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名山区简介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雅安市名山区600字,盛产茶叶

我的家乡雅安市名山区600字,盛产茶叶

我的家乡雅安市名山区600字,盛产茶叶我的家乡在名山区蒙顶山,那里盛产茶叶。

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这是对它的传说,也是对它的褒奖。

蒙顶山位于雅安市名山区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是四川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属国家4A级景区。

知道雅安有个蒙顶山,蒙顶山上盛产茶,但要说蒙顶山是一个旅游风景区,真还不清楚。

先在318国道上行驶,后又走在去碧峰峡的路上,然后分路再走进蒙顶山旅游景区专用线。

景区道路弯多、坡陡,但路面养护很好,标线标志清晰,加之两边植被没有遭到破坏,一路走来不觉劳顿。

全是山路,一直在攀爬,路上没见有多少车辆,感到有些奇怪。

这里是一个观景平台,零零星星有游客在此停车拍照。

再往前行就是一个景区停车场。

三、四个工作人员忙碌不停,一边指挥着倒车停位,一边忙着撕票收费。

景区不通公交、巴士,都是自驾车或成团的旅游大巴。

举目望去山峦叠嶂,河川壮美,山下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看着眼前的美景,轻风拂上脸来,刚才的燥热荡然无存。

湛蓝的天空下茶树一笼笼的斜坡而植,满眼望去绿色一片,一株不知名的灌木树突兀地立在山腰,像是守护这片绿色的看林人。

茶树的尖上已经有了嫩叶,但没见有人采摘。

山上制茶的师傅告诉我们,要摘到优质的茶叶,还是得等到明年开春。

茶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炎热的夏季,人容易犯困,喝
一杯凉茶,会帮你提神。

当你着急上火时喝一杯凉茶,可以帮你消除火气。

现在,经过人们的开发,茶叶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雅安市名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区,因此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介绍了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一、研究区域概况雅安市名山区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区。

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800毫米,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区域存在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评估出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一)确定评估指标在确定评估指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因素:包括降雨量、坡度、海拔高度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

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覆盖率直接相关,对地质灾害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农田和裸露的山坡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3、地质地貌条件:包括土层类型、地质结构、岩性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某些地质地貌条件下,如石灰岩中的溶洞地貌,水的侵蚀过程会导致洞穴或溶洞的形成,因而会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二)指标分类和划分以地质地貌条件为例,它可以被划分为土层类型、地质结构、岩性等子类指标。

这些子类指标可以细化为更加具体的评估因素,如土层类型可分为土层厚度、土体稳定性等评估因素。

三、评价方法和模型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建立,一般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和模型。

常见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评价因素根据其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层层分析,最终得出各因素的权重,用权重值对各因素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

该方法可适用于各类评价体系中。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每个指标对应的评分标准,将各因素的评分转化为模糊子集,将其加权平均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值。

雅安名山

雅安名山

名山县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名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位于成都平原与西部中高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624.27平方公里。

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5°C,年均降雨量1500mm,年均阴天277天,年均相对湿度82%,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林业发展。

名山距成都仅120公里,国道108、318线贯穿全境,100%的乡、村,80%的社通水泥路,交通、通迅发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名山县素有“仙茶故乡”的美誉,境内蒙顶山闻名遐迩,是国家4A级风景区,茶文化历史底蕴丰富而深厚,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名山县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区,分属长江重要支流青依江和岷江流域。

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区性生态城市”战略,坚持“工业强县、城市立县、茶业富县、旅游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努力实现“成都后花园、雅安桥头堡”的发展目标,为加快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

一、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名山县是“仙茶”故乡,茶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

全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把退耕还林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退耕还茶,有力地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茶)的实施,发展并带动全县茶叶面积从5.7万亩迅速增加到30万亩,一跃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县”。

目前,退耕还茶每亩的茶叶收入达6000元以上,茶叶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名山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凸显,生态建设成效突出,真正达到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要求和目标。

名山县自两大工程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实施以来,始终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桂花、银杏、桢楠等珍贵树木。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雅安市名山区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大渡河与青衣江的交汇处,是一个地势险峻、山高谷深的地区。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名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评估和监控名山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名山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出发,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方法,为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名山区地质环境特点名山区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地势起伏大、山岭陡峭,地形复杂,冲积沉积物和岩石层相互叠置,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

名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名山区气候多变,降雨量大,多为夏秋季节,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地震活动频繁,又处于大渡河与青衣江的交汇处,易受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综合考虑、综合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础,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地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活动性、气候特点、植被覆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在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之后,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和运算的工具。

根据名山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应该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利用GIS等技术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和分级展示。

1. 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治理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我的家乡(雅安名山)

我的家乡(雅安名山)

