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故事 (2)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 (共21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堂牛
肆
实鉴仿 践写写
作借
壹
故事引路初识技法
奥斯卡·王尔德散文诗《讲故事的人》 从前有一个人,他那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讲故事给他们听。
讲 每天早晨他离开村子去别处,到傍晚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全村子的长工忙 故 了一整天,现在休息了,便都过来围着他对他说:“现在来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吧。你今天看见了些什么?”这个人说:“我在林子里看见了畜牧神在吹笛子, 事 让一群仙女跳舞。”“讲下去,你还看见了什么呢?”人们会这样说。“我走 的 到海滩,看见三个人鱼在浪边用金梳子梳她们的绿色头发。”村子里的人喜欢 人 他,因为他常给他们讲故事。
肆
仿写借鉴写作实践
写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
作 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
实
践 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
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请以《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
于600字。将标题补充完整。
习作—学写故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学习目标
1.通过训练,激发写作故事的兴趣。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编出情节完整、内容丰富、 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 3.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合理使用写作技法使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教学活动
壹
初故 识事 技引 法路
贰
技事解 法揭析
秘故
叁
训刀小 练当试
归
遇狼
俱狼
御狼
杀狼
卖炭翁
卖炭翁
身上衣裳 口中食
“衣正单” “愿天寒”
“一尺雪” “日已高”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独立构思并完整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故事细节展现人物鲜明特点。
2.运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情节波澜,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在创作故事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和思考,使故事既能引发读者兴趣,又能启发对生活、生命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莫言曾经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 一个好的故事会给我们很多的教益一个精彩的故事会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就让我们用笔记录下这些故事吧。
二、新知讲授(一)写作指导1.课件展示故事的结构与要素教师活动: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并通过案例分析(如《社戏》等)展示各要素的作用。
活动内容:你觉得下面这篇小故事有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出“故事要素要完整”的写作技巧。
示例:暑假的一天上午,小明在家里看电视,这时门铃忽然响了。
小明跑过去打开门,他一下子愣住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故事,分析故事要素缺失的弊端,强调完整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故事要素,尝试概括故事结构。
2. 回顾所学课文,学写故事技法(1)蒲松龄的《狼》,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学习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方法:1.连续设置悬念;2.增加情节波折;3.结尾出人意料。
(2)通过回忆《老王》和《卖油翁》,来体会利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和细节刻画把人物写生动的方法。
3.人物形象的塑造教师活动:讲解人物塑造的方法,提问:你能根据下面的描写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吗同桌之间交流。
片段:他有一张圆圆的脸,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一对耳朵。
个子不高也不矮,身材不胖也不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课件

精读细研
三、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 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 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 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______的故事》为题,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审题立意】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了提示语,要 求围绕熟悉的事物,挖掘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可筛选诸如 “头发”“军训”“一张电影票”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 围绕补充部分构思精彩的故事。本次作文可立意在歌咏校园 生活、青春、友情、师生情、感恩回报等上。
事情节的设计,更要多思考这个故事如何打动人 心,如何传递人情,如何挖掘出深刻的人性,给 人以生活的启迪,给人以生命的滋养。
精读细研
一、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们自由发挥想 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审题立意】本题属于故事接龙题,需要先选定一个话题, 然后同学们自由发挥想象,由一个同学开头,其余同学依次 接续故事。可立意在倡导环保、歌咏友情、赞美乐于助人美 德等上。 【选材构思】可设定“有人摔倒了”“那一天,我遇到了他 (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正在屋子里,突然响起了敲门 声”“一个外星人站在我面前”“我穿越到了2020年”等, 任选其一,让其他同学接续。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想象不同, 因此接出来的故事往往趣味无穷,令人忍俊不禁。
整体感知
纪晓岚祝寿的故事
相传清朝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去给一个朝廷命官的母 亲祝寿,别人都带去了很贵重的礼物,可纪晓岚却两手 空空,并且去得很晚。到了之后,他慢条斯理地当着文 武百官吟起了他的祝寿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 是人”。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气氛非常紧张, 朝廷命官更是一脸的不高兴。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来 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 学写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学写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故事的基本结构,学会如何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以及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包括经典故事、范文解析和写作指导,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故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故事情节平淡,缺乏悬念;2. 