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虽然饮用少许 旳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到达戒酒旳目旳。
双硫仑旳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克制肝脏中 旳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 化,造成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乙醇进入体内后, 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 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终转变为水和二氧化 碳排出。而双硫仑可克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 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 可与体内某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 质失活,从而引起机体旳多种不适,体现出双硫仑样反应旳症状。)
建立静脉通道,予以静脉滴注 5%-10% 葡萄糖 500mL1000mL,加入维生素 C2g-4g、维生素 B6 0.2g-0.4g、地 塞米松 5mg-10mg,可加速乙醇氧化。静脉注射和滴注 纳洛酮 0.4mg-0.8mg 可拮抗乙醇作用。H2 受体阻滞剂、 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
有胸闷、心绞痛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休克者应补充液
与乙醇中毒旳鉴别
双硫仑样反应与乙醇中毒有相同之处,极易误诊,鉴别 点有:摄
入乙醇总量多未到达乙醇平均中毒量 75g,仅为平时饮酒 量旳
1/2 或 1/10;症状出现快而重,与平时乙醇中毒不同;症 状出现
与饮酒量和酒旳种类无关。
与乙醇过敏旳鉴别
双硫仑样反应平时无乙醇过敏史,有全身潮红,乙醇过 敏多为局
2.硝基咪唑类
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不论是口服或静脉给药, 不论是何种酒,也不论是饮酒量多少,都会直接与吸收入 血旳乙醇发生反应,而出现双硫仑样症状。饮酒后要使用 甲硝唑,必须禁酒5d,在使用甲硝唑时也应提醒患者应禁 酒7d以上,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此类药物化学构造中 具有甲硫四氮唑基团。
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及含酒精的药物

双硫仑样反应:属于药源性疾病的急症,是指用某些药物前后若饮酒或接触含酒精物质,出现的面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症状:
轻度:颜面或全身皮肤潮红.轻度头昏,心慌,无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
中度:头昏、头痛、心慌、恶心、呕吐、发热,但无胸痛、呼吸困难、休克;
重度: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发生机理:
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质失活,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
乙醛蓄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舒张期缩短,导致灌流量减少。
引起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ST-T改变
常见有双硫仑反应的抗菌药物。
注:甲硝唑可能通过增加5-羟色胺浓度,引起“5-羟色胺中毒综合症”,表现出与双硫仑反应相似的症状,某些药物引起双硫仑反应尚不明确。
药品中的提示说明:
双硫仑反应的预防:
1)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后的5-7天内勿饮酒或食用含酒类食
物、饮料等
2)小儿应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后,应在停药后2周--3周,避
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的食物。
3)用药前须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酒习惯,对12小时内有饮酒史者或使
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者,宜暂缓使用上述药品。
4)不要用含有乙醇的药物进行皮肤消毒或乙醇擦浴降温。
5)吸氧气的过滤瓶中不能加入乙醇。
未见双硫仑反应报道。
2. 注射用伏立康唑(国产制剂,专用溶剂为乙醇、丙二醇缓和物,进口无)。
导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及治疗措施

导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及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21—02双硫仑样反应属药源性疾病的急症,是由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和乙醇(酒精)相互作用产生的。
是某些药物与乙醇或含已醇的药物配伍使用所引起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
双硫仑反应一般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面部潮红,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舌燥等,严重的会导致惊厥或者死亡。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
(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
而双硫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1 意见建议:抗生素类药物①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
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②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特别是甲硝唑是最早用于临床的硝咪唑类药物,其所致双硫仑样反应国内也有较多报道。
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酮康唑、红霉素、灰黄霉素等。
因其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与乙醇合用可致双硫仑样反应,同时,呋喃唑酮的代谢产物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当摄入啤酒、葡萄酒等含酪胺多的饮料时,酪胺不能被单胺氧化酶代谢,而出现心悸、血压升高等拟交感胺反应。
降糖类药物如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及含有乙醇的药物:头孢哌酮与氢化可的松配伍静滴后,都出现双硫仑反应。
原因为氢化可的松含有50%的乙醇,与头孢哌酮配伍入血后,会产生双硫仑反应2 治疗:(1)由于饮酒引起反应者,如饮酒量大者可行催吐、洗胃等;由于酒精擦浴或皮肤接触者首先解除接触环境并清水清洗皮肤;(2)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脉点滴10%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3)静推葡萄糖钙20ml,静脉滴注维生素c、果糖注射液;(4)如出现昏睡或昏迷等神经症状可静推或肌注纳络酮0·8mg;(5)如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可给与多巴胺升压、尼可刹米呼吸兴奋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地塞米松及生脉等急救措施。
双硫仑样反应2例

