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
在区域内反复穿刺; 推荐动脉针
向近心方向穿刺
适应证
是自体动静内瘘首选的穿刺 方法
1)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 张均匀、表浅,无明显狭窄、 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
2)血管分支少,可穿刺血管 长度5cm以上
01
扣眼式穿刺
扣眼式穿刺 (1)定义:扣眼式穿刺法指在同一位置,穿刺针以同一角度、同一深度送 进血管 的技术 (2)第1次穿刺时使用普通锐型穿刺 针,确定穿刺针眼;第2-8次穿 刺,在隧道形 成前,要确保操作者在同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 同一穿刺深度,使用普通锐型 穿 刺针进针。有条件的血管,可形 成2-3个隧道,隧道形成后,改用 14-16G钝穿刺 针。
01
内瘘伤口愈合,皮肤完好
02
血管扩张均匀、有弹性
03
内瘘处听诊杂音清晰
04
手掌心轻触内瘘处有震颤
内瘘血管血流量增加,在压力的冲 击下静脉血管壁逐渐增厚,但还难 以达到动脉管壁的厚度 和弹性,易 发生穿刺失败、血管破损,导致出 血或皮下血肿,此时病人对痛觉敏 感,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穿刺失 败的风险。

用听诊器沿着内瘘血 管听杂音大小、清晰
度、音调。
评估内容标准
吻合口愈合好,震颤良 好,无异常增强、减弱
或消失
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 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 减弱、消失
瘘体段静脉走行平直、 表浅、易穿刺,粗细均 匀,有足够可供穿刺的 区域和长度
内瘘血管自然血流量 >500ml/min,血管内径 ≧5mm,距皮深度 <6mm
监测
保护
肾内医生 透析护士
技师
手术医生
介入医生
病人.
建立血管通路的团队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生命线”,它是将动脉和静脉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血管通路。

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一、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保持手臂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

可以用温水清洗手臂,但要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其次,要对拟造瘘的手臂进行血管保护,避免在这一侧手臂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测量血压等操作,以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1、术后观察手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触摸内瘘血管是否有震颤、听诊是否有杂音等。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

2、抬高患肢术后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一般需要抬高 24 48 小时。

3、避免压迫睡觉时要避免压迫内瘘侧手臂,穿衣时也要注意袖口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内瘘的血流。

4、注意保暖要注意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可以适当佩戴手套或使用暖手宝,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适当活动术后 24 小时,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以及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三、动静脉内瘘日常护理1、自我监测患者每天都要进行自我监测,用手指触摸内瘘血管,感受是否有震颤;也可以用耳朵贴近内瘘处,听是否有杂音。

如果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

2、清洁护理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

在透析前,要用肥皂水将穿刺部位清洗干净。

3、预防感染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
和缺点?
【答】动静脉内瘘常见穿刺方法如下:
(1)锐针绳梯穿刺法:穿刺部位轮换,切记定点穿刺,沿着内瘘血管走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交替进行穿刺,每个穿刺点相隔1cm左右,动脉端距瘘口至少3cm,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相距5~8cm,避开上次穿刺点。

优点: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降低血管的受损,有效地避免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缺点:对于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短的患者,则不宜使用绳梯法。

(2)钝针扣眼穿刺法
优点:相关研究显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穿刺点出血、渗血,止血速度较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美观,降低穿刺不成功时对血管造成的血肿概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降低血管瘤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研究显示钝针扣眼穿刺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缺点:钝针扣眼穿刺过程中没有合适的祛痂工具会损伤扣眼周围的皮肤,在肝素化透析下可能会增加渗血的概率。

(3)区域穿刺法
优点:提高穿刺成功率。

缺点:在动静脉穿刺区域做蜂窝状穿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局部皮肤变薄松弛,更易渗血。

在动脉血的压力下易导致内瘘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血管狭窄、血栓的发生,现已逐渐被淘汰。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 皮下隧道穿刺法在前几次制作隧道时的穿刺很 重要,几次穿刺即使用同一针眼,进针深度和方 向角度及绷紧皮肤的松紧度的不同都会影响皮下 隧道的建立。因此,在开始建立隧道时的穿刺通 常是穿刺技术熟练的1~2人,在隧道形成后才可 换人穿刺。在已形成的皮下隧道忌用锐针,以免 破坏已形成的隧道。
皮下隧道穿刺法
Company
LOGO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引言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 逐年增多,动静脉内瘘 是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 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 生命线,因此保护并有 效利用动静脉内瘘提高 透析充分性,防止内瘘 并发症的发生则显得尤 为重要。
定义
动静脉内瘘是用手术的方法在患者肢端皮下 建立的一种安全并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 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血管内瘘。
穿刺前评估
视诊
触诊
听诊
血管情况, 局部皮肤情

内瘘震颤, 血管走向, 弹性,深浅
内瘘血管杂 音强弱
穿刺部位 穿刺点的选择
动脉端 一般在肢体远心端,距吻合口3~5cm或 以上。
静脉端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如选择AVF的引伸静 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10cm以上。
穿刺点 锐针应每次更换穿刺点部位,使用16~ 17G的穿刺针。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区域穿刺
我们常用的手法
易穿刺
痛感轻
血管瘤
血管狭窄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区域穿刺时因局部血管壁遭受反复穿刺极易出 现“筛眼”状薄弱,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而 随着血管瘤的出现,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刺 激血管内膜增生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 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数据显示, 区域穿刺法血管瘤出现率高达85% ,而血管狭窄 发生率甚至高达100%。近年来,欧美国家已经 淘汰区域穿刺法。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1.确定操作的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的医嘱。

