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洛可可艺术

合集下载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法国。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充满了优雅、娇媚、精致和浪漫的气息。

在洛可可艺术中,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的贵族社会追求放荡、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因此洛可可艺术常常以贵族女性为主要题材。

画家们描绘了脸庞白皙、衣着华贵、面带微笑的女性形象,身穿华丽的礼服和丰富的珠宝,整体形象充满了柔美和优雅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洛可可艺术中的装饰和细节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讲究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艺术品上常常出现曲线和卷曲的线条,以及复杂的花卉、装饰和特殊材质的运用。

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味道和立体感,给人一种浪漫和华丽的感受。

洛可可艺术中的色彩也十分丰富。

画家运用了大量的明亮、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艳的粉红色、蓝色、黄色等,以及金色和银色的装饰。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夺目,给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感觉。

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

画家们追求描绘真实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幻想元素。

这种追求真实和浪漫的人文精神,使得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欧洲广受欢迎。

总的来说,洛可可艺术是一种注重细节、色彩饱和、女性形象优雅、描绘贵族社会生活的艺术风格。

它充满了浪漫、优雅和喜悦的气息,给人一种闲适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产生于路易十五时期,此时绝对王权已衰落,宫廷生活失去往日主宰潮流的地位,反而受到市民阶层思想趣味的包围和影响。

国王显贵们开始热衷于用假山或涡形的花式来装饰室内,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变的优雅和活泼,少一些神味。

建筑上讲究和谐、亲切、玲珑、细巧,于表现神权。

王权的古典主义相对立。

不论家具、相框、用器等上面纹样花式都有华丽繁缛特征,常采用C型或S型、漩涡型纹饰,形成典型的“欧式”风格代表作有鲍弗朗设计的《巴黎苏比兹府》等。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华佗的《发舟西苔岛》、布歇《浴后的狄安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等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首次创立的有价值的现代艺术流派的标志。

1944年美国评论家称这群美国青年艺术家是“抽象表现主义”。

他们是霍夫曼、波洛克、德·库宁等人。

抽象表现主义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动画派”即波洛克为代表的在大型画布上滴洒颜料的“滴流绘画”,代表作有《淡紫色的雾》二是以德·库宁为代表的带有表现主义特征的绘画,即对所画的颜料厚重的作品进行虐待造成的奇特效果。

抽象表现主义的意义在于,通过抽象表现主义使美国现代艺术跻身于世界现代艺术行列,也是美国艺术获得国际地位的第一个流派,属于典型反应美国人潇洒民族性格的流派,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到欧洲。

浪漫主义艺术:“浪漫”意为虚构、传奇。

浪漫主义美术通常是指法国19世纪产生的一个流派,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范畴。

具有以下特征:1.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

2.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美术。

3.重感情和个性,重色彩和色调对比。

4.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

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

杰里柯以《梅杜萨之筏》宣告浪漫主义诞生,主将是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是《自由领导人民》。

浪漫开启了主义现代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实主义艺术:野兽派:该派于1905年在法国兴起,是由评论家沃克塞勒批评语定名的。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设计风格。

主要体现在室内装饰方面。

它是在17世纪“巴洛克”室内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艺术比巴洛克装饰手法更加柔媚纤巧、精美细腻。

洛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洛可可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纤细娇艳的女性形象。

这种风格在家具造型上,常用涡卷形曲线、弧线、贝壳纹、曲线来表现女性的妩媚与娇柔;家具和门、窗、栏杆、桌椅等都以卷涡、弧线和贝壳纹等相互交错,组成纤细秀美的形式。

洛可可艺术的一种新的样式。

它主要受到法国路易十五时期陈设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影响,以室内装饰见长。

主要代表有凡尔赛宫、圣心教堂和卢浮宫等处。

洛可可艺术的代表是巴黎的凡尔赛宫、马德里的皇家公园、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等。

罗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罗可可一词是古希腊的译名,原意为“奇异的古代建筑”,后被引申为“贝壳式”、“扭曲了的珍珠式”等,是“奇异古怪”的意思。

