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成 局部垄 断优 势 , 有选 择 的进 入 新兴 市场
国家。
(二 ) 适时拓展银行的海外机构。 避开
各国法令的严格 限制 , 寻 求有利时机进
银行名 称
境 外 ~- t 构 发 展 秩 况
中 国银 行 工 商银 行
分 行 : 新 加 坡 、 东 京 、 首 尔 、 曼 谷 、 胡志 明 市 、 马尼 拉 、 雅 加 达 、 悉 尼 、 伦 敦 、
( 伦敦 ) 有 限 公 司 、 I 商东亚 金 融控 服 有 限 公 司 、 中 国工 商银 行 ( 阿 拉 木 图 ) 股 份 公 司 、 中 国 工 商银行 ( 印度 尼西 亚 ) 有 限 公 司、 中国工 商银 行 ( 莫斯 科 ) 股份公 司、 中国工 商银行卢森堡 有限 公司
分行 : 多哈 、 新加 坡 、 香 港 、 卢 森堡 、 首 尔、 法 兰 克福 、 釜 山 分行 、 东京 分行 、 悉尼 、 澳 门、 纽 约
1 。
表 卜 l 我 国主 要 商 业 银 行海 外机 构 发 展 现 状
三 、
我 国商业银 行 国 际 化的建议
(一 ) 实施合理 的区位发展 战略。 从加
强与国际市场接轨 把握全球金融发展态 、
势 通 过学 习不 断提 高 自身竞 争 力 的角度 、
出发 ,
将亚 洲 、
欧 洲和 北 美 作 为国 际化 经
提 高金融监 管 当局 的风 险意识 , 尤其是 在
目前 由次贷 危机 引 发的全球性金 融 危机 的
营 的三 大重点 战略 区域 ; 同时从配 合国家
的经 济 发展 总 体规划 和 充分利用 自身现 有
的各种优势的角度出发 , 有选择地进入 新
兴市场 国家。 第一 , 把亚 洲地 区作为第一 战略进 攻点 。 第二 , 主要 以 “ 技术追 求 ” 为

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思考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战略是指中国银行业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实施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海外发展动因、发展策略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背景分析1.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这使得中国企业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来满足其海外业务发展的需求。

2.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额也不断增加。

中国企业需要海外金融服务来支持其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

3.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银行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业务,以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4.国家政策的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业务,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二、海外发展动因1.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银行业机构希望通过海外发展来扩大其市场份额,并与国际银行竞争。

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银行业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大的增长。

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银行业拥有庞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海外发展可以更好地配置这些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同时,海外市场也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业务发展空间。

3.分散风险。

中国银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风险集中度,海外发展可以帮助银行业分散风险,降低系统风险,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发展策略1.市场选择。

根据中国企业的海外需求和市场发展潜力,选择适合的海外市场进行发展。

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进行重点布局。

2.业务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和金融服务的特点,合理布局业务板块。

可以包括贸易融资、投融资、跨境支付等业务。

3.合作伙伴选择。

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并购或设立合资企业等方式,与当地金融机构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对中资银行实行跨国经营的几点思考

对中资银行实行跨国经营的几点思考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3期 总第 19期 2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U A FHE AN IS IU EO IA CALMA A E N O RN 1O N N TT T FFN N I N G ME T
N . 2 6 o 3 O0 S r lNO.1 9 ei a 2
银 行大都资产负债率偏高 , 资产流动性差 , 因此有必
要将业务的范 围逐步扩大到海外 市场 , 通过资产 的 重新组合 , 以达到规避风险, 减少不 良资产所隐含的
损失 , 提高银行利润率的 目的。
地为它们提高资金和金融服务。 目前 , 中国已有相
收稿 日期 :0 6— 2—1 20 0 6 作者简介 ; 张 可(9 2一 ) 女 , 17 , 河南郑州人 , 经济师 , 学士 , 在读研 究生 , 广东发展银行 郑州分行信 用卡部 总经理助理。
金运 用途径 。 目前 , 内 国民经 济建 设 的大 力 发展 , 国

