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生物—强大小蠹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图片生物图片斗方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图片生物图片斗方斗方名士(生物园) 复制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2007.4.7 21:28 | 评论:0 | 阅读:3113top01. 巴西龟 1. 紫茎泽兰 2. 薇甘菊 3. 空心莲子草 4. 豚草 5. 毒麦 6. 互花米草 7. 飞机草 8. 凤眼莲 9. 假高梁 10. 蔗扁蛾 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 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 15. 福寿螺 16. 牛蛙紫茎泽兰(解放草、破坏草)(Eupatorium adenophorum)。
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和风景林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现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为一种恶性杂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在我国见于东北、华北、华东和湖北毒麦 (Lolium temulentum)原产欧美洲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各地,是我国限制检疫对象,我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引入我国,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飞机草(香泽兰) (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云南发现,现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危害多种植物和牧场。
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原产巴西,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河道、破坏水生态系统等。
我国主要入侵植物概述

我国主要入侵植物概述3160100227 杨俊涛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三大难题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
入侵中国的生物主要是以陆生植物为主,源地以美洲为主。
本文参考了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以中国主要入侵植物为出发点,分析介绍: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的特征,危害和影响,这几种植物对我国的生态影响巨大,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加上适宜的环境,它们繁殖速度超快,很快就泛滥成灾,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让生物入侵广大关注,并在加深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防御和补救措施,不要在因无知造成更大方面的生物入侵。
关键词:入侵植物,生物入侵,危害Abstract:Regional biological invasion is refers to the different areas within countries between the hazards caused by invasive species.Because our country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 diversity, domestic frequent personnel, goods flow and not easy to monitor, so regional biological invasion has been very serious.Biological invasion is one of the three big problem in the world today, China is also subjected to biological invasion in the world one of the most harmful.China is the main terrestrial plants on the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sourc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americas.This article refer to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announced the first batch of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the main invasive plants in China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is introduced: violet bine ze LAN, mikania micrantha, alternanthera, ragweed, darnel, qingjiao rice grass, the airplane, crassipes (water hyacinth), fake sorghum grass characteristics, harm and influence for biological invasion of the general attention,These plants had a huge impact on our country's ecology, as a result of the existence of have no predators, coupled with a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they are breeding super fast speed, will soon be overrun,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 to our country. And on the basis of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defense and remedial measures accordingly, don't be in more aspects of the biological invasion caused by ignorance.