2.洗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戴好口罩。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穿刺针、导管、引流器、消毒棉球、稀释剂等。

4.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确保舒适并方便操作。

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将手术区域暴露,并以适当的护理用品清洁皮肤,使用无菌巾将周围区域包裹起来。

2.局部麻醉:将患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1%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

3. 空气添加:将穿刺针连接到适当的注射器上,注入10ml左右的空气,要确保空气泡在知觉损害的区域内。

4.穿刺穿刺:选择穿刺点位,通常在上肢的桡动脉附近,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用穿刺针垂直插入皮肤,直到进入血管。

5.确认位置:用注射器抽取一小量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和流速,确保找到动脉,然后将针缓慢进入血管。

6.引线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部,并将穿刺针缓慢退出,一旦导管插入血管内,就可以开始引流。

7.引流操作:将引流器的一端连接到导管上,并将引流器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内收集引流液。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

8.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9.观察和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需要更换引流器,保持引流通畅。

10.操作完成:操作结束后,将床单更换并清洁工作区,注意个人卫生,拆除无菌操作物品,消毒器械。

11.操作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敷以消毒棉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其他不适。

告知病人关于穿刺部位的护理,遵守医嘱。

在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器械和药物的无菌。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穿刺时要注意找到正确的穿刺点和方向,以防止损伤到周围组织。

-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引流过程中要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免造成继续输血或阻塞血流。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适应症: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张均匀、表浅,无 明显狭窄、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血管分支少, 可穿刺血管长度5cm以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扣眼式穿刺
是在每次穿刺中都在同样的穿刺部位用同一种 方式进行穿刺针置入。这意味着再每一个穿刺 的部位,都需要通过相同的隧道进入皮肤及血 管,每次进入静脉的路径都是相同的。
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内血栓形成 血管阻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Part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点与穿刺针选择
动脉穿刺点
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的距离 >3cm以上,每次穿刺点与上 次穿刺点距离>0.5cm
静脉穿刺点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动脉穿刺 点 与 静 脉 穿 刺 点 的 距 离 > 58cm,如选择AVF的引伸静脉, 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 >10cm以上
目录页01 动静脉内瘘评估源自04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02 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0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0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06 动静脉内瘘穿刺常见并发症
Part1
动静脉内瘘评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首次使用内瘘评估
启用时间 内瘘手术成功后,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 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再开始穿刺
素注射器连接到透析机肝素注射泵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视频
动脉穿刺: 1.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穿刺部位3遍(采用正向,反向,正向的消毒顺序;棉签2根1根1根)
消毒范围直径≥10cm,待干至少30S) 2. 穿刺动脉,左手固定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进针见回血后、

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注意事项

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注意事项

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注意事项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心理上很紧张,害怕穿刺会带来一些不适合麻烦。

实际上没必要。

患者从开始到进入透析的那天,就应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在穿刺前应和护士进行一下沟通。

护士会告诉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注意事项:1.在治疗之前应清洗有动静脉内瘘的肢体,保持皮肤清洁是防止感染的第一步。

2.穿刺前以舒适的体位躺好,避免治疗过程中过于疲乏,频繁变换体位,导致穿刺针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等。

3.治疗完结回血后压迫止血15-20分钟,待确认无出血并且无皮下出血时再回家。

4.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后,应注意观察内瘘静脉的博动和血管振颤状况,回家当天不做血管充盈锻炼,防止针眼处再度出血。

5.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动静脉内瘘穿刺处血是患者常能遇到的问题,分表面出血和皮下出血,其原因是动静脉内瘘内血流压力较大,穿刺后针眼闭合不好。

在治疗结束拔针压瘘20分钟后,一般针眼都不再出血,只是注意不要用瘘侧上肢提重物,不用力就不会出血。

如仍出血时,用手食、中两指压住穿刺部位20分钟,所施加压力以皮肤表面不出血,下面内瘘的血管振颤仍然能感觉到存在为度。

止血的效果是表面不出血,皮下无血肿或已有的皮下血肿无扩大。

哪些原因会引起动静脉内瘘感染?透析引起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危险性比较小,主要是穿刺处针孔愈合时间较长,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从而形成细菌侵入的门户。

常见的感染原因有:1.反复穿刺同一部位,痂皮下常常隐藏着细菌,下次穿刺时容易带细菌引起感染。

2.皮肤消毒不严格。

3.动静脉内瘘皮肤感染,在感染皮肤处穿刺。

4.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不当或无菌操作不严格。

5.治疗结束后穿刺处出血,敷料脱落造成污染等。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一、用物:
治疗盘、弯盘、活力碘、棉签、胶带、创口贴 2 张、止血带、一次性治疗巾 1 张、内瘘穿刺针 2 根、一次性手套。

二、操作:
1、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询问需要,取得合作。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穿刺侧手臂垫治疗巾。

4、评估内瘘,将手指触摸瘘口附近,感觉有无震颤和搏动,确定穿刺点。

5、再次核对,戴手套,活力碘棉签彻底消毒皮肤,由内向外做螺旋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cm。

6、扎止血带,先向心方向穿刺静脉血管,固定穿刺针推注首剂肝素,创口贴加盖针眼。

7、同样方法消毒动脉穿刺点皮肤,反向穿刺动脉,固定,创口贴加盖针眼。

8、确认穿刺针妥善固定,治疗巾覆盖穿刺手臂,核对患者准备上机,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三、注意事项:
1、穿刺动脉要尽量距离吻合口 5cm 以上。

2、动静脉穿刺点距离 8-10cm 以上。

3、避免固定穿刺点,防动脉瘤形成及血管狭窄,可交替选用穿刺部位,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