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2

强制性再社会化 主动性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
再社会化
抛弃已有的社会化, 形成新的社会化 方向和内容与原先不 一致 思想、生活方式、行 为模式发生基本的、 急剧的、迅速的改变, 不适应感强烈
继续社会化
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 上发展、提高、完善 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 原先一致 逐渐的、部分的变化,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 行
(三)对社会化的理解
1、社会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2、社会化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
3、社会化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4、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即使人们接 使个体学会现有的政治制度所接受 受社会的道德标准,并按照公众认可的社 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会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即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使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 的过程。 个体理解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 意识和精神,按照法律制度调节自己 1、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与之相符行为的规范,按照社会的 行为的过程。 获得某种民族社会意识,使个体尊重自己 2、政治社会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的过程。 民族的习俗和传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 3、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 自豪。 4、性别角色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5、民族社会化(ethnic socialization)
现代社会的青年期个体越来越
推迟了
在心理上与经济上独立的时间
3、成人期的社会化
成人期: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 生活与事业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调整自己,以面对声望的
《社会学概论》课件第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PPT

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化机构
家庭:以婚姻为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 夫妻子女为主要成员的 社会群体
社会化功能的特征 最早的环境 作用最直接 影响最广泛 影响最深刻 影响最长久
学校:社会建立的以传 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 育组织
社会化阶段 基本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代沟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 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化特点
客体与主体:受动与能动的统一 主体—社会的传导 客体——个人不能选择、逃避,甚至被强制 个人非完全的被动,存在主体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 手段与目的:内外与外化的统一 前提和手段——个人将社会的教化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准则、
行为方式等 目的——个人将内化的外化出来 内容和结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接受社会共同性的、一致性的、认可的、制度化的,形成基
的评价 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
的行为
社会化过程——自我意识和人格发理论
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动力 “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
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化实质是角色扮演,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
本的、共同性的方面 社会生活具体条件或社会化环境的差异性 接受的内容和结果具有差异性
个体社会化条件及基本内容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二讲 社会化

(一)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
小测验:你获得了同一性吗?
(二)婴儿期的依恋研究
陌生情境大体包含8个片段(episode):
陌生情景实验
1.三个类型:
安全依恋型 不安全依恋型—回避型 不安全依恋型—矛盾型
片段 现有的人 持续时间 化 . 1 母亲、婴儿和实验者 30秒
2 3 4 5 6 7 8 母亲、婴儿 母亲、婴儿、生人 婴儿、生人 母亲、婴儿 婴儿 婴儿、生人 母亲、婴儿 3分钟 3分钟 3分钟以下 3分钟以上 3分钟以下 3分钟以下 3分钟
消极意义:
道德社会化的危机 互相欺骗,快乐原则
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网络缩小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的同时,却拉远了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社会化的结果
促进人格形成和发展
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例如:在车上很累的你,不得不让座;指鹿为马
(二)华生与环境决定论
1.环境决定行为 2.社会化的历程:
是应用于孩子身上的外在力量的作用, 不需要任何内部结构的改变。 如:性别特征的形成
华生的名言:
给我一打健康、健全的婴儿,并让我自己设定一个 特殊的世界去抚养他们,我敢保证随机选择其中的 任何一个,把他训练成为我们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乞丐和小偷, 而不考虑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职业和他 祖先的种族。(Watson, 1930,p.104)
(鲍伦德)
专制型父母 威信型父母 宽容型父母
4.威信型父母
威信型父母最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原因: 具有肯独立、负责任、尚勤奋、重成就等品质。 友善、助人、合群、自信。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概述1.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2.社会化的内容从广义上说,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文化遗产,都是社会化内容。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二)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还有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个人为适应特色觉得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2.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一是,基本社会化知识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二是,现代社会化中,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三是,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局限性,四是,人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3.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二是强制再社会化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成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成为文化反哺。
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2)继续社会化(3)再社会化(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三)社会化的有关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2)库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论(3)科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的先天条件是有差异的。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
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
1.家庭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要素。
人的社会化和社会角色

(一) 人的社会化的研究及其含义
1、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角度
(1)从文化角度研究社会化
(2)从个性发展角度研究社会化
(3)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社会化
2.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基本线索
其基本线索是有广义到狭义。
3、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的学习、扮演,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一、社会角色及其分类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角色 ,即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它是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人们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人的社会化有助于保持文化的一致性和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3)人的社会化有助于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三) 社会化的条件
1.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第一,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第二,人类具有语言和思维能力。
第三,人类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
第四,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2.社会环境条件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能动性
3.持续性 4.丰富性
(三)人的社会化的意义
1. 对个人的意义
(1)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途径。
2. 对社会的意义
(1)人的社会化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
02人的社会化与社会互动

