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通渭县城及周边乡镇

调查对象:通渭县传统风俗、历史发展以及文化状况

调查方法:查阅书籍,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调查人:

为了更好的了解通渭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和文化状况,探究通渭风土人情的开发价值,以增加群众收入,特在假期对通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现将本次调查做如下汇报。

通渭县为甘肃省定西市属县,位于定西市东部,地处华家岭山脉东侧、渭河支流——牛谷河中上游,北纬34°55′-35°29′,东经104°47′-105°38′之间,东西长约78千米,南北宽约64千米,总面积2908.5平方千米。东南面和南面分别以秦安县、甘谷县接壤,西南面和南面分别与陇西县、武山县毗邻,西北面和北面以及东北面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县、静宁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平襄镇,西北距定西市区75千米,西距省会兰州180千米。通渭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通渭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田径之乡”和“中国红豆草之乡”闻名遐迩,是一块亟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悠久的历史文化通渭地处渭河北岸支流牛谷河中上游,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境内有较多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和青铜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夏、商、西周时期,今通渭地位为羌戎所居。春秋战国时期,为襄戎居地。战国后期,秦国向西扩张势力,相继攻伐渭水中上游地区各部族,设置郡县,实行有效管理。公元前272年,秦在陇右地区设置陇西郡(治今临洮),通渭地属陇西郡辖,战国秦长城横贯通渭全境。在汉代,通渭处于丝绸之路长安至金城关的中心地带。公元前114年,西汉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在今通渭地置平襄县,为天水郡附廓首县,郡县同治平襄城(今通渭城区),长达188年。东汉以后,县名多次变更,行政归属不定。唐朝后期,县域被吐蕃占据,原县置废没。1068年,宋将杨文广在县域西擦珠谷(今石川乡古城沟)筑一大堡,以作屯防,朝廷赐名“通渭堡”。1072年通渭堡升为通渭寨,1106年通渭寨又升为通渭县,是通渭县名之始。1270年,县治移至平襄故址,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至此,通渭县名、县治延续至今。

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域地处华家岭山脉东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为北部蟾姆山2521米,最低为东南部青石峡口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境内以主干山岭和石质峡谷为经络,呈现峁梁起伏、岭湾错列、沟谷纵横、川台散落其间的黄土沟壑丘陵地貌。县内年际和区域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寒长、夏热短、秋凉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8℃,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偏少并集中于夏秋季节,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主要河流有牛谷河、苦水河、安逸河、清溪河和义陇河,分属渭河和祖厉喝水系。

通渭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位于兰州至天水交通线的中心地带,310国道穿境而过,省市公路和城乡公路纵横交错,交通比较便利。耕地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发展种植业。西北高寒二阴区地表植被相对较好,牛谷河、义陇河均发源于此,可发展水土保持示范区;东北河谷地带较平缓,水质较好,可发展灌溉农业;中部地势相对平缓,河川台地较多,土地肥沃,

径流利用率较高;西南咸水区,可为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利用实验基地。通渭有可观的矿产资源,全县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矿种,金属及能源矿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花岗岩、石英砂和砖瓦用粘土是全县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特别是花岗岩矿藏分布广,种类多,品位高,锦鸡峡“中国红”驰名省内外。有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位于县城以西8千米的汤河池温泉,地下200米处水温为113℃,地表水温达54℃,有32种元素和化合物,具有高效放射性医疗保健作用,其水温之高、水质之优为国内矿泉少见,开发前景广阔。西北部的华家岭地区年大风日数达百天左右,可利用开发风力资源。