中资银 行 实行 跨 国经 营 的 内在 动 因 与外 部
环境 分析
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 , 仅靠本国资源已不能满足 日
益增加的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 我国银行实行跨 国经营, 可以通过 国外的分支机 构争 取到更 多的优 惠资金 , 支持国内的经济建设 ; 另一方 面, 我国银行 有时也会出现阶段性存差 , 即资金宽裕 , 这时就可以 通过 自己的境外机构寻找最佳资金运用途径 , 而 从 为银行带来最大效益。 4 降低银 行经营 费用 , . 分散 银行 的经营风 险。 国内银行 在 国外设 立 分 支机 构 , 以 便 利 地 为 走 出 可 去的中国企业和到中国的外国企业提供资金和各种 金融服务 , 使一些交易和资金的调度在平稳基础上 完成 , 从而大大降低费用。同时 , 中资银行 可以通过

招行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与业务拓展

招行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与业务拓展

招行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与业务拓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也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加强业务拓展。

本文将探讨招行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以及其在业务拓展方面的表现。

首先,招行银行在国际化战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招行不断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与多家国外大型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招行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通过境外资本市场的开放,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为自身的业务拓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此外,招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其次,招行银行在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方面,招行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为国内企业的海外经营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另一方面,招行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海外分支机构和境外子公司,开展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此外,招行还积极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拓宽了服务领域,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业务拓展方面,招行还实施了一些特色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例如,招行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销售商品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此外,招行还加强了与全球电子支付巨头的合作,推出了更便捷的国际支付服务,方便了个人和企业进行全球资金流动和交易。

然而,随着招行银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招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

其次,招行需要更加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遵循当地法规和金融规范,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体系。

此外,招行还需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国际化素养和专业能力,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中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战略研究:动因、模式和绩效

中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战略研究:动因、模式和绩效

中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战略研究:动因、模式和绩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

以往国内对海外投资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战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实务界则一定程度上依靠经验判断进行战略决策,对理论研究的需求比较迫切。

本论文尝试对商业银行海外投资的战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论文将战略问题分解为三个方面,即动因、模式、绩效;同时,结合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最新发展,把银行海外投资分为设立机构、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三个层次(以往的分类仅分为新设和并购两个层次)。

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提出了一个对海外战略研究的新的分析框架;其次是对商业银行海外新设、并购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第三是从战略联盟资源观点的基本结论入手,引入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就联盟结构选择建立了模型。

方法论上,论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银行海外机构的设立、兼并收购领域,由于相关的数据资料较多,主要采取实证分析的方式;在海外战略联盟领域,由于相关的数据、以往的研究均比较少,主要以理论模型分析为主,再结合案例分析。

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海外业务对其绩效是有损害的。

银行决定是否到海外去投资,最主要取决于其资产规模,而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关系不大。

商业银行海外资产规模的增长,与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增长有密切关系。

在区域选择方面,经贸关系是最主要决定因素,其次是目标市场的风险状况、制度因素,目标市场的规模则影响不大。

在海外并购的决策中,经贸因素、地域文化因素和市场因素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海外新设与收购的选择方面,目标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文化相似程度越高、当地银行业集中度越低,以并购方式进入该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海外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也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且交易的相对规模越大,对上市公司的绩效的破坏也越大,相对而言,上市银行海外并购对绩效的破坏要小一些。

加快推进海外发展战略 实现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海外发展战略 实现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海外发展战略实现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王洪信近两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几家海外机构的年度审计,在感受异国文化和监管规则的同时,对我行海外发展战略的落实情况,海外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同业的差距等有了一定了解,对如何进一步推动落实我行海外发展战略,实现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统一协调发展也有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海外机构的管理模式应当有所差别由于当地监管规定所限,我行的部分海外机构采取了子行(子公司)的经营模式。

