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分析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织物密度分析实验报告

织物密度分析实验报告

织物密度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织物的密度,了解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质量特性,并掌握测量织物密度的方法。

2. 实验原理织物的密度指的是织物单位体积中纤维的数量,通常用纺数来表示。

纺数是指织物中单位长度内纬线的根数。

测量织物密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纺数计数法和称重法。

纺数计数法是通过直接数一定长度织物中纬线的根数来计算密度的。

首先,将一定长度的织物剪下,并用放大镜观察织物的纬线,数一定范围内纬线的根数,然后根据公式N = \frac{{L \times n}}{{l}}计算纺数,其中N为纺数,L为织物长度,n为纬线根数,l为数线所在范围的长度。

称重法是通过测量织物的质量和已知密度的参考物质的质量,再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解。

首先,将一定大小的织物剪下并称重,得到质量M_1,然后分别将织物和参考物质浸泡在水中测量它们的浸没质量M_2和M_3,再利用公式\rho = \frac{{M_1}}{{M_1 - M_3}} \cdot \frac{{M_2 - M_1}}{{M_2}} \cdot \rho_0计算织物的密度,其中\rho为织物密度,\rho_0为参考物质的密度。

3. 实验仪器和材料- 放大镜- 称量器具- 织物样品- 水槽4. 实验步骤4.1 纺数计数法1. 选择一段织物样品,并剪下一定长度。

2. 将织物样品固定在台面上,并利用放大镜观察织物的纬线。

3. 在放大镜下用计数器数出一定范围内纬线的根数n。

4. 测量织物的长度L和数线所在范围的长度l。

5. 根据公式N = \frac{{L \times n}}{{l}}计算纺数N。

4.2 称重法1. 将织物样品剪下一定大小,并称重得到质量M_1。

2. 准备一个已知密度的参考物质,并称重得到质量M_3。

3. 将织物样品和参考物质浸泡在水中分别称重得到浸没质量M_2和M_3。

4. 利用公式\rho = \frac{{M_1}}{{M_1 - M_3}} \cdot \frac{{M_2 -M_1}}{{M_2}} \cdot \rho_0计算织物的密度\rho。

织物实验报告

织物实验报告

织物实验报告织物实验报告织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衣物、家居用品还是工业材料,织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织物的性能和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织物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实验目的:1. 确定织物的纤维组成;2. 测定织物的物理性能,如强度、伸长率和耐磨性;3. 分析织物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实验方法:1. 纤维组成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反应,确定织物中的纤维类型;2. 物理性能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测定织物的强度和伸长率;使用磨损测试机测定织物的耐磨性;3. 吸湿性和透气性测试:使用水分蒸发仪测定织物的吸湿性,使用透湿仪测定织物的透气性。

实验结果:1. 纤维组成:经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反应,我们确定织物是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的。

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而棉纤维则赋予织物柔软和吸湿性的特性。

2. 物理性能:在拉伸实验中,织物的强度为X N,伸长率为X%。

这表明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弹性。

在耐磨性测试中,织物经过X次磨损后出现明显的损坏,这表明织物的耐磨性较差。

3. 吸湿性和透气性:织物的吸湿性为X g/m²,透气性为X g/m²/24h。

这表明织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够保持舒适的穿着体验。

实验结论:1. 织物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一定的弹性和柔软的手感;2. 织物的耐磨性较差,需要注意保养和使用;3. 织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透气性,适合各种季节的穿着。

进一步研究: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以下方面:1. 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染色实验,了解织物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2. 织物的防水性能:通过接触角实验,研究织物的防水效果;3. 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通过紫外线透过率测试,评估织物对紫外线的阻挡效果。

织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其性能和特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普纺织实验报告总结(3篇)

科普纺织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纺织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性能,热定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生产过程中。

本实验旨在研究热定型温度对涤纶和锦纶织物尺寸热稳定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热定型对涤纶和锦纶织物尺寸热稳定性的影响。

2. 探究不同热定型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3. 为实际生产提供合理的热定型工艺参数。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涤纶长丝织物、锦纶66经编针织物。

2. 实验设备:热定型机、电子天平、烘箱、温度计、测量尺等。

四、实验方法1. 将涤纶长丝织物和锦纶66经编针织物分别进行精练处理,以去除杂质。

2. 将处理后的织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分别为120℃、170℃、220℃。

3. 将热定型后的织物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自由收缩试验,记录收缩率。

4. 分析不同热定型温度对织物尺寸热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涤纶长丝织物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未定型和在不同温度下定型的涤纶长丝织物在175℃下的自由收缩率分别为15%、10%、5.5%、1%。

