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207-223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物理化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207-223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本章知识要点与公式1.电解过程常是在不可逆的情况下进行。

实际分解电压表示为: E 分解=E 可逆+△E 不可逆+IR△E 不可逆 由于电极反应上的不可逆(极化效应)所致 △E 不可逆=η阴+η阳2.根据极化产生的不同原因,极化可以简单分为两类: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

由于极化的存在,每个电极在一定电流密度下,实际析出电势浓度极化。

由于极化的存在,每个电极在一定电流密度下,实际析出电势为:φ阳,析出=φ阳,可逆+η阳 φ阴,析出=φ阴,可逆-η阴3.总体上讲,无论原电池或者是电解池,极化作用都是不利的,但其也可以利用,如极谱分析,就是利用浓差极化来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外加电压不大的条件下,把溶液剧烈搅动可以降低浓差极化,但不可能把浓差极化完全消除。

加入去极化剂和减小体系阻值也可以降低超电势的值。

氢超电势是各种电极过程中研究得最早也是最多的。

氢超电势与电极材料、溶液组成、电极表面状态及试验温度有关。

1905年,Tafel 提出经验公式: η=a+b ln(j/[j])同样,氢超电势的存在正在实际电解过程中有里也有弊。

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析出顺序为:还原电势愈正者、其氧化态愈先还原;同理,在阳极上起氧化反应,还原电势愈负者其还原态愈先氧化而析出。

这里要考虑到氢超电势,当两种离子的析出电势相差0.2V 以上时,有可能用电解的方法将两种离子分离。

电解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以及化学腐蚀等有很大的作用。

其中,燃料电池及电有机合成是电化学中研究的前沿。

典型例题讲解例1 某溶液中含有0.01mol·kg -1CdSO 4,0.04mol·kg -1ZnSO 4和0.5mol·kg -1H 2SO 4,把该溶液放在两个Pt 电极之间,在25°100kPa 下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镀,同时均匀搅拌,假设超电势可以忽略不计,且γ(Cd 2+)=γ(Zn 2+)。

物理化学——第10章-电解质极化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10章-电解质极化复习题

计算题
2. 在298 K 、p压力时,采用石墨电极用电解沉积法分离 Cd2+、Zn2+混合溶液,已知Cd2+和Zn2+的质量摩尔浓度均为
0.1 mol· kg1 (设活度因子均为1), H2(g)在C, Cd(s)和Zn(s)上的
超电势分别为0.8, 0.48和0.70 V, 设电解质的pH保持为7.0。试
2 2
选择题
7. 可充电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刚好相 反,则充电和放电时电极之间的关系为: (B) (A)正极、负极相同,阴极和阳极也相同; (B)正极、负极相同,阴极和阳极相反; (C)正极、负极相反,阴极和阳极相同; (D)正极、负极相反,阴极和阳极也相反。
计算题
1. 在298K、p 压力时,用Fe(s) 为阴极,C(石墨) 为阳极, 电解6.0 mol· kg1的NaCl水溶液。若H2(g) 在阴极上的超电势
概念简答
2、以金属铂为电极电解硫酸钠水溶液,在两极附 近各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则电解中有何现象? 答:阳极上放出氧气,氢离子增加,溶液显红色。 阴极上放出氢气,氢氧根离子增加,溶液显蓝色。
概念简答
3、将一根均匀的铁棒,部分插入水中,部分露在 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后,那一部分腐蚀最严重? 答:靠近水面的部分腐蚀最严重。露在空气中的 部分,缺少电解质溶液,不容易发生电腐蚀。水 下的部分由于水中氢离子浓度低,析氢腐蚀不会 严重。靠近水面的部分既有电解质溶液,又有氧 气,容易发生耗氧腐蚀,所以腐蚀最严重。
第十章
电解和极化复习题
概念简答
1、为了防止铁生锈,分别镀上一层锌和锡,防腐 效果是否相同? 答:镀层未破之前防腐效果是一样的。镀层破裂 之后,由于铁比锡活泼,电化学腐蚀时铁为阳极, 所以镀锡铁(马口铁)容易腐蚀。而锌比铁活泼, 电化学腐蚀时锌为阳极发生腐蚀,铁被保护起来, 所以镀锌铁(白铁)不容易腐蚀。

