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类讨论集合

高中物理分类讨论集合
高中物理分类讨论集合

一、力学综合题

1.3.(2010年广州二模36)(16分)如图9所示,绝缘水平面上相距L =1.6m 的空间内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E ,质量m =0.1kg 、带电量q =1×10-7C 的滑块(视为质点)以v 0=4m/s 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右进入电场区域,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 取10m/s 2)

(1)如果滑块不会离开电场区域,电场强度E 的取值范围多大。

(2)如果滑块能离开电场区域,试在W —F 坐标中画出电场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 与电场力F 的关系图象。

2.(2010年广州一模36)(18分)如图18所示的凹形场地,两端是半径为L 的1/4圆弧面,中间是长尾4L 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3m 的滑块乙开始停在水平面的中点O 处,质量为m 的滑块甲从光滑圆弧面顶端A 处无初速度滑下,进入水平面内并与乙发生碰撞,碰后以碰前一半的速度反弹。已知甲、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μ1=2μ2,甲、乙的体积大小忽略不计。求:

(1)甲与乙碰撞前的速度。 (2)碰后瞬间乙的速度。

(3)甲、乙在O 处发生碰撞后,刚好不再发生碰撞,则甲、乙停在距B 点多远处。

0.4 0.8

1.6 -1N

-0.4 -0.8 -1.2 -1.6 -2.0

图9

3.(2010年深圳市二模35)(18分)如图所示,MN 为3m 宽的小沟,M 点左侧1m 处有一5m

高的平台与半径为1.25m 的1

4

圆弧底部相切,平

台表面与圆轨道都光滑,一质量为3kg 的B 球静止在平台上.现让一小球A 从圆弧左侧与圆心等高处静止释放,A 球下滑至平台并与B 球发生碰

撞.A 、B 两球可视为质点,g =10m/s 2

.求:

(1)A 球到达圆弧底端时的速度;

(2)要使碰后两球刚好落在小沟两侧,A 球的可能质量.

4.(2011年广州市一模36)(18分)如图,绝缘水平地面上有宽L =0.4m 的匀强电场区域,场强E = 6×105N/C 、方向水平向左.不带电的物块B 静止在电场边缘的O 点,带电量q = 5×10-8

C 、质量m A =1×10-2

kg 的物块A 在距O 点s =2.25m 处以v 0=5m/s 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与B 发生碰撞,假设碰撞前后A 、B 构成的系统没有动能损失.A 的质量是B 的k (k >1)倍,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物块均可视为质点,且A 的电荷量始终不变,取g =10m/s 2

(1)求A 到达O 点与B 碰撞前的速度; (2)求碰撞后瞬间,A 和B 的速度;

(3)讨论k 在不同取值范围时电场力对A 做的功.

5.(2011年深圳市二模36)(18分)细管AB 内壁光滑、厚度不计,加工成如图所示形状,长L =0.8m 的BD 段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其B 端与半径R =0.4m 的光滑圆弧

轨道 BP 平滑连接,CD 段是半径R =0.4m 的

4

1圆弧, AC 段在水平面上,与长S =1.25m 、

动摩擦因数μ=0.25的水平轨道AQ 平滑相连,管中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b , m a =3m b .开始b 球静止,a 球以速度v 0向右运动,与b 球发生弹性碰撞之后,b 球能够越过轨道最高点P ,a 球能滑出AQ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2.45 ).求:

(1)若v 0=4m/s ,碰后b 球的速度大小; (2)若v 0未知,碰后a 球的最大速度; (3)若v 0未知,v 0的取值范围.

6.(2011年广州市二模36)如图,质量M =1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 =1kg 、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 =10m/s 2.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

(1)若力F 恒为8N ,经1s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

(2)若力F 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木板足够长。试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图中作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 随力F 大小变化的图象

/N

左 右

7.(2011年湛江市一模36).(18分)Array如图所示的轨道由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

轨道AB、竖直台阶BC、足够长的光滑水平

直轨道CD组成.小车的质量为M,紧靠台

阶BC且上水平表面与B点等高.一质量为

m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自圆弧顶端A点由静

止下滑,滑过圆弧的最低点B之后滑到小车上.已知M=4m,小车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小车的上表面左端点P与Q点之间是粗糙的,滑块与PQ 之间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Q点右侧表面是光滑的.求:

(1)滑块滑到B点的瞬间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小车上PQ之间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滑块与弹簧的相互作用始终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

8.(2012年广州市一模36)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 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

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1)求B的初速度大小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v1

(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

(3)x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9.(2012年揭阳一模3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R =0.45m 的细绳固定于O 点,从

A (与O 点等高)处由静止释放,与O 点正下方B

点处质量为2M 的物块弹性正碰。重力加速度

g =10m/s 2

(1)求小球碰后能上升的高度h 。 (2)已知粗糙水平地面BC 及传送带的动摩擦

因数均 为μ=0.2,传送带长为0.5l m =,顺时针匀速转动,速度大小为υ=2m/s ,DE 、EF 、FH 的长度均为S =0.4m 。若要保证物块碰后能落入FH 间的沙坑内,求BC 间的长度L 。