相对分行而言,子行(子公司)是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有自己独立的董事会和经营层。

目前总行对子行采取的是基本参照分行管理的模式。

子行(子公司)属于独立的法人实体,首先应当遵从当地的监管规定尤其是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

其次,子行(子公司)可能有自己的董事会和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外籍董事。

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完全比照分行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在中方董事和外方董事之间造成对立。

如果外籍董事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商业规则,总行的一些操作模式和管理办法可能还能得到外方董事的理解与支持,如果对总行的管理政策一无所知,容易导致外籍董事继而影响到外籍部门主管对总行管理政策及手段的抵触,甚至造成总行派驻当地的管理层首脑(CEO)与当地外籍董事及主管的矛盾。

有鉴于此,我们对海外机构的管理模式应当有所差别,尤其是对子行(子公司),应当尽快研究优化对子行(子公司)的管理模式。

可以考虑在子行(子公司)成立之初,在不违背当地监管规定的同时,对子行(子公司)的章程提出指导意见,尽量通过章程落实和体现我们的管理意图和措施。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子行(子公司)董事会等决策机构的权限,优化董事会结构,尽量保证总行派驻董事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总行派驻子行(子公司)的董事尤其是总裁尽量要保持相对稳定。

在多数西方国家,外籍员工尤其是担任主管的员工一旦聘用,除非特殊原因或个人主动提出辞职,一般很难进行调整或辞退。

如果中方高管或董事频繁调整,外籍董事或部门主管将会成为该机构的“老员工”,他们会觉得自己比总行派驻的高管资格老,更加了解子行(子公司)的情况,心理优势明显。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报告概述目前全球经济呈现出深度融合、高度竞争的态势,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加,对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海外市场的合作与竞争,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建议。

一、海外市场概况1.1 全球经济与金融环境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所回升,尤其是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等,海外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1.2 主要海外市场情况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布局全球主要经济体,主要目标市场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

例如,在亚洲市场,中国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当地金融市场的开发;在欧洲市场,中国商业银行与当地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提供跨境支付、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在非洲市场,中国商业银行积极推动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二、海外业务发展现状2.1 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满足不同海外客户的需求,中国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

例如,推出了适用于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开展境外人民币业务,为海外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民币结算服务。

2.2 金融科技与海外业务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提升海外业务的效率和体验。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国际支付系统,实现了跨境支付的即时清算;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海外业务发展趋势3.1 加强风险管理随着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风险管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课题。

需要加强对地缘政治风险、外汇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监测和防范,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以日本、加拿大银行业为借鉴

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以日本、加拿大银行业为借鉴
中 国 银 行 2 9 3 0 2 . 1 2 2 0 . 6 4 3 0 6. 6 7

21 . 1
61 3
3 6
工 商银 行 1 0 2 2 7 1 0 5 . 1 6 8 9 5 . 8 O ( 税 前) 3 . 4 2
交 通 银 行 4 0 4 6 . 6 3 7 . 6 7 2 6 . 2 5 4 . 5
梯 队 ,这 些 银行 海 外 分 支机 构 的发展 还 刚刚 处 于起
快 速 实 现 全球 布 局 ,也有 人 主 张 应该 小 心 谨 慎 。鉴
于 中 国 的 现代 银 行 发展 历 史 较 短 。 国际 化 经 营 经验 明显 不 足 等事 实 , 本 文 在 此选 取 了 E t 本 和 加 拿 大两 国. 通 过 回顾 和分 析两 国银 行 业 海 外 扩 张 的历 史 进 程, 总 结 正反 两 方 面 的 经验 教 训 , 为 中 国银 行 业 海外 扩 张 提供 宝贵 的借 鉴 。
【 中图分类号】 F 8 3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0 0 6 — 1 6 9 X( 2 0 1 3 ) 0 9 — 0 0 6 3 — 0 4
基金项 目: 本文受“ 北 京 市属 高 等 学校 人 才 强 教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的资 助 。 李磊( 1 9 9 0 一 ) , 山东 临 沂 人 , 北 京 第 二 外 国 语 学 院 国经 贸 学 院 , 在读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为 国 际 经 济 合 作 与 资本 流 动 。 ( 北 京 1 0 0 0 2 4 ) ; 薛彤( 1 9 7 5 一) , 经济学博士, 北 京 第 二 外 国语 学 院 国 际经 贸 学院 副 教 授 , 研 究方 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关于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作者张雄系别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年级08级金融1班学号802024146指导教师陈柱导师职称讲师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银行业必然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化的竞争。