(整理)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与答案(2)

(整理)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与答案(2)

第10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二、单选题:1.298K,p下,试图电解HCl溶液(a = 1)制备H2和Cl2,若以Pt作电极,当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A)V(外) = φ(Cl-/Cl2) -φ(H+/H2) ;(B)V(外)>φ(Cl-/Cl2)-φ(H+/H2) ;(C) V(外)≥φ(Cl2,析) -φ(H2,析) ;(D)V(外)≥φ(Cl-/Cl2) -φ(H+/H2) 。

2.25℃时,用Pt作电极电解a(H+) = 1的H2SO4溶液,当i = 52 ×10-4A·cm-2时,2Hη= 0,2Oη= 0.487V. 已知φ(O2/H2O) = 1.229V,那么分解电压是:(A) 0.742 V ;(B) 1.315 V ;(C) 1.216 V ;(D) 1.716 V 。

3.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A) 1、4;(B) 1、3;(C) 2、3;(D) 2、4。

8.在极化曲线的测定中,参比电极的作用是:(A) 与待测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使电流通过电解池;(B) 作为理想的极化电极;(C) 具有较小的交换电流密度和良好的电势稳定性;(D) 近似为理想不极化电极,与被测电极构成可逆原电池 .10.分别用(1)铂黑电极,(2)光亮铂电极,(3)铁电极,(4)汞电极,电解硫酸溶液,若电极极片的大小和外加电压相同,则反应速度次序是:(A) (4) > (3) > (2) > (1) ;(B) (2) > (1) > (3) > (4) ;(C) (1) > (2) > (3) > (4) ;(D) (4) > (2) > (3) > (1) 。

12.当原电池放电,在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其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是:(A) 负极电势高于正极电势;(B) 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C) 正极可逆电势比不可逆电势更正;(D) 阴极不可逆电势比可逆电势更正。

物理化学期中-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考研试题文档资料系列

物理化学期中-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考研试题文档资料系列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一、选择题1、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能优先于H +在汞电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A )φ(标准)(Na +/Na)<φ(标准)(H +/H 2) (B)φ(Na +/Na)<φ(H +/H 2)(C)η(Na)<η(H 2) (D)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Na +/Na)>φ(H +/H 2)2、用铜电极电解CuCl 2的水溶液,在阳极上会发生( )(A ) 析出氧气 (B )析出氯气 (C )析出铜 (D )铜电极溶解3、Tafel 公式η=a+blgj 的适用范围是( )(A)仅限于氢超电势 (B)仅限于j 约等于零,电极电势稍有偏差的情况(C)仅限于阴极超电势,可以是析出氢,也可以是其他(D )可以是阴极超电势,也可以是阳极超电势4、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A )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C )消除迁移电离 (D )上述几种都是5、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 )(A )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 (B)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C)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 (D)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6、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滴汞电极的( )(A)电阻(B)浓差极化的形成 (C)汞齐的形成 (D)活化超电势二、填空题1、已知φ(标准)(Fe 2+/Fe)=-0.440V,φ(标准)(Cu 2+/Cu)=0.337V,在25℃,标准 大气压时,以Pt 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电解含有FeCl 2(0.01mol.Kg -1)和CuCl 2 (0.02mol.Kg -1)的水溶液,若电解过程中不断搅拌溶液,且超电势可忽略不计,则 最先析出的金属是————2、在锌电极上H 2的超电势为0.75V,电解一含Zn 2+的浓度为1*10-5mol.Kg -1的溶液,为了不使H 2(g)析出,向溶液的pH 值应控制在————已知25℃时φ(标准)(Zn 2+/Zn)=-0.763V3、以Cu 为电极电解1mol.Kg -1CuSO 4溶液(pH=3),则在阴极上的电极反应——-——————————阳极上的电极反应——————————。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电解和极化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电化学、电解池和电池等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电解和极化相关的习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习题一:什么是电解?请简要解释电解的过程。

答案: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通过外加电压使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过程中,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习题二:什么是极化?请简要解释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答案:极化是指在电解质溶液或电解池中,极板表面产生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会向电极移动,导致电极表面聚集正负离子;同时,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会导致电极上生成一层物质,阻碍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移动,从而引起极化。

