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学习题

总论

1.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2.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

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物化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2、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3、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 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4、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政府依法征税

B.国家向企业投资

C.个人购买国库券

D.保险公司向企业赔偿

E.政府向个人收取出国护照费

5.下列属于财政支出现象的有()

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6、下列属于纯公共品的是()。

A.法律法规

B.教育

C.行政管理

D.社会保障

E.货币发行

7、一般说来,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

A、国防

B、公园

C、教育

D、桥梁

8、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倍,吉尼系数:

A、扩大一倍

B、会扩大,但不到一倍

C、不会发生变化

D、会缩小

9、如果向一个社会中的高收入群体征税,并将取得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群体,吉尼系数会:

A、变大

B、变小

C、不会发生变化

D、上述都有可能

10、下述()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A、如果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对产品的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B、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补贴使哪些社会群体受益?

C、政府规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农业的产出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D、政府税收最终是如何为社会不同群体承担的?

11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12()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13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 )

A、“帕累托最优”

B、完全竞争

C、市场失灵

D、外部效应问题

14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 )

A、“帕累托最优”

B、完全竞争

C、市场失灵

D、外部效应问题

15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自己免费使用,此即所谓( )现象。

A、竞争失效

B、偏好不合理

C、免费搭车

D、分配不公问题

第二章财政支出

2.1习题

1、按财政功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

A、经济建设支出

B、价格补贴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

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属于购买性支出

B、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属于积累性支出

C、按支出用途分类,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积累性支出

D、按支出用途分类,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经济建设费

3、下列属于积累性支出的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价格补贴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

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4、下列产业中,理应有政府进行投资的有()

A、环境治理

B、治理国土

C、能源开发

D、教育

5、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政府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

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

6、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

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

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简易建筑支出

2.2习题

1、基础理论研究应采用( )来提供。

A.市场化

B.财政拨款

C.个人

D.企业

2、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改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3、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有( )

A.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B.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

C.行政效率

D.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

4.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 )

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

B.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尹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教育

C.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ACCA学员

D.曾宪梓先生捐助所兴办的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服务

5.对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

A.该国财政支出规模

B.该国财政支出结构

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

D.该国对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

6.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 )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7、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趋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培植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8.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 )

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B.农业科技推广

C.农村教育和培训

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

9、财政支援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

A、农林、水利、气象等基本建设支出

B、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

D、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E、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10、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投资性支出()。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增拨流动资金

D、国家储备

E、支付债券利息

2.3习题

1.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手工业者

B、农民,工人

C、全体社会成员

D、老人和小孩

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

A、完全基金制

B、积累制

C、现收现付制

D、部分基金制

3、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对公众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社会政策。

A.收入再分配B.支出再分配

C.支出转移D.补贴

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医疗保险B.养老保险

C.社会保险D.社会救济

5、社会保险是()。

A.自愿保险B.强制保险

C.自觉保险D.志愿保险

6、社会救济支出资金来源于()。

A.税收B.领取人的缴纳

C.发行债务D.企业缴纳

7、完全基金制的社会保障资金缴纳方式中()。

A.收费率较低 B.收费率一般

C.收费率较高

8、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通采用的一种社会保障资金筹款方式是()。

A.社会保障统筹交费

B.开征社会保险税

C.建立预算基金账户

D.发行国债

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由(),形成新的筹资机制。

A.单位全部负担

B.个人全部负担

C.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D.社会负担

1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A.互助账户B.个人与个人账户

C.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D.社会统筹账户

11、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渠道有()

A.发行国债B.个人缴费或缴税

C.单位交费或缴税D.政府预算支出

12、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一种()

A.单位保障B.就业保障

C.自我保障 D.共同保障

1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完善基金管理体制B.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C.失业保障制度D.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E.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我国的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15、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 )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他受益者的支出。

A.财政资金B.企业资金

C.单位资金D.自有资金

16、财政补贴是一种()

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D.经济建设支出

17、财政补贴主要内容有()

A.价格补贴和风险基金B.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C.财政贴息D.其他财政补贴项目

18、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

部分利息,我们称之为()。

A、财政补贴

B、财政贴息

C、现金补贴

D、价格补贴

第三章财政收入

3.1习题

1、目前世界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基本上是()

A.企业收入B.政府收入

C.收费D.税收

2、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是()

A.税收收入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D.政府收费

3、财政收入按其价值构成来看主要来源于()

A.W B.C

C.V D.M

4、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

A.税收B.债务

C.企业利润D.收费

5、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过去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A.折旧基金B.利润