结果表明,热定型能显著提高涤纶长丝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

当定型温度从120℃提高到220℃时,织物在175℃下的自由收缩率逐渐降低。

当定型温度达到180℃时,织物在150℃下的自由收缩率已达到1%,说明该温度下织物具有良好的尺寸热稳定性。

继续提高定型温度至220℃,织物在175℃下的自由收缩率仍在1.5%左右,对尺寸热稳定性并无明显改进。

2. 锦纶66经编针织物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锦纶66经编针织物在不同温度下定型的效果与涤纶长丝织物相似。

在4%正常回潮率下,未定型和在不同温度下定型的织物在175℃下的自由收缩率分别为15%、10%、5.5%、1%。

这说明热定型同样能提高锦纶66经编针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

六、结论1. 热定型能显著提高涤纶和锦纶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

2. 定型温度对织物性能有显著影响,合理选择定型温度能提高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

实验一 织物分析

实验一  织物分析

实验一织物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织物分析的内容和顺序。

2.学会机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剪刀、尺子、电子天平、小夹子、分析针、照布镜、织物样品三、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一)取样1.取样位置试样离布边不小于5厘米,并且试样表面不应带明显的疵点。

2.取样大小(1)一般织物取15×15厘米。

(2)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取20×20厘米或更大。

(3)如果取样确有困难,试样稍大于5×5厘米也可进行分析。

(二)确定织物的经、纬面织物分析时,为了组织图绘制的简便清晰,通常将织物的纬面作为分析面。

纬组织点多的一面为织物的纬面。

(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1.如来样上有布边,则平行布边的纱为经纱,垂直布边的纱为纬纱。

2.如样品是坯布,则含有浆份的纱是经纱,不含浆份的纱是纬纱。

3.一般密度大的为经纱,密度小的为纬纱。

4.筘痕明显的织物,则沿筘痕方向为经向。

5.由股线和单纱交织而成的织物,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但在粗纺毛织物中,也有以单纱为经纱,弱捻的股线为纬纱的。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纱,S捻纱为纬纱。

7.若织物成纱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为经纱,捻度小的为纬纱。

8.若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均差异不大时,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好的为经纱。

(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公制计算单位是指10厘米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

在测数时应注意:计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落在纱线上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以0.75根计,不足0.5根的以0.25根计,然后按经纱密度3个观察值,纬纱密度4个观察值求得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01根,再四舍五入为0.1根。

(五)测定经、纬纱的捻向和捻度1. 测定纱线捻向的方法有二种:1).退捻法以左手夹牢纱线的上端,用右手食、拇二指握住纱线下端用顺时针转,若纱线变紧,则表示加捻方向与原来捻向相同,为Z捻,若纱线变松则为S捻。

布样分析实验报告(3篇)

布样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纺织品的纤维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验证纺织产品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光谱分析方法。

不同纤维成分具有特定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分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纤维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棉、涤纶、氨纶、锦纶、粘胶等)。

2. 实验仪器: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采集探头、电脑、数据处理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分别剪成小块,放入样品袋中,标明样品名称和纤维成分。

2. 样品检测:将样品放置在光谱采集探头下,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扫描过程中,确保样品与探头接触良好,避免产生气泡或遮挡。

3. 数据采集:记录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将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

4. 数据处理: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峰提取、峰拟合等操作,得到纤维成分的定量结果。

5.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棉纤维成分含量为45.2%,涤纶成分含量为34.8%,氨纶成分含量为10.5%,锦纶成分含量为9.5%。

(2)棉纤维成分含量为50%,涤纶成分含量为30%,氨纶成分含量为15%,粘胶成分含量为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纺织品的纤维成分。

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对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实验结论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纤维成分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

2.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满足纺织品生产企业、社会公共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需求。

纺织科学实验报告(3篇)

纺织科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测试方法。

3. 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4. 熟悉纺织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纺织科学是研究纤维、纱线、织物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科学。

本实验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掌握纺织材料的测试方法,并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棉纤维、化纤(如涤纶、腈纶)、麻纤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强力仪、细度仪、色差仪、纤维长度测试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纤维基本性质测试a. 纤维长度测试:使用纤维长度测试仪,测量纤维的平均长度、最长长度、最短长度等。

b. 纤维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量纤维的细度,如线密度、支数等。

c. 纤维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d. 纤维色差测试:使用色差仪,测试纤维的颜色差异。