10.(2012年六校联考36)如图,一个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53α?,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μ,长度L=10m ,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质量m=1kg 的物体1在光滑的平台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v ,在平台末端,物体1和静止的相同质量的物体2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2水平抛出,当物体2运动到传送带上表面顶端A 点时,速度方向刚好和传送带上表面平行,即物体2无碰撞地运动到传送带上,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m ,重力加速度210g m s =,sin 530.8= ,cos 530.6= 。求:

(1)物体1的速度的大小0v 。

(2)如果传送带静止,求物体2在传送带上下滑时的加速度。

(3)讨论传送带的摩擦力对物体2做的功f W 与传送带转动速度v 的关系。

11.(2012清远市期末理综物理36)(18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用长为L 的

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B 对水平桌面压力刚好为零,水平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 =5.0 m ,另一质量为3m 的物块A

在距水平桌面的右端s =4.0 m 处在g m F 3 (取g=10 m/s 2

)水平推力向右运动,推到B 处时立即撤销F 并与B 发生弹

性碰撞,已知A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物块均可视为质点.

(1)求A 与B 碰撞前的速度;

(2)求碰撞后A 的落地点与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x ;

(3)要使物块A 与物块B 碰后,悬挂的细线始终有拉力,试求细线的长度L 的取值范围.

12.(2012年执信月考36)(18分)图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 、B 两端相距3m ,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 37°, C 、D 两

端相距4.45m , B 、C 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 以

5m/s 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试求:

(1)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 端,求CD 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 端到D 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

二、电学综合题

1.(2011年肇庆市二模36)(18分)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圆形导线框内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框所在平面,导线框的右端通过导线接一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的距离为d . 在t =0时,圆形导线框中的磁感应强度B 从B 0开始均匀增大;同时,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液滴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右射入两板间(该液滴可视为质点)。该液滴恰能从两板间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液滴在电场强度大小恒定、方向未知、磁感应强度为B 1、宽为L 的(重力场、电场、磁场)复合场(磁场的上下区域足够大)中作匀速圆周周运动.求:

(1)磁感应强度B 从B 0开始均匀增大时,试判断1、2两极板哪一块为正极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K=?

(2)(重力场、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电场强度方向如何?大小如何? (3)该液滴离开复合场时,偏离原方向的距离。

2.(2011年惠州市一模36)(18分)有一平行板电容器,内部为真空,两个电极板的间距为d ,每一个正方形电极板的长均为L ,电容器内有一均匀电场,U 为两个电极板间的电压,如图甲所示。电子从电容器左端的正中央以初速v 0射入,其方向平行于电极板之一边,并打在图上的D 点。电子的电荷以-e 表示,质量以m 表示,重力可不计。回答下面各问题(用已知物理的字母表示)(1)求电子打到D 点瞬间的动能;(2)电子的初速v 0至少必须大于何值,电子才能避开电极板,逸出电容器外?(3)若电容器内没有电场,只有垂直进入纸面的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 ,电子从电容器左端的正中央以平行于电极板一边的初速v 0射入,如图乙所示,则电子的初速v 0为何值,电子才能避开电极板,逸出电容器外?

3.(2012年肇庆一模35)(18分)有一平行板电容器,内部为真空,两个极板的间距为d ,极板长为L ,极板间有一匀强电场,U 为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子从极板左端的正中央以初速0v 射入,其方向平行于极板,并打在极板边缘的D 点,如下图(甲)所示。电子的电荷量用e 表示,质量用m 表示,重力不计。回答下面问题(用字母表示结果)。

(1)求电子打到D 点的动能;

(2)电子的初速0v 必须大于何值,电子才能飞出极板;

(3)若极板间没有电场,只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电子从极板左端的正中央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0v 射入,如下图(乙)所示,则电子的初速0v 为何值,电子才能飞出极板?

L (甲)

L

d/2 (乙)

D

参考答案

1、解:(1)小滑块在摩擦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依题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f F =+ ①……1分 又:qE F = ②……1分 mg f μ=

③……1分

若小滑块不会从右侧离开电场区域,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aL

2v 2

< ④……1分

联立①②③④并代入数据得:C /N 10E 6> ⑤……1分

若小滑块不会从左侧离开电场区域,必须满足:

F ≤f

⑥……1分

②⑤⑥可得:C /N 104E C /N 1066?≤<

⑦……1分

(2)如果小滑块会离开电场区域,电场力F 必须满足: F=qE= q =1×10-7

×106

≤0.1N

⑧……1分

或 F=qE = 1×10-7×4×106>0.4N ⑨……1分

若F ≤0.1N ,小滑块将从右侧离开电场区域,此过程小滑块在电场中的位移s=1.6m ,则电场力做功F Fs W 6.1-=-=

⑩……2分

若F >0.4N ,小滑块将从左侧离开电场区域,此过程小滑块在电场中的位移s=0,电场力做功为0,即W=0 ……2分

评分说明:正确作图共3分

2、解:(1)设甲到达O 处与乙碰撞前的速度为v 甲,由动能定理:

0.4 0.8

1.6 -1N

-0.4 -0.8 -1.2 -1.6 -2.0

2

12

12甲甲甲甲v m L g m gL m =

?-μ ……2分

得: )21(21μ-=gL v 甲

……2分

(分步用机械能守恒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计算,结果正确的同样给4分)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由动量守恒:

乙乙甲

甲甲甲v m v m v m '+'= ……2分

又: 甲甲v v 2

1-='

……1分 得: 甲乙

v v 2

1='

……1分

(3)由于μ1=2μ2,所以甲、乙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满足:a 甲=2a 乙 ……1分 设甲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的路程为s 1、乙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的路程为s 2,则有:

12

2s a v 甲甲

=' ……1分 22

2s a v 乙乙

='

……1分 即:

2

12

1=s s ①

……1分

由于甲、乙刚好不再发生第二次碰撞,所以甲、乙在同一地点停下.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甲返回时未到达B 时就已经停下,此时有:s 1<2L ……1分 而乙停在甲所在位置时,乙通过的路程为:s 2=2L +2L +s 1=4L +s 1 ……1分 因为s 1与s 2不能满足①,因而这种情况不能发生. ……1分

第二种情况:甲、乙分别通过B 、C 冲上圆弧面后,返回水平面后相向运动停在同一地点,所以有:s 1+s 2=8L ②

……1分 ①②两式得:3

81L s =

或 3

162L s =

……1分

即小车停在距B 为: L L s L 3

221=-=?

……1分

3、解:(1)根据机械能守恒 2

2

1mv mgR =

( 2分)

代入数据得 v=5m/s ( 1分)

(2) ①若碰后两球都向右运动,据平抛运动

2

2

1gt h =

得t=1s (1 分)

t v x 0= 得v A1=1m/s v B1=4m/s ( 2分)

由动量守恒 11B B A A A A v m v m v m += ( 1分) 得 m A =3kg ( 1分) 碰前总动能2

15321??=

K E 碰后总动能2

2

/

1

432

1132

1??+

??=K E

因为/1

1K K E E > 其解成立 ( 2分) ②若碰后A 球向左运动,B 球向右运动,则可能有: v A2=-1m/s v B2=4m/s 由动量守恒 22B B A A A A v m v m v m += 得 m A =2kg ( 2分) 碰前总动能2

25221??=K E 碰后总动能2

2

/

2432

1)1(22

1??+

-??=

K E

因为/2

2K K E E = 其解成立 ( 2分) ③若碰后A 球向左运动,B 球向右运动,则可能有:v A2=-4m/s v B2=1m/s 由动量守恒 33B B A A A A v m v m v m += 得 m A =3

1kg ( 2分)

碰前总动能2

35312

1??=K E 碰后总动能2

2

/

3132

1)4(3

12

1??+

-??

=

K E

因为/

33K K E E = 其解成立 ( 2分)

4、解:(1)设碰撞前A 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

2

2

2

12

1v m v m gs μm A A A -

=

-……①

得: μgs v v 220-==4m/s

……②

(2)设碰撞后A 、B 速度分别为v A 、v B ,且设向右为正方向;由于弹性碰撞,所以有:

B

B A A A v m v m v m +=

……③ 2

2

2

2

12

12

1B

B A A A v m v m v m +

=

……④

联立③④并将m A =km B 及v =4m/s 代入得:

1

)1(4+-=

k k v A m/s ……⑤ 1

8+=

k k v B m/s ……⑥

(3)讨论:

(i )如果A 能从电场右边界离开,必须满足:qEL gL m v m A A

A +μ>2

2

1

……⑦ 联立⑤⑦代入数据,得: k >3……⑧

电场力对A 做功为:W E =qEL = 6×105×5×10-8×0.4(J)=1.2×10-2

(J) ……⑨

(ii )如果A 不能从电场右边界离开电场,必须满足:qEL gL m v m A A

A +μ≤2

2

1

……⑩ 联立⑤⑩代入数据,得:k ≤3……○

11 考虑到k >1,所以在1<k ≤3范围内A 不能从电场右边界离开……○12 又: qE =3×10-2N >μmg =2×10-2N ……○

13 所以A 会返回并从电场的左侧离开,整个过程电场力做功为0.即:W E =0……○14 评分说明:①②③④每项正确给2分;⑤⑥⑦⑧⑨⑩○

11○12○13○14每项正确给1分 ⑤⑥两式如果没有将v 的数值代入,即表达式含v ,只要正确就同样给分。

5、解:(1)设a 、b 碰后瞬间速度为v a 1、v b 1

m a v 0=m a v a 1+m b v b 1 ……………………2分

2

2

2

01111122

2

a a a

b b m v m v m v =

+

……………………2分

解出: 101022/,6/a b a a b a b

a b

m m m v v m s v v m s m m m m -=

==

=++ ………2分

(2)a 与b 碰后,a 上升的高度不能超过3R

2

1m ax 132

a a a m v m g R =?……………………2分

1max 4.9/a v m s =

≈ ……………2分

(3)欲使b 能通过最高点,有2

2b b b v m g m R

≤……………………1分

22/b v m s ≥

=得出……………1分

b 球在上升过程中有

2

2

1211(2)22

b b b b b m v m v m g R L =

+?+……………1分

/

10min

16/,4/2a b

b b a

m m m s v

v m s m +≥≥

=解得v ………………1分

因为a 球能通过粗糙区域,有

2

12a v gs μ>……………………1分 //0125/a v

v m s =>……………………1分

碰后a 上升的高度不能超过3R ,必须满足

/0max

129.8/a v

v m s ==≤=……………………1分

综上可得 05/9.8/m s v m s <≤……………………1分

6、解:(1)铁块的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

f 1

12ma mg μF =-……①

木板的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

212)(Ma g m M mg =+-μμ……②

设木板的长度为L,经时间t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则

2

221t a s =木……③ 212

1t a s =

铁……④

又:L s s =-木铁……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解得:L=1m……⑥ (2)

(i )当N g M m F 2)(1=+≤μ时,系统没有被拉动,静摩擦力与外力成正比,即:f =F (ii )当N g M m μF 2)(1=+>时,如果M 、m 相对静止,铁块与木板有相同的加速度a ,则:a M m g M m F )()(1+=+-μ……⑦ ma f F =-……⑧

解得:22-=f F ……⑨

此时:N 41=≤mg μf ,也即N 6≤F ……⑩ 所以:当N 6N 2≤

+=

F f ……○11

(iii )当N F 6>时,M 、m 相对滑动,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 42==mg μf f —F 图象如图所示

评分说明:(1)6分(①②③④⑤⑥每式1分); (2)12分:(i )2分(条件、结论各1分) (ii )5分(⑦⑧⑨⑩○11式各1分) (iii )2分(条件、结论各1分) 正确做图3分(每做对一段给1分)

说明:(1)不管分析正确与否,只要作图正确就照给分;拐点处用小圆卷的不扣分。 (2)(ii )的分析不一定严格按照参考答案的顺序,只要结果正确就参照给分。

7、解:(18分)

/N

(1)设滑块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到B 点时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为N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

12

m gR m v =

① (2分)

滑块滑到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

v

N mg m R

-= ② (2分)

联立①②式解得 N =3mg ③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N mg '= (1分)

(2)滑块最终没有离开小车,滑块和小车必然具有共同的末速度设为u ,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mv M m u =+ ④ (2分)

若小车PQ 之间的距离L 足够大,则滑块可能不与弹簧接触就已经与小车相对静止,设滑块恰好滑到Q 点,由功能关系有 2

2

11()22

m gL m v M m u μ=

-

+ ⑤ (2分)

联立①④⑤式解得 45R

L μ

=

⑥ (2分)

若小车PQ 之间的距离L 不是很大,则滑块必然挤压弹簧,由于Q 点右侧是光滑的,

滑块必然被弹回到PQ 之间,设滑块恰好回到小车的左端P 点处,由功能关系有

2

2

112()22

m gL m v M m u μ=

-

+ ⑦ (2分)

联立①④⑦式解得 25R L μ

=

⑧ (2分)

综上所述并由⑥⑧式可知,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离开小车,PQ 之间的距离L 应满足的范围是 2455R R L μ

μ

<

⑨ (2分)

8、解析:(1)滑块B 从释放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

2

2

01112

2

m v m gL m v +=

……①

在最低点,由牛顿运动定律: 2

1mv T mg L

-=

……②

又:mg

T

5=……③

联立①②③得:gL

v 20

=

1v =评分说明:①②③以及两个结果正确各给1分,共5分

(2)设A 与台阶碰撞前瞬间,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由动量守恒 A B mv mv mv 21+=……④

若A 与台阶只碰撞一次,碰撞后必须满足:B A mv mv ≥2……⑤ 对A 应用动能定理:2

22

1A mv mgx ?=

μ……⑥

联立④⑤⑥解得:μ

≥4L x

,……⑦

即A 与台阶只能碰撞一次的条件是:4L x μ

评分说明:④⑤⑥⑦以及结果正确各给1分,共5分

(3)设x =0x 时,A 左端到台阶板前瞬间,A 、B 恰好达到共同速度AB v ,由动量守恒……AB v )m m (mv 21+=……⑧

对A 应用动能定理:2

022

1AB

mv μmgx ?=

……⑨

联立⑧⑨得:μ

=940L x ……⑩

(i)当0x x ≥即49L x μ

时,AB 共速后A 与挡板碰撞.