深厚的人文底蕴通渭地处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地带,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通渭古文化遗址众多,境内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碑刻等县级以上文化保护单位40处。通渭自古以来崇尚耕读文化,历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其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和文近皆远的五言诗章,在中国文学史上别具风采。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学者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人品政声称著于国史方志。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赞誉通渭“政事、文章最优”。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有矢志报国的革命将领邢肇棠、为抗日救亡英年殉国的中共优秀妇女干部邢华、领导陇右地下革命的毛得功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如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杨子恒,在冰川冻土学研究领域富有建树的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国际冰川协会理事姚檀栋,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取得巨大成就的中科院院士尚永丰,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忠奎等。通渭人崇尚艺术,钟情于书画,习字作画者数以万计,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1992年,通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工艺源远流长,极具陇中文化的代表性。通渭小曲、秦腔曲牌、唢呐合奏曲分别被编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集成》等书。皮影、社火、剪纸、宫灯、春缨、遮面、泥塑、雕刻及仿古建筑等,种类繁多,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中先后经过通渭。当时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遗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毛泽东在县城文庙街小学首次朗读了著名的《七律·长征》,现建有长征诗碑;还有南河滩红军文娱晚会遗址和义岗镇红军烈士陵园等一批红军长征纪念遗址。红军点燃了通渭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先后建立了通渭县苏维埃政权和马营镇、第三铺、盘龙山、上店子、何家坡等苏维埃政权。20世纪40年代,建立了毛家湾、白杨林、常家河等7个地下党支部,发展了184名地下党员。在陇右工委领导下,坚持地下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先后涌现出了王子元、张大旗等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期间,通渭人民在征集大量物资和现金的同时,组织力300多名民工赴西南支援解放军。抗美援朝时,有30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渭人民更是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艰苦奋斗,改造山河,发扬拼搏实干、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近年来,通渭人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带领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文化多样化在全县人民的努力下,已基本实现。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后劲不断增强。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经济展现新的生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发展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通渭的风土人情也成为了通渭人民发家致富的重要资源。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通渭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温泉度假休闲村、自然风光开发、宗教旅游以及红色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为了更好的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本人集中调查了温泉、战国秦长城遗址、华家岭林带、锦屏水库、鹿鹿山等景色优美、历史悠久、具有开发潜力的自然文化资源。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汇报:

温泉位于距县城西8千米的平襄镇温泉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其为“温溪”。历代通渭县志均有记载,明、清地方官员及文人雅士作文题咏,并刊石铭碑以记温泉之神奇。温泉水温之高、水量之大、水质之优均居西北温泉之首,为全国优质矿泉之一。温泉水富含钾、钠、钙、铁、碘、氟、氢等元素以及硼酸、硫酸等化合物,可供饮用和洗浴。对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皮肤病有显著疗效,“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沉疴”的温泉被誉为“陇上神泉”。

战国秦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时期,由陇西县马儿坪进入通渭境内,经榜罗、文树、第三铺、锦屏、北城、寺子等乡镇,县境内全长100千米。长城遗迹均在公路沿线,可作为参观景点。

华家岭林带位于华家岭西兰公路两侧营造林带,四季常青,飞鸟成群,雉鸡出没,是夏季消暑的宜人佳境。

锦屏水库位于马营镇锦屏村牛谷河峡口,因其西北有锦屏山而得名。水库两岸皆山,形成天然峡口,库面波光粼粼,亮丽明净。游人至此荡虑涤忧,心旷神怡。

鹿鹿山位于陇阳乡与北城乡交界处,古代因山中有梅花鹿而得名。主峰海拔2350.8米,古代为原始森林覆盖区域,现有林地面积14000多亩。每年端午节庙会,香客游者络绎不绝,百货餐饮摊点星罗棋布。

历史悠久的通渭,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色风情,具有以陕甘文化、西北文化和黄土文化共同构成的,有通渭特色的戏曲、小吃、民俗文化等众多反映通渭文化的风土人情。

戏曲皮影戏,俗称灯影子,或叫灯戏和影戏,兴于汉,到了宋代民间广泛流传,明代则发展形成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有记载的通渭皮影戏至迟于清乾隆年间就以流传县境。其唱腔独具风味。清嘉庆年间,民间艺人借鉴姊妹艺术并吸收民歌成分,丰富了唱腔,使其更具魅力。在刻制影人、制作道具、设置场景等方面,由羊皮改为牛皮,设计与刻制工艺大幅度改进提高,比较单一的唱腔板式发展为慢板、流水板飞板、道情、散板等五大类13个板式,并以粗犷雄浑见长,形成独具特色的通渭皮影戏。民国时期全县皮影班已有40多个,其中以常河乡的刘印江、华岭乡的罗子平、李店乡的田养公等皮影班为最优而名噪陇原。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渭皮影戏得到了长足发展,表演艺术大大提高,多次参加省地两级皮影戏调研,并以出色的表演,传神的影人,精巧的道具制作和优美新颖的曲调板式被评为优秀节目。

通渭小曲是流行于通渭境内的一种地方曲艺演唱形式。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是通渭民间文化娱乐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群众基础相当雄厚,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长期以来,每当传统佳节,在通渭农村耍社火是文化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听“小曲”、唱“小曲”更是社火中最主要的内容。人们弹唱小曲,表演秧歌、展示他们的文化技艺、宣泄他们的富足之情。