一.引言由于18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整体,但随着开辟者而来的是他们当地的物种,而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早已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其他物种一来就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我们称之为生物入侵。
重大害虫长林小蠹入侵我国的首次发现与侵染特征

长林小蠹 Hylurgus ligniperda ( Fabricius, 1787),
et al., 2007) 。 我国没有长林小蠹分 布 的 报 道,但 已
elongatus Herbst, 1793; Bostrichus flavipes Panzer, 1795;
公约 ( IPPC ) 规 定 其 为 需 要 检 疫 除 害 处 理 的 种 类
1
1
2
1
Shi Juan Liu Yizhou Luo Youqing
1
1
3
4
1
( 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for Forest Pest Contro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 Shan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Jinan 250014;
林研究员提供研究建议和资料,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余道坚研究员、美国普渡大学的 Jeffrey D. Holland 教授为分子比对研究提
供序列相关信息,研究生马鞍凯、张旭东、吴德巍、李好男、石丰铭、杨超、付宁宁、顾颖、安娜和李莎琳在外业和内业中付出辛苦,在此一并致谢。
第5期
任利利等: 重大害虫长林小蠹入侵我国的首次发现与侵染特征
141
American samples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branch with 100% confidence. The Yantai Shangdong samples shared the same
haplotype with the H. ligniperda samples intercepted from New Zealand Radiata Pine logs based on COⅠ sequence,
【精品推荐】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
小编希望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我国是外来入侵物种的重灾区,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下面带您了解一下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
2003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第一批外来生物入侵的名单,共有16个品种,它们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石茅、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部分入侵物种的简介
1.紫茎泽兰原产地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
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米。
2.薇甘菊原产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香港登陆,1984年在深圳发现。
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3.空心莲子草原产地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19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
全球性入侵物种。
4.豚草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
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小蠹科

形态特征
小蠹科,微小至小形,体长1~9毫米,宽短,圆筒形。头部的一部分向下方延长成较短的头管,象鼻部分短 而不甚明显。触角短,锤状,呈膝状弯曲,末端3节膨大。前胸背板大,长度约占体长的l/3以上,前端收狭。外 咽片消失,仅存1条外咽缝;无上唇;下颚须3节,节间僵直不能活动;足胫节有齿,跗节5节,其中第4节甚小, 成为假4节,末节长。
同时,认为大小蠹属Dendroctonus、齿小蠹属Ips、切梢小蠹属Tomicus、瘤小蠹属Orthotomicus、小蠹属 Scolytus、星坑小蠹属Pityogenes、细小蠹属Pityophthorus、四眼小蠹属Polygraphus等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入 侵威胁,并以大小蠹属所有种和齿小蠹属部分主要种为例,从分布和寄主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红脂大小蠹是 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与红脂大小蠹隶于同属的种类共有18种,其中16种分布于北美洲。提供了红脂大小蠹 的形态鉴别特征和包括中国华山松大小蠹D. armandi Tsai et Li和云杉大小蠹D. micans(Kugelann)在内的大 小蠹属的材、苗木、木质包装物、种籽等调运而传播蔓延。要防止小蠹科昆虫的传播 需加强检疫工作。