2. 纱线性能测试a. 纱线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纱线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试纱线的线密度、支数等。

c. 纱线捻度测试:使用捻度仪,测试纱线的捻度。

3. 织物性能测试a. 织物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织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织物透气性测试:使用透气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

c. 织物吸湿性测试:使用吸湿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吸湿性能。

4. 纺织工艺流程观察a. 纤维制备:观察纤维的制备过程,如开松、梳理、并条等。

b. 纱线制备:观察纱线的制备过程,如并纱、络筒、捻线等。

c. 织物制备:观察织物的制备过程,如织造、整理、染色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力等基本性质数据。

结果表明,棉纤维的平均长度较长,细度较细,强力较高;化纤(如涤纶、腈纶)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细,强力较高;麻纤维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粗,强力较高。

2. 纱线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化纤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但透气性较差;麻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

织物的结构分析详解

织物的结构分析详解

实验一织物的结构分析实验内容:(1)织物组织认识(2)梭织物密度、针织物密度的测定(3)纱线线密度的测试。

(4)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的测试。

实验目的:在织物染整加工和研究过程中,常需对纺织品结构和织物组织有所了解,以便正确地制定研究方案和加工工艺。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常用织物的种类;掌握梭织物密度、针织物密度的测试方法;纱线线密度的测试方法;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的测试方法。

一、织物组织认识对给定的几种织物认识其织物组织;了解其织物风格特点。

平纹织物风格特点:(1)纱线在织物中交织最频繁,组织点最多(2)织物结构简单(3)织物平整挺括、坚牢、耐穿、耐用。

斜纹织物风格特点:(1)在纱线粗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时,斜纹织物坚牢度不如平纹织物。

(2)在纱线粗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时,斜纹织物较平纹织物手感柔软。

(3)斜纹织物可以织成紧度较大的织物。

(4)织物表面有经(纬)浮线构成的斜向织纹。

缎纹织物风格特点:(1)布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

(2)质地柔软,有豪华感。

(3)坚牢度不及斜纹、平纹,易勾丝。

经编织物风格特点:(1)经编织物织物卷边性好于纬编织物,基本不卷边。

(2)没有脱散现象。

不易折皱。

(3)受力变形性介于梭织物和纬编织物之间。

纬编织物风格特点:(1)纬编平针组织在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外观。

不易折皱。

(2)横向延伸度近似纵向延伸度的2倍。

(3)边缘具有显著的卷边现象。

(4)具有脱散性。

二、梭织物密度的测定2.1实验仪器及织物织物分析镜(或移动式密度镜);钢尺:5-15cm,分度值为毫米;分析针实验步骤(1)移动式密度镜,内装有5-20倍的低倍放大镜,可借助螺杆在刻度尺的基座上移动,以满足最小测量距离的要求。

放大镜中有标志线,随同放大镜移动时通过放大镜可看见标志线的各种类型装置都可以使用。

(2)将织物摊平,把织物分析镜放在上面,哪一个系统的纱线被计数,密度镜的刻度尺就平行于另一个系统纱线,转动螺杆在规定的测量距离内计数纱线根数。

织物分析及调研报告

织物分析及调研报告

《针织物产品开发与设计》织物分析及调研报告小组成员:织物实样:织物分析报告:1、采用何种原料?地纱:氨纶长丝,无捻毛圈纱:棉纱,弱捻,Z捻毛圈纱略粗于地纱2、织物结构效应、花型效应特点及形成机理?(可画出上机编织工艺图。

)一、织物结构分析及形成机理此毛圈组织为单面纬编毛圈组织一般用平针组织作地组织,其毛圈由拉长的沉降弧线段组成。

每个毛圈都被拉长,也叫满地毛圈。

毛圈处于织物反面。

如图所示,本织物为毛圈织物中的反包毛圈,即毛圈纱在两面:纱线a为地纱,采用平针组织形成地组织线圈;纱线b为毛圈纱,与地纱共同编织,并将地纱包覆在中间。

纱线b在织物正面显示平针组织的正面,在织物反面形成拉长沉降弧(普通毛圈组织)。

毛圈纱编织线圈的圈高较地纱编织的线圈圈高要高。

在舌针针织机上编织时,两个线圈同时产生,采用同一沉降片成圈,之所以线圈大小不同,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片鼻进行握持弯纱成圈;在钩针针织机上编织时,利用特殊沉降片,此沉降片有2个片喉,两种纱线分别喂入片喉1与片喉2,行成不同线圈,毛圈接近针头,成圈过程中,毛圈处于织物反面。