由⑧可得A 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3

2

3

11gL v v v AB A =

=

=……⑩

(ii)当μ

>

>40

L x x 即

μ

494L x L 时,AB 共速前A 就与台阶碰撞,

对A 应用动能定理:2

2

22

1A mv mgx

?=

μ……○

11 A 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gx

v A μ=

2

……○

12 评分说明:⑧⑨⑩各1分;(i )中的条件1分,结论1分;(ii )中条件1分,○11○12各1分。

9、解:1)小球摆至B 点碰前速度为υ0,由机械能守恒得:

2

012

M gR M v =

① 1分

代人数据解得:03/v m s =

= ② 1分

小球与物块弹性正碰,设碰后速度分别为有υ1、υ

2,

有:

01212

M v M v M v =+

③ 2

2

2

2

01211

11()2

2

22

M v M v M v =

+

④ 2分 联立②③④解得:121/v 4/v m s m s == 2分 小球碰后上升至高度h 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2

112

M v M gh =

⑤ 1分

代人数据解得:0.05h m = ⑥ 1分 2)设物块从D 点以速度υD 做平抛落入沙坑,时间为t ,有:

12

s =2

gt ⑦ 1分

D x v =t ⑧ 1分

由题知:0.40.8m x m ≤≤

//D s v s ≤≤ ⑨ 1分

讨论:Ⅰ)当0/D v s v =>,物块在传送带上一定做匀减速运动,此时C 点速度最大为3v ,

由3v μ-2

2

D v =-2gl 得:3v ⑩ 1分

Ⅱ)当0/D v s v =

<,物块在传送带上一定做匀加速运动,此时C 点速度最小为4v ,由

4v μ-2

2D v =2gl 得:40v = ○11 1分

物块要滑上传送带,则0C v > ,故0/C v s <≤ ○12 1分 物块从B 到C ,由动能定理得:

211222

22

M M M v μ

-

2

2

C -2gL=

v ○

13 1分

联立○12○13得:14m L m ≤< ○14 1分

10、解析:(1)物体1、2发生弹性碰撞,因为能量动量守恒,碰撞后两物体速度交换,物

体2速度0v 抛出,由速度偏向角

tan 53gt v =

和 2

12

h gt =

得 v 0=3m/s (6分)

(2) 由牛顿第二定律:sin 53cos 53m g m g m a μ-= (2分) 得:a =5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下。 (2分) (3)物体2到达A 点的速度为v A =5m/s ,

如果传送带速度很快,物体在传送带上的速度始终比传送带慢,设物体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B v

由动能定理:()2

2

11sin 53cos 532

2

B A m g m g L m v m v μ+?=

-

得:v B =75m/s

故当v ≥75m/s 时,滑动摩擦力一直做正功,cos 5330f W mg L J μ==

(3分)

如果传送带速度较慢,物体在传送带上的速度始终比传送带快, 由动能定理:()2

2

11sin 53cos 532

2

B A m g m g L m v m v μ-?=

-

得:v B =55m/s

故当v <5m/s 时,滑动摩擦力一直做负功,cos 5330f W mg L J μ=-=-

(2分) 当5m/s

由动能定理:()2

211sin 53cos 532

2

A

m g m g S m v m v μ+?=

-

得:2

2522

v S -=

物体在传送带上前S 距离摩擦力做正功,后L-S 的距离摩擦力做负功, 故摩擦力做功:()2

3405

cos 53cos 5311

f v W m

g S mg L S μμ-=--=

(3分)

11、解答:(1)第一个过程:A 加速 032

132

0-?=-A mv s m F )g (μ …(3分)

A 碰撞前速度大小为m /s 40=A v …(1分),方向向右…(1分)(不说明方向,该步的分要扣

除)

(2)第二个过程:A 与B 弹性碰撞 B A A mv mv mv +=330…(1分)

2222

132

132

10

B

A

A mv mv mv +?=?…(1分)

m/s 2330=+-=

A A v m m m m v ,s m 63320/v m

m m

v A B =+?=…(2分)

A 平抛:t v x A =…(1分) 2g 2

1t h =…(1分)

代入数据得s 1=t 、m 2=x …(1分)

(3)讨论:若B 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时,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min v ,则有

L

v m

m 2g min

=…(1分) L v g 2=min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2

22

12g 2

1B mv L m mv =+min

…(1分) m 72.0m ax =L (1分)

若B 运动到与O 等高时速度为零,则有:min L m mv B

g 2

12

=…(1分) m 8.1m in =L (1分)

L 取值范围:m 72.00≤<

L 或m 8.1≥L …(1分)

(说明:写成m 72.00<L 该步不计分)

12、解析:?米袋在AB 上加速时的加速度2

05m /s m g

a =

=g=m

μμ (1分)

米袋的速度达到05m /s =v 时,滑行的距离2

00

2.5m 3m 2s =

=

因此米袋在到达B 点之前就有了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 (1分) 设米袋在CD 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 cos mg +mg =ma θμθ (2分)

