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

成语包含哲理汇总(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一、在备考复习中注意收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把握其中的哲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扼要浅析百条成语,供考生学习哲学常识时参考。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望梅止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会不同。
4、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5、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属唯心主义。
7、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8、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9、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0、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1、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2、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事物,必然事与愿违。
1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6、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稳定和相对静止。
18、高瞻远瞩———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20、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哲学道理的成语

哲学道理的成语1. 塞翁失马。
嘿,你想啊,有时候坏事未必就真是坏事,就像塞翁丢了马,谁能想到后来那马竟带了一群马回来呢!这就好比生活中你丢了东西正懊恼呢,没准儿后面会因祸得福得到更好的呢。
2. 画蛇添足。
哎呀,做事可不能像画蛇添足那样啊!本来好好的画条蛇,非得再多此一举画脚,结果不就弄巧成拙了嘛。
就像有的人演讲,讲得挺好了,非要加些不必要的内容,反而把效果弄差了。
3. 亡羊补牢。
当你犯错了可别灰心,赶紧亡羊补牢还不晚呀!比如说你学习上有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及时去弥补,总比一直不管好吧,这不就跟丢了羊赶紧去修补羊圈一个道理嘛。
4. 叶公好龙。
你说那叶公口口声声说喜欢龙,真见了龙却吓得不行,这多可笑呀!现实里不也有这样的人嘛,嘴上说喜欢某个东西或者事情,真正遇到了却又退缩了。
5. 狐假虎威。
要小心那些狐假虎威的人啊!自己没什么本事,就靠着别人的威风来吓唬人,这不就是仗着老虎的狐狸嘛。
就好像有的人依仗着自己有个厉害的朋友就到处炫耀。
6. 掩耳盗铃。
别做掩耳盗铃的傻事呀!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就听不见了,这也太自欺欺人了吧。
就像考试作弊的人,以为自己不会被发现,其实明眼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呢。
7. 南辕北辙。
做事可得选对方向啊,不然就像那个南辕北辙的人,目标在南边,却拼命往北走,那不是越走越远嘛!比如你想减肥,却拼命吃高热量食物,这能达到目的吗?8. 买椟还珠。
你瞧瞧,只看重漂亮的盒子却把里面珍贵的珠子还回去,多傻呀!这就跟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在一个样,多不值得呀。
9. 郑人买履。
哎呀呀,那个郑人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多死板呀!咱们可不能学他,得灵活点儿,不能死脑筋呀!结论:这些哲学道理的成语都有着深刻的寓意,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
我们得好好体会,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呀!。
成语中的哲理

成语中的哲理.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6、"望梅止渴"说明了: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7、"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意识的作用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意识不能代替物质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1、"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7、"审时度势"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18、"尽力而为"符合体现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9、"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20、"杞人忧天"错在: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1、"人定胜天"思想: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22、"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24、"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2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2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27、"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8、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沧海桑田;唇亡齿寒;覆巢无完29、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刻舟求剑;断章取义;墨守成规;浅尝辄止;固步自封30、"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承认物质,否认运动;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31、"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32、"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3、"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34、"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35、"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36、"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37、"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3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39、"怨天尤人"错在: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40、"实事求是"体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41、"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42、“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4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成语中的哲学道理

成语中的哲学道理1、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一个比喻做多余的事、反弄巧成拙的成语。
这个成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成语说的是:楚国有一个贵族人家,一次祭礼完毕后,把所用的一杯酒货给了几个门客。
几个门客面对着一杯酒,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后来有个门客想出了一个主意,说:“我有个办法,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杯酒。
”众门客一致同意,于是就开始各自画蛇。
转眼之间,其中一人首先画好了一条蛇。
他拿起酒杯正想喝,看见别人还没有画完,便左手拿杯,右手握笔,得意忘形地说:“看这条蛇没有脚,让我给它添上几只。
”正当他在给蛇添足时,另一个门客的蛇已经画完,于是从第一个人手里夺了酒杯,大声说:“蛇本无足,你为什么给它添上?”说罢,举杯一口饮尽。
画蛇脚的人,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
蛇本来没有脚,可那个自作聪明的人硬给它添上几只脚,结果,从胜利者变成了失败者。
这里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就是,客观事物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否则,人为地或主观任意地添枝加叶,歪曲了事物的实际面貌,就必然得到相应的“惩罚”。
从广义上说,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怎样的,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或认识不足,但决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它。
“画蛇添足”虽是一个久远的故事,但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
有些人在处理问题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不是依据实际情况订计划、想办法,而是自作聪明,任意标新立异,硬把自己的空想强加于客观实际,从而招致工作失误。
这与“画蛇添足”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主观任意性代替客观实际的哲学思维方法。
我们应该屏除或尽力避免这种思维方法。
2、荆人循表说起思想僵化,在《吕氏春秋察今》中的“荆人循表”的故事,可谓是典型了。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次楚国和宋国作战。
楚国打算偷渡沈河,袭击宋国。
于是派人到河岸边,在可以渡过的浅水地方作了标记。
后来河突然涨水,已不能徒步渡河了。
但是楚国的军队不顾情况的变化,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在深夜里顺着滦河岸边作了标记的地方徒步渡河。
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形式是主观的,。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3.拔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审时度势;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9.瑞雪兆丰年;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4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多样的。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成语包含哲理汇总(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