二、人的社会化与社会互动(一)人的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社会化关系到个体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及社会结构的维系和发展,因此,它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十分必要:(1)从个人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①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因为人需要通过社会化来学习社会生活技能,了解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社会各种制度、习俗传统等行为规范,以获得社会成员的资格,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
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需的途径。
人类社会总是处于变迁之中,这种社会变迁会造成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人需要继续社会化,以便于重新适应和发展了的社会。
(2)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①人的社会化是实现社会延续的需要。
一个社会要延续,就必然要求新加入的成员了解已有的文化遗产,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②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必然要求其成员有较高素质,而要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一切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化才能实现。
3.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人的社会化贯穿人生始终,但主要指从出生到青年阶段的社会化,在这一阶段,人的社会化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
作为一个人,其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这些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不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文化,在这些活动中包含了某种意义。
(2)学会谋生的基本手段。
人不但要通过生产而自食其力,而且还要向家庭成员中的非生产者提供消费资源,还要为社会作贡献。
社会学4社会角色和人的社会化PPT课件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及扮演失调
角色扮演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角色知觉, 即明确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角色扮演的第二步是进行角色操作,即 对角色进行理解和表现。
能明显标识角色的外在特征称为符号特 征,典型者如制服、徽章。
能决定个人角色的内在因素称为本质特 征,如职业、知识能力。
社会化的过程可以两个大部分来研究, 一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这是基本 的社会化过程,二是成年人的社会化, 这被称作继续社会化过程。
一、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
(一)婴儿期社会化 从出生到3岁,是一个人的婴儿期。婴儿
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自我认识, 学得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与环境。
(二)幼儿期社会化 3岁到6岁是幼儿期,也称为学前期。
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是逐渐由角 色的先赋性向角色的自致性过度。也就 是说,自致角色的比例将不断扩大。
3、从角色的规范化程度来看,可以把社会 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如政府官员、法官、警察等, 他们的职责、权利、行为方式都比较明确, 不能随意发挥。
经济领域中的角色一般都是功利性角色。
表现性角色则指角色不是或主要不是为 了报酬,而是出于责任感、义务感和事 业上的自我实现感。如艺术家、医生、 科研人员、慈善家等。
特征:有深重的责任感,有浓厚的兴趣 和爱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
5、从角色的表现状态来看,可以把社会 角色划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 角色。
青年期是基本社会化完成的前夜,将独 立自主地跨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了新的方法。
他们的角色除了儿童时期的女儿、儿子、 朋友、学生等外,又加进男友、女友、 运动员、学者及许多其他的角色。
第 4 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概念(一)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内容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一是生理性成熟;二是社会性成熟。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为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因为:其一,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二,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三,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四,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四)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所谓反向社会化,使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三、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超我是对从社会中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娘,则国娘”:男女形象模糊的社会化解读
互联网时代:英雄消失的时代,权威瓦解的时代? 表情包与个人社会角色、互动间是否存在规律?
本次课到此结束,谢谢!
讨论:两个热点研究问题
互联网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原生家庭”对个人后天发展的影响?
戈夫曼:旋转木马与角色距离
角色距离(role distance)概念是符号
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早提 出来的,其含义是:角色距离就是一个
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
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
承担的多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所以这些就构成了角色集。
在某个情境下,多个身份是否会引起个人行为混乱?
角色的类型
社会角色的确定首先要确定自身身份,即“我是谁”。但是在新的环境里面,会遇
到身份确定的问题;
布景与道具 衣着、 仪表与言谈举止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社会角色的失调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发展社会化 (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
再社会化
(resocialization)
社会化研究的进程
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社会化过程及内容
第二讲: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刘 凯 kailiu@
我们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人们是如何从“生物人” 转变成“社会人”的?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平衡个性与 社会的期待?
如何摆脱“别人家的孩子”噩梦?
社会化的类型
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电子媒介环境下的:情境与角色
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
成年和童年模糊
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
后台与前台的区别
权威消失,平权,去魅?
拟剧理论下的人的角色扮演
群体身份变化:男性女性气质合一?
符号预设与角色形象构建
社会现象的讨论
新时代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 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
社会化的渠道及方式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无效的文化传递: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传递给下一代,无效文化传递
的一个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社会人为的划分,使得青年群体处于分层状态,这
些会使弱势群体在社会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如户籍制度和分班制度等。 社会化不足和过度社会化。
社会角色概念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期待;
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角色集与情境冲突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