代入数据得 2

10m /s

a= (1分) 所以能滑上的最大距离 2

1.25m 2s=

=a

v (2分)

?设CD 部分运转速度为1v 时米袋恰能到达D 点(即米袋到达D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米袋速度减为1v 之前的加速度为

()2

1sin cos 10m/s a =-g +=-θμθ (1分)

米袋速度小于1v 至减为零前的加速度为 ()2

2sin cos 2m/s a =-g -=-θμθ (1分)

22

2

1011

2

0 4.45m 22--+

=a a v v v (1分)

解得 14m /s =v (1分) 即要把米袋送到D 点,CD 部分的速度14m /s

C D =v v ≥ (1分)

米袋恰能运到D 点所用时间最长为

101m ax 1

2

0 2.1s --t =

+=a a v v v (2分)

若CD 部分传送带的速度较大,使米袋沿CD 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皮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米袋加速度一直为2a 。 由2

0m ax 2m ax m ax 1 1.16s 2

C D s =t +

a t t =v ,得 (2分)

所以,所求的时间t 的范围为 1.16s 2.1t ≤≤

(1分)

二、

1、解:(18分)(1)2极板为正极板(2分)

高中物理17个实验复习要点整理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 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 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 根据测出的S1、S2、S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即时速度:(同上) 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原理: 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刚好匀速下滑。 用细绳将砂桶(质量为m)和小车连成一个整体,连接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mg=(M+m)a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梳理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梳理 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机械能守恒。方法(1):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方法(2):任意找两点A、B,分别测出两点的速度大小vA、vB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d。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应有。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内下落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或由算出。【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除了上述器材外,还必须有电源。【实验步骤】1、按图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6、应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的增加量,进行比较。【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拉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点迹清晰的纸带。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时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cm~80cm以内。5、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问题与讨论】1.比较方法(1)与方法(2)的不同,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2.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为什么?实验时必须选用质量较大的重锤,为什么?3.动能和重力势能都跟物体的质量 有关,本实验为什么不称物体的质量?4.本实验要用到重力加速度g。g取9.8m/s2呢?还是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或者通过实验打出的纸带,用计算出来?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2.巩固和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实验原理】单摆在偏角很小时的摆动,可以看成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由此可得g=,据此,只要测出摆长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约1m的细线;秒表,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作者:————————————————————————————————日期: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一、《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一、实验题的归纳与说明 归类实验内容说明 应用性实验1.游标卡尺的使用 测量原理、使用方法;10分度、20分度、50分 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等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正确读数等 3.练习使用示波器 面板上各个旋钮或开关的作用;调试方法;观 察正弦波的波形等 4.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光电转换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 的简单了解等 验证性实验5.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等效思想;作图法等 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转化要验证的等效表 达式;对暂态过程分阶段测量等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进行验证;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刻度 尺等 测量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实验操作要求等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溶液的配制;油膜面积的估算方法等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

高中物理模型的归类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高中物理模型的归类与分析 作者单位: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物理学 作者姓名:任艳华 指导教师:郭芳霞 提交日期:二一六年四月

高中物理模型的归类与总结 任艳华 摘要: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其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和载体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物理模型不仅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讲述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并结合整个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物理模型进行分类与总结,最后指出运用物理模型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模型;高中物理教学;教学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及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自然界的各种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复杂多变。因此,为了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根据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或问题的特点,用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描述,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其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所研究对象进行简化、高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物理形象----即物理模型。 1.高中物理模型的概述 1.1物理模型的含义 “模型”一词来自于“Modulus”,意为样本、尺度、标准。钱学森先生曾给模型下过这样的定义: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分析,利用已知原理,吸取主要因素,省略次要因素,而创造出的一幅图画。[1] 根据物理模型的特点,美国学者David Hestenes(1995)认为,物理模型是对物理系统和某一物理过程的抽象化表征,它可以表征系统的结构及其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运动规律等。[2]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物理模型是对客观原型的一种“概念化”的抽象描述,这种描述包括了对客观实物的结构、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1.2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 经过抽象思维构思出来的物理模型,可以简化物理学所分析、研究的复杂问题,且模型中得出的结果与客观实际又不会有明显的偏差。 运用物理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处理时只需要将实际事物抽象成理想模型,然后将模型的研究结果直接运用于实际。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首先研究它的物理理想模型,再结合客观实际将其研究结果进行修正,从而使之与实际对象的本质相一致。[3]例如: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pV 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气体不相符合,这是因为在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将分子力完全忽略了,而实际气体中气体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从代表理想气体体积的V中减去分子体积b,对测定的压强值P加上

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恒定电流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 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 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 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 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 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 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 a 、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 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图5 图 6 0 图 1 图2 图 3 图 4 图 7 0

中学物理课型分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课,概念、规律课和习题课。 (一)实验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 3. 随堂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概念、规律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