织物设计时需要考虑影响毛圈质量的因素有:①毛圈能否在地组织中紧固:a、利用具有一定弹性;b、地组织引入高收缩丝;c、与弹性纱交织②毛圈高度是否均匀一致:a、采用特殊沉降片;b、不同型号毛圈机有不同沉降结构二、花型效应分析织物花纹结构效应:织物线圈均向一个方向歪斜,线圈并带有一个扭转。

形成机理:(1)线圈退捻的转矩:与纱线自由退捻力矩和针织物的紧密程度有关。

当纱线自由退捻力矩大、织物紧密系数小时,线圈歪斜厉害。

(2)摩擦阻力的影响:棉纱线在成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成圈机件及旧线圈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摩擦阻力。

当纱线弯曲时,其附加张力与弯曲半径平方呈倒数关系增加,曲率半径越小,张力增加越大。

张力Tw 其大小与纱段的初始截面曲率半径R、结束截面曲率半径R.线圈歪斜的方向与三角座运动方向有关,当机头左行,从织物正面看脱圈线圈向左歪斜;当机头向右行,脱圈线圈向右歪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织物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织物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2、学会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织物分析中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工具
织物密度分析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剪刀、钢尺、扭力天平、分析针等
三、织物分析的基本内容
试样一
1.经纬纱原料:棉
2.捻度:经向z捻纬向s捻
3.经纬密度:经密400根/10cm
纬密250根/10cm
经密(根/10cm)纬密(根/10cm)
396 244
400 247
403 256
404 253
397 250
4.经纬纱线线密度
纱线长度经向纬向
10.3cm 10.4cm
10.2cm 10.5cm
10.5cm 10.5cm
10.5cm 10.3cm
10.4cm 10.5cm
10.4cm 10.5cm
10.3cm 10.3cm
10.4cm 10.4cm
10.3cm 10.4cm
10.6cm 10.5cm
总长度104.3cm 103.9cm
平均长度10.43cm 10.39cm
缩率 4.3% 3.9%
重量0.015g 0.015g
线密度14.38 14.43
线密度: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
5. 缩率:经纱 4.3%纬纱3.9%
6. 色纱排列:
色经种类
纱样
色纬种类
纱样
注:由于部分纱线纱样太短无法进行测试
色经排列蓝白蓝白根数40 2 100 2 色纬排列白蓝白蓝根数 2 20 2 76
7.上机图
试样二
1.经纬纱原料:涤纶
2.捻度:经向弱捻纬向弱捻
4.经纬密度:经密1140根/10cm
纬密440根/10cm
5.经纬纱线线密度
纱线长度经向纬向
5.2cm 5.1cm
5.2cm 5.1cm
5.3cm 5.1cm
5.4cm 5.1cm
5.2cm 5.4cm
5.2cm 5.1cm
5.2cm 5.1cm
5.4cm 5.2cm
5.3cm 5.0cm
5.2cm 5.1cm
总长度52.7cm 51.3cm
平均长度 5.27cm 5.13cm
缩率 2.7% 1.3%
重量0.005g 0.002g
线密度9.5 3.9
线密度: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
5. 缩率:经纱 4.3%纬纱3.9%
6.上机图
试样三
1.经纬纱原料:棉
2.捻度:经向s捻纬向s捻
5.经纬密度:经密320根/10cm
纬密230根/10cm
4.经纬纱线线密度
纱线长度经向纬向
5.4cm 5.5cm
5.4cm 5.3cm
5.5cm 5.4cm
5.4cm 5.3cm
5.4cm 5.4cm
5.5cm 5.3cm
5.5cm 5.4cm
5.4cm 5.5cm
5.4cm 5.4cm
5.5cm 5.3cm
总长度54.4cm 53.8cm
平均长度 5.44cm 5.38cm
缩率8.8% 7.6%
重量0.004g 0.008g
线密度7.35tex 14.87tex
线密度:经纱7.35tex 纬纱14.87tex
5. 缩率:经纱8.8%纬纱7.6%
6.上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