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世界投行300年简史word资料12页

世界投行300年简史word资料12页

世界投行300年简史:一篇读懂投资银行百年华尔街的主流是由摩根,高盛这些古老的名字主宰的。

这些历史悠久的权势集团见证了一个金融帝国的起伏跌宕,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操控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大宗并购,影响商业巨头、企业财团重大商业决策。

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浪潮,这些金融巨擎的手更是时不时掀起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从而成为无数聪明而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顶礼膜拜,争相追逐的对象。

除了高定服装,拉菲,私人会所这些常被街头小报被过度渲染的浮华外,常青藤名校,不知疲倦的高强度工作,冷静乃至冷酷的快速决策,操控巨额资金和企业生死的快感可能是这个行业更贴切的肖像。

这个群体有个共同的名字—“投资银行家”。

理解现代金融资本市场,从理解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开始。

Historyasmirror。

以史为镜,也许可以正未来之衣冠。

独立战争结束的时候,联邦政府面对的是个债务缠身的烂摊子。

为战争欠下的各类负债达到2700万美元,支付货币五花八门。

为了改善混乱脆弱的财政状况,33岁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设计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以美国政府的信用为担保,统一发行新的国债来偿还各种旧债。

投资银行业务始于有价证券的承销在300多年前,这种现代最司空见惯的“以旧换新”的债券融资实属超前妄为。

为了使得债券的发行筹资能够顺利进行,大量的“掮客”涌入,充当了发行人(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他们寻找投资者,并负责将债券以特定的价格卖给投资者。

这些人有传统的银行家,投机商,和形形色色的交易者。

这些掮客在债券发行的条件甚至定价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新生的美国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经济活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空前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新大陆第一代“投资银行家”的雏形开始形成。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版图不断扩大,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使得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成为最迫切的需要。

单独的企业个人显然没有能力承担这些大型项目所需要的巨额资本。

日本投资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日本投资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日本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日本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947-1992年
日本财政省成立于1947年负责对金融系统的监管。

它被授权监管银行,同时与日本央行共同承担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职责。

1971年以前,国外的证券机构禁止在日本开展业务。

1971年涉及国外证券机构的法律允许外国机构进入日本金融市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二).1992-1998年
和美国一样,日本也解除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的规定。

随着1992年《金融机构改革法案》的颁布,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保险公司允许通过子公司的形式从事各自业务。

该法案也场胜利证券交易与监督委员会,承担了许多原本时财务省的监管职责。

(三)1998年至今
1998年,日本开始金融大改革,逐步解除对金融业的管制。

金融大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将证券交易与监督委员会从财务省分离出来,2002年成立了日本金融厅,是目前日本证券业的监管者。

1999年间,《金融系统改革法案》允许商业银行拥有经纪机构以从事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业务。

另外,通过了一部新的法律—《金融产品销售法》,监管承销活动。

2006年通过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法》,成为日本证券行业和证券公司监管的主要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对经济自营商的注册和监管、上市公司合理披露信息的义务、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合理披露、要约收购规则、上市公司内控等。

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模式

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模式
34
三、刀具半径补偿
1.刀位点 在数控编程过程中,为了编程人员编程方便,通常将数控刀具假
想成一个点,该点称为刀位点或刀尖点。因此,刀位点既是用于表示 刀具特征的点,也是对刀和加工的基准点。
数控刀具的刀位点
35
2.刀具补偿功能的概念 数控铣床的刀具补偿功能分成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和刀具长度补偿功
能两种。 (1)刀具半径补偿定义
(二)企业债券的发行
2.发行资格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要求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必须 符合下列条件:
(1)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
(3)具有偿债能力;
(4)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3年盈利;
(5)所筹资金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4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
有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后,与企业签订承销 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
(2)主承销商与分承销商签订分销协议,协议中应对承 销团成员在承销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等作出详细规定;
16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商业债券的发行
(二)企业债券的发行 4.发行方式和程序 (3)主承销商与其他证券经营机构签订代销协议,未销出的
部分可退还给主承销商; (4)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 (5)承销团各成员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向金融机构、企事
业单位及个人投资者销售; (6)在规定时间内,承销商将所筹款项转到企业的账户上。
17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商业债券的发行
(三)公司债券的发行 1.发行人 2.发行资格 3.发行审核 4.发行方式及程序
42
第三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国外投银业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外投银业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外投银业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影响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对我国的投行业务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投行业务相比于欧美国家肯定是要起步慢些的,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我国受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主要就是以美国为例来分析中国投行业务受其得影响。