2.蒙顶山藏茶
三月的雅安,茶园绽放新绿,传递着春的气息,蒙顶山茶争相斗艳。而雅安茶业的另一朵奇葩——藏茶,却
养在闺中很少人知。记者借第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召开之机,多方走访,由此撩开了雅安藏茶与茶马古 道历史的神秘面纱。
藏茶分为云南普洱茶和四川的康砖茶两大类。康砖茶产于雅安,雅安是当时西康省的省会,故取了西康的 “康”字,而茶叶形状像砖,得名康砖茶。
据悉,雅安茶厂已有463年的历史了,是藏茶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茶厂,并于2000年实现改制。目前,雅 安茶厂出产的藏茶,除销往藏区外,也正在汉区逐步推广。一度难觅“知音”的藏茶,将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 者所接受。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对茶产业以及藏茶产业越来越重视,藏茶的明天会更好。
3.蒙山毛峰
蒙顶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细嫩烘青的统称。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 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 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 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
三、风景名胜
1、蒙山。又称蒙顶山,横亘于名山县 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 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 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 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现存建 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 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 趣。
2、名山文庙。据《名山县志》记载,名 山文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 立之初,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伴池、大 成门、庑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不过, 万仞宫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如今我 们还能看到其他的古建筑群。名山文庙占地 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棂星门和崇圣祠之间 为建筑中轴线,整个古建筑群就分布在这条 中轴线上,呈东高西低,层层递进之势,沿 袭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对称传统,于紧凑结构 中尽显大气磅礴。在四川省现存的古代文庙 建筑中,无论规模还是艺术价值,名山文庙 都坐得上“一把交椅”。

名山区情况介绍

名山区情况介绍
红星镇中心小学
该校位于名山区红星镇“成雅工业园区”,距成雅高速太平收费站1公里,距名山城区24公里。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校舍面积4721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在职教职工53人。近年来,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校园文化核心,体现“培养好习惯、成就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在传统文化进校园、青蓝结对等工作中成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名山教育概况
雅安市名山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17所,幼儿园58所。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939人,在校学生3576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3712人,初中在校生6991人,小学在校生15512人,幼儿园在校生9549人。多年来,名山教育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
双河乡中心小学
该校位于名山与丹棱交界的总岗山脉下,周边与车岭镇、解放乡、红星镇及眉山市的丹棱县接壤,距离名山城区25公里,交通便利,当地盛产茶叶。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1054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01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块。该校现有教职工55人,学生生800多人,初中6个教学班,小学14个教学班。该校围绕“思源感恩”的主题,以“以人为本、明理成人”的办学理念,争创农村特色学校,培养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招聘学校简介
马岭镇初级中学
该校位于名山、丹棱、蒲江三县交界的总岗山之老峨山下,距名山城区30公里。该校占地面积近137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能满足320个学生寄宿,9个以上班级就读的学校。该校现有教职工24人,学生200余人,校园里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有分隔、有连通;建筑物排列有序;宿舍楼、教学楼层次分明,排列合理;楠木苍翠,桂树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宜人,营造了“学校即家庭,学

转型升级名山区茶业目标1 00亿

转型升级名山区茶业目标1 00亿

转型升级名山区茶业目标1 00亿作者:暂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2020年第1期本刊记者潘兴扬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邻成都110公里,西距雅安市区14公里,辖区面积618.18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28.06万(其中,农业人口19.4万),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茶业作为名山传统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主导产业。

名山区全区茶园面积35.2万亩,是粮食种植面积2.2倍,人均茶叶种植面积达1.5亩,90%以上农民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全年茶叶产量4.99万吨,鲜叶产值19.63亿元;拥有茶叶加工企业718家,茶业协会、茶叶学会、茶业商会等茶业专业合作组织85个,通过QS认证茶业企业80家,规模以上茶业企业17家。

现有茶业注册商标455个,“蒙顶山茶”“蒙山”“蒙顶”3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获得著名商标称号10件,知名商标称号14件,其中“蒙顶山茶”区域公共品牌达30.72亿元,位居全国第八、四川第一。

科学布局分布推进近年来,名山区明确全区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即2022年全区茶企数量保留在200家左右,其中,中小企业约110家,规上企业约90家,同步培育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以上,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企业约5家以上;茶企税收达到5000万元以上,助推百亿茶产业目标顺利实现。

转型升级过程中,名山区还制定了分阶段目标——2018年所有茶叶加工企业必须规范证照,完成除尘、降噪设施安装,按食品生产要求规范生产环境,实现减排目标;2020年底前,茶叶加工企业全部完成“煤改电”“煤改气”,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茶叶集中加工区发展,一批企业转型发展特色经济,实现转型目标;2022年底前,茶叶集中加工区、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综合体、特色经济初具规模,茶叶加工企业实现清洁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名山区委、区政府从科学规划出发,论证了一企一园的数量和规模,要求数量控制在6家左右,单个企业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亩以内。

雅安名山区简介

雅安名山区简介

雅安市名山区简介名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邻成都市蒲江县,南接眉山市丹棱县、洪雅县,西连雅安市雨城区,北壤邛崃市,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万。

名山—中国绿茶第一区。

全区茶园面积30.25万亩,农民人均1.27亩,位居全国区县第一,素有“仙茶故乡”之美誉。

2013年茶叶总产量4.47万吨,位居全国区县第二,鲜叶总产值15.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37万吨,产值12.2亿元,茶叶人均增收263元。

“蒙顶山茶”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达13.49亿元,位居四川第一,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百强榜”,荣获“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牌全国100强”,茶产业已成为名山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