由于小曲本身的喜庆成分,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已不再局限于仅仅是传统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已发展成为人们每逢大小节日,老人高寿、小孩百岁,甚至是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下雪下雨时的精神食粮,喜好小曲的人们总愿意请几个“唱把式”和“弹拉家”美美地乐上一番。

有时几个人拥炉而坐,伴随着通渭罐罐茶特有的清香,边喝边唱;有时几个人在暖烘烘的热炕上,围着炕桌,吃着小菜,饮着烈酒弹唱小曲、曲尽人醉,躺仰待旦。

饮食

小吃荞圈圈: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

或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出。瞬时香气四溢,入口松软香酥,口感细腻,加之天然的甜味,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

浆水面:浆水和面条是制作浆水面的两大原料。另外,需"地艽"(jiao,草本植物,花紫色,根可入药)等佐料。浆水的制作过程,是先把洗净的芹菜、苜蓿菜、苦苣菜、灰灰菜、旱萝卜、包心菜、小白菜或土豆等选其一、二种,切(镲)成条状,在沸水中煮至七成熟后,滗(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去菜水,倒入洁净的缸中,另加清面汤,再加入适量的酸菜脚子(酸菜菌种),盖严缸口、经两天左右时间发酵而成。其中以芹菜和苦苣酸菜为最佳。稠的称酸菜,稀的叫浆水,清冽芳香,可调味消暑,是通渭人储菜、吃菜的主要方式。面条是手工擀的,讲究"薄擀细切"。和面时加适量碱面,一块碗大的面疙瘩反复揉搓,擀制成薄而均匀的面张,稍晾后撒上薄薄的一层"面薄",折成三指宽的一叠,用刀切成细长的面条,轻轻抖散,松松地放在擀板上。另外,一般家庭中都有夏天在田埂采撷晒干的地艽,用它炝浆水最佳。其它地方用葱,唯通渭农村用"地艽",其味十分上口。

罐罐茶:罐罐茶是通渭相沿成习的一种饮茶方式,一般流行于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熬茶的火盆和小砂罐,火盆大都由铁、铜铸成,俗称"神仙炉",小砂罐是由专用土沙锻成。俗称"蛐蛐罐"。熬茶时,将茶叶置于砂罐后,注入清水,搁在燃烧木材或木炭的火炉上,熬成色浓味香的茶汁,讲究用"一条线"的方式倾入酒杯样大的茶碗中,开始细细品味。因茶水沸腾前不时外溢,需用小木棒不断搅和,遂叫"捣罐罐"。多于早晨饮用,并伴以莜麦、燕麦等磨成的炒面和油饼作为茶点。每逢来客,首先以罐罐茶来招待。

甜醅子:甜醅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子,其原料有三:一为莜麦,二是青稞,三是小麦。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酿皮:酿皮是通渭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通渭县的每条街巷都有卖酿皮子的小馆、小摊,还有推车挑担、串户叫卖的。这种凉吃的食品,在夏秋炎热天里,最受人们欢迎,食用者非常普遍。酿皮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这样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笼蒸熟,凉冷后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一碗黄亮透明的酿皮子,加上油泼辣椒、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再加上一小撮青菜,具有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香解暑之特点。酿皮食法多样,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看,可凉可热,四季皆宜,深受大众欢迎。

民俗文化刺绣:从古到今,通渭妇女擅长刺绣。在鞋头、袖口、裙子、枕头、和男人穿戴的围腰、袜底等衣物上刺绣各种图案。在儿童的衣服、鞋、帽、门帘、床罩、沙发、台布、电视机套上面扎花刺绣是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刺绣的图案模仿花草鸟兽、名人字画、传说故事中的人物等,题材花样及艺术技巧十分丰富,姑娘出嫁是“摆嫁妆”的习俗其实是显示姑娘刺绣手艺的重要内容。通渭刺绣分七类,包括花卉,动物、人物、风景、卡通、生活用具、小附件饰品。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爱好者都尝试不同的刺绣手法。目前常用Fairy线绣出作品,绣出的花卉、人物、卡通、风景都能表现出完美的艺术风格。Fairy线线色丰富(至今为止有453种颜色)。绣线饱满,色泽柔和、持久;即使经过洗涤、暴晒也绝不褪色。