人物形象单一,缺乏立体感;3. 环境描写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渲染氛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学会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的写作方法;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塑造形象,增强故事感染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故事结构的把握;2. 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方法;3.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故事和范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故事写作的方法和技巧;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一对一进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典故事和范文,用于分析和讨论;2. 准备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灵感;3. 准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一个经典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范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故事结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对一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 写作《学写故事》-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益课件

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
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
的故事。以《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诸如“头发”“军训”
“一张电影票”等词语,再去写故事。
2.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
结
止增笑耳。
局
文章得出感悟
机会4:自后断其 股,亦毙之。
一、写出故事情节的波澜
忽 逢 巧合意外: 桃 忘路之远 花 近,忽逢 林 桃花林
悬念疑点1: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悬念疑点2: 避秦时乱 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 汉,无论 魏晋。
进
做
入
客
桃
桃
花
源
源
村
悬念疑点3: 不足为外人
离 道也。便扶 开 向路,处处 桃 志之。 花 源
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
外貌 劳作
神态、心理
宫使
黄衣使者 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翩翩两骑
收获 一车炭,千余斤
勤劳善良,生活贫困 处境艰难,令人同情
形象
《卖炭翁》 白居易
不劳而获,傲慢无情, 剥削压迫,令人气愤
2.对比反衬。以善
衬恶,以丑衬美,从表 及里,用现象衬托本质, 让人物形象更突出,更 立体。
2.事与愿违。精设偶然戏
剧性,故造疑团成悬念。故 事节点环环扣,激发好奇连 连看。扑朔迷离满期待,留 下遗憾引深思。
悬念疑点4: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 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写作指导(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写作指导(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写作指导写作实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们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
以某一件事为题材,开展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以“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教师指导下面有三篇教师写作指导文章。
第一篇是构思步骤;第二篇将怎样写好故事;第三篇就从电影中学习写故事的方法。
指导一:构思故事作文的三个步骤明确要求:围绕写作实践题,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引发一则故事,以《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结合写作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构思:第一步,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
填充的词语既是故事情节的核心要素,也能引发故事的主题意蕴。
如《窗的故事》,透过这一扇“窗”能够看到什么?如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又如善恶、美丑、是非,等等。
第二步,列写作提纲,构思主要情节,设计情节的波澜起伏。
以《窗的故事》为例:开端:根据情节设置人物,设计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如何出场,适当运用环境描写,再现故事场景。
发展:描述关键事件,打破主人公生活的平衡,激起主人公恢复平衡的愿望;通过情节发展,激活不自觉的愿望,与自觉的需要发生矛盾。
高潮:将主人公送上满足愿望的求索之路,矛盾冲突激化,表现冲突场景。
结局:矛盾冲突得到戏剧化解决,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第三步,发挥合理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凸显人物个性。
结合《窗的故事》,重点围绕小说高潮部分进行片段练习,写好后展开讨论,说说哪些细节准确传神,能够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指导二:怎样写好一则故事听故事或读故事时,最怕没有趣味,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或者是陈芝麻烂谷子,耐着性子读完,最后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写故事,一定要有读者意识,要让读者觉得好玩,想一口气读完,等读完了又会反复玩味故事的意蕴,这就是一个好故事的价值所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写作:学写故事》课件

精读细研
【写法指导】 (1)选定话题。小组讨论,选定合适的话题。选定的话题 要能展开想象,方便设置情节和悬念。 (2)确定人物。根据确定的故事的话题,想一想在故事中 应该出现哪些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出场的顺序应该 如何安排等。 (3)想象情节。小组内的成员依次接续,每人至少说一个 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的情节),接上前边的内容,形成一 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4)执笔成文。把同学们讲述的故事整理出来,看看谁整 理的故事更生动、更有趣。
范文点评
头发的故事 小米偷偷地扒着门缝看,啊?她看到了 一个光头的怪人,怪人穿着妈妈的衣服,小 米惊恐地捂住了嘴巴。妈妈没有头发,妈妈 变成妖怪了。 ① 小米醒来的时候,妈妈就坐在她旁边, 小米惊恐地看着妈妈:“你是妈妈,还是妖 怪?”妈妈把脸贴在小米的手掌上:“你摸 摸,妈妈是妈妈,还是妖怪?”小米摸摸, 真的是妈妈,小米开心地笑了。“妈妈,我 刚才看到你房间里有个光头妖怪,她就穿着 你的衣服。”②妈妈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只一滴
他乡遇故知
是债主
洞房花烛夜
在隔壁
金榜题名时
在梦里
跌宕多姿,起起伏伏
整体感知
纪晓岚祝寿的故事
