物实施20%关税、对我国和墨西哥征收45%和38%的惩罚性关税,继续推动再工业化、鼓励资本回流,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反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
特朗普政策主张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复杂影响。
一方面,减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将提振美国经济,提高其潜在增长率,对全球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但减税和扩大支出受到美国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制约,实施力度或打折扣;加之特朗普倾向于实施进口替代、鼓励购买“美国货”,美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拉动作用将弱于危机前。
另一方面,特朗普对外经济政策走向全面保守,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或进一步抬头,主要经济体货币可能竞争性贬值,发达经济体产业加快回流,经济全球化或遭遇重大挫折,世界经济面临新的下行风险。
(二)英国退欧影响发酵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英国退欧谈判即将启动。
目前看,欧洲经济区(EEA )成员、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 )和WTO 成员等既有的三种关系模式或都无法满足英欧双方要求,英欧关系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英国退欧谈判充满挑战,若“退欧”过程出现失控导致英国国内局势动荡甚至分裂,将给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持续冲击。
同时,英国退欧助长了欧洲大陆分离主义和民粹主义气焰,使得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即将举行的政府换届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一旦保守主义和分离主义在欧洲形成气候,将给欧元区、欧盟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大压力和风险。
(三)美联储加息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继2015年12月启动加息后,美联储2016年12月再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提至0.5%-0.75%,且预计2017年加息步伐有所加快。
美联储加息将推动美元升值,给全球经济带来下行压力。
一是刺激短期资本从新兴市场加速撤离,加大其资产价格下跌、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风险。
二是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俄罗斯等能源资源出口国经济企稳受到抑制,欧元区和日本面临新的通缩压力。
三是可能诱发部分经济体的债务危机。
据BIS 统计,美国以外地区非银行业美元债务达10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占35%左右。
美联储加息推动美元升值将加剧美元债务国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形势紧张。
若部分国家无力应对或出现重大政策失误,爆发局部性金融或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四)部分新兴大国经济失速部分新兴经济体高风险特征日渐凸显,巴西、南非、印尼、土耳其“双赤字”高企,美元债务负担沉重,沙特、委内瑞拉财政赤字快速扩大、贸易收支逐渐滑向逆差。
随着经济持续疲弱,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增加,外部环境骤然收紧或地缘政治冲突都可能引发上述国家风险爆发,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摩根大通(JP Morgan )经济学家估计,未来3年去杠杆将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下滑2到3个百分点,如果出现严重的金融信心危机,下滑幅度可能会更大。
世界银行预计金砖五国的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拖累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下降0.8个百分点,并拖累全球经济增速下滑0.4个百分点。
此外,叙利亚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活动、厄尔尼诺现象问题等都会带来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影响,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
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一)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2016年我国延续资本净流出态势,前三季度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5054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1519388亿元人民币。
同时,人民币汇率明显贬值,已接近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关口。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
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和美元升值,国内投资者转持美元资产的意愿将进一步增强,我国面临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持续加大。
与此同时,随着美元升值,一些企业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和国际市场融资成本将明显上升,资产负债表或受到严重冲击,因资金链断裂而发生债务违约、企业破产甚至诱发区域性或局部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中美经贸摩擦呈升温趋势。
特朗普扬言要对我国输美产品征收45%特别关税,并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受诸多条件制约,这些政策不一定能够完全实施,但美国对我贸易投资保护加强是大势所趋,中美在反倾销、反补贴、337条款、技术壁垒等领域的摩擦呈升温态势。
特别是中美投资协定作为当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最重要的事项,或将面临更多波折:一是美国很可能坚持以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和国家安全为由,随时终止投资项目并不承担责任的立场;二是参照TPP 条款,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对美商业投资过程中严格遵守“非歧视待遇”,甚至不排除严格限制我国国企对美投资的可能性;三是实施更加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四是对我国金融、文化、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提出更高要求,相当一部分要价可能触及我国国家安全底线,严重影响中美双边BIT 谈判进程。
我国提高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面临机遇。
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仍是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机制,全球化根本趋势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
在美国走向全面保守的形势下,全球化面临“谁来抗旗、谁来推动”的问题。
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有基础、有能力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跟跑并跑者向并跑领跑者转变,带动资本、货币和规则输出,逐步参与塑造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从近期看,美国放弃TPP 暂时减缓了美在亚太地区推行高标准自贸区给我带来的压力,为我推进RCEP 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带来新契机。
(二)对策建议打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项目开放政策的组合拳,构建资本跨境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长效机制。
货币政策以“中”为主。
鉴于货币政策作用存在时滞,建议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早动手、不反复,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同时,通过加大对银行贷款流向监督检查、信贷与财政拨款捆绑使用等措施,积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推动增量货币在实体企业、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合理配置。
汇率政策以“稳”为主。
汇率政策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同时明确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条件、方式和目标等,增强干预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
要坚持有效汇率基本稳定的既定政策目标,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控制在小幅区间。
资本开放政策以“控”为主。
资本开放政策要保持现有开放度不变,暂停或延后出台新的资本项目开放措施。
同时,加强对虚假贸易、地下钱庄等的打击,严控个人分拆结售汇等行为,加大对资本外流的控制力度,加强审慎监管。
根据境内外人民币汇率走势灵活调整离岸市场人民币供给,在离岸汇率出现明显贬值时收紧人民币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