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交通线的类型、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专题10 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原卷版)

专题10 交通提分突破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新高考地区考查频率较高。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考生丢分比较多的部分,考生应明确社会经济的需求是决定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易错点02 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易错点03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易错点0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第1小问考生易因没有看懂图表而导致错误;第2小问考查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南岸总体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较北岸较短,结合长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可知南岸地区经济略高于北岸,可推知南岸公路网更为完善,考生如若不能结合实际的经济的发展状况,则容易导致错误。
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地形:①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3)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
【高考地理】交通区位因素精华总结

【高考地理】交通区位因素精华总结1.阻碍铁路、公路建设的地形因素2.“西气东送”的管道建设区位因素分析①建设“西气东送”管道的要紧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域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域,最终抵达上海市。
②沿线选点的要紧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和人口和城市的散布,尽可能多解决一些城市的燃气问题(郑州—上海段)。
③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穿越多条河流,科学技术是保证。
3.公路的布局和选线原那么(1)国道——大体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可能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行时刻。
省道等地址性公路——以知足地址经济进展和居民需要为主,能够通过本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2)公路选线的一样原那么——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躲开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等;②山区公路受地形阻碍专门大,一样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修筑,躲开陡崖、陡坡;③平原地域的公路要处置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可能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稳。
4.水运航线区位分析(1)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城市散布;②经济进展程度决定市场需求量。
(2)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河流水量平缓利于通航;②气候条件:气温决定河水有无结冰期;降水多少与季节转变决定河流流量大小和转变。
考试中常见的桥梁(高架道路)作用(1)为爱惜生态环境、野生动物而修建桥梁、孔洞;(2) 缩短路程,减少运输时刻、节能减排,从而节省运输本钱;(3)减少占用耕地数量,爱惜耕地;(4)躲开水域、地形、地形、冻土等复杂自然条件,降低技术难度;(5)平整道路,保障运输平安、便利;(6)形成立体交通,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7)减少对其他交通方式及人类活动的阻碍等。
1.口岸区位因素的分析口岸的区位一样要紧受以下因素的阻碍:①自然因素。
与铁路相较,口岸受自然因素的阻碍更大些,如地理位置(必需是沿河或沿海)、河道或海岸条件、口岸的陆域和水域条件(陆域部份包括码头、泊位、装卸机械、仓库、对外运输线路等部份;水域部份包括进港航道、港池、锚地等部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3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3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考目标定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纲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方便、快捷、但运量小、运费较高,适应性强,门到门的服务。
铁路运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但造价较高。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运费高。
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安全、方便、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2、运输方式合理选择的方法(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只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中的某一个。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又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舒适等因素考虑,远距离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乘轮船。
②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3、二条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最为近便的通道4、交通运输方式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在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古代,北方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形成。
南方以水运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分布现代,北方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聚落多呈带状的布局形态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其区位布局都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经济方面主要包括“线”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沿线经济的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等。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2、自然因素(制约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影响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影响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优良土地。
3、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减少对城区和重要地区的破坏)(6)政治(7)科技(解决各种自然难题,比如在冻土上修铁路)。
4、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有效的陆上交通方式。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
(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
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
5、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6、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三讲-交通运输业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3)航空港的区位选择 ◇ 有开阔平坦、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 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 天气条件较好。 ◇ 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高速公路相通。 ◇ 周围无高层建筑或障碍物。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典例精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例1 (2018·北京卷,节选)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 铺轨。读下图,回答问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实施CFG柱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B ) A.冬季冻土膨胀 B.软土地基沉降 C.过多地占用耕地 D.洪水毁坏路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4.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D ) A.铁路运输 B.长江水运 C.航空运输 D.城际公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解析】第(1)题,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 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 量雄厚,交通建设越有技术条件保障。从图中可以看出,津、京两个城市是重 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线密度较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 复杂,工程量大。
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因素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
气候 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
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的强度来设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区位因素
影响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
经济 公路国道线的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 要的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外缘经过;省道等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费用较低、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2)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长距离运输费用较贵。
(3)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
(4)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5)管道运输:优点——气体不挥发、液体不渗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量大。
缺点——灵活性差、设备投资大。
总结(1)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2)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3)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4)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1)根据货物的特点、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来选择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欣赏河流、海洋风光,也可以乘轮船。
②货运a大宗笨重的、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石、热带经济作物、钢材等,长距离选择水运;中长距离选择铁路运输。
b运量小的,对时限有要求的活物,短途距离选择公路运输。
c急需的、有时限的,如急救药品、花卉等,或轻薄短小的电子元器件采用航空运输。
d流体的工业原料一般采用管道运输。
(2)合理选择交通线路①选择陆上线路,把握“多、快、好、省”的原则。
②航线中,从某地到另一地最短线路应经过的海峡、运河等,其中要重点关注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地的航线。
3.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1)高速化: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
①高速公路的优点:高速行车、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行车安全舒适,降低能源消耗。
②高速公路的缺点:占地多,对环境影响大;投资大,造价高;工期长。
解密09 交通运输布局和区域发展(学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归纳一下】影响客运和货运的因素:
【真题再现】(2020 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1.阅读图文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 口味清香。玉米油生产流程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 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 40%,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 率为 90%。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 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 市场的 50%。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 和鄂尔多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 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下图),将 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液体货 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3)推测并解释将毛油由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指出使用集装 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8 分)
5.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6.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案例情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 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尝试解答]: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区域交通的建设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探究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因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角度一 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因素
【例1】[2021·1月浙江卷,29(2)、(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 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中西部第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 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 (1)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图中所示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 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地形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小;地形复杂,陆路交通 造价高;滩多水急,较难发展水运。 解析:图示地区对空运需求量大的原因既要说明空运的优点,也要说出其他运 输方式的不利条件
A 3.推测济青高速中线通车后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山东中东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B.改变山东中东部的人口分布格局 C.使得济青高速北线客流大幅度减少 D.缩短济南和青岛之间的运输距离 答案 3.A 解析 第3题,材料显示,济青高速公路是山东省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济青高速中线的建设可以缓解北线的 交通压力,但不会导致北线客流大幅减少,故C错误;济青高速中线建成通车后,会加强山东省中部济南都 市圈和东部青岛都市圈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体化发展,故A正确;济青高速中线通车将导致人口流动更加 频繁,但不会导致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故B错误;图中显示中线在某段线路呈曲线走向,因此路程相对 北线无太多变化,故D错误。
●考向二 机场建设区位条件分析
【例2】交通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运输 线路的交会点。下图为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及地面交通枢纽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线是运输系统五大要素(线路、动力、运具、终端设备、客货流)之一,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
一、交通运输线的类型
1.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铁路(包括地铁线)、公路、航空线、管道和水运线。
2.根据与城市的关系不同,可分为城市内交通线和城市间交通线。
3.根据线路技术状况和经济运量,可分为若干等级,如我国把公路分为五级(如表1)。
表1 我国公路分级
公路公路
二、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有三个步骤:①在交通线吸引范围内进行经济调查,科学地预测区域对运输的需求;②在满足运输需求条件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运营网状况,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和线路等级标准;③在确定已拟定线路质量标准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确定线路的经由和走向问题(如表2)。
表2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三、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如表3)。
表3 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