剪纸:通渭剪纸是一种与民俗水乳交融的传统手工艺。每到岁末年初,流行剪纸的马营、平襄、华岭、北城等乡镇的农村妇女,大都拥衾围炉,要做窗花、春叶、遮面、板沿纸等的熏制剪刻活儿。通渭剪纸构图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干练,风格淳朴浑厚,是陇中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窗花是通渭剪纸的主要内容,属剪贴画,因多贴于民居的窗格子(俗称“棋窗”)上而称窗花。制作窗花先需熏制样纸,根据样纸大小钉5至7层彩纸,然后用剪刀依样剪出图案。窗花以“棋盘”或“云子”(又称“团花”)最受人们关注。棋盘有单层和多层之分,转角处又有窝角、圆角、特型角之变。构图多为卷草,也有“回”字纹和“寿”字纹的。云子有方形、圆形、菱形和多边形之分,中心对称鲜明,以类似敦煌壁画藻井构图的多层花边式样最具代表性,核心内容多为五福捧寿、明暗八仙、麒麟送子、二十四孝或牡丹、荷花、石榴等。棋盘和云子之外,还可贴各种小剪花,左右对称,内容涉及花鸟虫鱼、动物肖像、人物脸谱等。通渭窗花图案造型古朴,剪刻技法独特,有汉印和汉代画像砖的艺术风格。

春叶大致源于唐代的春胜(或幡胜),宣纸刻镂后再经渗色点染而成。图案多为轱辘钱、串纹钱,中心结合“福”、“寿”、“春”等字样。颜色主要有红、黄、绿三种,鲜艳夸张,层次分明。有25×3.5厘米、33×7厘米和加宽加长三种。春节期间,春叶被贴在椽头、门楣等高处,渲染节日气氛。

遮面相传是古时候人们在敬神祀祖时,怕有人“冲撞”神灵或祖先而挂的布块或纸块,意在避邪。后来人们为期盼来年吉祥、健康、丰收,便在门、窗楣正中贴上遮面。遮面的制做与春叶相同,构图讲究曲直、虚实、主次与大小变化之美,一般有40×25厘米和25×20厘米两种。遮面的图案有两大类:一类是菱形适合纹样,另一类是直立式适合纹样。每一类又有若干不同格式,但中心纹样多用大块面、团状构图,内容多为牡丹、荷花及“福”字、“春”字等。

板沿纸是以前人们贴在厨房内灶爷板(俗称,即放碗、筷子等餐具的支架)边沿的纸,有防尘、防蝇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其图案都是熏制的(后来也有印制的),具体做法是:先按一定的尺度剪出样纸,再在一平整的湿木板上敷上白纸,白纸上敷上样纸,然后倒过来用油烟熏黑,剥掉样纸即成。板沿纸的图案多以五谷丰登、幸福美满为内容,构图简单明了,粗放朴拙。

水烟瓶:在通渭乡间的成年人中,吸烟者居多,而烟具也就显得颇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期,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人们的消费水平还低,只因水烟价格比较便宜,故吸烟者大多以水烟为主。因此,水烟瓶已是大多数烟民必备的烟具了水烟瓶的制作材料较为普通。论其质地,上等者用青铜制之;中等者用。黄铜制之;下等者铝合金或竹子均可制之。论其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金属外套、主体、瓶头、烟盒、附件五部分构成。金属外套是上下底面为椭圆形(或长方形)的空心柱体。外面还有雕刻精美花纹图案。上底面有两个大圆孔(或方孔),主体下部的水箱和烟盒分别由此两孔放入。烟盒有的是圆柱的,也有的是长方体形的,下有底面,上加盖子,是装烟丝的地方。水烟瓶的主体件部是圆柱体(或长方体)盒子,是专门用来装水的。它自上而下逐渐缩小成一条弯曲管道,管道端口便是吸嘴。在水箱上部的外侧又有一个圆柱体管道,是插瓶头的。瓶头呈圆柱体管状,上端较粗,端口处安装着用金属片制作的烟笊,是吸食时放烟丝的。在吸嘴和水箱之间通常还配上金属链条做装饰品。外套的上底面烟盒与水箱之间有两个小孔,插有烟钎和镊子做附件,它是用来掏烟灰的工具。吸食水烟,工序较多。其准备工作是在主体下部的水箱中装入适量的水,同时把水烟块用热水浸湿,待揉好后撕开装入烟盒,并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吸食时首先点燃煤油灯,左手握上水烟瓶,右手揉上约半个大豆体积的烟丝放入烟笊中;然后用事先削制好的木片点燃烟丝,即便吸食。