罗可可风格具有纤弱娇媚的女性情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纤细华丽。

巴洛克又称“巴洛克风格”。

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和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喜欢用夸张的颜色,如金色、深红色、深绿色等,很少用黑色、白色。

这种风格反映了盛行于17世纪路易十五时代的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洛可可艺术的先驱。

18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出现了所谓的“罗可可”。

“罗可可”的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壮丽的特点,又增加了亲切柔和与温馨的感觉。

但它又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而是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一些朴素、淡雅甚至是带有乡土味的色彩。

但其室内装饰、家具和织物的装饰图案却运用了法国东北部图案纹样和花边,显得轻快洒脱,富有乡村气息。

在室内装饰方面,洛可可风格大量使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rococo洛可可式艺术风格

rococo洛可可式艺术风格

1667~1754),巴黎 《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 厅)。 • 德国费斯堡(Wurzburg) 住宅内的《凯瑟大厅》 (Kaisersaal,1749~ 1754),由建筑师诺曼 (B. Neumann, 1687~1745)领导兴 建,提埃波罗(G. Tiepolo,1696~1770) 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 (1753)。
•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
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 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 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 《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 德国,1768)。由于当时 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 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 也遍及欧洲各国。
2、词源与含义
• 从词源来看,rococo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
《海尔阁下》
• 康斯博罗(T. Gainsborough,1727~88),
受范· 戴克影响,绘画表现不落俗套,肤色、质感 技巧成熟,此点胜过雷诺兹。除画肖像画外,对 风景画特别有兴趣。代表作《安德鲁斯夫妇》 (1750,伦敦国家画廊)、《何奥公爵夫人玛 莉》(1760,Iveagh Bequest Kenwood)。
•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
为底,利用花朵、草 茎、棕榈、海浪、泡 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 的图案,带来一种异 常纤巧、活泼的趣味, 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 衡、庄重和安定的感 觉,尤其是使用金、 白、浅绿、粉红等刺 眼的色彩,更令人眼 花撩乱,这种繁琐、 矫揉造作的风格,实 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 代表作品 • 波夫朗(G. Boffrand,
2、雕刻
• 洛可可雕刻 • 洛可可雕刻是杰出的写实风格,纤细精美
也很生动,一般作品体积不大,多半是人 物半身像。喜欢带有历史典故或寓意的雕 像,用于点缀贵族的邸宅,有些小雕像是 用陶瓷器制作的。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罗可可艺术罗可可艺术源于18世纪欧洲,起源于法国。

罗可可一词源自法语“rocaille”,意为“贝壳石膏装饰”。

罗可可艺术于1730年到1770年间盛行,是巴洛克艺术的后期发展阶段。

与巴洛克艺术相比,罗可可艺术更加轻盈、自由、细腻,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装饰性。

二、罗可可艺术的特点1. 流动的线条和曲线罗可可艺术以流动的线条和曲线为特征,这些线条追求优美、柔和的形态,并经常与自然界的元素相结合,如花朵、藤蔓等。

线条的流动性使作品产生了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2. 优雅的装饰性罗可可艺术注重装饰和细节,作品中充满了精细的雕刻和铺绣,尤其是利用壁画、壁炉、壁橱等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

这些装饰元素以雕花、镂空、金箔等方式呈现,丰富了艺术品的层次感,使之显得富丽堂皇。

3. 明亮的色彩罗可可艺术中常使用明亮的色彩,如粉红、浅绿、柔和的蓝色等。

这些色彩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和罗可可时代人们对自然和快乐生活的向往相吻合。

三、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1. 卷曲卷曲是罗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用来装饰家具、壁画、雕塑等。

它指的是将线条或纹饰以曲线的形式表现,通常呈现出旋转、螺旋、波浪等形态。

卷曲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流动感和动感,使之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2. 剖面雕刻剖面雕刻是一种在立体物体的表面上进行的雕刻形式,常用于装饰家具、墙面和天花板等。