相传清朝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去给一个朝廷命官的母 亲祝寿,别人都带去了很贵重的礼物,可纪晓岚却两手 空空,并且去得很晚。到了之后,他慢条斯理地当着文 武百官吟起了他的祝寿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 是人”。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气氛非常紧张, 朝廷命官更是一脸的不高兴。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来 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整体感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难度较大。写自 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以下形 式。 1.直接描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 默地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写故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写作学写故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写作指导文章。
文章通过讲解故事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例分析,适合学生学习故事写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故事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故事写作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 故事情节单一,缺乏创新;2. 人物形象塑造不鲜明;3. 故事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4. 语言表达欠佳,缺乏生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明确故事写作的基本要求;2. 学会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3. 学会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4. 学会合理安排故事结构,使故事具有逻辑性;5.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故事更具生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创新设计;2. 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3. 故事结构的合理安排;4. 语言表达的生动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故事作品,使学生了解故事的特点和写作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故事写作心得,互相借鉴;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故事,教师点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若干篇优秀的故事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2. 准备故事写作的相关资料,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方法等;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写作。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若干篇优秀的故事作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故事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每组选取一个故事主题,讨论如何编写故事。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故事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确故事写作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写故事的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熟练运用。
2.能够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学写故事中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如何使自己编写的故事引人入胜。
2.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编写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写作,喜欢听故事是人的一种先天的欲望,像我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封神榜》,童话故事《米老鼠与唐老鸭》《葫芦兄弟》等常使我们如醉如痴、浮想联翩,甚至让许多人都有了当一个作家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写故事的人吧!(板书:学写故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好吗?故事会上讲的故事的作者不是安徒生,也不是格林,而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简洁直接的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写作形成阶段。
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1)大屏幕展示:“暑假的一天上午,小明在家百无聊赖地看电视,这时门铃忽然响了。
小明跑过去打开门,他一下子愣住了。
”问:你觉得这篇小故事有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小故事只有开头,没有过程和结尾。
(2)学生自由发挥续写这个故事。
(3)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推举代表在班内宣读续写的故事。
(4)组长和教师评选优秀续写故事。
2.故事情节要有悬念。
教师讲解:一个好的故事只有完整的情节还不够,情节发展过程中还要设置悬念。
悬念,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产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
(1)纪晓岚祝寿的故事相传清朝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去给一个朝廷命官的母亲祝寿,别人都带去了很贵重的礼物,可纪晓岚两手空空并且去得很晚,他慢条斯理地当着文武百官吟起了他的祝寿诗。
诗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气氛非常紧张,朝廷命官更是一脸的不高兴。
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来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听后转怒为喜,博得了满堂的喝彩声,这哪里是在骂人,简直就是在捧人嘛。
就在大家笑容都还没有消去的时候,纪晓岚又来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气氛再一次紧张了起来,眼看朝廷命官就要发作,纪岚吟出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庆寿辰”。
众人听罢,纪晓岚再一次获得满堂的喝彩声!问题:这个小故事精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纪晓岚的四句诗悬念丛生,跌宕起伏,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故事中巧妙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设置悬念的方法①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
如《渡船》开篇写道:“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
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了。
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不出什么样子,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被水花溅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②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
如《三人行》开头便写道:“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
