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真 题 例 析
1、[2013·台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崔 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 积①于廊庑②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 莫不称力③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④,蹶倒 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 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 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 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 ②廊庑:走廊、廊屋。 ③称力:量力。 ④过任:力不胜任。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方 法 总 结
一、断句六大绝招 准确朗读,就要把握“两个原则六大绝招”。 “两个原 则”(1)结构原则;(2)意义原则。“六大绝招”如下: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与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①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故/君子有不战。③若夫/淫雨霏霏。 (3)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 开读。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想到
)
(2)怡然 同群 ( 安适愉快的样子) ..
是 就
) )
解 析 第(1)小题中的“念”是“想到”的意思;第(2) 小题中的“怡然”是带“然”字的形容词,即“快乐的样 子”;第(3)小题中的“为”作判断动词“是”;第(4)小题 中的“遂”是副词,相当于“就”。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风 土/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 分) _勤__奋__、__严__谨__、__专__注__、__不__耻__下__问__、__持__之__以__恒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
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 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 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 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 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 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 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 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 钱。
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 金。
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分析】很明显在四个选项中,只要突破一个实词 “赎”和一个虚词“而”字,就能通过排除和比较准确 选出正确答案 D。
四、 如何把握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
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 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平时同学们要多积累一些关于 人物评价的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熟记“人物分析类”常用词语: 正面人物(用褒义词去分析概括)
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善于劝谏、有勇有谋、机智果 断、恪守诚信、勤奋严谨、不耻下问、持之以恒、作 战骁勇、博古通今、通达事理、崇尚自由、勤政
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 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 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 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 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 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 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技巧二:组词推断法 技巧三:对偶揣摩法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技巧五:通假字法
理解 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考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为、 其、则、虽、乃、何、、与
理解 文言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技巧一:借助语意断句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技巧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技巧五:借助关联词标志断句 技巧六:借助古今不同断句 巧七:借助文学常识断句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 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 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 句”何……之有?”
划分句子节奏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 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 乡竟无一人逃散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中考真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对偶揣摩: “殚”与“竭”相对, “竭”,竭尽。
得出答案: “殚”,尽,竭尽 。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课本溯源: 无安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劳”是劳累,不能带动 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得出答案: “劳”,使劳累 。
题型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句子划分节奏

中考复习指导--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ppt课件

中考复习指导--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ppt课件

1、解释: ①或问 或 : ②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 ③且伏公之辨也 伏:
2、翻译: ①必正色视之 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③所以贱之也
以: 辨:

12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
文言文内容理解
本节课的难点
文言词句的翻译
学习注意事项 课内外知识点相结合
学习建议
熟记常用 文言词的含义
13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 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8
翻译句子
27.翻译下列标红的划线 句子。(6分)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何不去之! 汝愚之甚,蔽之甚
课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
词语解释
课内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②中济,船破,皆游 ③有顷,益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倦怠 ④遂:于是,就。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中考复习指导
课外古文阅读技巧
1
理解全文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 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 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4.作者虚构的目的。 ⑴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⑵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⑶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5.评价。 答: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 们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程度 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6.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 幽深冷寂 的 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 孤凄悲凉 的心绪。
3.结构。
2.《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 雄奇险拔 、 清幽秀丽 的 景色。
3.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山突出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水,则描绘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
长、多 山
山势陡高、江面狭窄。

水大流急、迅猛异常
雄伟险峻 凶险迅疾
奔放美
水 春、冬 清丽奇秀、风景怡人 欢快明朗
清幽美
八(下)
21.与朱元思书(2008年)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文以小品书札见称,时人称为“吴均体”。
2.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总领全 文的句子: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3.结构。
夸张 异水
比喻
视觉 奇山
听觉
清澈 迅疾 山之高(险) 山之幽(美)
秀美 壮美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3.“怒”: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和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八(上)
21.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1.这篇文章是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 2.结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发现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得意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副词,能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德”,恩惠,感 激
一词多义整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

益慕圣贤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道 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讲
一词多义整理
发闾左谪戍渔阳
征发
有时朝发白帝
信义著于四海 日中不至,则是无
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 张
一词多义整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会、聚集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适逢
会挽雕弓如满月 终将,一定,必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假字整理
❖ 略无阙处 “阙”通“缺” ❖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
❖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曹刿论战》

参与
可以 可以凭借
隔开,中间空 又何间焉 间,时间。
《曹刿论战》
对某事表赞同 可以一战,战则 《曹刿论战》 请从 。
词语
古义
地方 土地方圆
今义
某一个地方
例句
今齐地/方千里
出处
《邹忌讽 齐王纳谏》

等 间 往往 会计
逃亡 同样
死亡 等待、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 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 分)
示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他动物, 要与其他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 来伤害其他动物。
三、(2013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
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 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
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
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
【探究】 1.热门考点 综合近五年的广东省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考查的热门考
点有:词语解释(2009~2013 年)、断句(2009~2010 年)、句子 翻译(2011 ~2013 年) 、内容理解(2009 ~2013 年) 、人物分析 (2009~2010 年)和评价感悟(2011~2013 年)。
或:__有__的__。____ 取:__招__致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夫”、 “于”和“为”) 3 .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 祥”?(2 分) 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 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分)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赵且. 伐燕
将要。 且:
(2)以敝. 大众
使……劳苦(贫困)。 敝: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
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
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 分)
(1)或旦而不鸣 ·
(2)皆足取·祸也
(3)句子翻译题。这道题有两个要点:一是要通读,二是要 弄清关键词语的意思。以2011 年广东省卷附加题第2 题为例。 翻译时,要译出“夫”、“于”和“为”的意思。“夫”为发 语词,通常不译,如“夫战,勇气也”。“不祥于人”为状语 后置句,这里译为“对人不吉祥”。“为”的用法很多,需结 合句子前后词语来理解,这里译为“作”。
二、(2012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 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
皆巢于低枝,其 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
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 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 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
③忮(zhì):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信于异类也 ·
(2)去人太远 ·
使……信任。 信:________
去:_距__离__,__离_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 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 分) 因为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 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 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2.答题思路 (1)词语解释题。解此类题可先从课内搜索答案。以2013 年广东省卷附加题的第1 题为例,“且”在《愚公移山》中就 出现过,“年且九十”中的“且”可解释为“将近、将要”, “赵且伐燕”中的“且”即与此同义。如果从课内搜索不到, 就根据原文语言环境推断,如“以敝大众”中“敝”可推断为 “使……劳苦(贫困)”。 (2)断句题。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然后借助标志性 的词、文言虚词、语法结构等断句。
(4)内容理解题。此题为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对层次的了解, 只要认真阅读原文,理解内涵,即可得出答案。
(5)人物形象分析题。此类题可从四个角度分析人物:①从 正面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②从侧面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③ 从评价性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④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6)评价感悟题。此类题可从两个角度入手:①准确理解原 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结合原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拟定答案; ②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会揭示一些道理,可 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道理概括出来作为答案。另外,还要注意 题干中是否要求联系实际。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 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 两败俱伤。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 分)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 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 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驾考宝典网/ 驾考宝典 2016科目一 科目四
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 一 科目四
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Leabharlann 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 (kòu):初生的小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