剖面雕刻可以使物体表面呈现出精细的纹饰和图案,使整体更加丰富多样。

3. 淡雅粉色淡雅粉色是罗可可艺术中常用的色彩之一,它体现了罗可可时代对优美、柔和的追求。

淡雅粉色常用于墙面、家具和装饰品的涂装,使室内呈现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4. 壁炉壁炉是罗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它被视为贵族生活的象征。

罗可可风格的壁炉通常由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富有华丽的装饰。

壁炉成为了当时居室中的焦点,也是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四、罗可可艺术的影响与传承罗可可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同地区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

《时髦婚姻组画之二:某天早晨》
《时髦婚姻组画之三:查验》
《时髦婚姻组画之四:梳妆》
《时髦婚姻组画之五:伯爵之死》
《时髦婚姻组画之六:伯爵夫人之死》
《卖虾女》1759年
雷诺兹(1723~1792)Reynolds, Joshua
《 上 校 像 》 年
1782
《 邦 伯 里 小 姐 为 三 美 神 牺 牲 》 1765 年
《 火 神 伏 尔 甘 突 然 出 现 在 维 纳 斯 和 战 神 马 尔 斯 面 前 》
弗朗索瓦· 布歇
• 弗朗索瓦· 布歇 ( Francois Boucher,1703— 1770),法国画 家、版画家和设计 师,是一位将洛可 可风格发挥到极致 的画家。
《雷纳托和阿尔米达》约17343年
厨房静物画《魟鱼》(1728,巴黎罗浮宫)
《静 物》
《银质大口杯》1761年
《有铜水壶的静物》1733年
《 玩 小 陀 螺 的 男 孩 》 年
1737
《市场归来》1739年
《勤勉的母亲》1740年
西班牙美术
戈雅
• 弗朗西斯哥· 戈雅.西班牙恶魔派画家,早期喜 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 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 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 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 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到士雇主一直袒 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 点画出来.
J.H.Fragonard,1732 1806 ~
《荡秋千》
弗 拉 哥 纳 尔
《狄德罗肖像》约1769年
《读书少女》约1776年
《赢得的吻》约1776年
《闩》约1777年
夏尔丹(Che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

洛可可艺术设计资料

洛可可艺术设计资料

德国麦森窑
1710年1月23日,“麦森王室瓷窑”建立。生产的复活节王 室用瓷,令其名声大振。
重要陶瓷艺术家:伯蒂格尔、斯特采尔、赫罗尔特、坎得 勒等。
赫罗尔特
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1696~1766),麦森窑 艺术总监。
赫罗尔特的初期作品多为中国式的纹样。 17来自5年以后逐 渐发展为欧洲风情。
形成因素
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 女权高涨。
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 结果。
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 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 成为洛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
蓬帕杜夫人 布歇,1756年
风格特征
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风格特征:多用S形曲线及艳丽浮华的色彩,呈现出阴柔
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设计和制作均受东方工艺风格的影响。
各国的家具工艺风格之间存在一定差别。
法国洛可可式家具
可分为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两个阶段。
前者是过渡阶段。特点是对后期巴洛克式家具的某些不 足之处进行了修饰。
后者是繁荣阶段。特点是新型家具不断出现,新装饰形 式大量运用。
英国“乔治时期”的家具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英国的家具工艺一直受欧洲大陆的 强烈影响,尤其崇尚法国式豪华家具。
共同特点:能够令坚硬而冷峻的金属变得柔软而精巧。
镀 金 银 水 瓶
洛可可式染织纹样
18世纪30年代始,洛可可式染织纹样大体形成。
主要特点: 一、是自然主义的植物纹样的表现; 二、是构成上注意非对称性的处理; 三、是更多地表现了绘画性的特点。
洛 可 可 织 物
洛可可时期家具工艺
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和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带 有明显的宫廷贵族气息。

