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编《社会保障学-07484》复习资料--12月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社会保障学-07484》复习资料--12月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社会保障学-07484》复习资料--12月名师精品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7484)

一、识记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2.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是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3.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4.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等体现了基金的共担性。

5.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6.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疾病保险法》。

7.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贯彻普遍性原则。

8.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

9.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10.《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1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2.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呼吁改进医疗社会保险,以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并在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

13.实行个人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以新加坡国家最为典型。

14.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

15.工伤的认定,主要是看负伤、残疾或死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是因为工作或他人、社会的利益造成的。具体标准是由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16.在我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正式登记结婚,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生育。

17.实行商品化的住房保障形式,住房商品化程度较高,私人拥有住房比例较大的国家是美国。

18.从住房保障水平层次来看,我国应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19.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20.社会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

21.国家和社会还通过各种优抚活动,在全社会宣传有贡献者的特殊功绩和高尚品德,体现社会优抚是一种荣誉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2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社会救助范畴。

23.由英国人朗特里(Rowntree)在1901年提出的,测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最古老、最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方法是市场菜篮法。

24.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的标志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了财政供养。

25.为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我国2010年实现基本覆

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6.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自助型。

27.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学派、自由主义学派、中间道路学派。

28.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的特征有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保障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全体成员;D.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多元化。

29.纵观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有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募捐、发行福利彩票。

30.既有利于分散风险,又有利于发挥专门投资机构的专业优势的国际养老金管理运作的成功经验是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对风险较大的投资运用委托投资模式。31.根据国际劳工局关于社会安全最低标准的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32.各国依照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确定养老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标准。具体的给付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国家养老金给付范围被保险人本人、无收入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由被保险人抚养的直系亲属。

33.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保险资金的来源不同、保险给付标准不同、保险给付额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同、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方式不同。

34.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35.职工应当认定为工伤的主要情形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36.属于狭义住房保障范畴的是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廉租房。

37.在社会福利项目中,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有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各种公共福利设施。

38.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由各个国家的政府依法认定的。由于各国政治背景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优抚对象的规定范围也有所不同。具体地说,优抚对象是现役军人、伤残军人、退役军人、因公牺牲的军人遗属、病故军人家属和现役军人家属。

39.我国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把我国的城市救助制度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中、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中、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中。

40.我国在大范围开展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

41.社会保障概念的首次公开使用是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

42.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

43.自由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全面否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

44.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45.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等体现了基金的公益性。

46.个人账户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47.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主要的保障对象是社会劳动者。

48.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建国后至1957年期间。

49.“统账结合”的实质就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和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50.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的保险项目是养老保险。

51.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二层次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52.从制度类型上看,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属于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

53.《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54.率先实行“国家医疗服务”的是1948年的英国。

55.医疗社会保险给付主要采取医疗给付的形式。

56.综合反映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完整运行机制的公平性问题,是现代社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点的是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57.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在1884年的德国。

58.生育保险的待遇包括许多方面,具体情况各国的差异较大,如产假时间。产假长度一般为12周左右。

59.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

60.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住房的一项制度。

61.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也是社会福利制度迄今发展最为全面的国家之一是英国。

62.社会优抚的保障水平是优惠性保障措施。

63.把对贫困者的救济视为一种恩赐、施舍、怜悯的想法是错误的。接受救济是公民在现代生活中应该享有的权利,所以我们应该遵守维护个人尊严原则。

64.恩格尔系数法建立在恩格尔定律的基础上,它以食品消费支出除以已知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求出所需的消费支出。国际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数据,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的属于贫困。

65.为了适应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推动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国家民政部在1992年颁布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66.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国家实行。

67.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所在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68.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中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边沁、约翰·密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放任主义。

69.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划入的资金和股权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

70.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基金的投资必须同时兼顾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

71.社会保险产生的主观条件是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人们对劳动危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人损失所持的侥幸心理的转变、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72.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缴纳保险费的期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采用这种办法的国家有德国、美国、法国。

73.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74.医疗社会保险是医疗保险的一种,它与私人或商业性医疗保险相比,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保障性。