(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力学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电火花220v 交流电,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求任一计数 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T s s 1) (n n ++==v v n ;如T s s v 2322+=(其中T =5×0.02s=0.1s )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 23T s s a -=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 ?++=?===3a a a a 3T s -s a ;3T s -s a ;3T s -s a 3212 36322522141()()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3)用v-t 图法:即先根据2T s s 1) (n n ++=n v ;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 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 不少于6个(即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 位。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5.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6.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7.电压若增大,打点更清晰;频率若增加,打点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线,增加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9.若初速度为0,则选1,2点距离为2mm 为宜;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分类讨论思想训练

专题三 5大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分类讨论思想 类型一 由概念内涵分类 (2018·山东潍坊中考)如图1,抛物线y 1=ax 2 -12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1,0),与y 轴交于 点C(0,3 4),抛物线y 1的顶点为G ,GM⊥x 轴于点M.将抛物线y 1平移后得到顶点为B 且对称轴为直线l 的 抛物线y 2. (1)求抛物线y 2的表达式; (2)如图2,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T ,使△TA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为抛物线y 1上一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 2于点Q ,点Q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R.若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求直线PR 的表达式. 【分析】(1)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表达式; (2)设出点T 坐标,表示出△TAC 三边,进行分类讨论; (3)设出点P 坐标,表示出Q ,R 坐标及PQ ,QR ,根据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分类讨论对应边相等的可能性即可. 【自主解答】

此类题型与概念的条件有关,如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没有明确哪两条边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没有明确哪个角是直角)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且在分类讨论后还要判断是否符合概念本身的要求(如能否组成三角形). 1.(2018·安徽中考改编)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8,则这个数是( ) A .-8 B .8 C .±8 D .-18 类型二 由公式条件分类 (2018·浙江嘉兴中考)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

高中物理斜面问题分类剖析

高中物理斜面问题分类 一、静力学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放在斜面体B 上,若A 和B 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 度v 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和B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 A. mg B. mgsin θ C. mgcos θ D. 0 答案:A 2.质量为m 的球置于倾角为θ的光滑面上,被与斜面垂直的光滑挡板挡着,如图所 示.当挡板从图示位置缓缓做逆时针转动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挡板对球的弹力N 1和斜 面对球的弹力N 2的变化情况是( ) A. N 1增大 B. N 1先减小后增大 C. N 2增大 D. N 2减少 答案:AD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重为G 的物体,若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 恒力2 G F =推它,恰好能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 22 B .33 C .36 D .66 答案:C 4.如图所示,在一块长木板上放一铁块,当把长木板从水平位置绕A 端缓慢抬起时,铁块所受的摩擦力( ) A .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 B .开始滑一动前,随倾角θ的增大而增大,滑动后,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 C .开始滑动前,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滑动后,随倾角θ的增大而增大 D .开始滑动前保持不变,滑动后,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B 5.如图所示,斜面体P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Q 放在斜面上.Q 受一水平作用力F ,Q 和P 都静止.这时P 对Q 的静摩擦力和水平面对P 的静摩擦力分别为1f 、2f .现使力F 变大,系统仍静止,则( ) A. 1f 、2f 都变大 B. 1f 变大,2f 不一定变大 C. 2f 变大,1f 不一定变大 D. 1f 、2f 都不一定变大 答案:C 6.如图所示,物体B 叠放在物体A 上,A 、B 的质量均为m ,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 匀速下滑,则( ) A. A 、B 间没有静摩擦力 B. A 受到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 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πL g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慕泽刚 (重庆市龙坡区渝西中学 401326) 一、知识要点概述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原理及作用: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种形式表述、概括,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和不同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数学对象划分为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再把这几类的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把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列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来考查,体现出其重要的位置.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题型覆盖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等特点,而且还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定分类技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着重要的作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实质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各种限制条件的制约及变动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解题手段. 2.引入分类讨论的主要原因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对数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等; (3)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 (4)由图形的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6)按实际问题的情况而分类讨论. 二、解题方法指导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步骤:(1)确定标准;(2)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4)归纳总结. 2.简化分类讨论的策略:(1)消去参数;(2)整体换元;(3)变更主元;(4)考虑反面;(5)整体变形; (6)数形结合;(7)缩小范围等. 3.解题时把好“四关” (1)要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把好“基础关”; (2)要找准划分标准,把好“分类关”; (3)要保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把好“逻辑关”; (4)要注意对照题中的限制条件或隐含信息,合理取舍,把好“检验关”. 三、范例剖析 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1)x-2 >1(a ≠1)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a-1)x-(a-2)x-2>0,即(a ﹣1)(x ﹣a-2a-1 )(x ﹣2)>0 ① 若a>1,则①等价于(x ﹣a-2a-1 )(x ﹣2)>0. 又∵2﹣a-2a-1=﹣1a-1﹣1<0,∴a-2a-1 <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1 )∪(2,+∞); 若a<1时,则①等价于(x ﹣a-2a-1)(x ﹣2)<0.由于2﹣a-2a-1=a a-1, 当0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a-2a-1 ). 当a<0时,a-2a-1<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1 ,2).