C.税收D.企业收入

6、从所有制构成来看,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

A.私有经济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D.公有制经济

7、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实行国民收入超分配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政府会取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常所说的()

A.通货膨胀B.通货膨胀收入

C.通货膨胀税D.国民收入再分配

8、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让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

A、定额税

B、比例税

C、累进税

D、累退税

9、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

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10、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主要表现为()

A、收入分配政策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

B、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

C、剩余产品价值中财政收入占的比重

D、剩余产品价值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

11、建国初期我国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有()

A、国营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个体经济

12、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银行利息收入

E、其他收入

13、企业收入主要有()

A.企业上缴的税收B.企业上缴的利润

C.从政府参股、控股的其中分享的股息和红利

D.国有资产租赁和产权转让收入

14、目前财政收入直接来自于V的有()

A.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B.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费

C.消费税中个人收入的转化D.服务行业上缴的税收中V的转化

习题3.2

1、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证券交易印花税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3、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4、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国家的政治权力

D、社会习惯势力

5、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6、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

A、免征额

B、起征点

C、速算扣除款

D、计税金额

7、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A、流转课税

B、收益课税

C、财产课税

D、行为课税

8、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

A、混转

B、消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9、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指( )。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10、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不相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11.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自由波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12、对以下商品征税,税负更多是由需求方承担的是( )。

A.生活必需品

B.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C.资本密集性商品

D.耐用品

13、按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分为()

A、从价税

B、价内税

C、价外税

D、从量税

14、下列税收中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有()。

A、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E、印花税

15、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

A、纯所得额

B、商品流转额

C、个人全部所得

D、财产净值

16、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划分为哪几类()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定量税率

D、累进税率

17、下列那些税种属于定额税率()

A、资源税

B、所得税

C、营业税

D、车船牌照税

习题3.3

1、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流转税以()为主体。

A、消费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2、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所谓增值额,是指()。

A、C

B、C+V+M

C、V+M

D、C+M

3、我国现行的增值税采用()。

A、价内税

B、价外税

C、定额税

D、超额累进税

4、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增值税。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交换型

5、以下几种类型的增值税税基最小的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交换型增值税

6、消费税实行一次课征制,它的纳税环节选择在()。

A、零售环节

B、批发环节

C、消费环节

D、生产环节

7、我国采用从量计征的税种有()。

A、遗产税

B、车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消费税

8、以下属于应征消费税的项目有()。

A、烟酒

B、有色金属

C、珠宝玉石

D、汽车轮胎

E、汽油

9、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从理论上讲有()。

A、加法

B、扣额法

C、扣税法

D、除法

E、减价法

10、现行增值税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是()。

A、年利润额

B、企业规模

C、年销售额

D、职工人数

E、会计核算

11、新开征的消费税,其征税范围包括()。

A、过度消费损害健康和环境的消费品

B、非生活必需品

C、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

D、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

E、税基广,征税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

12、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税率为()。

A、33%

B、20%

C、17%

D、13%

E、零税率

13、营业税实行的是()。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14、下列税收中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有()。

A、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E、印花税

15、营业税的纳税人是()。

A、从事各种货物销售的单位和个人

B、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C、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D、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E、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16、下列属于消费税课税对象的有()。

A.烟

B.彩电

C.酒

D.空调器

E.化妆品

17、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A.建筑业

B.金融保险业

C.邮电通讯业

D.转让无形资产

E.销售不动产

18、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 )

A、比例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19、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 )

A、应纳税所得额

B、销项税额

C、进项税额

D、总产值

20、下面哪个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A、国有企业

B、外商投资企业

C、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D、私营合伙企业

2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A、20%

B、15%

C、25%

D、18%

22、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A、20%

B、15%

C、25%

D、18%

23、企业所得税法从()起施行。

A、2007年3月16日

B、2007年10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8年7月1日

24、下面哪些是居民企业()。

A、在福建省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

B、在日本注册但实际管理机构在北京的企业

C、在日本注册的企业设在北京的办事处

D、在福建省注册但在中东开展工程承包的企业

25、下列各项所得中,适用于加成征税规定的是( )。

A.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6、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B.个体工商户

C.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境外人员D.在我国有讲学收入的外籍个人E.个人独资企业

27、下列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有( )

A.从事设计取得的所得B.从事审稿业务取得的所得

C.从事翻译取得的所得D.个人担任董事职务取得的董事费收入

28、下列油类产品中,应征收资源税的为( )

A、人造石油

B、天然原油

C、汽油

D、机油

29、在资源税中,煤炭的征税范围包括()