习题三:电解铜(II)硫酸溶液时,正极和负极上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Cu2+离子还原为Cu金属,反应方程式为:Cu2+ + 2e- -> Cu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水分子还原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2O + 2e- -> H2 + 2OH-习题四:在电解银氨溶液时,正极和负极上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g+离子还原为Ag金属,反应方程式为:Ag+ + e- -> Ag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水分子还原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2O + 2e- -> H2 + 2OH-习题五:电解池中,正极和负极上的电子流动方向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在电解池中,正极上的电子流动方向是从电解质溶液向电极流动,负极上的电子流动方向是从电极向电解质溶液流动。

这是因为正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需要电子供给;负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需要电子接受。

习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对电解过程有何影响?请简要解释。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A) 1、4; (B) 1、3; (C) 2、3; (D) 2、4。

2.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A)φ(平,阳)>φ(阳) ;φ(平,阴)>φ(阴)(B) φ(平,阳)<φ(阳) ;φ(平,阴)>φ(阴)(C) φ(平,阳)<φ(阳) ;φ(平,阴)<φ(阴)(D) φ(平,阳)>φ(阳) ;φ(平,阴)<φ(阴)3.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分别为:(a)电流i→0,(V0);(b)一定大小电流,(V i);(c)短路i→∞,(V∞)。

这三种电压的关系:(A) V0 < V i < V∞ (B) V0 > V i > V∞;(C) V0 = V i < V∞ (D) V0 = V i > V∞。

4.Tafel 公式η = a + b lg i中,i的物理意义是:(A)交换电流密度; (B)极限电流密度;(C)电极表面在还原方向的电流密度;(D)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净电流密度。

5.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属于下列哪一种?(A) 浓差极化电极 (B) 电化学极化电极(C) 难极化电极 (D) 理想可逆电极6.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A)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C) 消除迁移电流 (D) 上述几种都是7.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8.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A) 铜片(B) 铁片(C) 镀锡铁片(D) 锌片9.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10.298 K、0.1 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为: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φH2(A) 大于-0.06 V (B) 等于-0.06 V (C) 小于-0.06 V (D) 不能判定11.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A) φØ (Na+/ Na) < φØ (H+/ H2) (B) η(Na) < η(H2)(C) φ(Na+/ Na) < φ(H+/ H2)(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Na+/ Na) > φ(H+/ H2)12.将铅蓄电池在10.0 A 电流下充电1.5 h,则PbSO4分解的量为(M r(PbSO4)= 303 ):(A) 0.1696 kg (B) 0.0848 kg (C) 0.3392 kg (D) 0.3564 kg 13.在还原性酸性溶液中, Zn的腐蚀速度较Fe为小, 其原因是:(A) φ(Zn2+/ Zn)(平) < φ(Fe2+/ Fe) (平)(B) φ(Zn2+/ Zn) < φ(Fe2+/ Fe)(C) φ(H+/ H2)(平, Zn) < φ(H+/ H2)(平, Fe)(D) φ(H+/ H2)(Zn) < φ(H+/ H2)(Fe) 14.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φθ(Fe2+/ Fe) = -0.440 V ,φθ(Ca2+/ Ca) = -2.866 Vφθ(Zn2+/ Zn) = -0.7628 V ,φθ(Cu2+/ Cu) = 0.337 V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A) Cu →Fe →Zn →Ca (B) Ca →Zn →Fe →Cu(C) Ca →Fe →Zn →Cu (D) Ca →Cu →Zn →Fe15.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16.铅蓄电池负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比正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约小两个数量级, 这表明:(A)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B)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C)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D)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17.Tafel公式η=a+blg j 的适用范围是:(A) 仅限于氢超电势(B) 仅限于j ≅ 0, 电极电势稍有偏差的情况(C) 仅限于阴极超电势, 可以是析出氢, 也(D) 可以是阴极超电势, 也可以是阳极超电势18.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A) 放电(B) 充电(C) 没有工作(D) 交替地充放电19.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滴汞电极的(A) 电阻(B) 浓差极化的形成(C) 汞齐的形成(D) 活化超电势20.下列对铁表面防腐方法中属于"电化保护"的是:(A) 表面喷漆(B) 电镀(C) Fe表面上镶嵌Zn块(D) 加缓蚀剂二、判断题1.电解时,实际提供的电压远大于所对应的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1. 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 )(A) 放电(B) 充电(C) 没有工作(D) 交替地充放电2.用铜电极电解1mol·dm-3氯化铜的水溶液,在阳极上发生的变化是:( )(A) 析出氧气(B) 析出氯气(C) 析出铜(D) 铜电极溶解3.电解硫酸铜溶液时,在阴极发生的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B) 还原反应(C) 氧化反应(D) 离子交换反应4. 电极极化曲线是指:( )(A) 通过电解槽的电流强度与电解槽两端电势差的关系曲线;(B) 在电解池(或原电池)工作时的电流密度与超电势的关系曲线;(C) 是电解池(或原电池)工作时的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曲线;(D) 是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解池的分解电压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曲线。