本文分析了国外银行业的发展形势;讨论了我国银行业目前海外发展的状况;以及国内外经济金融比较复杂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得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实施加大海外并购、逐步实现海外机构发展的本土化、积极推进新兴市场和产品创新战略、加强银行业国际化风险意识、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战略。

关键词:海外发展战略海外并购本土化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irreversible trend of the times,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will inevitably go out strategy,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banks;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is currently the situation overseas;and more complex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China's banking problems and e to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increase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of overseas development,and actively promote emerging market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risk awareness, build high-quality personnel and other strategies.Key words:Overseas Development Overseas M&A Localization Merger and acquisition目录一、国外银行业发展状况 (1)二、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相关分析 (2)(一)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现状 (2)(二)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三)整体趋势状况 (4)(四)发展趋势展望 (5)三、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战略与思考 (6)(一)适应国际市场潮流,转变境外机构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 (6)(二)主动掌握国际规则,真正面对国际市场 (6)(三)实现业务与产品的国际化 (6)(四)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化 (7)参考文献 (7)后记 (8)关于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一、国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关于全球经济的问题。

全球经济复苏速度还在放缓,整个金融体系脆弱性犹存。

首先,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而不是在改善,大规模的救市和经济刺激计划,使得美欧等国家和经济体负债规模在不断地膨胀,政府资产负债表成为了新的风险点。

2008年一季度到今年二季度,公众持有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由5.2万亿美元上升到8.7万亿美元,增长66%。

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到今年底的时候,外债占到GDP的比重将超过90%,美国国债CDS价格由危机前的1.25为基点,飙升到目前的50个基点以上。

欧洲方面,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继希腊、爱尔兰以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也非常紧张。

受此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美国GDP季度环比年化率,从去年四季度的5.6%,显著放缓到今年三季度的2%。

预计未来的消费下滑和产能过剩驱动,通缩压力仍然在继续和持续。

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痛苦过程不只是五年,可能是十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

随着美国小银行和中小企业情况的持续恶化,吸收就业和新增投资的能力不断地减弱,发达国家经济将呈现长期“无就业复苏”的状态。

11月末,美国失业率重新上升到9.8%的高位,欧元区11月份失业率创造了10.1%的历史新高,日本、德国失业率也都处在很高的位置。

在欧美,金融体系真实杠杆率虽然比过去有所下降,但是水平还是比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想像,金融企业整体的脆弱性还是很显著的。

从现在开始测算,在未来24个月当中,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将会有近4万多亿美元债务到期,也有超过1万亿美元左右的政府融资担保到期,资本监管新要求的提高,还可能使得银行面临着新的资本缺口和资金筹资的不稳定性。

房地产市场继续恶化,也可能导致银行坏账规模进一步扩大。

目前美国已经发放的房屋按揭贷款中有1/3是“负资产”,有1/7的家庭房贷已经违约。

商业房地产价格也从过去的峰值下降了40%左右,预计,2011年将有1万亿美元的相关贷款到期,需要进行本金清查,有很大不确定性,届时银行资产的风险也会进一步显现。

主权债务的风险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相互溢出效应明显,金融机构注资以后,变成了政府债券最主要持有者。