美国投资银行起步于19世纪初,在南北战争期间迅速成长起来。

从19世纪70年代至1919一1933年大危机,它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曾经盛极一时。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推行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的金融体制,高筑“防火墙”使投资银行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美国投资银行遂还原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但进入本世纪8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重新在国内外急剧扩张,实力与规模大为增强,目前仍不失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角之一。

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起步阶段从19世纪20、3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中涌现出一大批规模空前的新兴铁路公司、保险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

美国的证券市场因而迅速地扩容起来。

这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投资银行在这一时期的产生和加速成长。

在美国金融史上,第一家投资银行是成立于1826年的普莱姆一伍德一金公司。

该公司首先从证券零售经纪业务中脱离出来,成为最早开展证券批发业务的机构,亦即投资银行。

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双方的各级政府发行了巨额政府债券以筹措战争经费。

这给年轻的美国投资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机会,从而为后者的起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家杰伊·库克就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而暴发起来的。

他原是一名银行家,在南北战争的第一年才进入投资银行业。

1861年,他作为一个辛迪加牵头人成功地为宾夕法尼亚州包销了300万美元的债券。

在随后的数年,他又屡次牵头组建承销辛迪加,集结起一支2500人的销售队伍,运用报纸广告等一切可以运用的推销手段,总共承销了3.6亿多美元的政府债券和大量的军费国债。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变迁史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变迁史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变迁史现代金融业起源于西欧,中世纪后金融中心从意大利的城邦转移到西班牙,南德意志,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

随着贸易和对外殖民,现代金融业开始渗透到地中海东部诸国、远东、俄罗斯以及南北美洲。

金融中心的崛起、衰落和交替总是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一脉相承,19世纪到20世纪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新大陆的转移,伴随的是银行业在两百多年的传承、变革和创新投资银行业依托于商业银行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进入20世纪之后开始独立于商业银行而崛起,进入21世纪之后又经历繁荣、危机、创新、转型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之中,投资银行的主营业务因经济、政策、科技、战争而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债券、外汇与大宗商品的业务对投资银行而言并不陌生。

债券、大宗商品交易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并随着港口贸易的繁荣而迅速发展,形成以港口为中心战略格局;外汇交易则经历了从黄金为媒介的时代,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成为主流。

但是其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仅仅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资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是古典银行的辉煌时期,也是现代投资银行起步阶段。

1790年美国还没有投资银行,只有4家商业银行。

当年新成立的美国政府筹集8000万美元的联邦和各州的独立战争债券,这一融资过程为华尔街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石。

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开业,这为投资银行在美国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古典银行和银行家被称作“万物之灵”,无论是为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融资,还是战争筹款,威严有权势的银行家是经济体系的主人。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自由银行时代顶尖的银行以罗斯柴尔德银行、巴林银行和摩根财团为代表,主要为国家财政、贵族集团以及19世纪后半期的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提供融资新兴的投资银行在19世纪开始起步,一些著名的公司如塞利格曼公司、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从早期的商品贸易业务开始涉足国债、铁道证券和其他新兴工业商业证券的承销和交易业务之中;黄金投机也是华尔街的主要业务之一,很多公司都有黄金交易室,为顾客和其他银行提供黄金买卖服务。

第2章 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第2章 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4、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全能型 投资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16世纪末17世纪初, 16世纪末17世纪初,法兰克福等交易所缓慢发展 世纪末17世纪初 为实施国家主导型的赶超经济发展战略, 为实施国家主导型的赶超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出面要求 银行出资认购股票, 银行出资认购股票,实施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和银行破产的保 护性政策,由此决定了德国银企结合; 护性政策,由此决定了德国银企结合;银行内部金融业务与 证券业务结合;企业融资制度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中心。 证券业务结合;企业融资制度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中心。 20世纪60年代,股票投资开始活跃, 20世纪60年代,股票投资开始活跃,商业银行雄厚的资 世纪60年代 金、技术实力与便利的分支机构为投行提供了在欧洲巨大债 券市场上的金融服务支持。 券市场上的金融服务支持。 垄断集团大肆购并, 垄断集团大肆购并,银行通过购买企业股票进而形成了 以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垄断性大财团, 以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垄断性大财团,德意志 银行是银企联合模式的典型。 银行是银企联合模式的典型。
3、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8世纪伦敦成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8世纪伦敦成 英国成为 为当时最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
1773年 1773年,股票商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 家证券交易所,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 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 家证券交易所,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 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 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爱丁堡等城镇都建立了以伦 敦交易所为中心的地方证券交易所。 敦交易所为中心的地方证券交易所。 1825年开始 大批承兑商号在伦敦迅速崛起, 年开始, 从1825年开始,大批承兑商号在伦敦迅速崛起,巴林 Baring)、罗斯席尔德(Rothsohild)、 )、罗斯席尔德 )、施罗德 (Baring)、罗斯席尔德(Rothsohild)、施罗德 Scbroder)、汉布罗(Hambros)等非常著名。 )、汉布罗 (Scbroder)、汉布罗(Hambros)等非常著名。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能力发生了质变;英国建立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能力发生了质变; 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能力发生了质变 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际上的金本位制;世界上40% 40%的国际结算 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际上的金本位制;世界上40%的国际结算 使用英镑;英国的海外投资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 使用英镑;英国的海外投资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