5. 在极化曲线的测定中,参比电极的作用是:( )(A)与待测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使电流通过电解池;(B)作为理想的极化电极;(C)具有较小的交换电流密度和良好的电势稳定性;(D)近似为理想不极化电极,与被测电极构成可逆原电池6. 一储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以堵漏,为了延长铁箱的使用寿命,选用哪种金属为好?( )(A)铜片;(B)锌片;(C)镀锡铁片;(D)铁片7. 已知氢在铜上的析出超电势为0.23V,φCu2+︱Cu = 0.34V,电解0.1mol·dm-3的CuSO4溶液,电极电势只有控制在大于下列哪个电势下,氢就不会析出:( )(A) +0.13V ;(B) -0.23V ;(C) -0.27V ;(D) +0.23V二.填空题:1.由于极化,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负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而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阴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

(选填高或低)2.用导线把原电池的两极连接上,立刻产生电流,电子的流动是从⎽⎽⎽⎽⎽⎽⎽极(即⎽⎽⎽⎽极)经由导线而进入⎽⎽⎽⎽⎽⎽⎽⎽极(即⎽⎽⎽⎽⎽⎽⎽⎽极)。

10电解与极化习题

10电解与极化习题

Zn
Zn
z+
z+
|Zn
H |H
2
|Zn
RT 1 RT 1 Znz+ |Zn ln 0.763 ln 5 0.911 2F aZnz+ 2F 10
+
H
|H2
RT 1 RT 1 ln H 2 ln 0.75 F aH+ F aH+
a(H+)<0.0019
电极极化时,随着电流密度增加, C 说法(1):正极电位越来越大,负极的电位越来越小; 说法(2):阳极电位越来越正,阴极电位越来越负。
分析以上两种说法时,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论对原电池或电解池,说法(2)都正确;
(B) 对电解池,说法(1)与(2)都正确;
(C) 对原电池,说法(1)与(2)都正确; (D) 对原电池,说法(2)正确。
(C) 可逆,阳< 阳 ; 可逆,阴< 阴
(D) 可逆,阳> 阳 ; 可逆,阴< 阴
增加 ; 电解过程中,极化作用使消耗的电能 ________ 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极 减慢 化作用使腐蚀速度 _____Fe)= -0.440 V, (Cu 2+ /Cu) = 0.337 V, 在 25℃, p时, 以 Pt 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电解含有 FeCl2(0.01 mol· kg-1)和 CuCl2 (0.02 mol· kg-1)的水溶液,若电解过程不断搅拌溶液, 且超电势可忽略不计,则最先析出的金属是 ______。 Cu RT 1 Fe2+ |Fe Fe2+ |Fe ln 0.499V 2F aFe2+
Cu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练习题一、判断题:1.用Pt 电极电解CuCl 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 2 。

2.电化学中用电流密度i 来表示电极反应速率。

3.分解电压就是能够使电解质在两极上持续不断进行分解所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

4.凡是可以阻止局部电池放电,降低腐蚀电流的因素都能使腐蚀加剧。

5.测量阳极过电位用恒电流法。

6.恒电流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7.交换电流密度越大的电极,可逆性越好。

8.用Pt 电极电解CuSO 4水溶液时,溶液的pH 值升高。

9.极化和过电位是同一个概念。

10.双电层方程式不适用有特性吸附的体系。

11.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二、单选题:1.298K ,p HCl 溶液(a = 1)制备H 2和Cl 2,若以Pt 作电极,当电极上 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A)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 (B)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C) V (外)≥φ(Cl 2,析) -φ(H 2,析) ; (D) V (外)≥φ(Cl -/Cl 2) -φ(H +/H 2) 。