A、洗煤

B、选煤

C、煤炭制品

D、原煤

30、按照现行资源税制度规定,以自产的液体盐加工成固体盐销售的,其计税依据是( )

A.固体盐的销售数量B.固体盐的销售金额

C.已用的液体盐数量D.加工成的固体盐数量

31、我国现行资源课税主要有( )几个特点

A.具有受益税性质B.只对特定资源征税

C.具有级差收入税的性质D.实行从量定额征收

32、资源税的税目共有7个,其中包括( )

A.天然气B.天然矿泉水C.盐D.煤炭制品

33、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A、使用权

B、经营权

C、所有权

D、占有权

34、纳税人经营自用的房屋缴纳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 )。

A.房屋原值 B.房屋净值

C.市场价格 D.计税余值

35、甲厂与乙厂互换房屋产权,甲厂房屋价格100万元,乙厂房屋价格为120万元。成交后,甲厂支付乙厂20万元的房屋差价款。该省规定契税税率为5%。此项业务,下列项目中正确的有()

A、甲厂是纳税人

B、乙厂是纳税人

C、应纳契税1万元

D、应纳契税6万元

E、应纳契税5万元

36、下列有关契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契税的纳税人是我国境内土地、房屋权属的承受者

B、契税的征税对象是我国境内产权发生转移的不动产

C、契税实行差别比例税率

D、契税纳税人不包括国有经济单位

E、契税纳税人不包括在我国境内承受土地权属的外国个人

习题3.4

1、我国的国债事业最早发行国内公债是在()

A、北洋军阀时期

B、清朝末年

C、国民党统治时期

D、建国初期

2、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我国发行的国债是()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国库券

D、经济建设债券

3、下列指标中,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是()

A、当年国债发行额

B、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C、历年累计债务总额

D、国债余额

4、按能否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为标准,国债可分为()

A、政府借款和发行债券

B、内债和外债

C、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D、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5、国债通常指国家公债的简称,按其举债的形式包括()

A、政府借款

B、内债

C、外债

D、发行债券

6、下列所述国债产生的必要条件中,资本主义社会已具备的是()

A、有国家财政上需要

B、有平等对立的经济关系

C、有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

D、有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

7、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期间,我国发行的国债有()

A、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国库券

D、转换债券

8、下列内容中,体现国债负担的是()

A、国债认购者将收入使用权暂时让渡

B、政府承担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

C、国债是一种延期税收,将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D、代理之间的负担

9、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选择()

A、扩大内需

B、增加公支出

C、国债

D、减少公支出

10、中期国债的偿还期限是()

A、1年

B、2年

C、1-10年

D、10年

11、国债的功能包括()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扩大内需

D、调节经济

12、表示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以下哪些:()

A、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B、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C、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当年到期需支付的利息

13、控制债务负担率有以下几种方法:()

A、控制基本赤字

B、国债利率要适度

C、强调国债投资效益,保持适度的高经济增长率

D、减少国债的利息支出

习题3.5

1、合理的国债利率水平与市场资金供求大小,一般两者的关系是()

(A)反方向变化(B)正方向变化(C)无联系

2、国债一次性偿还法是指()

(A)在证券市场按市价买回尚未到期的国债(B)分批按比例偿还

(C)在国债短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还清本息

3、国债预算列支偿还形式是指()

(A)设立偿还基金偿还(B)当年国债偿还额列入当年财政支出预算(C)“借新还旧”偿还

4、国债直接销售方式中,与认购者直接谈判确定发行条件的推销机构是()(A)政府财政部门(B)中介或代理机构(C)各个政府部门

5、从预算安排角度看,下列内容属于国债偿还资金来源的形式是()(A)预算资金偿还(B)设立偿还基金偿还

(C)预算列支偿还(D)“借新还旧”偿还发展

6、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设立偿债基金

B、预算盈余

C、经常性预算收支

D、发行新债

7、各国偿还国债的方法有()。

A、按次偿还法

B、提前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法

E、抽签偿还法

第四章财政预算

1、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

A、预算的内容

B、预算的组织形式

C、预算的实施过程

D、预算收支指标

2、从哪一年开始,我国的中央预算和部分省市预算采用了复式预算形式编制()

A、1991

B、1992

C、1993

D、1994

3、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中国人民银行

4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

D、全国人大

5、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

A、本级财政部门

B、本级人大

C、上级人大

D、上级财政部门

6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

A、财政部门

B、海关

C、税务部门

D、国库

7、复式预算按经济性质来分可分为()

A、总预算

B、资本预算

C、经常性预算

D、单位预算

8、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

A、增量预算

B、单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复式预算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地方政府预算不允许列赤字

