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探讨含金版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探讨内容提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 它既是环境的重要组分, 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产业结构升级, 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 与土地的有限性形成一对发展的矛盾, 这个矛盾决定着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国计民生。
面对土地的供需矛盾, 进行人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的特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区域一定数量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在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可持续;Abstractland i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nd irreplaceable, the short term non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roup of environment, and is the carrier of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land demand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formation of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limited land, this contradiction determines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ac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artificial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can be simply consider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cological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land characteristics,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thods, structure, direction of land use on regional quantity,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hierarchical arrangement, design, combination and layou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land output rate, so that the land ecological system to maintain the relative balanc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Keywords: land use structure sustainable目录一、土地与土地的利用 (1)(一)土地的内涵 (1)(二)土地利用现状 (1)二、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一)土地利用结构存在问题 (3)(二)原因分析 (4)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建议 (5)(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目标设置 (5)(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建议 (5)参考文献 (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探讨一、土地与土地的利用(一)土地的内涵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有其固定位置和一定的水平垂直范围;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兼有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表征了土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土地的多种应用、观赏和美学价值。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发展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成为一种有效的推动农村发展的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发展。
一、农村土地资源现状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的根本财富。
然而,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区农业用地占比过高,而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比例偏低,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最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三、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用地布局,推动农业发展从传统粮食种植向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
同时,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社,加强农业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推动农业向龙头企业和集约化经营转变。
五、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另一种方式。
利用农田、农庄等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农村生活。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六、保护生态用地生态用地的保护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土地的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工作,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七、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与调整

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与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乡村和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我国来讲,土地资源的供给总量相对有限,而需求却不断增长。
因此,合理规划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和调整相关问题。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是由政府主导,通过合理分配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出完整的土地利用总体方案,是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配和保障重要用地,可以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2.明确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城市规划和农业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3.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环境品质。
通过规划土地利用,可以优化生态空间的布局和结构,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每个省份和地级市都有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但是,现在土地利用规划的问题很明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规划实施效果与制定目标差距大。
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完成情况与制定目标对比,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中,违法用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
2.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低。
很多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由政府单方面掌控,参与度不高。
但是,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公众参与已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优先考虑农村居民的安置和生计,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导致一些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矛盾集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一是要改变传统保守的管理模式,二是改变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和方式,作出以下几点建议:1.科学制定规划,实行综合规划。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一、背景介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受损等。
因此,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迫在眉睫。
二、合理划定建设用地规模首先,要合理划定建设用地规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用地向城市扩张,不合理的用地扩张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
为避免城市扩张对农田的侵蚀,应加强土地保护意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将其限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加强农田保护与整治农田是农民的生命线,保护和整治农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的农田,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另一方面,要开展农田整治,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通过改进灌溉设施、施肥技术等手段,使农田得到充分利用。
四、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方式农村土地利用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要鼓励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方式。
例如,发展养殖业、农家乐等休闲农业,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推广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五、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利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
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要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同时,要加强土地利用信息的收集与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八、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知识普及农村土地利用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配合。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协调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协调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让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首先,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实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
传统意义上,城市土地主要被用于建设房屋、工业厂房等,而现在的城市土地利用要多样化。
应将土地用于城市绿化、公园、休闲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以缓解环境压力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要鼓励合理开发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良性互动。
其次,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重视土地的节约利用。
土地是有限资源,应当合理规划和节约使用。
政府需要加强土地的管理,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和节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同时,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第三,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的协调性。
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需要协调统一,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例如,要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工业区合理布局,以减少人口流动和城市交通的压力,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同时,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竞争力。
第四,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注重社会公平。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不能忽略社会公平的原则。
政府应当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保证土地的公正分配,避免土地资源的私占和不公。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避免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保障市民的合法土地权益,提高市民对土地利用决策的参与度,确保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
最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市场的有效调控。
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管,防止土地市场的投机和垄断行为。
同时,要加大对土地利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市民对土地利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注重实现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 长期稳定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关键,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 义。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采取了 多种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资源保护和 生态修复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优先原则
经济效率原则
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 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确保 土地利用活动不对生态环境 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追求经 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 费。