2.25℃时,用Pt 作电极电解a (H +) = 1的H 2SO 4溶液,当i = 52 × 10-4A·cm -2时,2H η= 0,2O η= 0.487V. 已知 φ(O 2/H 2O) = 1.229V ,那么分解电压是: (A) 0.742 V ;(B) 1.315 V ; (C) 1.216 V ; (D) 1.716 V 。

3.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A) 1、4; (B) 1、3; (C) 2、3; (D) 2、4。

4.已知反应H 2(g) + ½O 2(g)H 2O(l) 的m r G ∆= -237.19 kJ·mol -1,则在25℃时极稀硫酸的分解电压(V)为:(A) 2.458 ; (B) 1.229 ; (C) > 2.458 ; (D) > 1.229 。

5.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分别为:(a)电流i →0,(V 0);(b)一定大小电流,(V i ); (c)短路i →∞,(V ∞)。

这三种电压的关系:(A) V 0 < V i < V ∞ ; (B) V 0 > V i > V ∞ ;(C) V 0 = V i < V ∞ ; (D) V 0 = V i > V ∞ 。

6.电极极化时,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说法(1):正极电位越来越大,负极的 电位越来越小;说法(2):阳极电位越来越正,阴极电位越来越负。

分析以上两种 说法时,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无论对原电池或电解池,说法(2)都正确; (B) 对电解池,说法(1)与(2)都正确;(C) 对原电池,说法(1)与(2)都正确; (D) 对原电池,说法(2)正确。

7.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电解池的实际分解电压V (分) 与原电池的端电压V (端) 将:(A) V (分) 递增,V (端) 递减 ; (B) V (分) 递减,V (端) 递增 ;(C) V (分)、V (端) 递增 ; (D) V (分)、V (端) 递减 。

8.在极化曲线的测定中,参比电极的作用是:(A) 与待测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使电流通过电解池;(B) 作为理想的极化电极;(C) 具有较小的交换电流密度和良好的电势稳定性;(D) 近似为理想不极化电极,与被测电极构成可逆原电池.9.Tafel公式η = a + b lg i中,i的物理意义是:(A) 交换电流密度;(B) 极限电流密度;(C) 电极表面在还原方向的电流密度;(D) 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净电流密度。

10.分别用(1)铂黑电极,(2)光亮铂电极,(3)铁电极,(4)汞电极,电解硫酸溶液,若电极极片的大小和外加电压相同,则反应速度次序是:(A) (4) > (3) > (2) > (1) ;(B) (2) > (1) > (3) > (4) ;(C) (1) > (2) > (3) > (4) ;(D) (4) > (2) > (3) > (1) 。

11.在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解池中,随着通过的电流加大,那么:(A) 阴极的电势向负方向变化;(B) 阴极附近银离子浓度增加;(C) 电解池电阻减小;(D) 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少。

12.当原电池放电,在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其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是:(A) 负极电势高于正极电势;(B) 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C) 正极可逆电势比不可逆电势更正;(D) 阴极不可逆电势比可逆电势更正。

13.电极电势φ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A) 反应的活化能;(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 电极与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厚度;(D) 溶液的电阻。

14.氢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j)之间的塔菲尔经验式η = a + b ln j只适用于:(A) 氢气析出的电极极化过程;(B) 有气体析出的电极过程;(C) 电化学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D) 浓差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

15.阴极电流密度与浓差超电势η的关系是:16.对于活化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活化过电势的产生是当有电流通过时,由电化学反应进行的迟缓性所引起的;(B) 活化过电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活化过电势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 电解时阴极析出金属时(Fe、CO、Ni除外)活化过电势很小,若电极上有气体析出时则活化过电势很大。

17.对于塔菲尔公式η = a + b lg 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适用于氢、氧等气体在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上的析出;(B) a为单位电流密度的过电势,与电极材料有很大关系;(C) 对大多数金属来说,b = 0.10~0.14 V ;(D) 气体析出的过电势与温度无关。