1、严禁从疫区调运原木、苗木、木质包装物、枝条等。
2、特殊需要者应按检疫法规,严格进行灭虫处理。
3、对于原木的树皮无论有无疫情都要集中烧毁。
在坎布拉林区为害油松的小蠹科害虫有9种,分别是:横坑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六齿小蠹、星坑小蠹、 肤小蠹、细小蠹、云杉八齿小蠹、云杉小蠹和中重齿小蠹。防治小蠹类害虫,应采用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寄主 信息素诱虫、饵木诱虫、保持林区卫生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检疫种类
1、中国规定的检疫种类有:美洲榆小蠹、欧洲榆小蠹、欧洲大榆小蠹、咖啡果 小蠹、西部松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 2、美国榆小蠹,分布:加拿大(环绕哈得逊湾东南、西部),美国(东部、中部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即美国 南部)。 3、欧洲榆小蠹,分布:欧洲(西起爱尔兰、英国,东至乌拉尔,北至斯堪得那维亚半岛,南至西班牙和高加 索),加拿大,美国(全国)。 4、欧洲大榆小蠹,分布:西欧,中欧,北欧,前苏联(乌拉尔、高加索),伊朗,北非。 5、咖啡果小蠹,分布:中南美(危地马拉、牙买加、哥伦比亚、巴西),太平洋(密克罗西亚群岛、菲律宾、 印尼),非洲。
动植物检疫法规 完整版

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参考重点第一章一、近年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1.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梁(微空飞豚毒假紫互凤)2.入侵动物:双斑锦天牛,光肩星天牛,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蔗扁蛾,美国白蛾,强大小蠹,非洲大蜗牛,福寿螺3. 入侵病害:松材线虫病二、植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部门: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2、农业部:国内农业检疫3、国家林业总局:林业检疫三、植物检疫执行部门1、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疫2、植保植检站:省际或省内调运检验3、森林保护站:林业检疫4、动植物检疫所:检疫技术研究四、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1、法规名称:要有名副其实的名称2、立法宗旨:应开门见山,简单明了3、执法的主管部门和各级执法机构:应说明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主要职责,权利和义务4、名词术语解释:应有明确的定义5、检疫法规分项和检疫范围分项:应具体说明这些检疫的范围和权限6、规定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物品:列明禁止进境物或需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7、检疫程序:说明检疫的步骤(许可,报检,检验与检测,处理和监管)8、奖惩和法律责任9、法规的公布日期和生效日期10、根据法规制定具体实施规章的办法11、其他规定(加)国际贸易与动植物检疫的关系(一)国际贸易需要动植物检疫1:动植物检疫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合同中的重要条款,是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依据2:动植物检疫为对外贸易提供了稳定的高质量的出口货源3:合格的动植物检疫证书,是农产品顺利通关,结汇的重要凭证4:动植物检疫结果是货主对外进行索赔的依据5:动植物检疫有助于打破某些国家多年设置的对一些动植物及其产品禁止入境的法令,为农产品的出口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国际贸易促进了动植物检疫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动植物检疫法规和检疫管理的日益完善,又对国际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外来生物风险评估

有无外来物种完成生长、繁殖、扩散等生活史关键阶段所必需 的其它物种,如与之共生的生物、寄主、传粉媒介生物、卵孵 化的生物、帮助种子扩散的生物、转主寄主的种类和分布;
有无有利于外来物种建立种群的人为因素,如栽培措施、有利 的人工生长环境
原产地有无该外来物种分布和发生,有无监测以及监测结果; 原产地采取的有害生物管理措施(化学、生物、人工控制措施); 在原产地或运输和储存期间对货物采取的商业措施; 在原产地及我国常规口岸检疫中能否检出及其难易程度; 存储和运输条件以及运输的速度; 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该外来物种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生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评估前的准备 风险评估 结论和建议
基本原则
预先防范原则
在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可能引进的外来物种无害时 ,应认为该物种可能有害
即使评估认为其风险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也应该开展 长期监测以防范未知的潜在风险
对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即使评估不能证明其存在风险 ,也应遵循先试验后推广、逐步扩大利用规模的步骤
生态危害的评估
从环境危害、经济危害和危害的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 环境危害: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珍稀