社会公平原则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考虑社 会公平,确保不同地区、不 同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权益得 到合理分配。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环境质量
评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是否改善 了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服务功 能。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评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是否促进 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 平。
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评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是否实现 了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否有利于长 期稳定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效果的评估方法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0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和目标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确保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 未来世代的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优化的必要性以及调整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其次,农村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此外,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这些问题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失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必要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优化结构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此外,优化结构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途径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体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其次,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方式,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产量。
同时,要加强城市土地管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避免过度消耗农田资源。
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途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建立多规合一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统筹城乡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地征收和强制性转用等手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需求、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以及优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的需求是推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首先,城市需要用于居住的土地。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居住建设。
其次,城市需要用于商业和服务业的土地。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需要相应的土地用于商业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此外,城市还需要用于工业和物流的土地。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因此,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结构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进行优化。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首先,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比例较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导致大量的农用地被占用。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也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其次,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关系不协调。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往往会占用生态用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存在着片区内部的功能重叠和片区之间的功能缺失等问题。
因此,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路径为了优化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土地资源的供给,合理确定各类土地的用途和布局。
同时,要注重前瞻性,预测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发表时间:2016-01-18T13:48:19.26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作者:孟艳
[导读] 山东省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寿光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
产业结构不合理己经成为制约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孟艳
(山东省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寿光,262700)
【摘要】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
本文主要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对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与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等方面优化配置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浅析,及提出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优化方法;优化程序;
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
产业结构不合理己经成为制约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忽视和缺少对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不仅导致了大量耕地占用与破坏,而且还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而现有的城市土地不可能一味的通过外延扩张占用农民耕地,故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城市现有的土地,对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进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调控,提高用地效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数据评价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系统分析
将土地认为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土地利用系统改造、重设计、交换、组合和布局的社会经济过程就是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多层次、多功能结合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构成了人与自然交换的中心环节,它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系统,即通过人与土地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出现了自然、经济和社会这三个组成部分。
同时人地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转换与传递及在转换与传递的过程中,两者存在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维持着耗散的结构。
与此同时,三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正相关和负相关,对自然、经济和社会这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认识和改变它们能力的提高,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改变各个组成部分或者是组成部分的各要素的状态,即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来协调人们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相同的土地,如果使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会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果。
各地区可以通过实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使林地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自然植被的恢复,提高森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同时,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现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提倡农户不使用肥料及农药等污染环境,且对人身健康不利的物质,国家补贴通过因这些措施而导致的农产品收益下降的农户。
这种新的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及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程序与方法
2.1 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首先要了解地方区域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不同地方区域由于其地理分布不同,区域内部的环境差异性相比较显著,从而造就了内部土地的生态属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众多方面的不同。
除了收集这些材料之外,还应收集土地气候、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地形坡度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构成要素的文件与资料,土地利用现状、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值等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方面的要素的资料与文件。
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必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现状评价,为构建土地数据库做准备,进而为实施土地结构优化提供信息依据。
2.2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一定的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
其过程就是尽最大的所能,使每一部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或逼近其最大的潜在生产力。
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地特性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如某地区的土壤是片酸性的土壤,像种植柏树、花椒等喜碱性的植物,植物势必生长不量,这就对于这块土地来讲种植碱性植物是不适宜的,可一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改种山茶花、广玉兰、木棉等喜酸性土壤时,其土壤的评价结果肯定是适宜的。
也可以通过降低土地利用要求的标准,来达到其目的,如在梯田地区,土壤层较薄,土壤中石头较多,当种植作物时,如果不能使用机械工具的土地,可以通过人工劳动及播种一些抗逆性较强的农作物来改变土地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2.3各种土地的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情况稳定时,一定时期内,某块特定的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给人类带来的产品的上限。
同一地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时期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产潜力是大不相同的。
可以利用AEZ等方法计算出不同层次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土地的光温、光温水和光温水土的生产潜力。
这样在理论依据之下,我们可以准确有效的优化土地结构,使其适应人们的需求。
在其他条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提高和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最有效途径。
2.4土地利用方式的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
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
一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评分。
另一方面是对试验区进行抽样调查,在各适宜性区划内,抽取样点进行调查。
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不同土地的功能,进行土地优化配置。
3.小结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为了满足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发展必定遵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底线思维,重点强化资源保护。
要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基本稳定,保持规划的一贯性、传承性和科学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优化用地布局。
要通过规划布局优化调整获取更大突破,解决问题,统一协调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重中之中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坚持目标指向,重点突出节约集约。
四是坚持着眼未来,重点解决目标期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凤荣,王立新.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沙漠,2002(2):166-171.
[2]王印传,张凤荣,孙丹峰.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2(2):118-121.
[3]吴薇, 倪晋仁, 刘荣霞, 等.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沙漠化动态评估 ) ) ) 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2003, 39(4):482-488.
[4]Li T H, Ni J R, Ju W X. Land-Use Adjustment with a modified soil loss evaluation method supported by GI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J]. 2004, 20: 1 185-1 195.
[5]倪绍祥.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0-215.。