高中物理磁场经典习题(题型分类)含答案

磁场补充练习题 题组一 1.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内,y ≥ 0的区域有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 、带电量大小为q的粒子从原点O 沿与x 轴正方向成60°角方向以v 0射入,粒子的重力不计,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和带电粒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 2.如图所示,a bcd 是一个正方形的盒子,在cd 边的中点有一小孔e ,盒子中存在着沿ad 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一粒子源不断地从a 处的小孔沿a b方向向盒内发射相同的带电粒子,粒子的初速度为v 0,经电场作用后恰好从e 处的小孔射出,现撤去电场,在盒子中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图中未画出),粒子仍恰好从e 孔射出。(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可忽略不计) (1)所加的磁场的方向如何? (2)电场强度E 与磁感应强度B 的比值为多大? 题组二 3.长为L 的水平极板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板间距离也为L ,极板不带电。现有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重力不计),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场以速度v水平射入,如图所示。为了使粒子不能飞出磁场,求粒子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 4.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内,在y轴的左侧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B 1 = 0.20 T的匀强磁场,在y 轴的右侧存在垂直纸面向里、宽度d = 0.125 m 的匀强磁场B2。某时刻一质量m = 2.0×10-8 kg 、电量q = + 4.0×10-4 C 的带电微粒(重力可忽略不计),从x 轴上坐标为(-0.25 m ,0)的P 点以速度v = 2.0×103 m/s 沿y 轴正方向运动。试求: (1)微粒在y 轴的左侧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2)微粒第一次经过y 轴时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的夹角; (3)要使微粒不能从右侧磁场边界飞出,B 2应满足的条件。 5.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U ;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场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图中右边有一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区域EFG (EF 边与金属板垂直),在此区域内及其边界上也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朝里。假设一系列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沿平行于金属板面,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金属板之间,沿同一方向射出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并经EF 边中点H 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 (1)已知这些离子中的离子甲到达磁场边界EG 后,从边界EF 穿出磁场,v 0 E e b c d a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 能把结点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A F F F ′ F O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________ 电源,钩码,细绳。 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 s 4、s 5、s 6, △s=s 2-s 1=s 3-s 2=s 4-s 3=……=________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________,同理有 s 5-s 2=s 6-s 3=……=________。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 2、s 3 s 4、s 5、s 6,即可求出a 1、a 2、a 3,再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s. (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求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实验数据处理: 织带粘贴处: 计数点 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a/m·s -2 小车加速度a/m·s -2 1 S 1= S 4-S 1= a 1= a= 2 S 2= 3 S 3= S 5-S 2= a 2= 4 S 4= 5 S 5= S 6-S 3= a 3= 6 S 6= 误差分析:电源电压的不稳定性、测量读数等 B C D s s s A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确定,有多种可能情况,难以统一解答,就需要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的加以讨论,最后综合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类讨论。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分阶段学习知识,还要适时的总结一下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分类讨论思想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特别就中考而言,经常出现带有这种思想的考题。几乎可以这么说:“分类讨论一旦出现,就是中高档次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把初一一年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大致整理一下。 在分类讨论的问题中有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什么样的题会出现分类讨论思想--往往是在题目中的基本步骤中出现了“条件不确定,无法进行下一步”(如几何中,画图的不确定;代数中,出现字母系数等)。 2. 分类讨论需要注意什么----关键是“不重、不漏”,特别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性。 3. 分类讨论中最容易错的是什么--总是有双重易错点“讨论有重漏,讨论之后不检验是否合题意”。 【例1】解方程:|x-1|=2 分析:绝对值为2 的数有2个 解:x-1=2或x-1=-2, 则x=3或x=-1 说明应该说,绝对值问题是我们在上学期最初见过的“难题”。其实归根究底,一般考察绝对值的问题有三。 1. 化简(如当a<0b即a-b>0 ②a=b即a-b=0 ③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②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③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高中物理滑块问题总结归类

高中物理中的滑块问题 1.(2010淮阴中学卷)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体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 1、F 2,当物块和木板分离时,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物体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F 1=F 2,M 1>M 2,则v 1>v 2 B .若F 1=F 2,M 1<M 2,则v 1>v 2 C .若F 1>F 2,M 1=M 2,则v 1>v 2 D .若F 1<F 2,M 1=M 2,则v 1>v 2 2.如图所示,长2m ,质量为1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质量也为1kg (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要使木块在木板上从左端滑向右端而不至滑落,则木块初速度的最大值为( ) A .1m/s B .2 m/s C .3 m/s D .4 m/s 3.如图所示,小木块质量m =1kg ,长木桉质量M =10kg ,木板与地面以及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当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恒力F =90 N 作用时,木块以初速v 0=4 m /s 向左滑上木板的右端.则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 至少要多长? 4.如图所示,质量M=1.0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0.现用水平横力F=6.0N 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1.0s 撤去力F.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 (1)撤去力F 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个是多大; (2)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 F 1 F 2 M F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