装饰纹样教学中体现新洛可可风格的常规使用手法

装饰纹样教学中体现新洛可可风格的常规使用手法
然 科 学 和 哲 学 发 展 了理 性 思 维 . 他 们 有 能 力 认 识 到 l有 使 1 3
社会 制度 的缺 点 。人 们通 过理 性思维 获得 了空前 的 自信
感 情追 求趋 于高 雅 。 们喜 欢 牧歌 式 的 巧 、浮华 和洛 可可 风格 联 系 了起 来 。男 新 艺术运 动的风格 和洛 可可风格 元素进 人
但 各 英 国 人 斯 蒂 芬 ・ 特 尔 在 研 究 关 于 留 了理 性 主 义 的 基 础 与 核 心 . 这 个 核 植 物 与 动 物 造 型 , 种 各 样 的 植 物 花 纹 科
艺 术 主 张 的 手 册 中 .对 洛 可 可 ”是 这 心 所 考 虑 的 方 向 就 变 得 很 模 糊 或 者 多 样 和 动 物 通 过 层 次 的递 进 形 成 了 丰 富 的 画
成长为 “ 新洛可可 ” “ 。 新洛可可” 风格建 立起 了新时 代的审美时尚。 在装饰纹样教学中 “ 新洛可可” 的应用
也 多体现在对题材 的选择 和对细 节的把握上 ,将这
种 时尚化的语言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 当中去 。