”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③以环境描写为悬念。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置于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④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
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面: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枝箭;诸葛亮说只用3天,还立下了军令状。
难道诸葛亮不知道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3天能造好10万枝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这自然会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⑤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
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写道:“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它,“我”就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设置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
(3)小练习材料:前几天小鞋匠为一位高大的军人修鞋子,可是军人突然有事,没给钱就急匆匆地走了,临走时说一会儿就来付钱,小鞋匠就每天等待着……要求:以“鞋”为线索,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分组构思一篇2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有悬念的小故事,再选出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范文展示: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下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鞋?”“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上前线去了。
”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3.故事中的人物要形象丰满,有趣味。
(1)精彩片段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红楼梦》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之乎者也”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父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问题:上面几个精彩片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几个片段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致地描摹,才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形象。
(2)塑造故事人物形象的秘诀外貌描写: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
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语言描写: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要把握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动作描写: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的、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
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直接描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地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间接描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3)“小小练功台”: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学生自由写作,组内互相评析,修改,推选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当堂朗读。
4.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增加故事的曲折性和生动性。
(1)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
想象: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存在的。
教师讲解:写故事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使故事立意新颖,内容深刻,增强感染力,还可以突破现实制约,超越时空界限,自由翱翔。
(2)联想与想象训练:题目:由“潺潺的小溪”你想到了什么?思路:围绕潺潺的小溪,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描绘画面,或一定的场景,也可以联想社会人生哲理。
活动:学生谈,教师评。
5.鉴赏范文,掌握写作要领。
材料:(1)于海后悔极了,这可是自己生平第一次撒谎。
(2)犹豫再三还是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3)一片争论在房间里荡漾开来。
范文:一张录取通知书于海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从小刻苦学习的他考取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每天跋涉5公里才能到学校的他,异常珍惜学习的机会。
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变他生活多年的小山村的贫瘠,可这一次他犹豫了。
1993年是于海难以忘怀的一年,高考放榜的这一天,他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当从班主任手里接过烫金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原本开心的脸上扫过一阵忧伤。
回家的路上,大家兴奋地说着关于大学校园里的一切,还有关于山村以外的崭新的生活,而他的脚步,越是离家近却越沉甸甸了起来。
连年干旱的贫瘠的土地和家里卧床不起的爷爷,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的担子更重了。
他悄悄地把这张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这两天,他心里一直在进行着强烈的斗争,到底是说还是不说。
说的话虽然家里人会很高兴,但是学费实在太贵了,他肯定上不起,而且家人还会为他没法念书感到自责难过。
不说的话,一样上不了学,但至少家人不会自责,不会为这个事操心难过,反复思量以后他暗暗地拿定了一个主意,暂时就说没考上,自己打工赚钱,钱要赚够可以读书他就读,要是没有赚够就当自己真的没有考上大学,没缘份继续学习吧!终于在家人的逼问下,他嚅动着嘴唇,小声说道“我没有考上”。
话一出口,于海后悔极了,这可是自己生平第一次撒谎,而且是对自己最亲的家人。
可是没有办法啊,他深知这昂贵的学费不是这个家庭可以承担得起的,尽管他也想上大学,他也盼望山村外的生活和精彩的世界。
他以前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家庭的贫困已无力支撑他继续学习知识了。
他望着满天的星辰,疑惑无助犹豫,心中千般滋味只能消化在自己的肚子里。
在爷爷的叹息声里,在母亲的泪眼中,他忽然感觉到支撑一个家的重量。
晚上,他悄悄地收拾好行李,留下一张字条……漆黑的夜里,明月照着崎岖的山路,于海背着行囊形单影只地走在离开家乡的路上。
走到村口了,他回头环顾着连绵的山路。
想着重病卧床的爷爷,想着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照料和生活,他犹豫了,是留下来还是走出去,万分不舍的他犹豫再三还是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早上,于海的老师来到家里祝贺于海考上大学,走了五公里的山路,找到于海家的时候,映入眼帘的这破旧的房子和卧床的老人时,老师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接过通知书的时候,于海的脸上会扫过一阵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