75.职工视同工伤的情形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76.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合法生育而实行的一项社会保险。合法生育包括符合法定结婚年龄、按婚姻法规定办理了合法的结婚手续、符合国家的生育法规和政策、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并办理了结婚手续。

77.社会化福利相对于社会保险来说,具有的特征有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性、社会福利具有更明显的公平性、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具有单向性。

78.从具体操作的内容和标准来看,伤残抚恤一般分为战时负伤致残、平时负伤致残、因病致残三种类型。

79.国际上度量贫困线主要有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标准、生活形态法常用方法。

80.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要考虑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81.国际劳工大会1944年第26届发表《费城宣言》,标志着国际组织开始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

82.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经济上,主张采取混合经济与国家干预并行的模式。

83.在西方被经济学家们成为第三次分配的是发行福利彩票与慈善募捐。

84.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等体现了基金的强制性。

85.属于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的保险是养老和医疗保险。

86.社会统筹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87.社会保障始终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准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保障对象是全体国民,并且参加过社会劳动。

88.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并符合居住国所规定的居住期限,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实行国民年金的国家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例如丹麦。

89.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是基本养老保险。

90.国务院于1999年1月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9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 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92.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医疗建议书》(第69号)呼吁各国政府对公民实行“综合的.普遍的健康保护”。即所谓的“国家医疗服务”。

93.社会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拒不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者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处罚。它体现国家意志原则。

94.反映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给付过程中费用补偿的公平性问题, 既是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建立的根本目的,也是评估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水平的标准的原则是完整补偿原则。

95.生育保险仅为女职工怀孕和分娩的生育行为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和补偿。

96.在生育保险待遇中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

97.对各种主要住房保障形式的分析可见明贴优于暗贴,消费者补贴优于生产者补贴。

98.在伦敦召开的“城市住宅问题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住宅人权宣言”指出,一个环境良好、适宜于人的住所是所有居民的基本人权是在1981年4月。

99.从各国社会福利资金筹集来看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和社会捐助相结合,已成为社会福利资金筹集的发展模式。

100.我国优抚保障制度采取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这两种手段。

101.国家和社会还通过各种优抚活动,在全社会宣传有贡献者的特殊功绩和高尚品德,体现社会优抚是一种荣誉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102.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收入一般是界定在家庭平均收入。

103.国际贫困标准实际上时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多少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50%~60%。

104.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最普遍的形式是合作医疗。

105.农村社会保障大都是国民经济进入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开始普遍建立起来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农村GDP比重降低到10%以下时候才开始实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

106.《贝弗里奇报告》中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满足最低需求原则、充分就业原则、费用共担原则。

107.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的特征有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保障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全体成员;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多元化。108.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

109.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110.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是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职责不同、分配原则不同、保障水平不同。

111.世界各国在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具体渠道和负担比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有德国、加拿大、日本。

112.根据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渠道,个人、单位和国家分担所占比重,以及风险分担程度不同,医疗社会保险可以分为国家保险类型、公共保险类型、储蓄保险类型三种类型。113.构成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公平性的三个原则是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差别费率原则、完整补偿原则。

114.构成德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支柱的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

115.属于广义住房社会保障的范畴成本价出售公房、集资建房和住房公积金。

116.我国工伤保险中工伤预防工作起步较晚,工伤预防的制度和措施主要是通过差别费率、浮动费率、奖励机制、宣传教育四项工作来实现。

117.社会优抚保障制度中的基本内容是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安置、社会褒扬。

118.社会救济对象众多,成分复杂。根据社会救济业务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贫困救济、自然灾害救济、特殊救济。

119.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

120.建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原则有国家支持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保重大疾病的原则;循序渐进、协调一致的原则。

121.住房保障制度

12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23.生育保险

124.工伤保险

125.补充医疗保险

126、社会优抚

127、养老保险

128、社会救助

129、医疗保险

130、恩格尔系数

131、社会保障基金

132、社会保险

133、失业保险

134、社会福利

二、应用

1、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3、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4、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5、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6、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特点.