濒危物种、关键种和特有种、重要经济物种等本地物种 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失; 经济危害:对农林业、贸易、交通运输、旅游等有关行 业或产业造成的损失; 危害的控制:是否存在天敌等自然控制机制以及对外来 入侵物种的控制能力,检测的难度和成本,监测的可行 性和成本,分析现有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难度、农药的 安全性和控制成本
评估前的准备
收集基础信息 明确拟评估对象 决定是否进行风险评估
收集基础信息
受外来物种影响区域的环境经济现状 外来物种的引进途径 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外来物种的管制状况 已有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情况 外来物种的危害
全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恶性入侵物种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它们不但能以巧妙的方式实现远距离传播,而且能在新的地区建立种群,扩大繁殖,成为优势种,甚至彻底改变一个区域的生境,使之不再适合本地土著生物群落的生存。
CNG在这里列出经世界各国生物学家联合研究,The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组织公布的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恶性入侵物种。
鱼类:大麻哈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食蚊鱼蟾胡子鲇尼罗尖嘴鲈鲤鱼黑鲈鳟鱼鸟类:印度八哥白头翁掠鸟两栖类:牛蛙蟾蜍离趾蜍陆生植物:白千层树荻芦竹吸水木微甘菊印度白茅荆豆暹罗草南欧海松Koster恶草虎杖(竹节参)三裂中蟛蜞菊奎宁树野牡丹腺牧豆树怪柳风车藤紫金牛银合欢千屈菜野葛草莓香石榴虫蜡树仙人掌火树肖孔香(巴西椒树)乳浆大戟非洲郁金香黄喜马莓含羞草马缨丹黑荆树陆生无脊椎:光肩星天牛舞毒蛾扁虫小火蚁阿根廷蚁四斑按蚊金苹蜗牛红外来火蚁家白蚁甘薯白粉虱狂蚁橡子螺大果柏大蚜大头蚁非洲大蜗牛白纹伊蚁普通黄胡蜂爬行类:林蛇谈水甲龟水生植物:凤眼莲大米草杉叶蕨藻裙带菜水生无脊椎:海蛤梳状水母多刺水甲多棘海盘车多形饰贝地中海贻贝青蟹微生物:牛瘟鸟疟疾栗疫病香蕉束顶病毒疫霉根腐病蛙壶菌病哺乳类:毛尾负鼠印度小猫鼬大鼠野猪鼠海狸鼠白鼬兔赤鹿家猫山羊猕猴灰松鼠赤狐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1月10日发布的“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如下:1.紫茎泽兰2.微甘菊3.空心莲子草4.豚草5.毒麦6.互花米草7.飞机草8.凤眼莲9.假高粱10.蔗扁蛾11.湿地松粉蚧12.强大小蠹13.美国白蛾14.非洲大蜗牛15.福寿螺16.牛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入侵生物—强大小蠹
强大小蠹,别名:红脂大小蠹,拉丁学名:Dendroctonus valens,鞘翅目昆虫,原产地:北美洲。
为害特点:1998年9月山西阳城、泌水首次发现。
推测为80年代从美国进口木材有关。
与北美洲发生情况不同的是,它不仅攻击树势衰弱的树木,也对健康树进行攻击,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
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西发生面积52.6×104hm2,其中严重危害13×104hm2,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已导致600多万株的松树枯死(李计顺,常国彬等2001)。
在山西,2000年的调查统计,危害面积达16.3×104hm2,其中成灾面积9.1×104hm2,已有342.4万株成材油松受害枯死。
通过近两年的有效治理,疫情有所减弱,但是仍然有向周边省市扩散的趋势。
主要危害已经成材且长势衰弱的大径立木,在新鲜伐桩和伐木上危害尤其严重。
1年1~2代,虫期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在林内均有红脂大小蠹成虫活动,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
雌成虫首先到达树木,蛀入内外树皮到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可被刻食。
在雌虫侵入之后较短时间里,雄虫进入坑道。
当达到形成层时,雌虫首先向上蛀食,连续向两侧或垂直方向扩大坑道,直到树液流动停止。
一旦树液流动停止,雌虫向下蛀食,通常达到根部。
侵入孔周围出现凝结成漏斗状块的流脂和蛀屑的混
合物。
各种虫态都可以在树皮与韧皮部之间越冬,且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
形态特征:①成虫红脂大小蠹是大小蠹属(Dendroctonus) 中个体最大的一种。
体长5.3~9.2mm(平均7.3mm),体长为体宽的2.2倍,成虫呈红褐色,头部额面居不规则小隆起,额区具稀疏黄色毛,头盖缝明显,口上缘片中部凹陷,口上突阔明显隆起,口上突两侧臂圆鼓凸起,在口上缘片中部凹陷处着生黄色刷状毛。
头顶无颗粒状突起,具稀疏刻点。
前胸背板的长宽比为0.7:1,前胸前缘中央稍呈弧形向内凹陷,并密生细短毛,近前缘处缢缩明显,前胸背板及侧区密布浅刻点,并具黄色毛。
鞘翅长宽比1.5:1,与前胸背板的长宽比2.2:1。
鞘翅基缘有明显的锯齿突起12个左右,鞘翅上具8 条稍内陷而明显的刻点沟,刻点沟由圆形或卵圆形刻点组成,翘翅斜面第1沟间部基本不凸起,第2沟间部不变狭窄也不凹陷。
②卵卵圆形,长0.9~1.1mm,宽0.4~0.5mm,乳白色,有光泽。
③幼虫体白色头部淡黄色,口器褐黑色,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1.8mm。
④蛹体长6.4~10.5mm,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浅黄色、暗红色。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主要危害已经成材且长势衰弱的大径立木。
控制方法:①杜绝乱砍滥伐,对严重受害树清除后,必须对伐根进行熏蒸等处理,消灭残余小蠹和避免再次在伐桩上产卵危害。
②在成虫侵入期采用菊脂类农药在树基部喷雾,可防止成虫
侵害。
③用信息素可有效地对该虫进行监测,利用天敌和信息素进行防治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④在成虫迁飞期(五六月和十月)在受害树周围悬挂诱捕器诱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