第二章__投资银行发展

第二章__投资银行发展

二是经营多元化也会导致缺乏专门领域的优势,同 时会导致固定成本的增加,而且经营多元化及跨国 经营会带来相应的管理难题。 ⑶业务集中化 兼并集中,提高占有率,获规模效益 ⑷业务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跨国交易金融创新的取得 国际筹资债务化 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性导致资本跨国流动,寻求利 润点
⑸业务合作化 与企业战略合作,产业资本与金融资 本融合 投资银行通过签订协议或股权参与的形式,与企业 建立一种长期、密切、稳定的关系,以降低双方 的交易和经营成本,促进投资银行和企业间的合 理分工,发挥投资银行在资本经营方面的优势。
第二节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券商发展的历史变迁
1.证券公司的萌芽时期(1981—1990) 1.证券公司的萌芽时期(1981—1990) ⑴国债发行与交易市场的形成 1981年恢复 1981年恢复 ⑵股票发行与交易市场的形成 84年天桥百货 84年天桥百货 同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发行不偿还股票 同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发行不偿还股票 ⑶证券公司的产生 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 1987年 1987年9月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以证券公司为主,证券交易营业部为辅,证券交易 代办点为补充的证券公司体系
2.证券公司发展时期(1990—1996) 2.证券公司发展时期(1990—1996) 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证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沪、深交易所的诞生,标志我国证券市场进入有组 织的证券交易市场阶段 ①采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实现无纸化发行和交易 ②证券市场从场外柜台交易转向场内交易 ③建立了全国性的集中统一市场 ④促进证券交易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⑤证券市场规模速扩大 ⑵证券公司的特点 ①数量增长与业务发展

美国投资银行发展历史

美国投资银行发展历史

吴旋 30905516美国投资银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目前公认的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826年由撒尼尔•普莱姆创立的普莱姆•伍德•金投资银行。

与欧洲投资银行业相比,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短、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相当迅速,可以说后来居上。

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在初期的发展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从汇票承兑、贸易融资发展到政府债券、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的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等。

到1992年危机前,投资银行的控制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如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几家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等,控制着240亿美元的资产。

20世纪20年代持续的经济繁荣使华尔街成了狂热投机的集中地,成为经济危机地始作俑者。

(2)金融管制下的投资银行对投资银行的法律管制是从1929年大危机后开始的。

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爆发,美国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管制。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暴利。

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资本市场蒸蒸日上,美国的基金业务开始时兴,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基金业务,纷纷成为基金的发起人。

但美国的联邦法银行制度和州法银行制度却没有有关公司的法律。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

到1932年股市市值仅剩下危机前的10%。

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

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和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

这些法律将证券业务置于联邦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使原来法制法规一片空白的证券领域突然之间成为立法最为严厉的领域。

在这一系列立法中,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最大的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这一法律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其中包括:《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券意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投资银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l9世纪,但是当时投资银行业仅仅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业务部门被包含在银行业的范畴之中,银行业的含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

当然,在l9世纪,投资银行业务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只是给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而且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证券市场风险太大,不是银行投放资金的适宜场所,因此对银行从事证券市场业务有所限制。

美国1864年的《国民银行法》就严厉禁止国民银行从事证券市场活动,只有那些私人银行可以通过吸收储户存款,然后在证券市场上开展承销或投资活动。

可以认为,这些私人银行就是投资银行的雏形。

尽管国民银行和私人银行都被称为银行,但在业务上,私人银行一开始就兼营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一)投资银行业的初期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些大银行就已开始着手为战争的结束做准备。