通渭县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经验,发展思路更加符合实际;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重视三农的政策,提供了政策机遇、投资机遇和建设

机遇;区位、交通和丰富的农产品等资源优势有所增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前景看好;尤为重要的是,通渭人民具有“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有不甘落后的信心和勇气。所有这些,都是今后加快发展的有力条件。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小编为你整理了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20xx年2月10号—20xx年2月16号 ①问卷调查个人情况 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②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铭记与探究。 ③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

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发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活动。 ④实践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行,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交流的经历。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楚,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小年以后开始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0052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

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

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通渭县城及周边乡镇 调查对象:通渭县传统风俗、历史发展以及文化状况 调查方法:查阅书籍,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调查人: 为了更好的了解通渭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和文化状况,探究通渭风土人情的开发价值,以增加群众收入,特在假期对通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现将本次调查做如下汇报。 通渭县为甘肃省定西市属县,位于定西市东部,地处华家岭山脉东侧、渭河支流——牛谷河中上游,北纬3455′-3529′,东经10447′-10538′之间,东西长约78千米,南北宽约64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东南面和南面分别以秦安县、甘谷县接壤,西南面和南面分别与陇西县、武山县毗邻,西北面和北面以及东北面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县、静宁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平襄镇,西北距定西市区75千米,西距省会兰州180千米。通渭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通渭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田径之乡”和“中国红豆草之乡”闻名遐迩,是一块亟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悠久的历史文化通渭地处渭河北岸支流牛谷河中上游,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境内有较多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和青铜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夏、商、西周时期,今通渭地位为羌戎所居。春秋战国时期,为襄戎居地。战国后期,秦国向西扩张势力,相继攻伐渭水中上游地区各部族,设置郡县,实行有效管理。公元前272年,秦在陇右地区设置陇西郡(治今临洮),通渭地属陇西郡辖,战国秦长城横贯通渭全境。在汉代,通渭处于丝绸之路长安至金城关的中心地带。公元前114年,西汉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在今通渭地置平襄县,为天水郡附廓首县,郡县同治平襄城(今通渭城区),长达188年。东汉以后,县名多次变更,行政归属不定。唐朝后期,县域被吐蕃占据,原县置废没。1068年,宋将杨文广在县域西擦珠谷(今石川乡古城沟)筑一大堡,以作屯防,朝廷赐名“通渭堡”。1072年通渭堡升为通渭寨,1106年通渭寨又升为通渭县,是通渭县名之始。1270年,县治移至平襄故址,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至此,通渭县名、县治延续至今。

关于风俗习惯调研报告

关于风俗习惯调研报告 引导文: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青海省乐都县地处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东南麓和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以东,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一带,自古以来便是由内地进入藏区的咽喉要道;青海重要水系“湟水”横穿境内,使该县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辖区内居住有汉、蒙、藏、土、回等名组。这些均使乐都县成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地方特色浓郁,对青海各族文化风俗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大美之地。县政府所在地碾伯镇文物古迹颇多。特被是东关街的西来寺,创建于16XX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2100多平方米,山门、金刚殿、关圣殿、正中大殿、观音殿等,都无不宏伟壮观。 乐都以田园景色而久已著名。清代文人写下了大量描写郊野风景的佳作。所谓“东溪春色”是碾伯镇八景之一,府志称“春时小桥流水,花发鸟鸣,亦可游赏。”由于乐都比西宁海拔低,温度高,山乡风光幽美。大概正因为山乡气候好风景秀,所以《穆天子传》上叫做“温谷乐都”的吧。 乐都温润的气候也适宜于水果生长。每当秋季,碾伯镇上水果丰富,价格便宜,质量上乘。其中“乐都的沙果子”是早已远近闻名的,外地人甚至以“沙果子”代指乐都人。