双硫仑样反应2例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应用某些药物前后若饮酒或接触含酒精物质,会发生类似服用双硫仑戒酒时所出现的情况。
属药源性急症,其发生快,起病急,反应重,来势凶猛。
医务人员应该熟知该病,并大力宣传普及相关知识,使大众都能对此有一定的认识,防患于未然。
抗菌药物在我们国家使用广泛,很多人为方便在个体诊所或自购使用,而有些人在使用抗菌药物后一定时间内饮酒,发生了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
现将我们临床诊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性,55岁。
因突发头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30min入院。
今日午间在家接待客人时饮白酒约50g(平时可饮酒250g)后约10min,突感头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出虚汗,颜面潮红。
头痛呈剧烈跳痛。
家人怀疑其发作心脏病,立即给与速效救心丸6丸含服,10min后症状无改善,遂急送医院。
入院查体:神志清醒,烦躁不安。
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呼吸22次/min,脉搏126次/min。
颜面潮红。
球结膜充血,皮肤潮湿。
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以闻及湿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126次/min,律齐整。
未闻及杂音及异常心音。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肿大。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V4~V6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0.3~0.5mv。
追述病史患者2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在个体诊所就诊,给与头孢哌酮钠4g,1/d,静脉滴注2d。
既往曾诊断过心肌缺血。
入院后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
给予吸氧、硝酸异山梨酯10mg含服,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脉滴注。
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处理,症状逐渐改善。
治疗2h后完全消失。
病例2患者,男性,38岁。
因突发意识不清2h入院。
患者晚间参加朋友聚会,饮酒约100g后(平时饮酒量250~300g)突然扑倒在桌上,呼之不应,呼吸急促,面色青紫,手足冰冷,遂将其急送医院抢救。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什么药有双流反应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什么药有双流反应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
说到这个话题,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成语——“杯弓蛇影”,意思是形容人因为疑神疑鬼而自己吓唬自己。
其实,有些药物确实会引起类似的反应,让我们自己吓唬自己。
那么,究竟有哪些药物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来说说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知道,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但是,你知道吗?有些抗生素在服用后会引起一种叫做双硫仑样反应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等。
看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是不是让你吓得够呛?不过,别担心,这种反应通常只会出现一次,而且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伤害。
如果你有其他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最好还是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再服用抗生素。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另一种常见的药物:解热镇痛药。
大家可能都经常会用到解热镇痛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等。
这些药物在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方面非常有效。
但是,你知道吗?这些药物也有可能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这种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等。
看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是不是让你吓得够呛?不过,别担心,这种反应通常只会出现一次,而且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伤害。
如果你有其他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最好还是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再服用解热镇痛药。
我们来说说一种非常特殊的药物:抗抑郁药。
大家可能都知道,抑郁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
为了治疗抑郁症,医生会给患者开一些抗抑郁药。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抗抑郁药也有可能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这种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等。
看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是不是让你吓得够呛?不过,别担心,这种反应通常只会出现一次,而且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伤害。
如果你有其他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最好还是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再服用抗抑郁药。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双硫仑反应科普

双硫仑反应科普
双硫仑反应是一种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导致的中毒反应。
当某些药物与酒精同时使用时,会引发体内乙醛的积聚,从而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
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物,它能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酒精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无法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乙醛在体内积聚。
双硫仑反应的症状包括面部潮红、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急性心衰、急性肝损伤、惊厥甚至死亡等。
其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悸、胸闷、胸痛、气憋等心血管系统症状,通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这些症状与饮酒量和病程有一定关系,如不及时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导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最常见的是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
此外,头孢匹胺、头孢孟多、拉氧头孢等药物也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严禁饮酒或接触含有酒精的饮品。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时难免要饮酒,但此时如果正在使用头孢类药物,就需要格外警惕。
一旦出现面部潮红、视物模糊、头痛气短、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四肢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双硫仑反应的信号。
总之,了解双硫仑反应及其症状,遵守药物使用期间的禁酒规定,是预防双硫仑反应的关键。
在春节期间,更需提高警惕,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警惕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要点