成语包含哲理汇总(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一、在备考复习中注意收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的,把握其中的哲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扼要浅析百条成语,供考生学习哲学常识时参考。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望梅止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会不同。
4、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5、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属唯心主义。
7、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8、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9、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0、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1、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2、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事物,必然事与愿违。
1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6、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稳定和相对静止。
18、高瞻远瞩———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蕴含哲学道理的成语

蕴含哲学道理的成语
1. “塞翁失马”,这成语可太有意思啦!就像有时候你觉得遇到了倒霉事,却没想到反而因祸得福了呢!比如说你考试考砸了,正郁闷着呢,结果因为这个你更努力学习,最后反而成绩变得超级好,这不就是塞翁失马嘛!
2. “画龙点睛”呀,你想想看,一幅画本来普普通通,但是就那么关键的一笔,一下就让它变得传神了!就好像你演讲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句特别精彩的话,一下子就让整个演讲升华了,这多神奇呀!
3. “亡羊补牢”,嘿,谁还没犯过错呀!发现羊丢了赶紧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呢!就像你发现自己有个不好的习惯,及时改正,那也还来得及变得更好呀!
4. “狐假虎威”,哎呀,生活中这种人也不少呢!自己没啥本事,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就好比有些人仗着自己认识什么厉害的人,在外面耀武扬威的,不就是狐假虎威嘛!
5. “叶公好龙”,很多人嘴上说喜欢什么,结果真见到了又吓得不行。
比如说有人总说喜欢小狗,等小狗凑近了又吓得乱叫,这不就是典型的叶公好龙嘛!
6. “刻舟求剑”,这人得多死板呀!船都走了还在原来的地方找剑。
就像有些人一直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怎么可能行得通呢!
7.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可不行呀!捂住自己耳朵就觉得别人也听不到铃声了,这多可笑!就像有些人明明做错了事,还假装没事一样,能骗得了谁呢!
8. “拔苗助长”,那可不能着急呀!非要把苗拔高,结果全死了。
这就跟学习一样,想要一下子进步很多,过度劳累,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呀!
我觉得这些蕴含哲学道理的成语就像是生活中的小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从中吸取教训,真的太有意义啦!。
格言名句成语蕴涵的哲学道理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Nhomakorabea �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水是万物的始基”。
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掩耳盗铃”“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万物是我们的表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理生万物、理在事先”“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9、“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正确的价值观是客观规律与人类根本利益的统一。
13、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发展观点。
14、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5、“田忌赛马”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塞翁失马”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刻舟求剑”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是离开运动谈物质;“郑人买履”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邯郸学步”违背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遭受规律的惩罚;“围魏救赵”体现联系的观点。
16、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7、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8、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19、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1、“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3、“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些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5、“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6、“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7、“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或不变论)。
28、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9、“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30、“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1、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2、“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
34、“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街道,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6、“齐是非”、“是非莫辩”的思想。
——这句话强调主观认识不能检验主观认识。
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意见来检验是非。
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7、“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至此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实践决定认识。
39、“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两句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两句体现实践决定认识。
41、“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2、“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4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4、“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
”——遵循客观规律。
4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联系观点。
4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变化发展的观点。
4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反映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49、“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0、“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5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2、“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约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列宁)——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54、“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5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5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7、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8、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