未来国债价格大幅度波动,可能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巨大影响,再融资和成本提高的不确定性,这些债务都可能进一步加重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政府有进一步输血的可能性。

新兴市场国家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个来自于资产泡沫,一个来自于通货膨胀。

面对复苏的增长放缓和财政状况恶化的困境,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或实质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必然选择,此举驱动套利资本大肆追逐收益,资本市场上引发很大泡沫。

粮食(玉米、小麦)和贵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值快速上涨,这些商品的期货市场存量也在上涨。

高风险的垃圾债券,杠杆收购贷款也受到了追捧。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更强劲的增长潜力,也吸引了热钱的快速流入。

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在内的四大国,在金融市场上大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

其中配置在新兴经济体上占到3%-7%。

未来该比例只要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有4850亿美元以上新的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

而在历史上,新兴市场跨境之间流入最多的就是2007年(虽然下半年有了次贷危机,但是大家还在看好和增长的阶段),那一年它的规模也只有4200亿美元左右。

所以,未来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热钱”流入压力,很多国家现在都在筹备托宾税(Tobin Tax)。

如果我们应对不当或者措施不力的话,也会对自己的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相关分析(一)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现状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2010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中国的经济朝着平稳增长的轨道稳健回归。

我从来不用“回归常态”这个词,但是这个回归的趋势是存在的。

因为全世界都“无常”,我们怎么能够回归常态呢?但是,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稳健回归。

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这三个季度的情况看来,增速回落的态势明显趋缓,一个季度一个百分点,甚至一个多百分点在下降。

生产、消费、投资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运行目前看来呈现“软着陆”态势。

大家比较关心通胀问题。

四季度以来,居民消费价值CPI出现了较快速度的上涨,10月份、11月份,这两个月同比上长更显著。

尤其是11月份,CPI的涨幅破五,到了5.1%,创2008年7月份以来的新高,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上面对通胀的预期。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来看:1.目前的通胀仍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分类来看,食品和居住类是拉动CPI物价上涨的两大因素。

1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对CPI贡献率74%,居住类商品同比涨5.8%,对CPI贡献率是18%。

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面,美元、欧元的贬值,使得大宗商品和期货价格有很大波动。

特别是原油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造成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冬季对肉、蛋、菜的供应与消费变化等季节性因素也推动了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

2.我们国家抵御通胀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近期,国务院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市场上已经普遍地出现比较明显的积极反应。

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和过去历史阶段上出现的通货膨胀高峰期完全不一样,绝大多数工业品在我们市场上都是供大与求。

必须看到上游的价格并不会简单地跟帕斯卡定律一样,能够同等的压力,向下游传递。

我们国家粮食丰收连续7年,国家粮库的库存比较充裕,粮食总体供大于求,所以粮食价格根本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特别是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明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从生产供应、流动性管理、价格监管和补贴制度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看,特别是我们要把管理的工作加上去,使得那些囤积居奇和为富不仁的现象能够得到遏制的话,明年通胀总体来说,我认为有望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准。

但是这就要对调控的节奏,以及各行各业的管理力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看看2010年,我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效益情况,2010年三季度末,整个银行资产总额达到91.7万亿,所有者的权益5.4万亿,分别是2003年银监会刚成立时候的3.3倍和5.1倍,税后利润增长了7倍。

在金融管理当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资本的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以及RAROC就是风险抵扣后的资本回报率和经济附加值EVA这些概念,从最初不甚了了,到现在广泛应用于业务和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在今年三季度末,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ROA达到了1.2%,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资本利润率达到了21%。

2005年这两个数字相对是0.7%,现在是1.2%。

商业银行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农行于2009年完成股改,在上海和香港上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全部完成股改上市。

股改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在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英国《银行家》杂志以一级资本和业绩表现为基础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2003年的只有15家上榜增加至2010年的84家,成为上榜银行数目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