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表》(Word)

《软件工程课程表》(Word)
《软件工程课程表》(Word)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080611W (国家) 0406 (学校)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 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和与软件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运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备与软件有关的法律知识,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软件项目管理与开发技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2、熟练掌握需求分析和建模、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评审与测试、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先进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

3、掌握与软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具备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素质。

4、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5、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法律法规;

6、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和交际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

(一)课程类别

本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通识文化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模块课程(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嵌入式软件)、专业任意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限制选修课、公共任意向选修课)。

(二)本专业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方法、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与CMM、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软件测试技术、大型软件系统构造与体系结构、统一建模语言UML 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原理、软件系统建模与UML、系统分析与设计、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见附表五。

(三)学时分配

本专业课堂教学总学时为2670学时(见附表二)。

(四)课程学分分配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65学分方准予毕业(见附表三)。

(五)课程时数分期安排表(见附表四)。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有军事理论与训练,生产劳动,专业见习、实习,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六、四年教育时间活动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七、本专业教学计划(见教学计划表)。

注:课程名称前有*号的为考查科目,其它为考试科目。

注:课程名称前有*号的为考查科目,其它为考试科目。

八、奖励学分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设立奖励学分。学生取得奖励学分的主要途径有: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在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奖,发表学术性论文,进行小发明或小创造等。奖励学分标准按学院规定执行。

附表一 四年教育时间活动周数分配表

附表二 各类课程学时数分配表

附表三 各类课程学分分配表

附表四

九、主要课程简介

1、042610001 042610002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处理随机模拟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提供所需的数学知识。本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函数与极限,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矢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等。

参考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2、 04261040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它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常常用于编写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科学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顶而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各种数据类型,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3、04261050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学习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形式语言等内容。本课程为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理论作好必要的准备知识,并为提高专业理论水

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教材:《离散数学》朱一清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4、04261060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及上机运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用汇编语言设计实用程序,并了解与软、硬件有关课程的一些概念。

参考教材:《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温科婵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5、04261070 数字逻辑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学习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数字电路组合网络和时序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前导课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后续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课程。

参考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王永军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6、04261080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以《数字逻辑设计基础》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主要讲授运算基础,运算器与运算方法;控制器与微程序设计;存储系统与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概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逻辑设计与实现,以及计算机整机各部件间的逻辑关系与连接。为后续课《微机接口技术》等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参考教材:

(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计算机组成原理》俸远祯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考核方式:考试。

7、04261090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主要介绍线性表、数组与矩阵、栈与队列、串、树和图、查找与排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所需要的数据结构并透彻地理解各类数据对象的特点,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进一步培养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和《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

(1)《数据结构实用教程》徐孝凯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