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2016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图文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图文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A
D
3、下列句子中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题】
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听读正音】
zhǎng

zài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生长
使……稳固
疏通、深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树的根
德政与信义
明哲的圣人
最愚昧
动词,用、行
掌握帝王的重权
天地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比喻
对比
第 一 段
排比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 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 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结论。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是: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 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 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 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
命,莫不殷忧(深切的忧虑)而道著(治道显著),功成而德
衰(德行衰减),有善(好)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
(大概,表推测)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深重的忧患),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竭诚则吴越为一
①重权,重任 ②重大的地位 ③安,安乐的时候; 危,危难的时候 ④奸恶的人 ⑤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①达到远方 ②流得长远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弘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使……牢固 使……正 使……光大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已经,在….之后
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放纵情感 (今:尽情)
路人
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看不起别人 物:人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 (因为)深切地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功业建成后却德 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 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 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 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 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 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思三驱以为度(三面为限)
戒纵欲过度 思慎始而敬终(慎始慎终) (处事)
思虚心以纳下(虚心纳谏)
戒轻信人言 思正身以黜恶(端身黜恶) (用人)
思无因喜以谬赏(奖赏得当)
戒赏罚不公 思无因怒而滥刑(用刑有度) (执法)
除十思外, 还要: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第一层:摆事实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易守难?
第二层:析原因 竭诚施仁政,吴越为一体; 傲物振严刑,骨肉为行路。
第三层:敲警钟 载舟覆舟,奔车朽索,所宜深慎!
梳理第三段
名作动 统治
自我克制 建造,兴建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
使…安宁
谦虚

骄傲,自满
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
【思考探究】
1.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 镜吗?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 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 被采纳。被称为“诤臣”。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 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 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 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 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昔:过去。 而① :连词,表 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
顺承。 而② :连词,表转折。情。以② :而,表并列。傲物:看不
却。竭诚:竭尽诚心。
起别人。物,人。
以① :相当于而,表修饰。 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
下:臣民。既:已经,以后。的两个诸侯国。骨肉:指父母兄弟子
得志:实现愿望、成功。 女。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 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 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 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 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 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 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 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 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 )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 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戒赏罚不公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2016优秀课件.ppt

谏太宗十思疏2016优秀课件.ppt

觉。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水和舟
民和君
魏徵进谏录
• 上谓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 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 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 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 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 大臣王珪进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指着身边一个美人说: “庐江王太不道德了,竟将这个女子的丈夫杀死,把 她据为己有。像他这样,哪有不灭亡的?”
• 王珪说:“臣听说,古时候齐恒公到郭国去,问那里 的人说:‘郭国为什么要灭亡啊?’人们说:‘因为 他喜好善行,厌恶恶行。’齐恒公说:‘照你们这么 说,郭君还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灭亡呢?人们说: ‘他喜好善行,但并不身体力行;他厌恶恶行,但自 己的恶行又不去掉,所以最后灭亡了。’现在庐江王 既然因恶行而亡了,可是他的妻妾又被安置到这里。 臣以为陛下这是知恶、厌恶,可是又不能去恶呀。”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第一课时
2020/4/30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 贾谊《过秦论》 • 司马迁《报任安书》 • 诸葛亮《出师表》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文天祥《正气歌》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林觉民《与妻书》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 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
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
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谏太宗十思疏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 翻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
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
理吗?
谏太宗十思疏
•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 翻译: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
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 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 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 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第15.1课 《谏太宗十思疏》
题解:
• 谏:谏言,进谏。 •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
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 称“贞观之治”。 •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 于议论文。
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 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 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 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
一样啊!
谏太宗十思疏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 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
课堂探究:
• 4、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 一切早被那一大臣看到,他禀报公
魏 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
徵 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
的 在怀里。

鹞死怀中——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 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 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 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 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 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 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 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 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 怀里。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徵殁,朕亡一镜矣!”
2020/5/3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鹞(yào雀鹰)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唐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太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一个
宗 大臣进来了。太宗怕他提意见,回
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 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 治”的局面。
后来,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 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 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
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 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公之 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 从谏改过。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文学家。
初降李密,后为东宫僚属,玄武门兵变后,太 宗即位时,擢为谏议大夫。魏徵感太宗知遇之恩 ,凡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往往据理抗争,从 不委曲求全。 史称“诤臣”。封郑国公,任太 子太师,世人称魏郑公。
从政十六七年,上书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其 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浚(疏浚 ) 竣(竣工 ) 唆(挑唆 )
殆(百战不殆) 骀(春风骀荡) 贻(贻笑大方)
黜(罢黜 ) 咄(咄咄逼人)
逡(逡巡) 悛(怙恶不悛)
绐(欺绐) 迨(迨至) 饴(甘之如饴)
绌(相形见绌)

因声求气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初唐散文的语言风格 和本文的整体思路
语言特色 骈散结合,运用排比, 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诚则吴越为一体, 行路:路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董:督责
虽董之以严刑,震 震:威吓
之以威怒,终苟免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而不怀仁,貌恭而 怀:内心感念
不心服。怨不在大, 貌:表面上
可畏惟人;载舟覆 人:民(避讳)
舟,所宜深慎。
宜:应当 深:深切
慎:警惕,戒慎
A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治:太平,安定(相对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于“乱”)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即使
而况于明哲乎!
在下愚:处在最愚昧无 知的人之列
而况:何况
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 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体会这样 的特点吗?
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再 就是借贬低别人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 言心悦诚服。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和魏征, 一个虚怀若谷,善于纳谏, 是历史上的“明君”; 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 , 是历史上的“诤臣”。 成就中国明君忠臣的传奇, 二者缺一不可。
资料链接
_____善__始_者__实__繁__,克__终__者_盖__寡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的不同心态说能明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承担 之:的 重:形作名,重大职权 居:占有→拥有 大:形作名,重要地位 崇:推崇 休:美好,福祉 居:处于 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 危:形作名,危难 以:相当于“而”,表并列 处:保持 厚:敦厚 胜:克服,克制 以:连词,目的 而:连词,表转折
文体知识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 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朗读正音
求木之长者 浚其泉源 德不处其厚 塞源而欲流长 载舟覆舟 虑壅蔽正身黜恶 因喜谬赏
Cháng jùn Chǔ Sè Zài Yōng Chù miù
• 本段开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证明了怎样的观点?
树木:固本求长(正面)
比喻论证 水流:浚源欲远(反面) 对比论证
人君:积德安邦
提出中心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凡百元首,承天景 命,莫不殷忧而道 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 克终者盖寡。岂其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 守之而不足,何也?
凡百:所有的
承:承担 景:大
殷忧:深切的忧虑
而:连词,表承接
能克:同义复词,能够; 克:能够
(积累成语: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地 判断
其:代国君
之:代天下
而:表转折
夫在殷忧,必竭诚 以1:连词,表修饰
以待下,既得志, 以2:连词,表结果或并列
则纵情以傲物;竭 傲:傲视,轻视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 之:助词,取独。
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长:高。
者,必浚其泉源;思 固:使…稳固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根本:同义复词,根
义。
浚:疏通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第一课时
2020/5/3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贾谊《过秦论》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诸葛亮《出师表》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天祥《正气歌》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林觉民《与妻书》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