战后,大量公司也开始扩充资本,投资银行业从此开启了其真正意义上的、连贯发展的序幕。

虽然有l864年《国民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承销与销售等业务,但美国商业银行想方设法绕过相关的法律规定,仍然可以通过控股的证券公司将资金投放到证券市场上。

美国的J.P.摩根、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库恩洛布公司都是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的混合体,1927年的《麦克法顿法》则干脆取消了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

这样,在20世纪20年代,银行业的两个领域终于重合了,同时,美国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期,新行业的出现与新兴企业的崛起成为保持经济繁荣的支撑力量。

由于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成本低、期限长,导致公司的融资途径发生了变化,新兴企业在扩充资本时减少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这使美国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证券市场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的结合,以及美国经济的繁荣,投资银行业的繁荣也真正开始了。

这一时期投资银行业的主要特点是:以证券承销与分销为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债券市场取得了重大发展,公司债券成为投资热点,同时股票市场引人注目。

银行业的强势人物影响巨大,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混业的发展。

(二)20世纪30年代确立分业经营框架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发生大崩盘,引发金融危机,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ll000家银行倒闭,占银行总数的l/3,严重损害了存款者的利益,企业也由于借不到贷款而大量破产。

对大萧条的成因,事后调查研究认为,商业银行、证券业、保险业在机构、资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萧条产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业银行将存款大量贷放到股票市场导致了股市泡沫,混业经营模式成为罪魁祸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为避免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证券业必须从银行业中分离出来。

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

其中,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一级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格规定了证券发行人和承销商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及虚假陈述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要求金融机构在证券业务与存贷业务之间做出选择,从法律上规定了分业经营;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不仅对一级市场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交易商也产生了影响;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取代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成为证券监管机构。

(三)分业经营下投资银行业的业务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及其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商业以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规模明显增长,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资本商品也日新月异,交易商、经纪人、咨询机构等不断增加,保险业与投资基金相继进入这个市场,资本市场在美国金融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由于银行储蓄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而证券市场则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巨额回报,共同基金的兴起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储蓄资金,甚至证券公司也开办了现金管理账户为客户管理存款,这使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萎缩,出现了所谓的脱媒现象;技术进步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加复杂的衍生金融交易可以使用电脑程序安排;欧洲市场兼容型的金融业务使其竞争力更强。

(四)20世纪末期以来投资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加拿大、西欧等国相继经历了金融大爆炸,银行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也是美国放松金融管制的外在原因。

在内外因素的冲击下,到了20世纪末期,1933年《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等制约金融业自由化的法律体系已经名存实亡。

作为持续了20余年的金融现代化争论的结论,l999年ll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先后经美国国会通过和总统批准,成为美国金融业经营和管理的一项基本性法律。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意味着20世纪影响全球各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终结,并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新时代。

(五)美国金融风暴对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影响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罕见的金融风暴,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崩溃,其原因主要在于风险控制失误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弊端。

美国监管机构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原投资银行模式过于依靠货币市场为投资银行提供资金,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对于投资银行的借贷就变得日益困难。

如果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原投资银行机构就将获准开展储户存款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为了防范华尔街危机波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从投资银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

银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户的存款,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两家公司重构自己的资产和资本结构。

某公司按面值发行5年期的债券500万元,票面利率为年利率12%,发行费率为3%,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计算其债券资本成本。

Kb=[Ib*(1-T)]/[B*(1-Fb)]或Kb=[Rb*(1-T)]/(1-Fb)
Kb债券资金成本Ib债券年利息T所得税税率B债券筹资额Fb债券筹资费用Rb债券利率上题采用2公式:
Kb=[Rb*(1-T)]/(1-Fb)
Kb=[12%*(1-33%]/(1-3%)
Kb=8.29%
500*8.29%=41.45万元
为什么计算利息的时候只计算第一年的呢,后面四年的利息为什么不算呢?
如果该公司债务的税后成本为5.5%,优先股成本为13.5%,普通股资本成本为18%。

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已知:
负债1500万元30%
优先股500万元10%
普通股3000万元60%
合计5000万元100%
答案是3.8%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0%*5.5%+10%*13.5%+18%*60%=12.15%
如普通股资本成本为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0%*5.5%+10%*13.5%+3%*60%=3.8%
赢得值(挣值)法的三个参数--BCWP、BCWS和ACWP
1、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
2、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
3、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三、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1、费用偏差CV(Corst Variance)
CV=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2、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
SV=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
3、费用绩效指标CPI
CPI=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4、进度绩效指标SPI
SPI=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