B、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C、最基层一级政府不存在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为本级预算

D、本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报上级政府批准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方各级政府的总预算由本级政府的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预算组成

B、地方政府本级决算草案必须由上级人大审批

C、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草案由本级人大批准

D、中央政府的决算草案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第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1、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

A、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

B、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

C、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D、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

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地方收入包括()。

A、增值税

B、证券交易印花税

C、资源税

D、营业税

E、消费税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形式有()

A、统收统支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分税制

4、具有下列()属性的税种可划为中央税。

A税源流动性大B税源流动性小

C税种调节功能大D税基较小

5、关于我国现行分税制中收入划分正确的是()

A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B分设国税局、地税局征管

C国税局负责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

D地税局负责征收地方税和共享税

6、按照政府间职能分配的原则,以下职能不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是( )。

A.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经济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消防工作

D.本国某城市申办奥运会

7、以下问题中会影响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时的效率的是( )。

A.公共产品成本和收益的外溢性

B.地区经济之间的高度开放性

C.各地区人口结构的差异

D.要素的流动

8、2002年起,我国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主要包括:()

A、增值税

B、证券交易印花税

C、个人所得税

D、资源税

9、中国分税制改革有待完善的问题有:()

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B、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C、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D、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六章财政政策

1、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向银行透支

D、增税

2、1978年以前我国产生财政赤字的根本原因是()。

A、调整价格

B、基本建设规模过大

C、对企业放权让利

D、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3、为了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应该()。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财政补贴

D、减少财政补贴

E、增加财政支出

4、下列能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会带来通货膨胀的是()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

5、当总供给>总需求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A、双松政策

B、双紧政策

C、财政平衡政策

D、财政赤字政策机制

6、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是按()标准分类的

A、财政活动的性质

B、财政收支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C、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D、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

7、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收入分配合理

D、经济增长

8、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避免通胀,财政货币政策细分应是()A、“双紧”B、“双松”

C、松财政紧货币

D、松货币紧财政

9、属于微观财政政策的是()

A、折旧政策B、税收政策

C、公债政策D、预算政策

10、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措施有()

A、减税

B、扩大支出规模

C、降低国债发行

D、增加国债发行

11、财政政策的传导媒介主要包括

()

A、收入分配

B、货币供应

C、价格

D、税收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财政学选择题新选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 D.公共产品 E.通货膨胀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不可分割性 D.排他性 E.竞争性; 3、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有来自() A.M B.V+M C.C+V+M D.C+V 4、财政的基本特征有() A.阶级与公共性 B.强制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支平衡性 D.公平 5、财政职能主要有()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财政监督 二、判断题 1、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在任何经济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都主要是通过财政来进行的。() 3、公共财政就是财政。() 4、行政、国防都是混合物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标准有() A.成本―效益法 B.公共定价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招标法 2、财政支出的公平包括() A.社会公平 B.经济公平 C.体制公平 D.结果公平 3、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取() A.国有国营模式 B.国有国控模式 C.公司制 D.垄断模式 二、判断题 1、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 2、垄断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3、目前,对我国来说,侧重于效率同是兼顾公平。()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 A.补助支出 B.捐赠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财政补贴 E.行政支出 2、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财政支出结构 B.财政支出规模 C.压缩经济建设支出 D.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 3、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 A.经济建设费 B.社会文教费 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 E.债务支出 4、国防支出属于()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补偿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5、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为() A.补偿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二、不定项选择 1.技术改造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B.经常性支出C.投资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 2.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 A.基本建设支出B.价格补贴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按财政功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 A.经济建设支出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D.积累性支出 4.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A.支付债务利息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5.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 A.环境治理B.治理国土 C.能源开发D.教育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财政学选择题含答案

2014年5月财政学作业(2)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A、每一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汇编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

选择题 1.()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8.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C+V+M B、C+V C、V+M D、C+M 11.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12.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构成. A、c B、v+c 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财政学选择题