名山—文化底蕴深厚。

名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茶马古道民族文化的源头,扼成都平原通往“三州”及西藏、云南的咽喉,处于汉、藏、羌、纳西、白族、摩梭等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有底蕴深厚的蒙山茶文化,海纳百川的人文文化,独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二万五千里长征播洒的红军精神文化。

名山—生态优势独具。

名山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气候温和,全区森林覆盖率47.23%,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Ⅰ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质量和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是典型的生态宜居城市。

名山—投资环境优越。

名山是“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处于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的结合部和川西交通枢纽核心区,是接轨成都的“桥头堡”,也是链接攀西、沟通康藏的“中转站”。

名山被列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覆盖的范围内;交通便捷,成雅高速公路、邛名高速、国道108线纵贯全境,雅乐高速在名山交汇;成康、雅乐、雅眉资遂三条快速出境铁路即将新建;名山电力充足、电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生产能源保障条件;成雅工业园初具规模,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园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安市名山区简介
名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邻成都市蒲江县,南接眉山市丹棱县、洪雅县,西连雅安市雨城区,北壤邛崃市,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万。

名山—中国绿茶第一区。

全区茶园面积30.25万亩,农民人均1.27亩,位居全国区县第一,素有“仙茶故乡”之美誉。

2013年茶叶总产量4.47万吨,位居全国区县第二,鲜叶总产值15.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37万吨,产值12.2亿元,茶叶人均增收263元。

“蒙顶山茶”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达13.49亿元,位居四川第一,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百强榜”,荣获“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牌全国100强”,茶产业已成为名山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

名山—文化底蕴深厚。

名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茶马古道民族文化的源头,扼成都平原通往“三州”及西藏、云南的咽喉,处于汉、藏、羌、纳西、白族、摩梭等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有底蕴深厚的蒙山茶文化,海纳百川的人文文化,独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二万五千里长征播洒的红军精神文化。

名山—生态优势独具。

名山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气候温和,全区森林覆盖率47.23%,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Ⅰ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质量和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是典型的生态宜居城市。

名山—投资环境优越。

名山是“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处于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的结合部和川西交通枢纽核心区,是接轨成都的“桥头堡”,也是链接攀西、沟通康藏的“中转站”。

名山被列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覆盖的范围内;交通便捷,成雅高速公路、邛名高速、国道108线纵贯全境,雅乐高速在名山交汇;成康、雅乐、雅眉资遂三条快速出境铁路即将新建;名山电力充足、电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生产能源保障条件;成雅工业园初具规模,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园区。

名山—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钙芒硝矿总储量达1616亿吨,为西南地区特大型矿床,品位高、埋藏浅;膨润土蕴藏量在1亿吨以上;泥碳组储量达61.8万吨;钾矿资源储藏量约1800亿吨;红砂木纹石储量丰富,仅浅表裸露易开采矿山区域部分就有上亿立方;沙金、石膏、石灰石、页岩、腐植酸等资源也相当具有开采价值。

名山—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境内可供开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名胜70多处,山、湖、峡、林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

境内蒙顶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因《尚书·禹贡》“蔡茶旅平,和夷厎绩”的经史记载而久负盛名;川西最大的人工湖泊——百丈湖、饱含普陀神韵的清漪湖,水质清冽,波光涟涟,青黛环绕,白鹭翔集,美不胜收;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初显成效。

当前,名山处于打硬仗补欠账,实施后发追赶的特殊时期;处于抢抓机遇,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处于发挥优势、大干快上的黄金时期,区委、区政府将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城市立区、茶业富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题不动摇,主动作为抓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建设生态茶城,提升城市品位。

名山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资源和30余万亩绿色茶园是名山的宝贵财富,也是生态茶城建设的最大优势。

强化名雅同城和景城一体理念,
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使城市建设体现地域风格、保留历史文脉、集聚商气人气,把主城区打造成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茶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以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城镇化进程。

结合地域特色和当地产业主导,打造一批注重特色风情的乡镇,突出宜业宜居宜游,见山、见水、见绿、见蓝,打造一批商贸乡镇、工业新城、旅游城镇。

建好茶乡新村,改善人居环境。

把新农村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乡村茶园观光旅游发展相结合,以新村聚居点和相对集中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为抓手,以产村一体、产村相融为载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壮大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以茶产业恢复为重点,深入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抓绿色防控体系、市场体系、科技体系、品牌体系建设,全面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巩固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成果,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加快林竹、苗木、果蔬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培育壮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做强工业经济,增加税收来源。

依托成雅工业园区平台,积极探索共建新机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成雅工业园区上档升级。

坚持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中园区集中,不断优化产业链。

积极开展精确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行业前景好、集群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植税源,增加税收。

发展三产服务业,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档次。

加快整合茶马古道、茶文化发祥地等优势文化资源,深度开发蒙顶山景区,大力推进百丈湖、清漪湖开发建设,高水平建设茶
马古道民族文化产业园、“茶乡水韵”旅游示范镇,打造一条茶旅游新村环线,把散布的万亩观光茶园、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试验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