7、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

8、我国养老保险的层次构成。

9、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10、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

11.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

12.生育保险的特点

13.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5.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 课程英文译名:V ocation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230124 适用专业:职教师资专业 修读方式:必修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职业心理学 使用教材:胡斌武主编:《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 1.李向东,卢双盈著:《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石伟平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贺祖斌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米靖主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职业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0.[美]凯文?凯利著,张行舟等译:《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一、课程性质 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 2.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提

高运用职业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热爱专业,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教育考察、自学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理解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2.邀请职业学校一线专家开展讲座,到职业学校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教育认知,提高教育体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把握专业方向。 3.课外资料查询与自学,增强文献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课 成绩评定方式: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家讲座、教育考察等占20%;课程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情境训练等占30%;期末考试占50%。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图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况; (4)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数学法则的三要素。 答: (1)比例尺: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形式反映远大于人眼正常视野范围的地物、地貌,故需比例尺对实际的地物、地貌进行缩放表示。 (2)地图投影:把地球表面(曲面)上现象变换到地图平面的函数。 (3)坐标系统:用来对客观实体进行定位。 3、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四项功能。 答: (1)地图具有地理信息载负功能; (2)地图的传递功能; (3)地图的模拟功能; (4)地图的认识功能。 5、地图的类型。 答: (1)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 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 1:100 万到 1:10 万之间)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 1:100 万) 。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 局部区域图,如海湾图、流域图。 (3)按地图的图型(地图内容)划分:?普图地图(地形图、地理图) ;?专题地图。 6、了解地图学的发展史,对重要的事件、代表作品、人物进行识记。

答: (1)在国外,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 4500 多年; (2) 国内的裴秀提出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体” 。 7、地图的成图方法。 答:地图的成图方法可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两类。 (1)实测成图法包括:?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 (2)编绘成图法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8、地图学的定义。 答: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 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见课本 27,以廖克的为主) 。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名词:?大地水准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旋转椭球体:人们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它包含 5 个参数: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 =(a-b)/a;第一偏心率: e2=(a2-b2)/a2;第二偏心率:e2=(a2-b2)/b2。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 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体。 ?什么是一级、二级、三级逼近(近似) :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旋转椭球体是对地球球体的二级逼近;参考椭球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2、地理坐标系的三种坐标系。 (详细内容见课本 36 页)

新编教育学复习参考.docx

教育学:填空(10T)、选择(10*2 )判断(10 [简答(护5 \论述(20*1) 第一章 L大部分学者认为,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的人是孟子(P2 ) 2?许慎《说文解字》将教和育析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 善也"。(P2 ) 3.教育的学术定义(简答,P2?4 ): ①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的行动; ②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 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⑤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⑥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4?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是: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P4 ) 5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P5 ) 6.教育的类型(P6 ) (1)依教育的目的、职能和形式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2)依教育活动的空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教育的内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4)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 7.教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从〃教仆"派生而来。古希腊把陪送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材料的奴隶称为〃教仆〃。(P9 ) 8.在苏联和我国,关于教育学硏究对象主要有三种观点:规律或原则对象观、现象与规律对象观和问题对象观(P9 ) 8?《礼记》是战国至汉初流传于世的一本儒家著作汇编,其中的《学记》、《大学》、 《中庸》是我国古代经典教育著述。《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大学》提出〃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P12 ) 9.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P14 ) 1623年,培根在《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硏究领域提了出来。(P15) 捷克教育学家夸梅缪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他还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P15 )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P16) 〃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纲理论的总领。(P17 )

教育学(最新)(优.选)

1、()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A . 教学管理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 《大教学论》 3、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B . 杜威 4、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曾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 C . 苏霍林斯基 5、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D . 90-110 多选题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6、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 A . 诊断性评价 B . 总结性评价 C . 形成性评价 D . 定量评价 7、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教育现象 B . 教育方针 C . 教育政策 D . 教育规律 8、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全选)。 A . 学前教育 B . 初等教育 C . 中等教育 D . 高等教育 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全选)。 A . 定向功能 B . 调控功能 C . 激励功能 D . 评价功能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的观点。 A . 遗传决定论 B . 环境决定论 C . 教育决定论 D . 活动决定论 11、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A .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 社会关系因素 C .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 . 人口的规模和质量 12、从表现形式来看,德育内容包括:()。