第一章财政对象和财政职能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 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CD)。 A、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A、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运用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起到经济“自动”稳定功能,从收入制度角度看,主要是指(C)。 A、失业救济金制度 B、政府采购制度 C、税收制度 D、公债制度 5、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D)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6、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BCD)。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与手段。√ 8、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C)。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9、财政是一种(C)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企业 B、个人 C、国家或政府 D、市场 10、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 A、中央政府 B、省级政府 C、市级政府 D、县级政府 11、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D)。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12、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C)。 A、税收 B、反托拉斯法 C、外部性 D、以上都是 13、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00002)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2017年秋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纯公共物品 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财政收入 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外部性 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 答: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 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 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 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 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 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财政学常见考题(选择、判断)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 B.公共产品 C.公平分配 D.市场失灵答案:D 2、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答案:AB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答案:A 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答案:BCD 5、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答案:ABCD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答案:ABC 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答案:ABCD 8、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答案:BC 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答案:ABC 10、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公共)提供 B.市场提供 C.私人提供 D.混合提供答案:A 1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 B.收费 C.价格 D.税费答案:A 12、混合物品的类型有()。 A.拥挤性物品 B.价格排他物品 C.外部效应的物品 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答案:CD 13、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经营 C.政府补助 D.政府垄断经营答案:ABC 14、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有()。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最低成本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答案:ABCD 15、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 A.补助支出 B.捐赠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财政补贴 答案:ABCD 16、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财政支出结构 B.财政支出规模 C.压缩经济建设支出 D.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答案:D 17、技术改造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答案:AC 18、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答案:A 19、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基本支出的有()。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国防支出答案:CD 20、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非生产性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答案:BC 21、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主要有()。 A.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B.资本-劳动力最大化 C.就业创造 D.边际成本最大化答案:ABC 22、西方各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 A.社会保障税 B.增值税 C.财政拨款 C.各项费用答案:A 23、社会保障支出分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补贴 D.社会福利答案:ABD 24、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是()。 A.基金式 B.部分基金式 C.现收现付式 D.企业捐助答案:B 25、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包括()。 A.社会保险型 B.社会救济型 C.普通津贴型 D.节俭基金型答案:ABCD 2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主要收入是()。 A.税收 B.利润 C.债务 D.国有资产管理收入答案:A 27、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有()。 A.减税让利 B.增税政策执行不力 C.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D.根本原因是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答案:AC 28、税收的形式特征是()。 A.强制性 B.完整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答案:ACD 29、除税率外,调节纳税人负担的措施还有()。 A.规定起征点和免税额 B.减免 C.附加 D.加成答案:ABCD 30、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将税收可分为()。 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答案:CD 31、税收转嫁的方式有()。 A.顺转 B.逆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答案:ABCD 32、反映征税广度的是()。 A.税源 B.税率 C.税目 D.税基中;第八章第二节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D 33、按课税对象我国税种一般分为()。 A.所得课税 B.资源课税 C.商品课税 D.行为课税 E.财产课税 易;第八章第二节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BCDE 34、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分为哪几类()。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定量税率 D.累进税率 易;第八章第二节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BD 35、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三大类()。 A.所得课税 B.消费税 C.商品课税 D.财产课税 较易;第八章第二节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CD 36、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 A.混转 B.消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中;第八章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答案:B 37、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难;第八章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答案:A 38、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中;第八章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答案:B 39、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哪两类()。 A.公平类税收原则 B.公正类税收原则 C.效率类税收原则 D.受益类税收原则

财政学 简答题答案

财政学简答答案 1.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根据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划分,社会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则称为私人产品。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影响,也无法独占对这种产品和服务,无法阻止他人对同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私人物品则恰好相反,当某一个人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其他人就不可能再享受到这项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效用,同时,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组织其他人该项产品或服务。 2.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纯公共产品比较适合公共生产与政府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产品只能进行公共产品和唯一由政府提供,换言之,许多公共产品尤其是混合产品也可以由私人生产和市场提供,或者采用私人生产政府提供的方式,或者采用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方式。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点,由市场提供确实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中,尽管也可以由市场提供,但政府仍处于核心主体地位,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然要通过公共支出和税收来实施,所以换言之,公共财政是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和主要来源。 3.试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起作用的机制。 答:财政收入具有弹性,有收敛经济的作用,而财政支出有扩张经济的作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发挥的作用于经济变化的作用是相反的。经济情况好,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有可能减少,会使过热额经济有所收敛;反之,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有可能增加,会使萧条的经济有所复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自发发生的,不管掌管财政预算的人是否认识或承认它的存在。 4.资源配置中政府可能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治失灵是指由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缺乏竞争压力。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造成社会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提供的混乱。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不能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过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试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答:首先,行政管理支出属于公共支出。其次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再次,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最后,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6.试述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 答:由于科教文卫支出在短期内并不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因而长期以来将其视为社会消费支出,并主要由财政支出保证。但随着教科文卫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日益增强,也体现出非社会消费性的一面。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经济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对科学教育的支出视为一种投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教育支出具有生产性的特征。文化卫生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虽然是以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身体素质为基本目的,但也能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从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考虑,科教文卫并非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