乐都沙果子是梨的一种,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还有一种“软儿梨”也很有名,其吃法很特别。一般是放置到严冬,待冻成冰梨,吃时放在凉水中融解,食之酸甜可口。如果自然解冻,果皮呈黑色,拿起一吸,便可尽食其肉,香甜如蜜,所以叫做“糖包”。 彩陶文化是青海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以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数量居多。 柳湾在乐都县东高庙镇。镇东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就是柳湾村。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村北那东西走向的旱台,也从来没有外地人光顾过。1974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前的世界。于是,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和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队的工作者,在这里扎下根来发掘。他们勤奋工作了6年,1980年宣告发掘结束。他们在这里清理了1700余座原始墓,出土了35,000多件文物,而彩陶多达15000件。一个彩陶世界清理出来了,考古工作者将它命名为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后来又创办了柳湾彩陶研究中心。厚厚的两大本《青海柳湾》在全国发行。“柳湾”从此出名,为国内外文化、学术界所关注,游人也从此摩肩接踵,前来观赏。 柳湾墓地是新石器时期的。从考古文化分期讲,出土的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也有齐家文化的类型,其中以马厂类型的数量多。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 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 2013年2月19日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永寿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4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点:永寿县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永寿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永寿,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永寿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

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寿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2020下半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购买了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的医生,可能会在给病人看病时花费较少的时间,这种现象属于()。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风险厌恶 D、适应性预期 【答案】A 【解析】道德风险又称为败德行为,是指在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后,协议的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常见于保险市场。题干所述属于道德风险。故选A。 2、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 A、仅引发文字号 B、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文件标题 C、仅引文件标题 D、先引文件标题后引文件发文字号 【答案】D 【解析】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故选D。 3、人们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 A、生活资料 B、劳动力 C、生产力 D、劳动资料 【答案】D 【解析】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它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它既包括劳动资料,也包括劳动对象;而劳动资料则仅包括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件和物质条件,并不包括劳动对象。故选D。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5、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确定行文目的要求 B、选择文种 C、确定公文日期 D、确定主题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行文目的要求、选择文种、确定主题。故本题选择ABD选项。 6、“要”字句是公文常用的一种特定格式,用以表示“应该”“必须”之意。下列对“要”字句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商量 B、语气委婉 C、常用于上行文中 D、使行文具有坚定性、原则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知识。“要”字句,可以表达项受文者提出要求,表示应当怎样去做,语势坚定有力,论断性强,令人不容置疑,故本题选择D。 7、因特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下列关于因特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又被我们称为“新媒体” B、网络时代又被人们简称为“e时代” C、主页是一个网站上容纳信息最多的页 D、上网的网址应在浏览器的链接栏输入 【答案】B 【解析】A项,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因此因特网与新媒体并不是同一概念,该项描述错误。B项,“e时代”最初指电子(electronic)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e时代已经泛指整个网络时代,因此该项描述正确,当选。 C项,主页只是一个网站的起点站或者主目录,容纳的信息不一定最多,因此该项描述错误。 D项,上网的网址应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而非链接栏,因此该项描述错误。

过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过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一、活动背景 目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别多,为了让我们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可以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进展和继承,我们进行了这次过年风俗适应调查。 二、调查方式 经过报纸、书籍、络等媒体。 三、调查内容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收集有关诗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饮食适应,以及人们的其他活动。 四、调查成果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喧闹的一具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时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向来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舞。当新年来暂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去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适应,象征日子步步高。守岁达旦,西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喧闹非凡。 扫尘 腊月二十四,弹尘扫屋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上古的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民间的说法是如此的: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予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屋子,清楚各种工器具,干洁净净迎新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不管都市依然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并且,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商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联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予了人们对幸福日子的憧憬,对美好以后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盛快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他们对以后的希翼。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之后,主题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盛》、《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脚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浮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两汉,属右扶风。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前秦,宝鸡设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境内有省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真题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答案】A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答案】B 【解析】根据《教师法》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故选B。 3、王老师上课时从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而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此种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反馈调节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最优化原则 【答案】B 【解析】反馈调节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故选B。

4、()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良心 B、教师公正 C、教师义务 D、教师荣誉 【答案】B 【解析】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故选B。 5、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答案】D 【解析】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因此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故选D。 6、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 【答案】C 【解析】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的呈现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故选C。 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答案】B 【解析】在传统教育结构的组成中,自下而上的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

风俗习惯调查报告文档

风俗习惯调查报告文档 Customs survey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风俗习惯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汇报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 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看看取 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本文档根 据工作汇报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青海省乐都县地处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东南麓和昆仑山系 余脉日月山以东,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一带,自古以来便 是由内地进入藏区的咽喉要道;青海重要水系“湟水”横穿境内,使该县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辖区内居住有汉、蒙、藏、土、回等名组。这些均使乐都县成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地方特色浓郁,对青海各族文化风俗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大美之地。县政府所在地碾伯镇文物古迹颇多。特被是东关街的西来寺,创建于16XX年。寺院规模 宏大,占地2100多平方米,山门、金刚殿、关圣殿、正中大殿、观音殿等,都无不宏伟壮观。 乐都以田园景色而久已著名。清代文人写下了大量描写 郊野风景的佳作。所谓“东溪春色”是碾伯镇八景之一,府志称“春时小桥流水,花发鸟鸣,亦可游赏。”由于乐都比西宁