B . 非文本型内容 C . 计划性内容 D . 非计划性内容 13、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包括:()。 A . 人口 B . 政治 C . 生产力 D . 法律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共35分 14、学校工作要把教学视为唯一。×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16、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 17、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1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9、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0、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 . 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2、“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 示范性 3、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的要求。D . 科学性原则 4、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进行教育。D . 个别差异性 5、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的全面发展。C . 劳动能力 多选题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6、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全选)。 A . 讲授法 B . 谈话法 C . 讨论法 D . 读书指导法 7、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 A . 专业情意 B . 专业知识 C . 专业结构 D . 专业能力 8、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包括:()。 A .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新编心理学_重点笔记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 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2020年新编心理学概论2014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名师资料

《心理学概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和(); 2、根据注意产生有无目的性及所需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 3、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活动)上,我们称为注意的(); 4、人们把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6、不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的刺激被称为阈下刺激,个体对这种刺激的感觉被称为(); 7、情绪具有()、()、()、()的功能; 8、根据情绪发生的强调、速度、紧张度、持续度等指标,可以将情绪分为()、()、(); 9、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0、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

、))、(11、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12、);)、()、(()、( 、根据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 13 )。)、(()、(依赖程度的不同,(场)14、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根据人对外界环境;)和()把认知风格划分为( )三个基本、()、()15、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环节;、))、(16、斯腾伯格提出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 、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17()、)及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 ()、()方面; 18、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几个方面; 19、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 )的特征。 20、触景生情所引起的浮想联翩,睡眠中的梦境均属于()想象。 )。)和(、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21.22、知觉过程中包含了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新编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过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认识过程是意志、情感过程的基础。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③(调控)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体现着一个人 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的任务: 1.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 2.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 3.揭示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 4.研究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5.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6.探讨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2.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3.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4.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尔哲学心理思想的创始人 德国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1878培因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思辨心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清代王清任1830《医林改错》脑髓说 心理学的分支:

职业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 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6、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7、职业教育从纵向层次看,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 8、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9、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10、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1、我国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12、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3、(分析职业能力)是实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成若干职责,再将每个职责划分成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职责的(综合能力(Competence))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Skill))并加以分析。 14、教学模式一般由(理论基础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程序)、师生配合方式、(支持条件)五个因素构成。 15、教学准备过程中,钻研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懂)、(透)、(化)、(深)的程度。

新编地图学教程

《新编地图学教程》 1、地图的定义:按照一定制图规则,用线条、符号、图形、文字及色彩等在平面上表示地表自然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书。 2、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3、大地水准面的定义:与一个不受风浪和潮汐等外界因素影响、处于完全静止和平衡状态的平均海平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重力位水准面。 4、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5、卫星定位的技术优势:GPS定位技术具有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等主要特点 6、像片判读的任务:确定某些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判明它们的性质,从影像上判断他们的延续方向,分布范围,确认他的边界,测量这些

地物和现象的主要参数,解释各种现象在空间,时间及成因上的相互关系。 7、列举卫星定位系统在民间的应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华大地水准面。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 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我国已开始用兵GPS技术监测南极洲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四川鲜水河地壳断裂运动,建立了中国地壳形变观测网、三峡库区形变观测网、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等。GPS技术已经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 8、小波分析的定义:是一种将数据,函数或运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然后用其与尺度相匹配的分辨率去研究每一个成分的工具。9、数据库概括和地图概括的区别:数据库概括主要目的是减少数据量,使之能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中分析功能的效率,因而他只有数据库

