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在未开花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干扰,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④豌豆的生长周期短,且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分析。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步骤:【如雌雄异株则不需去雄而直接给雌蕊套袋】

①去雄:在雄蕊未成熟前,彻底、干净地清楚全部雄蕊

②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③授粉:待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去雄的雌蕊柱头上

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4、遗传试验中的符号

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过程:

①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子一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

②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表现型之比为3:1

(2)相关概念:

Ⅰ·正交与反交:统称为互交,即以高茎豌豆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两次实验

Ⅱ·相对性状:在孟德尔实验中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Ⅲ·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杂合子自交)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Ⅳ·相同基因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A和A)

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

③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Ⅴ·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或Aa或AABB等)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或AABb等)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决定的。遗传因子①生物的性状是由.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通过测交实验完成: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结合

得到后代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是1:1,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5)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相关结论

(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连续n代自交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

1①杂合子所占比例:n21?1②纯合子所占比例:n211??1???③隐性纯合子(隐性性

状个体)或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n22??11??1???④显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n22??(2)杂合子(Aa)可以产生两种配子雄配子A:a=1:1,雌配子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

(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一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①子代数目较少时,样本不够大,无法得出统计学规律。

②出现遗传特例:

Ⅰ不完全显性:Aa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

Ⅱ复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有多个。例如:人的血型遗传涉及三个基BABBBAAABA iiIiI、I、、Ii、IIiII、、I、I因:6,共组成种基因型()。

Ⅲ从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表现程度的差别。 Bb和例如:男性秃顶基因型为bbbb,女性秃顶基因型只有。

Ⅳ基因致死:隐性致死、显性致死(显性纯合致死或显性杂合致死)、配子致死(不能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配子)、合子致死。

Ⅴ生物的表现型受到环境的影响,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4)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①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出现的性状的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出现不同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出现3:1,则3份的是显性性状

③根据遗传图谱判断遗传病种类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5)判断杂合子、纯合子的方法:

①测交法(已经知道显隐性状的前提下):

待测个体与隐性杂合子杂交: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杂合子

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②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杂合子

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③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

出现多种花粉或单倍体培养出多种类型植株→待测个体是杂合子

只出现一种花粉或单倍体只培养出一种类型植株→待测个体是纯合子

(6)推断基因型的方法

AA×AA→AA(全显)

aa×aa→aa(全隐)

AA×Aa→AA、AA=1:1(全显)

AA×aa→Aa(全显)

Aa×aa→Aa、aa=1:1(1/2显1/2隐)

Aa×Aa→AA、Aa、aa=1:2:1(3/4显1/4隐)

(9)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

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例如植物的自花传粉、或动物的雌雄个体基因型相同)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自由交配的计算方法:通过配子的基因型频率进行计算(雌雄配子种类比例相同):

1/6的基因型频率为a,5/6的基因型频率为A自由交配→求出Aa的1/3和AA的2/3:Eg 1/6a 5/6A 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5/36Aa5/6A 25/36AA 1)试验用具:两个桶,两种不同颜色的相同小球( 1/36aa1/6a 5/36Aa 2)球的放置:()(模拟在甲桶中放入相同个数的两种小球雄配子)总的小球个数少于甲桶(模拟雌配子乙桶中也放入相同个数的两种小球,但1:2:1(3)结果:共有三种组合方式,出现几率是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假说演绎过程:1 )观察并提出问题:(1出现了亲本没有F2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杂交,F1都为黄色圆粒, =9:3:3:1的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2 控制。①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产生的雌雄配F1自由组合,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4种子有比例相等的。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与绿色圆粒豌豆测交:F1=1:1:1:1,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子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份全纯占1aabb 11AABB 1AAbb 1aaBB

份一纯一杂占22AaBB 2Aabb 2aaBb

2AABb份全杂占44AaBb

2、相关结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阶段后期,分离定律由(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分离引起,自由组合定律由中的传递规律。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发生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3(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生物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环境);(4 (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5()重组类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的性状分离比F1自交后代出现9:3:3:1①自交法:的比例

1:1:1:1测交后代出现F1②测交法:

③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F1有4种花粉或单倍体培养出4种不同性状植株

4、将自由组合定律拆分成多个分离定律求解问题:

①问关于配子的问题

问题方法举例:基因型为AaBbCC个体

配子种数为:A,a,B,b,C 产生配子种数每对等位基因产生相应配子↓↓

↓种数的乘积种 2 × 2 × 1 = 4产生某种配子每对等位基因产生ABC配子的概率=

产生相应配子的概率(C) 1/2(A)×1/2(B)×1概率的乘积

先求出各自能与AaBbCc个体杂交:求配子间的结产生多少种配种合种数AaBbCC(AaBbCc)×4()=32配子间的结合种数有:8子后相乘

②问关于基因型的问题

问题举例计算方法(分解成三个分离定律求解)

③问关于表现型的问题

问题举例计算方法(分解成三个分离定律求解)

)(AaBBCc×AaBbCcAa×Aa→2 后代可能的基因型种数种表现型

BB×Bb→1种表现型

Cc×Cc→2种表现型

故后代可能的基因型有2×1×2=4种表现型

3/4(AA、Aa)×1/2(Bb)×1/4(cc)=3/32 后代中A Bbcc出现的概率

后代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出现概率=1-亲本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型出现概率

5、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

AaBb的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原因分析

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性状(9);其余的为另一种( 9:77)

双显为一种(9)9:6:1 ;单显为一种(6);双隐为一种(1)

存在aa时为一种( 9:3:44);其余正常表现出性状(9:3)

只要有显性基因为一种(15) 15:1,双隐为一种(1)

;)13双隐、双显、某一基因单显为一种( 13:3.

6、多对等位基因的致死现象:

①AA和BB基因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

②双隐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A B : A bb : aaB =9:3:3

③单隐性(若aa致死)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A B : A bb =9:3

7、单基因能够影响多种表现型:又称基因的多效性,极为普遍,即一对等位基因可以影响多种相对性状的表达。

8、在孟德尔定律被发现之前:融合遗传盛行,认为子女与双亲的相似性是双亲血液混合的结果,实质上是一种取消遗传,否定遗传因子(基因)的观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