警惕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工作中常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在使用某些药物以后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出血面色潮红、结膜充血、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就是药物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
重视可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探明其致病机制,加强诊断与鉴别、预防与治疗措施,可为临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匹胺、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美诺、头孢甲肟、头孢尼西、头孢替安、拉氧头孢、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唑啉、头孢克肟、头孢克洛、头孢地嗪、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西丁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双硫仑样反应。
产生机制一般认为,凡分子中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比如头孢孟多、头孢尼西、头孢替安、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美唑、头孢拉宗、头孢替坦、头孢米诺、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在用药期间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将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血液中的乙醛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患者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气急、胸闷、血压降低、嗜睡、幻觉等。
但是,分子中没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则不好解释。
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头孢曲松等分子中的甲硫三嗪侧链也可引起此类反应;二是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与分子中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相似的产物,从而抑制乙醛的代谢;三是也可能在使用这些抗生素之前,患者曾用过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抗生素,但确切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咪唑类抗菌药物甲硝唑、甲硝唑磷酸二钠、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咪唑类抗菌药可致双硫仑样反应。
产生机制国内大多数文献认为,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产生双硫仑样反应是由于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所致。
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例1 头孢哌酮—乙醇【病史摘要】患者,男,63岁。
因“发热、咳嗽2d”就诊。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
患者于第2天晚餐时饮啤酒约300ml,10min后即感头晕、剧烈头痛、恶心、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来院急诊。
体检:神志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颜面、颈部、躯干皮肤潮红,少量出汗,血压:90/60mmHg,心率:112/min,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双硫仑样反应。
嘱患者立即平卧,给予吸氧,迅速开通两条静脉通道,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10min后患者自觉胸闷缓解,心率降至88/min,30min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率:75/min,血压:110/75 mmHg,4h后症状消失,继续观察2d后痊愈出院。
【处方】10%葡萄糖注射液 100ml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2g 静脉滴注每12h1次【分析】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酰辅酶A,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双硫仑又称戒酒硫,是一种戒酒药物。
双硫仑可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物乙醛的代谢受阻,不能继续氧化为乙酸,使血中乙醛浓度升高。
服用双硫仑后一定时间内,即使饮少量的酒,也会出现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等不舒服的症状,使嗜酒者对酒产生厌恶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一些药物如头孢哌酮钠等,也可抑制乙醛脱氢酶,导致与双硫仑相似的反应,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哌酮钠的化学结构中,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侧链,与辅酶A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使乙醛脱氢酶被抑制,乙醛不能正常代谢而在体内蓄积。
乙醛是一种毒性物质,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核酸、磷脂等呈共价键结合,使这些物质失活,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
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需4~7d才能恢复,如果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d内饮酒,或者使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可能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
样反应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双硫仑样反应:哪些药物让你沾酒即倒
2014-09-16 19:06来源:作者:liudan5566
字体大小
-|+
一、何谓双硫仑和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 120 次 /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 ST—T 改变)。
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 15-30 分钟发生。
二、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
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
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 7- 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 3 位上存在于双硫仑分子类似的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理论上说,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但是有报道称头孢曲松虽然不具有甲硫氢唑侧链,但有甲硫三嗪侧链也可引起此类反应,故被排除在外。
另有头孢他啶致双硫仑样反应报道。
2.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 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
三、饮酒多久后可以用头孢类抗生素
据相关文献报道 , 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可达 99% 的密切相关。
由于个体差异存在,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 , 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
一项回顾性调查分析显示: 24 例用药前饮酒的患者中共有 17 例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发生率为 %(17/24), 其中 %(15/24) 发生在用药前 3 天内有饮酒史者 , 在用药前第 4 天和第 5 天有饮酒史的仅各发生 1 例 , 用药前第 6 天以前有饮酒史的未再有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病例。
在用药后 22 例饮酒的患者中 , 发生率为 %(15/22), 其中 %(12/22) 发生在用药后 3 天之内饮酒的患者 , 在用药后第 4-6 天饮酒的患者中共发生 3 例 , 发生率为 %(3/22), 用药后第 7 d 及其以后饮酒者未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由于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 4-5 d 后才能恢复, 故本组双硫仑样反应均集中发生在用药前、后 3 d 内有饮酒史的患者。
综合文献报道,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 , 对所有应用头孢类抗菌的患者应常规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和近期饮酒史 , 如患者在用药前 7 d 有饮酒史 , 应禁用该类药;对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 , 应当嘱其在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 7 d , 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四、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
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注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等对症处理,静脉输注葡萄糖液、维生素 C 等进行护肝治疗,促进乙醇代谢和排泄。
心绞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应用升压药,数小时内可缓解。
患者就诊后边抢救边询问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对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积极治疗以缩短低血压期。
对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对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也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检查,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而延误治疗。
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
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说明病因,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一般 4 -12h 症状逐渐缓解。
五、总结
除上述常见的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外,另有一些类双硫仑样反应的罕见报道,如喹诺酮类、红霉素等,这些原因未明的类似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制还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证实和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总之,酒后用药,药后饮酒都可能对药效产生较大影响,临床工作中除了积极预防双硫仑反应,更关键的是要意识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