海拔低,温度高,山乡风光幽美。大概正因为山乡气候好风景秀,所以《穆天子传》上叫做“温谷乐都”的吧。 乐都温润的气候也适宜于水果生长。每当秋季,碾伯镇 上水果丰富,价格便宜,质量上乘。其中“乐都的沙果子”是早已远近闻名的,外地人甚至以“沙果子”代指乐都人。乐都沙果子是梨的一种,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还有一种“软儿梨”也很有名,其吃法很特别。一般是放置到严冬,待冻成冰梨,吃时放在凉水中融解,食之酸甜可口。如果自然解冻,果皮呈黑色,拿起一吸,便可尽食其肉,香甜如蜜,所以叫做“糖包”。 彩陶文化是青海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以乐都柳湾出 土的彩陶数量居多。 柳湾在乐都县东高庙镇。镇东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就 是柳湾村。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村北那东西走向的旱台,也从来没有外地人光顾过。1974年春,考 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前的世界。于是,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和xxx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队的工作者,在这里扎下根来发掘。他们勤奋工作了6年,1980年宣告发掘 结束。他们在这里清理了1700余座原始墓,出土了35,000 多件文物,而彩陶多达15000件。一个彩陶世界清理出来了,

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417 (报告范本系列) 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详 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

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

关于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王曦兮 针对目前大多数青年人对自身家乡的民风民俗知之甚少的情况,我在网上做了一项民意调查,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家乡风俗的情况以及认识或体会。深入了解家乡风俗民风不仅有利于发扬本地的特色文化,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口共计20人,其中有50%的网友认为还算了解,但老一点儿的民俗就不太清楚了。有10%的人认为自身非常了解,永远都不会忘记,人在他乡时还经常想起。还有20%的人只了解一点点,其余的网民持不知道的观点。结合本次调查,现将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有关情况报答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绝大多数是还算了解,但老一点儿的民俗却不太清楚。在被调查的网民中,占有一半的人持此种态度,但了解甚深的却只占10%。 2、民风民俗差不多相同。在受调查网民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家乡的风俗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包括春节拜年,立春踏青、清明祭祀、端午龙舟、重阳登高等。有20%的网民还认为自己家乡风俗有其特色,如一年中有三大祭祀:清明,上坟插青,祭奠先人;冬至之月,全家吃馄饨;立夏当天,全家要吃绿皮鸭蛋,名曰“凉夏”;正月十五舞龙灯等,各具特色。 3、家乡风俗民风,节日氛围浓的较少。有40%的网民认为家乡庆祝节日,民风民俗氛围不浓。有30%的人认为较浓。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一些旧的、传统的民风民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1、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特色无法突出。风俗大致相同,有些地方特色民风民俗也濒临失传的境地,这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们对家乡民风民俗的了解程度不算太深。深入了解家乡民风民俗对于弘扬家乡地方特色,更好地建设家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家乡文化的建设者与继承人,

初中物理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九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及答案解析.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电压是电路中__________的原因,提供电压的装置是__________. 试题2: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时,应将电压表__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两端,要使电压表的“+”接线柱靠近__________,“﹣”接线柱靠近__________. 试题3: 将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接入电路时,应先用__________量程试触,若电压表示数小于__________时,再改用电压表的__________量程.测电压时,如果发现表的指针向左偏,原因是__________. 试题4: 如图是一双量程的电压表的刻度盘.当使用较小量程时,图中指针位置的示数为__________V;当使用较大量程时,图中指针位置的示数为__________V. 试题5: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V,则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V. 评卷人得分

试题6: 下图中,灯泡L1与L2是__________联,A2表测__________电流,电压表测__________电压. 试题7: 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必须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不同的电阻线来做实验. 试题8: 3. 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Ω 1.5A”,其中10Ω表示_________,1.5A表示 ________. 试题9: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V1和V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V1用的量程是__________V,电压表V2用的量程是__________V,小灯泡L1上的电压U1=__________V. 试题10: 如图所示,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组成并联电路,此电路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发生短路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