新编心理学教程课后练习答案14年

简答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预测发生、控制心理、提升质量 2..如何理解科学的心理观?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得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影响无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主观状态 3.引起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1)活动目的和任务(2)稳定的间接兴趣(3)活动过程的组织(4)坚强的意志力 4.简述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5.感知规律有哪些?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目的律、差异律、活动、组合、调节、协同、(目差活组调协) 遵循感知规律目: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感知的目的差:教师应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活:为了讲明事情发展过程多用工具演示实验组:注意区分不同感知对象调:运用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要现象和词结合协: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成效 6.什么是观察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观察的能力,有目的、主动的去考察事物】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客观事物的各种典型的但却不太明显的知觉能力 (1)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2)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广度和深度(3)教会学生观察的技巧,提取有价值的信息(4)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随时观察的习惯 7.简述影响识记和保持的因素? 识记影响:识记的目的性、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识记方法、识记时的情绪状态、识记时感觉通道保持影响: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8.如何指导学生复习 9.思维的基本活动过程与形式分别有哪些? 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10.想象的加工方式有哪些? 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1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活动过程有哪些? 准备、酝酿、明朗、验证阶段(准酝明验)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 适用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 编制部门:教育学系编制日期:2003年3月 修订日期:2015年2月第五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教育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师范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的教育理论课程。该课程以职业教育现象和职业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职业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系统掌握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职业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为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师范生学习其他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职业教育学》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使学生初步形成专业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感,明确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 第二,学生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编地图学教程总结

中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H=72.289m、1985青岛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H=72.2604m 平均海平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第一章导论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裴秀,“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一里=500m,十里=5000m,一寸=3.33…cm。(P13) 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在现场或记录载体上,利用各种测量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作业,将成果缩小绘制在介质上的过程),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②编绘成图(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属于地图编制)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1.野外地形测图过程: 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步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2.常规编图过程: 资料收集、分类与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遥感制图过程: ①地图数据→地图制作→ ②遥感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

新编心理学-重点复习进程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 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6.反射分作两种: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规律实际上就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受适应(2)感觉对比(3)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

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与探索

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与探索 【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托。探索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教师队伍始终不变的任务。因而,如何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相得益彰,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加紧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学;关系;探索;方法 专业理论教学是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特点的体现。专业理论课因专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课程,但不管什么课程都要合理地安排课时;要有针对性,服务于应用;要有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它以文化课为基础,又是专业技能课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理论课作为技 能课的基础是学不好本专业的,即使学好本专业的技能,也仅仅是 掌握了操作而异,如同师傅带徒弟,不利于未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专业技能教学也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是高职院校质量和生存力的表现,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学生高素质的重要标志。专业技能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是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过程,技能的操作 易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

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的学习目的是积蓄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但就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调 在时间的总体分配上,现行职业学校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四比一,甚至五比一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有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而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职业学校的实践课开出率都达不到这一要求。 2.理论课与实践课需合理整合 (1)时间整合不合理。依据前述,大多数职业学校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考试依据 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时限 90分钟 三、考试题型与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五)案例分析或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四、考试范围如下: 一、单项选择 1.对从动物到人类的种系演变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研究称()。 A.个体心理研究 B.群体心理研究 C.种系心理发展研究 D.动物心理研究 2.从初二年级起,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向理论型转变。 A.实践型 B.经验型 C.形象性 D.抽象性 3.一些教师严厉惩罚学生时,希望借此产生“杀鸡吓猴”的效果,却不知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 A.积极观察模仿学习 B.消极观察模仿学习 C.外部强化学习 D.自我强化学习 4.学生出于想要了解与理解知识、想去应用知识的愿望而醉心于某一学科的学习,这种

学习动机是()。 A.外部动机 B.辅助动机 C.内部动机 D.错误动机 5.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引发认知冲突具体策略的是()。 A.呈现与学习者的错误观念相对立的事实或者观点 B.对学习者所具有的错误观念进行批判 C.指导学习者加强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D.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6.从问题解决的基本实践目标出发,可以把问题解决的教学大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A.基于目标的教学,基于任务的教学以及基于技能的教学 B.一般性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研究性教与学以及创造性的教与学 C.启发式教学、灌输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 D.策略性教学、任务性教学以及目标性教学 7.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 A.社会舆论良心 B.法庭 C.警察 D.监狱 8.下列属于心理不健康表现的项目是()。 A.适应中学学习与生活 B.乐于与同学交往 C.自尊自爱 D.仍像幼儿那样幼稚 9.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学生的差异属于()。 A.感觉通道差异 B.记忆类型差异 C.专门能力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