新洛可可纹样和洛可可纹样 的差别
洛可可 艺术 (oo o at是产 生于 法 国 1 世 纪的艺术 R c c r) 8
在 洛可 可纹 样 的造型 中 , 整体 上更 纹样 设计 成 为一种 时 尚 。 新洛 可可 不用 直 线 , 主 张 以 有 机 的 曲 线 作 为 形 式 中
加精 细 .更趋于 对细 节 的描述 。更 多 C 去考 虑复 杂 的纹样 制 作 的功能 性 , 但依 心 ,主 张 艺 术 与 技 术 的 结 合 [。 将 新 艺 3 】
样 式 ,开 端 于 路 易 十 四 ( 6 3 1 ) 时 代 晚 期 .流 行 于 14 —1 75 路 易 十 五 (7 -1 7 )时代 , 格 纤 巧 、精 美 、 华 、 11 4 5 7 风 浮 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代表作品 • 波夫朗(G. Boffrand,
1667~1754),巴黎 《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 厅)。
• 德国费斯堡(Wurzburg)
住宅内的《凯瑟大厅》 (Kaisersaal,1749~ 1754),由建筑师诺曼 (B. Neumann, 1687~1745)领导兴 建,提埃波罗(G. Tiepolo,1696~1770) 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 (1753)。
• 弗拉哥纳尔(J.H.
Fragonard,1732~ 1806),以华丽的沙 龙生活为乐,以当代
风俗为主作画,用轻
快的笔触表现抒情、
风雅的诱人画面,代
表作如《阅读的少女》 (1776,华盛顿国家 美术馆)、《荡秋千》 (1766,伦敦华莱士 藏)。
• 夏丹(J. B. S. Chardin,
1699~1779),从静物 开始登上画坛,而扩及人 物肖像画,非宫廷贵族的 场景,仅是传达一般平民 单纯而有节制的快乐,善 于以沉着、朴素的色彩描 绘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风 俗画。代表作厨房静物画 《魟鱼》(1728,巴黎罗 浮宫)、《从市场回来》 (1739,巴黎罗浮宫)。
• 《捕虾女Leabharlann (1745,伦敦国家画廊),描绘 一个性情开朗、富有生 气的瘦弱的贫家姑娘, 打破传统肖像画以表现 庄严、高贵气质为主的 样式。其理论著作《美 的分析》,阐述曲线是 最美的线条,多方面举 例说明变化与统一法则 在艺术中的运用。
• 雷诺兹(Sir J. Reynolds,
1723~92),模仿意大 利古典大师的精华,关心 高尚的题材,如“史画”, 人物尊贵动人,但不重质 感。除为人制作肖像画外, 对神话景象、古代历史插 曲有兴趣。他于1768年创 立皇家美术学院,要求艺 术家如希腊罗马一样,也 能创造出理想的人体,表 达崇高的原则和纯洁的美。 代表作《高尚的奥古斯都》 (1753~54)、《尼 丽·厄布来恩》(模特儿画 像,1760~62,伦敦华 莱士藏)、《海尔阁下》 (1788-89,巴黎罗浮 宫)。
• 鲁比里阿克(L.F.
Roubiliac, 1702~1762), 生于法国,活跃 于英国,为欧洲 开创制作纪念天 才雕像的先例, 例如《英国乔治 二世国王》(大 理石,温莎王室 藏)、《大音乐 家韩德尔像》 (1738)。
3、绘画
• 洛可可绘画 • (1)法国洛可可绘画 •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
2、雕刻
• 洛可可雕刻 • 洛可可雕刻是杰出的写实风格,纤细精美
也很生动,一般作品体积不大,多半是人 物半身像。喜欢带有历史典故或寓意的雕 像,用于点缀贵族的邸宅,有些小雕像是 用陶瓷器制作的。
重要雕刻家:
• 法国法尔科奈(E.M.
Falconet,1716~ 1791)为俄国凯瑟琳皇 后所作的《彼得大帝骑 马像》(1766~82), 是十八世纪最优秀的纪 念碑雕刻,用古典手法 雕刻宏伟作品。后来倾 向用瓷器制作亲切活泼 的小雕像,如《山林女 神伊利哥妮》(1747)、 《浴女》(1757,大理 石,巴黎罗浮宫)。
对象,描写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 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异乡风景(如威尼斯、 罗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它一方面不免 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 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 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 苦的殉难。
著名画家:
• 华铎(A. Watteau,
1684~1721),路易 十五时代的宫廷画家,他 的画具有如梦一般的生活 情景,令人向往,产生愉 快之感,绅士淑女们在森 林中嬉戏﹑野餐,人物表 情显得优雅。其风俗画画 风即所谓的“野宴”,被 誉为“绘画中的莫扎特”。 代表作《到西西瑞岛朝圣》 (1717,巴黎罗浮宫)、 《小丑》(约1718,巴 黎罗浮宫)。
(2)英国的绘画
• 英国到十八世纪才有独特本国风格的绘画
出现,虽然也采用洛可可样式,但不大考 虑贵族的需要,无论在风俗画、肖像画或 风景画上,都能反映英国现实生活和民族 思想感情。
著名画家:
• 霍加斯(W. Hogarth,
1697~1764),平民画 家,吸取洛可可艺术潇洒 地运用色彩的一面,善于 使用近乎讽刺画的技巧, 深刻沉痛地勾划出时代的 弊病,代表作《流行婚姻: 婚后》(1743~45,伦 敦国家画廊),讽刺破落 的贵族强迫他们的继承人 同富商女成婚,却因无感 情基础而产生的悲剧;
洛可可艺术
一、洛可可艺术概念
• 1、意义与背景 •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
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 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 (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 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它把 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 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 《何奥公爵夫人玛莉》
(3)意大利
• 提埃波罗(G. Tiepolo,
• 布雪(Boucher,
1703~1770),专 长在“牧歌”和“神
话”为题材的绘画,
十足的贵族趣味,是
随侍国王的首席画家,
庞芭杜夫人(路易十
五的情妇)的绘画老
师。代表作如《黛安 娜入浴》(1742, 巴黎罗浮宫)、《棕 发女奴》(约1743, 巴黎罗浮宫)、《庞 芭杜夫人》(1756, 慕尼黑老绘画馆)。
《海尔阁下》
• 康斯博罗(T. Gainsborough,1727~88),
受范·戴克影响,绘画表现不落俗套,肤色、质感 技巧成熟,此点胜过雷诺兹。除画肖像画外,对
风景画特别有兴趣。代表作《安德鲁斯夫妇》 (1750,伦敦国家画廊)、《何奥公爵夫人玛 莉》(1760,Iveagh Bequest Kenwood)。
• 可罗狄恩(Clodion,
1738~1814),善于制作 小陶像,技巧高妙,带有淫欲 意味,但能散发出有韵律的活 力。
• 如作品《森林女神Nymphand森林好色
之神Satyr的狂饮》(约1780,纽约大 都会博物馆)。《西风神与花神》 (1799,陶器,纽约Henry Clay Frick 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