18.氢在金属Pb上析出反应的机理是:(A) 复合脱附机理;(B) 电化脱附机理;(C) 迟缓放电机理;(D) 以上三种机理都可能。

19.已知:氢在某金属M上的交换电流密度i0 = 10-2A·cm-2,其过电位为0.004V,那么该过电位主要是:(A) 电阻过电位;(B) 浓差过电位;(C) 电化学过电位;(D) 活化过电位。

20.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滴汞电极上:(A) 电阻小,电流密度大;(B) 形成浓差极化;(C) 氢超电势大;(D) 易生成汞齐。

21.用Pt电极电解CdSO4溶液时,决定在阴极上是否发生浓差极化的是:(A) 在电极上的反应速率(如果不存在浓差极化现象) ;(B) Cd2+ 从溶液本体迁移到电极附近的速率;(C) 氧气从SO42- 溶液本体到电极附近的速率;(D) OH- 从电极附近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的速率.22.分别测量两节用过一些时候的干电池的电压,其起始电压都在1.1伏以上。

将此两节电池放入一支完好的手电筒内,灯泡却不发亮,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 电池电压降低;(B) 电筒电阻太大;(C) 电池内阻太大;(D) 电池内发生了严重的电化学反应。

23.对于浓差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浓差过电势的产生在于电极反应速率大于离子迁移速率;(B) 可用升温或搅拌的方法减小或消除浓差过电势;(C) 浓差过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无关;(D) 浓差过电势的大小是电极极化程度的量度。

24.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在溶液中加入阳极缓蚀剂,其作用是:(A) 降低阳极极化程度;(B) 增加阳极极化程度;(C) 降低阴极极化程度;(D) 增加阴极极化程度。

25.碳钢(为阳极)在碳铵溶液中的腐蚀属于:[已知:φ(OH-,H2) = -0.828 V,φ(OH,O2) = 0.401 V](A) 析氢腐蚀;(B) 化学腐蚀;(C) 吸氧腐蚀;(D) 浓差腐蚀。

26.室温下,用铂作两极,电解1M NaOH溶液,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 Na+ + e Na ;(B) H2O + ½O2 + 2e ─→2OH-;(C) 2H+ + 2e H2;(D) 2OH-H2O + ½O2 + 2e 。

27.已知:φ(O2/OH-) = 0.401 V,φ(Cl2/Cl-) = 1.358 V,φ(Pb2+/Pb) = -0.126 V,φ(PbCl 2/Pb,Cl-) = -0.262 V。

当用两个Pb电极电解0.1 mol·dm-3 NaCl水溶液时,若不考虑超电势的影响,则阳极反应为:(A) Pb Pb2+ + 2e ;(B) Pb + 2Cl -PbCl2 + 2e ;(C) 2Cl-Cl2(g) + 2e ;(D) 4OH -O2 + 2H2O(l) + 4e 。

28.Na + 、H + 的还原电势分别为 -2.71V 和-0.83V,但用Hg作阴极电解NaCl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Hg齐,这个现象的解释是:(A) Na 和Hg 形成液体合金 ; (B) 还原电势预示Na 更易析出 ;(C) 氢在汞电极上的超电势可能超过1.5V ; (D) 上述原因都不是 。

29.已知氢在铜上的析出超电势为0.23V ,φ(Cu 2+,Cu) = 0.34V ,电解0.1mol·dm -3的CuSO 4溶液,电极电势只有控制在大于下列哪个电势下,氢就不会析出:(A) +0.13V ; (B) -0.23V ; (C) +0.23V ; (D) -0.27V 。

30.已知φ(Ag + ,Ag) = 0.799V ,φ(Pb 2+,Pb) = -0.126V ,在298K 、pAg + 、Pb 2+ 活度各为1的溶液,当Pb 2+ 离子开始析出时,Ag + 的浓度是:(A) 10-7 mol·dm -3 ; (B) 1mol·dm -3 ;(C) 10-16 mol·dm -3 ; (D) 无法计算 。

31.已知25℃ 时φ(Zn 2+/Zn) = -0.763V ,H 2在Zn 和光亮Pt 上的超电压分别约为0.7V和0.3V ,若分别以Zn 和光亮Pt 为阴极电解1mol·kg -1 ZnSO 4溶液(设为中性),在阴极上首先析出的物质将分别为:(A) 均为H 2 ; (B) 均为Zn ; (C) Zn 和H 2 ; (D) H 2和Z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